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家铎 孟万斌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0-655,共6页
在伊犁盆地北缘和南缘下 -中侏罗统沉积微相和岩石类型研究的基础上 ,对伊犁盆地北缘和南缘侏罗纪地层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盆地南缘下 -中侏罗统同样可以划分为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 ,并分别对应于水西沟群 ~ 旋回。
关键词 伊犁盆地 侏罗系 地层对比 沉积微相 孢子分析 地层层序
下载PDF
基于无透镜成像的物联网气传病害早期预警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国晓 武君伟 +2 位作者 费蒙 韩雨露 魏明吉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3年第11期59-61,共3页
作物真菌性气传病害的特点意味着早期预警和干预能有效提高防治效果。现有孢子监测装置体积大、成本高、空间布局灵活性差,降低了病情评估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透镜成像的便携式孢子监测物联网系统。将空气中的孢子富集于载玻片上... 作物真菌性气传病害的特点意味着早期预警和干预能有效提高防治效果。现有孢子监测装置体积大、成本高、空间布局灵活性差,降低了病情评估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透镜成像的便携式孢子监测物联网系统。将空气中的孢子富集于载玻片上,采集24.396 mm2的无透镜成像,所设计的算法获得高质量重建结果,提取包括形态、幅相在内的多维度特征,实现孢子识别和分类。采用该方法对稻瘟病孢子进行富集和浓度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像视场大、准确度高、检出限高,能在病害早期预警。其便携式、自动化特点有望为明确气传病害演化规律和预防流行传播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分析 无透镜成像 识别分类 气传病害 早期预警 便携式
下载PDF
酿酒酵母产孢条件及核倍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旭芬 吴雪昌 +1 位作者 曾云中 张晋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3-397,共5页
通过优化得出了耐热酿酒酵母 HU- TY- 1及其亲株 LK的最佳产孢条件 .利用随机孢子分析获得了 HU- TY- 1的单倍体 Hs系列和 LK的单倍体 Ls系列 ,并对它们进行了发酵效率的测定 ,发现 Hs系列在 40℃条件下发酵效率好于 Ls系列 ,体现了耐... 通过优化得出了耐热酿酒酵母 HU- TY- 1及其亲株 LK的最佳产孢条件 .利用随机孢子分析获得了 HU- TY- 1的单倍体 Hs系列和 LK的单倍体 Ls系列 ,并对它们进行了发酵效率的测定 ,发现 Hs系列在 40℃条件下发酵效率好于 Ls系列 ,体现了耐高温特性 .此外对由 HU- TY- 1及其单倍体 Hs1 2 5自身融合构建的二倍体与四倍体菌株进行发酵效率的分析显示 ,随着核倍性的增加 ,菌株的耐热性有增加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产孢条件 发酵效率 核倍性 随机孢子分析 核融合 多倍体
下载PDF
基于连续发酵驯化的高耐盐性酿酒酵母的育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利 汤岳琴 +1 位作者 孙照勇 木田建次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3-370,共8页
耐盐酿酒酵母菌株的育种对降低燃料乙醇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具有优秀乙醇发酵能力的工业酿酒母菌株KF-7为出发菌株,通过连续发酵、产孢子及孢子培育、交配等获取稳定耐盐菌株.在盐胁迫条件下利用连续乙醇发酵驯化获得了耐盐突变菌株... 耐盐酿酒酵母菌株的育种对降低燃料乙醇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具有优秀乙醇发酵能力的工业酿酒母菌株KF-7为出发菌株,通过连续发酵、产孢子及孢子培育、交配等获取稳定耐盐菌株.在盐胁迫条件下利用连续乙醇发酵驯化获得了耐盐突变菌株KF-7(4).在此基础上,通过孢子分离、培养、评价和交配,获得两株耐盐二倍体菌株KF-7(4)-3与KF-7-D1.这3株耐盐菌株在50次转接过程中保持着稳定的耐盐性.并且在9%KCl浓度下,3株耐盐菌株的乙醇发酵能力显著优于出发菌株KF-7:在15%YPD培养基中,发酵36 h时的乙醇浓度比出发菌株KF-7提高了21%.有盐和无盐条件下发酵过程中胞内海藻糖含量分析表明,突变菌株KF-7(4)和菌株KF-7(4)-3即使在无盐条件下的海藻糖积累能力明显高于出发菌株KF-7.本研究获得的变异酿酒酵母菌株具有较高的耐盐性和稳定性,耐盐性与胞内海藻糖积累能力提高相关.因此,基于连续发酵的进化工程手段可以有效地用于培育具有某种稳定性状的酿酒酵母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耐盐性 乙醇连续发酵 孢子分析 燃料乙醇 海藻糖
原文传递
辽宁南部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的初步报导
5
作者 第四纪地质组及C~(14)组 《地球化学》 CAS 1974年第1期25-27,共3页
It is indicated by radiocarbon dating and sporo-pollen analysis of some Holocene sediments from southern Liaoning that the so-caned “Takushan Peat Bed” may be subdivided into four peat beds corresponding to sub-Atla... It is indicated by radiocarbon dating and sporo-pollen analysis of some Holocene sediments from southern Liaoning that the so-caned “Takushan Peat Bed” may be subdivided into four peat beds corresponding to sub-Atlantic (C^14 date: 2050±95yr B.P.), sub-Boreal (2750±100 yr B.P.), Atlantic (6660±160 and 7390±190 yr B.P.), and Boreal elimatic periods respectively. This work is still in progress in an attempt to establish the Holocene geoehronological scale for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地质年代学 辽宁 放射性碳年龄测定 孢子花粉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