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5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14
1
作者 刘满强 胡锋 +1 位作者 何园球 李辉信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37-944,共8页
不同植被恢复下退化红壤恢复 1 0a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C、N)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 :相比侵蚀裸地 ,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不同植被对微生物量的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0~5cm土层的季节平均值顺序为 :保护荒草... 不同植被恢复下退化红壤恢复 1 0a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C、N)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 :相比侵蚀裸地 ,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不同植被对微生物量的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0~5cm土层的季节平均值顺序为 :保护荒草地 >干扰荒草地 >小叶栎 >混交林≥木荷 >马尾松 ;不同植被下微生物量N的差异更为明显。土壤微生物量呈高度季节变异 ,植被与季节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 (p<0 0 1 ) ,但季节的影响低于植被 ;植被和季节的影响主要反映在 0~ 5cm土层。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及其它生物活性指标高度相关 (p<0 0 1 ) ,且能很好地区分不同植被间的差异 ,在红壤质量指示方面潜力很大。利用微生物量监测红壤质量恢复 ,建议春季为采样期 ,至少单独分析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量 季节动态 红壤质量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动态与土壤资源有效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99
2
作者 程云环 韩有志 +1 位作者 王庆成 王政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3-410,共8页
树木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C和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温带土壤资源有效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导致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Rootlengthdensity,RLD)和比根长(Specificrootlength ,SRL)的季节性变化。以17年生落叶松(Larixgmelini)人... 树木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C和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温带土壤资源有效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导致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Rootlengthdensity,RLD)和比根长(Specificrootlength ,SRL)的季节性变化。以17年生落叶松(Larixgmelin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从5月到10月连续取样,研究了不同土层细根(直径≤2mm)生物量、RLD和SRL的季节动态,以及这些根系指标动态与土壤水分、温度和N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落叶松细根年平均生物量(活根+死根)为189.1g·m-2 ·a-1,其中5 0 %分布在表层(0~10cm) ,33%分布在亚表层(11~2 0cm) ,17%分布在底层(2 1~30cm)。活根和死根生物量在5~7月以及9月较高,8月和10月较低。从春季(5月)到秋季(10月) ,随着活细根生物量的减少,死细根生物量增加;2 )土壤表层(0~10cm)具有较高的RLD和SRL ,而底层(2 1~30cm)最低。春季(5月)总RLD和SRL最高,分别为10 6 2 1.4 5m·m-3 和14 .83m·g-1,到秋季(9月)树木生长结束后达到最低值,分别为2 198.2 0m·m-3 和3.77m·g-1;3)细根生物量、RLD和SRL与土壤水分、温度和有效N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从单因子分析来看,土壤水分和有效N对细根的影响明显大于温度,对活根的影响大于死根。由于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季节变化,使得C的地下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林 细根 土壤资源有效性 生物量 根长密度 比根长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五种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104
3
作者 刘爽 王传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35-3143,共9页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分解者,在碳和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者。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我国东北地区5种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和氮(Nmic)的季节动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垂直变化。结...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分解者,在碳和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者。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我国东北地区5种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和氮(Nmic)的季节动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林型之间Cmic和Nmic差异显著(P<0.01)。落叶松林、红松林、蒙古栎林、杨桦林、硬阔叶林的Cmic的变化范围依次为:278937mgkg-1、2181020mgkg-1、313891mgkg-1、5101092mgkg-1、4401911mgkg-1;其Nmic的变化范围依次为:1872mgkg-1、18103mgkg-1、2495mgkg-1、43125mgkg-1、40208mgkg-1。所有林型的Cmic和Nmic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Cmic和Nmic基本上呈现出生长季开始之前下降、生长季结束时上升、其中出现12个峰值的季节变化格局,但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随林型和土壤层次而变。010cm土层的Cmic和Nmic季节变化较大。Cmic和Nmic与凋落叶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mic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温度呈负相关。不同林型凋落物数量和组成、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是导致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时空格局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季节动态 空间格局 林型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P、K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70
4
作者 杨永兴 王世岩 何太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22-526,共5页
对三江平原毛果苔草 狭叶甜茅 (Carexlasiocarpa Glyceriaspiculosa)湿地和小叶章 (Deyeuxiaangusti folia)湿地的植物、土壤和地表积水进行P、K含量测定 ,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对P、K元素含量季节动态特征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不... 对三江平原毛果苔草 狭叶甜茅 (Carexlasiocarpa Glyceriaspiculosa)湿地和小叶章 (Deyeuxiaangusti folia)湿地的植物、土壤和地表积水进行P、K含量测定 ,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对P、K元素含量季节动态特征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不同种类的湿地植物、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其P、K含量存在差异 ,但总特点是K含量高于P含量 ,说明湿地植物具有富集K的特性 .两类湿地土壤P、K全量、速效量的剖面分布特征也不同 .各层土壤全K含量均高于全P含量 .植物、土壤和地表积水中P、K含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 ,一元非线性回归模拟均得到较理想的模拟模型 ,相关系数大多在 0 9以上 ,F检验较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分布特征 季节动态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62
5
作者 杨永兴 王世岩 +2 位作者 何太蓉 田昆 杨波 《中国草地》 CSCD 2002年第1期1-7,共7页
对三江平原毛果苔草 -狭叶甜茅湿地生态系统与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两类湿地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生物量总量、各组分生物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求出了两类湿地... 对三江平原毛果苔草 -狭叶甜茅湿地生态系统与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两类湿地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生物量总量、各组分生物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求出了两类湿地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速率与相对增长速率。结果表明 ,两类湿地绝对增长速率与相对增长速率最大值分别为 11.4 711g ./m2 .d、2 0 .3733g ./m2 .d和 0 .0 635 g ./m2 .d、0 .0 72 5 g ./m2 .d。此外 ,对这两类湿地生物量总量及各组分生物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一元非线性回归模拟 ,建立效果比较理想的三次抛物线模拟模型 ,相关系数均在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生物量 季节动态 三江平原
原文传递
东灵山油松纯林和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62
6
作者 苏波 韩兴国 +1 位作者 渠春梅 黄建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5-203,共9页
利用 PVC顶盖埋管原位培育法测定了北京东灵山地区一个油松纯林和一个油松 -辽东栎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无机氮库、氮素净矿化 /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以及年度净矿化 /硝化量。结果发现 :1)两个生态系统的土壤无机氮库和氮素净矿化 ... 利用 PVC顶盖埋管原位培育法测定了北京东灵山地区一个油松纯林和一个油松 -辽东栎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无机氮库、氮素净矿化 /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以及年度净矿化 /硝化量。结果发现 :1)两个生态系统的土壤无机氮库和氮素净矿化 /硝化速率都存在比较明显且比较一致的季节动态 ,但个别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异 ;2 )纯林与混交林土壤 NH+ 4 - N浓度在各月都没有显著差异 ,而 NO- 3 - N浓度 ,除了 1995年 11月和 1996年 8月纯林显著高于混交林外 ,其它月份也都差异不显著 ;3)无论是年度净矿化总量 (纯林 ,2 2 .7kg· hm- 2 ;混交林 ,5 5 .5 kg·hm- 2 )及其占总全 N量的百分比 (纯林 ,0 .6 94% ;混交林 ,2 .12 8% ) ,还是年度净硝化总量 (纯林 ,2 6 .7kg· hm- 2 ;混交林 ,44 .6 kg· hm- 2 )及其占总全 N量 (纯林 ,0 .815 % ;混交林 ,1.70 7% )的百分比 ,油松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均显著大于油松纯林 ,高达后者的两倍左右 ,而净硝化氮占净矿化氮的百分比则相反 ,油松纯林 (10 0 % )显著高于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 (80 .2 % )。上述结果表明 :油松 -辽东栎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的氮素有效性 (即土壤的供氮能力 )以及维持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氮素的能力都显著高于油松纯林。物种构成及在其影响下所产生的林下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灵山 油松 针阔混交林 矿化/硝化作用 季节动态 土壤 氮素
下载PDF
北亚热带次生栎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68
7
作者 王国兵 阮宏华 +3 位作者 唐燕飞 栾以玲 陈月琴 陶忠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2,共6页
在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两年测定了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林地凋落物输入量.结果表明:两种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 在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两年测定了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林地凋落物输入量.结果表明:两种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物生长旺季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在植物休眠季节维持在较高水平;在0~10cm土层内,火炬松林和次生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幅分别在267.8~459.8mg.kg-1和278.6~467.8mg.kg-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森林地上凋落物输入量、土壤湿度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该区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波动可能与土壤中有效碳及其它土壤养分的可利用状况、植物根系对营养的竞争以及林木的生长节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季节动态 次生栎林 火炬松人工林
下载PDF
白桦树干液流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孙慧珍 周晓峰 赵惠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87-1391,共5页
应用热扩散原理 ,采用 ICT-2 0 0 0 TE(Transpiration-Environment)自动监测系统 ,对东北东部山区的先锋树种白桦的树干液流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一个生长季的同步测定。结果表明 ,在整个生长季的晴天 ,白桦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 应用热扩散原理 ,采用 ICT-2 0 0 0 TE(Transpiration-Environment)自动监测系统 ,对东北东部山区的先锋树种白桦的树干液流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一个生长季的同步测定。结果表明 ,在整个生长季的晴天 ,白桦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液流速率的峰值出现在 8月中旬 ,为 84.72 L/ d。在白桦树叶脱落后 ,仍有较高的液流速率 ,而到 1 0月中旬急剧下降 ,值为 3 .84L/ d。在不同生长时期白桦每小时的液流速率与相应的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白桦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辐射强度 ,在不同时期三者的作用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树干液流 动态研究 热扩散法 季节动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施肥和围栏封育对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原影响的比较研究 Ⅱ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 被引量:73
9
作者 周国英 陈桂琛 +2 位作者 赵以莲 王顺忠 孙菁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选择青海湖北岸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的天然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围栏样地,围栏内外施N、P肥作为调控措施,并与围栏内外的天然草原做对照,旨在寻求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肥和围栏封育都可明显提高优良牧草的地上... 选择青海湖北岸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的天然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围栏样地,围栏内外施N、P肥作为调控措施,并与围栏内外的天然草原做对照,旨在寻求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肥和围栏封育都可明显提高优良牧草的地上生物量,且施肥的效果尤为明显;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不同处理措施下生长曲线的基本形状也相似,而且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气象因子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同步。不同调控措施下干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也很明显,生长初期和生长后期干物质含量均高于中间阶段,有一个高—低—高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高寒草原 地上生物量 季节动态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及主要影响因子 被引量:64
10
作者 何容 王国兵 +5 位作者 汪家社 许波峰 汪科继 方燕鸿 施政 阮宏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399,共6页
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中亚热带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选择4种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EBF,500m)、针叶林(CF,1200m)、亚高山矮林... 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中亚热带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选择4种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EBF,500m)、针叶林(CF,1200m)、亚高山矮林(DF,1800m)和高山草甸(AM,2100m)于2005年6月—2006年6月期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早春最大,夏季最小;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对应月份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效碳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凋落物输入量等因子相关不显著。土壤有效碳含量、土壤湿度是调控武夷山森林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变异的重要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 海拔梯度 季节动态 土壤有效碳 土壤湿度
原文传递
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及生态学意义:以常熟生态站为例 被引量:58
11
作者 王小治 朱建国 +1 位作者 高人 宝川靖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616-1620,共5页
在常熟生态站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5月连续两年定位收集湿沉降 ,对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湿沉降氮输入量季节变化显著 ,夏、春季高 ,秋、冬季低 .在湿沉降输入氮中NH+ 4 N、NO-3 N和DON的比例分别为 4 7 ... 在常熟生态站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5月连续两年定位收集湿沉降 ,对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湿沉降氮输入量季节变化显著 ,夏、春季高 ,秋、冬季低 .在湿沉降输入氮中NH+ 4 N、NO-3 N和DON的比例分别为 4 7 6 %、35 1%和 17 4 % .湿沉降中NH+ 4 N主要来自当地农田的氨挥发 ,湿沉降NH+ 4 N月输入量随月降雨量增加而增加 (R2 =0 3178 ) .该地区空气中NO-3 N浓度相对比较稳定 ,湿沉降中NO-3 N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 (R2 =0 4 2 0 5 ) .湿沉降NO-3 N月输入量与月降雨次数呈直线正相关 (R2 =0 6 75 7 ) ,而与月降雨量相关性较差 (R2 =0 1985 ) .湿沉降TN年输入量为2 7 0kg·hm-2 ,并在所有降雨中 ,氮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 (0 2mg·L-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氮素湿沉降 季节动态 生态学意义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和白桦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 被引量:52
12
作者 熊浩仲 王开运 杨万勤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和白桦林中与土壤碳氮元素循环有关的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1)在两个群落中 ,腐殖质层 (A)中 6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淀积层(B)和母质层 (C)中...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和白桦林中与土壤碳氮元素循环有关的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1)在两个群落中 ,腐殖质层 (A)中 6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淀积层(B)和母质层 (C)中的酶活性 ;(2 )白桦林A层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冷杉林A层土壤 ,而C层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冷杉林明显高于白桦林 ,但C层的其它 4种酶活性没有明显差异 ;(3)土壤酶活性的高峰期主要出现在温度较高的7、8月份 (冷杉林A层土壤中的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 ,白桦林A层土壤中的蛋白酶、蔗糖酶和脱氢酶 ) ,或是凋落物高峰期的 10月份 (冷杉林A层土壤中的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 ,白桦林A层土壤中的多酚氧化酶 ) .可见 ,不同土壤酶的活性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 ,有一些土壤酶的活性 (如多酚氧化酶 )明显受凋落物动态的影响 .图 1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林 白桦林 土壤酶活性 季节动态
下载PDF
香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 被引量:61
13
作者 蒋万祥 贾兴焕 +3 位作者 周淑婵 李凤清 唐涛 蔡庆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3-928,共6页
通过大型底栖动物的量化监测,对香溪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动态进行研究.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197种,隶属6纲68科,其中,四节蜉、高翔蜉、短尾石蝇为该水系优势类群,不同季节间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 通过大型底栖动物的量化监测,对香溪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动态进行研究.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197种,隶属6纲68科,其中,四节蜉、高翔蜉、短尾石蝇为该水系优势类群,不同季节间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以冬季最为复杂,春、秋季次之,夏季相对简单.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以集食者占优,其次为刮食者、捕食者和滤食者,撕食者丰度最小.典型对应分析表明,不同季节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因子差异较大;夏季和秋季营养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水深对各季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大型底栖动物 季节动态 功能摄食类群 典型对应分析
原文传递
洪湖湿地退耕初期种子库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53
14
作者 王相磊 周进 +2 位作者 李伟 刘贵华 张学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2-359,共8页
为了研究水田退耕初期种子库的特征 ,在两个不同水位条件下通过幼苗萌发法对洪湖的濒湖退耕田种子库的结构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库季节变化明显 ,种子库的密度于 1 2月达到最大值 2 .61× 1 0 5ind .·m- 2 ,6... 为了研究水田退耕初期种子库的特征 ,在两个不同水位条件下通过幼苗萌发法对洪湖的濒湖退耕田种子库的结构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库季节变化明显 ,种子库的密度于 1 2月达到最大值 2 .61× 1 0 5ind .·m- 2 ,6月时最小 ,为 2 .90× 1 0 4 ind .·m- 2 。而萌发的物种数则相反 ,6月时最大 ,1 2月时最小。Simpson和Shan non_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hannon均匀度指数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 ,在 6月最高 ,1 2月和 3月最低。该种子库类型属于持续性种子库。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群落种相似性系数变化较大。 0~ 5cm和 5~ 1 0cm土层中的种子库萌发的物种数差异不显著 ,但在数量上有明显分层现象 ,上层种子库占总数的 78%。One_wayANOVA分析表明 ,萌发时的水位条件可显著影响种子库萌发的种类和数量。结合种子库研究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湿地 种子库 季节动态 恢复 弃耕水田 湿地植被
下载PDF
小叶章湿地表土水溶性有机碳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2
15
作者 张金波 宋长春 杨文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97-1402,共6页
湿地土壤及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碳(DOC)的产生、迁移与转化对湿地土壤碳通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对沼泽湿地土壤DOC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对小叶章湿地表土DOC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内,表... 湿地土壤及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碳(DOC)的产生、迁移与转化对湿地土壤碳通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对沼泽湿地土壤DOC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对小叶章湿地表土DOC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内,表土DOC含量为373.9~443.7 mg·kg-1,平均值为414.6 mg·kg-1,变异系数为7.7%(P<0.0001).小叶章湿地表土DOC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5月份表土DOC含量较高,6~7月份DOC含量下降,7月份达到最小值373.9 mg·kg-1;8-9月份表土DOC含量迅速增加,9月份达到最大值443.7mg·kg-1.表土DOC特定波长吸收值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着时间的增长,280 nm波长吸收值(A280值)迅速增加,8~9月份达到最大值.A250/A365比值则明显的下降,9月份达到最小值,说明DOC结构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近期生物过程,如微生物代谢产物和消耗有机碳数量、植物光合产物(立枯物、根系分泌物)对DOC含量和组成结构季节动态有很重要的影响,而土壤中长期积累的有机质对其季节变化贡献很小.另外,温度和含水量通过影响的微生物活性间接影响DOC;降水的淋溶也对DOC动态有影响;冻融作用对春季DOC含量和组成结构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小叶章 季节动态 水溶性有机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东江水系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动态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53
16
作者 董静 李艳晖 +3 位作者 李根保 李耀迪 刘永定 宋立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6-843,共8页
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对东江水系进行了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三次浮游藻类采集,以分析浮游藻类功能群组成、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季节变化的物理因子。结果表明,东江水系浮游藻类在样品中出现频率大于10%的物种归入14个功能群,分别... 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对东江水系进行了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三次浮游藻类采集,以分析浮游藻类功能群组成、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季节变化的物理因子。结果表明,东江水系浮游藻类在样品中出现频率大于10%的物种归入14个功能群,分别是J、X2、P、W2、H1、MP、D、F、C、LO、W1、N、X1和M。其中优势功能群是J、X2、P、W2、H1、MP、D、F、C、LO和M。浮游藻类功能群组成明显随季节变化,枯水期时功能群MP、D、P、X2、F、J和W2占优势;丰水期时,功能群MP、J、H1、LO占优势。除功能群理论中提到的营养(碳氮硅)、光照强度和生物作用(滤食)外,水体物理因子溶氧、水温、pH、TDS也是影响浮游藻类功能群季节动态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温带湖泊调查提出的浮游藻类功能群概念用于河流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的研究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水系 浮游藻类 功能群 季节动态 物理因子
下载PDF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50
17
作者 蒋日进 钟俊生 +1 位作者 张冬良 傅萃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7-304,共8页
为了进一步探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2006年7月-2007年6月的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13个站位点的水深0.5-1.5m处,两人沿海岸平行方向步行拖曳小型拖网(1m×4m,网目1mm)采集仔稚鱼样本。周年共拖... 为了进一步探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2006年7月-2007年6月的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13个站位点的水深0.5-1.5m处,两人沿海岸平行方向步行拖曳小型拖网(1m×4m,网目1mm)采集仔稚鱼样本。周年共拖网397网次,采集到仔稚鱼49045尾。仔稚鱼隶属于31科,共84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6种,河口性鱼类30种,洄游性鱼类4种,淡水性鱼类34种。洄游性鱼类刀鲚占总个体数的82.63%,为最优势种。仔稚鱼的物种数、个体数和丰度在冬季较低,以3月份最低,夏季最高。Margalef丰富度指数2006年11月—2007年4月相对较低,2006年10月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0月最高,7月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全年较恒定,2006年7月和2007年6月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碎波带 仔稚鱼 种类组成 多样性 季节动态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紫花苜蓿生物量季节动态 被引量:29
18
作者 彭宏春 牛东玲 +3 位作者 李晓明 杨慧青 祁迎林 费迎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8-222,242,共6页
研究柴达木盆地二龄 、三龄混播与单播紫花苜蓿群落地上生物量、生长速率、株高 、盖度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龄紫花苜蓿生物量、生长速率均高于二龄,但株高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播的盖度高于单播、三龄的盖度高于二龄。... 研究柴达木盆地二龄 、三龄混播与单播紫花苜蓿群落地上生物量、生长速率、株高 、盖度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龄紫花苜蓿生物量、生长速率均高于二龄,但株高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播的盖度高于单播、三龄的盖度高于二龄。混播苜蓿的牧草保持稳定比例,单播则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紫花苜蓿 生物量 混播 单播 季节动态 弃耕盐碱地
下载PDF
三江平原小叶章枯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分解残留物中磷素季节动态 被引量:43
19
作者 王世岩 杨永兴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6期6-10,共5页
对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植被 5~ 10月生长季内枯落物分解速率、分解残留物中磷素的浓度和重量的季节动态以及相应土壤中的磷素季节动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小叶章枯落物分解失重率为 2 9.80 % ,最大日失重率为 0 .2 5% ;小... 对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植被 5~ 10月生长季内枯落物分解速率、分解残留物中磷素的浓度和重量的季节动态以及相应土壤中的磷素季节动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小叶章枯落物分解失重率为 2 9.80 % ,最大日失重率为 0 .2 5% ;小叶章枯落物分解残留物中磷素浓度与重量的季节变化随分解的进行均呈减少趋势 ,当分解到 157d后两者减少的量分别为 57.69mg/kg和 1.6199mg ,分别占原有量的 72 .84 %和 76.3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章枯落物 分解残留物 磷素 季节动态 分解动态
原文传递
社鼠和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0
20
作者 杜卫国 鲍毅新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1-277,共7页
测定了浙江金华的社鼠和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野生社鼠消化道各器官无论长度还是重量都有明显季节差异 ,在寒冷的冬季具有相对较大的小肠、大肠、盲肠 ,雄性社鼠的消化道长度在秋季由于食物条件的改善而明显下降 ,但雌性... 测定了浙江金华的社鼠和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野生社鼠消化道各器官无论长度还是重量都有明显季节差异 ,在寒冷的冬季具有相对较大的小肠、大肠、盲肠 ,雄性社鼠的消化道长度在秋季由于食物条件的改善而明显下降 ,但雌性社鼠由于在秋季仍有繁殖负担 ,其消化道长度下降不明显 ;而家栖的褐家鼠只有总消化道、小肠和大肠的长度有季节差异 ,冬、春季高于夏、秋季。消化道形态季节变化与温度、食物条件和繁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鼠 褐家鼠 消化道 季节动态 长度 重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