-
题名“无情有恨何人觉”——白莲人格象征意义探讨
被引量:5
- 1
-
-
作者
俞香顺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16,共5页
-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花卉题材文学与花卉审美文化研究>(J3-044)成果之一。
-
文摘
荷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比德"之花,具有丰富的人格象征内涵。白莲内涵是荷花人格象征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洁之志、孤寂之感、清白之心等多重情感交织,成为白莲人格象征内涵的基本内容。南宋末年,这种情感取向成为遗民词人的一种普遍心理,白莲意象特别受到青睐,同时又融入了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悲。
-
关键词
白莲
人格象征
中国
荷花
高洁之志
孤寂之感
清白之心
家国之悲
诗词
-
Keywords
white lotus, integrity, loneliness, pure mind, sorrowfulness towards the nation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3
-
-
题名“月落乌啼霜满天”新释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孟麟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94-97,共2页
-
文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在中国古代山水诗中可算是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此诗通过生动、优美、瑰丽、新颖的艺术形象,达到状物抒情,图貌写意的目的。它千余年来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可谓脍炙人口的名作。迩来却有许多人将这首佳作解释得不恰切。下面且举三个例子: 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所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在解释《枫桥夜泊》
-
关键词
月落
新释
《枫桥夜泊》
《唐诗三百首》
霜天
乌鸦
孤寂之感
姑苏城
夜半钟声
寒山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魏源山水诗选释(二)
- 3
-
-
作者
艾旭
-
出处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X期24-26,共3页
-
文摘
本诗为作者1813年20岁时所作,共二首。此选其一首。作者于题下自注“少作”,当为他离开邵阳赴长沙参加省学政选优考试而寄寓岳麓书院之时。介景台,其地不详,有人揣测为“八景台”,明《一统志》云:“八景台在(长沙)府城西。”全诗给人以凄清孤寂之感。 夜上空台上,回看列岫林①。苍然太古色②,敛入③万山深。湘水深不改④,遥城微有音⑤。龙蛇蛰大泽⑥,此夕气阴沉。
-
关键词
山水诗
魏源
岳麓书院
选释
毛泽东
孤寂之感
长沙市区
极远的地方
一统志
岳麓山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滚滚红尘的边缘人——三毛作品的心理分析
- 4
-
-
作者
李燕
-
机构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24-25,共2页
-
文摘
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所喜爱和关注。她的一生以笔为伴,在颠沛流浪的生活中编织自己对梦想家园的追求。滚滚红尘中,她如一叶浮萍,努力地寻求一方安稳存生之所,但无情的现实却使她未能如愿。她是红尘中的边缘人,孤寂之感、流浪意识和死亡意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其作品独特的文本特征。
-
关键词
三毛
边缘人
孤寂之感
流浪意识
死亡意识
-
Keywords
Sanmao
marginal man
loneliness
wandering consciousness
death consciousness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有日无闲
- 5
-
-
作者
刘泽荣
-
出处
《人事与人才》
1996年第10期21-21,共2页
-
文摘
“有日无闲”,余座右铭也。少时诵诗习字,学画刻印,得师长赞许。十七岁从军,南北漂泊,生活艰苦。茶余饭后,手不释卷。得珠言玉语则吟诵反复;行市临肆,见佳书妙画,心摩手追,乐而忘返。部队长官见余秉性敦厚,又孜孜善求,遂请善墨者训而导之。余欣喜若狂,心有灵犀,点而悟之。于是,春耕夏耘,寒暑不辍,天道酬勤,终有所荻。 鸟飞兔走,逝者如斯。癸亥(即1982年)季秋,余身染微疴。一日夜深,藉《兰亭》解闷。蓦然,风卷残纸,雨打窗扉,不觉寒意袭来。披衣危坐,顿生孤寂之感。念人事沧桑,宦海沉浮,恰似风云变幻。人生苦短,青春易逝。音有李白、杜甫,徒怀拳拳报国之情;今有学者、专家虚负殷殷系民之心。余为痴子,不识时务,惟恐天下不安,黎庶不宁,躲进蜗居,求之索之,寻之觅之。然耻于鞍前马后,羞为斗米折腰。
-
关键词
孤寂之感
宦海沉浮
天下奇才
心绪不宁
思绪万千
懦弱者
座右铭
杜甫
白石
天道
-
分类号
D630.3
[政治法律—政治学]
C9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你想再婚吗?
- 6
-
-
作者
谈皓
-
出处
《健康》
1997年第6期18-19,共2页
-
文摘
莉华35岁,离婚3年了,带着5岁的儿子住在母亲家里。莉华大专毕业,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母亲并不反对她们娘儿俩住在家里。可家里房子小,弟弟又快结婚了,她不得不考虑找房或再婚。
-
关键词
婚姻
女性精神
性生活
丈夫
母亲
孤寂之感
婚后
报复手段
个人交往
目心
-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邯郸冬至夜思家
- 7
-
-
作者
(唐)白居易
Rewi Alley(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3年第12期1-1,共1页
-
文摘
《邯郸冬至夜思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的语言质朴无华、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
关键词
诗人白居易
七言绝句
邯郸冬至夜思家
诗的语言
构思精巧
孤寂之感
思乡
含蓄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家庭箴言
- 8
-
-
-
出处
《质量天地》
1999年第5期42-42,共1页
-
文摘
小时候,你可以尽情地躺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撒娇,可以在生病时得到父母加倍的关怀,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长大后,父母日渐的衰老,父母辛苦的劳累,父母淳朴的希望,沉重的“望子成龙”,催化着赤子深情,
-
关键词
家庭
赤子深情
箴言
生病时
长寿老人
孤寂之感
人类文明
人的存在
善待
母亲
-
分类号
F20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藏情于行间 见韵于篇外──《登楼寄王卿》赏析
- 9
-
-
作者
王茂恒
-
机构
江苏海门师范学校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172-172,共1页
-
-
关键词
韦应物
行间
诗人自我形象
中唐政治
思想矛盾
孤寂之感
七言绝句
寄赠诗
唐代诗人
化实为虚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拒钓”到鱼迷
- 10
-
-
作者
秦国元
-
机构
山东邹城
-
出处
《中国钓鱼》
1997年第7期43-43,共1页
-
文摘
我是一个体育工作者,体育自然便成了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对垂钓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对这项运动抱有偏见。虽然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中有许多人热爱钓鱼,但却没有对我产生丝毫影响,尽管也曾有人伸手拉过我一把,而我始终立场坚定:“风吹雨打不动摇,身出淤泥而不染。”任凭别人怎么说,我就是不为所动。 直到5年前一次偶然,我才在无意中被别人拉下了水。 记得那年夏天。
-
关键词
体育工作者
正确的认识
生理特征
孤寂之感
卧铺车厢
不动摇
星期天
山东邹城
消磨时光
动态反应
-
分类号
G897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元代四首咏雁诗探析
- 11
-
-
作者
白云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科教文汇》
2009年第8期234-234,共1页
-
文摘
从《佩文斋咏物诗选》中选取了四首元代咏雁诗进行鉴赏,从文本入手,研究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
关键词
咏雁
怀人之意
孤寂之感
送别之情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