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道藏》七部分类法源考
被引量:
6
1
作者
卢国龙
《中国道教》
CSSCI
1991年第3期31-37,共7页
《道藏》七部分类法的源流,是道教史研究中一个悬疑已久的问题。几年前,我与李养正先生曾合作小考《玉纬七部经书目》的作者,当时推测《玉纬》的作者是南梁道士孟智周,孟智周之学有所家宗于孟景翼。孟景翼首创七部分类法,但不是《玉纬...
《道藏》七部分类法的源流,是道教史研究中一个悬疑已久的问题。几年前,我与李养正先生曾合作小考《玉纬七部经书目》的作者,当时推测《玉纬》的作者是南梁道士孟智周,孟智周之学有所家宗于孟景翼。孟景翼首创七部分类法,但不是《玉纬》的作者。又根据唐初青溪道士孟安排《道教义枢》中论述“三洞义”、“七部义”常据引《玉纬》、《玉纬经》及“孟法师云”,而引述《玉纬》又常谓“《玉纬》引《正一经》”云云,推测《玉纬》的七部法乃据《正一经》,《正一经》的纂集者则是曾造作《正一论》的孟景翼。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些看法。但由于考论《玉纬七部经书目》作者时,忽略了所依据的主要资料《道教义论》别有其资料来源,所以有些问题未能澄清。今按,《道教义枢》是《玄门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义枢
玄门大义
孟
景
翼
孟
智周
正一论
道教史
李养正
三洞经
《道藏》
三皇经
原文传递
《玉纬七部经书目》作者考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养正
卢国龙
《中国道教》
1985年第16期47-53,共7页
每论及《道藏》源流,咸谓六朝刘宋陆修静“总括三洞”,分道教经书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部;继之有“孟法师”撰《玉纬七部经书目》,以“四辅”佐“三洞”,即以太玄辅洞真部,以太平辅洞玄部,以太清辅洞神部,正一兼辅诸部,总称为七部经...
每论及《道藏》源流,咸谓六朝刘宋陆修静“总括三洞”,分道教经书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部;继之有“孟法师”撰《玉纬七部经书目》,以“四辅”佐“三洞”,即以太玄辅洞真部,以太平辅洞玄部,以太清辅洞神部,正一兼辅诸部,总称为七部经书。然则, “孟法师”究系何许人,名叫什么,史籍记载不详,因之后世说法不一,亟待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义枢
孟
景
翼
陆修静
孟
智周
洞真部
正一论
太玄
三洞经
老子义疏
三洞珠囊
原文传递
道教生命實現理論的轉型——兼論隋唐之際佛道教的關聯
3
作者
白杰
《道家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471-494,共24页
道教生命實現的理論,發展至唐代,出現了完整意義上的道教哲學體系,而在此之前道教理論則經過了由'假求外物以自堅固'到'歸神丹於心煉'的發展過程。這一發展過程,究其實質是漢代宇宙論哲學向本體論哲學的轉變,是成道依...
道教生命實現的理論,發展至唐代,出現了完整意義上的道教哲學體系,而在此之前道教理論則經過了由'假求外物以自堅固'到'歸神丹於心煉'的發展過程。這一發展過程,究其實質是漢代宇宙論哲學向本體論哲學的轉變,是成道依據内在化的趨向性轉變的過程。同時,道教在實現理論轉型的過程中融攝了佛教中觀學的思想,並成功地完成了道教理論自身發展邏1的演變,保持了道教理論發展的連續性,開啓了道教哲學的新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
智周
宋文明
孟
景
翼
神仙道教
人的理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敦煌遗书《太平部卷第二》的目录学考察——兼论《太平部卷第二》的出处归属
4
作者
陈辉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5-89,共5页
敦煌遗书《太平部卷第二》的类目是按道教的七部分类法划分的,其成书应该在公元471年以后。分析《太平部卷第二》的前后两段文字,可知它们不该属于传统的目录学著作。《正一经》是南朝孟景翼所作,目的在于融合南北道教,整理并发展道教理...
敦煌遗书《太平部卷第二》的类目是按道教的七部分类法划分的,其成书应该在公元471年以后。分析《太平部卷第二》的前后两段文字,可知它们不该属于传统的目录学著作。《正一经》是南朝孟景翼所作,目的在于融合南北道教,整理并发展道教理论,《太平部卷第二》就是《正一经》末尾的目录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遗书
《太平部卷第二》
《正一经》
孟
景
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藏》七部分类法源考
被引量:
6
1
作者
卢国龙
出处
《中国道教》
CSSCI
1991年第3期31-37,共7页
文摘
《道藏》七部分类法的源流,是道教史研究中一个悬疑已久的问题。几年前,我与李养正先生曾合作小考《玉纬七部经书目》的作者,当时推测《玉纬》的作者是南梁道士孟智周,孟智周之学有所家宗于孟景翼。孟景翼首创七部分类法,但不是《玉纬》的作者。又根据唐初青溪道士孟安排《道教义枢》中论述“三洞义”、“七部义”常据引《玉纬》、《玉纬经》及“孟法师云”,而引述《玉纬》又常谓“《玉纬》引《正一经》”云云,推测《玉纬》的七部法乃据《正一经》,《正一经》的纂集者则是曾造作《正一论》的孟景翼。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些看法。但由于考论《玉纬七部经书目》作者时,忽略了所依据的主要资料《道教义论》别有其资料来源,所以有些问题未能澄清。今按,《道教义枢》是《玄门大义》
关键词
道教义枢
玄门大义
孟
景
翼
孟
智周
正一论
道教史
李养正
三洞经
《道藏》
三皇经
分类号
B95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玉纬七部经书目》作者考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养正
卢国龙
出处
《中国道教》
1985年第16期47-53,共7页
文摘
每论及《道藏》源流,咸谓六朝刘宋陆修静“总括三洞”,分道教经书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部;继之有“孟法师”撰《玉纬七部经书目》,以“四辅”佐“三洞”,即以太玄辅洞真部,以太平辅洞玄部,以太清辅洞神部,正一兼辅诸部,总称为七部经书。然则, “孟法师”究系何许人,名叫什么,史籍记载不详,因之后世说法不一,亟待考证。
关键词
道教义枢
孟
景
翼
陆修静
孟
智周
洞真部
正一论
太玄
三洞经
老子义疏
三洞珠囊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道教生命實現理論的轉型——兼論隋唐之際佛道教的關聯
3
作者
白杰
机构
天津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天津市高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聯盟
出处
《道家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471-494,共24页
基金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道教心性學及其與佛教的交涉”(15JJD730004)
天津市教委課題“隋唐之際道教生命實現理論的轉型研究”(2018SK010)階段性成果
文摘
道教生命實現的理論,發展至唐代,出現了完整意義上的道教哲學體系,而在此之前道教理論則經過了由'假求外物以自堅固'到'歸神丹於心煉'的發展過程。這一發展過程,究其實質是漢代宇宙論哲學向本體論哲學的轉變,是成道依據内在化的趨向性轉變的過程。同時,道教在實現理論轉型的過程中融攝了佛教中觀學的思想,並成功地完成了道教理論自身發展邏1的演變,保持了道教理論發展的連續性,開啓了道教哲學的新時期。
关键词
孟
智周
宋文明
孟
景
翼
神仙道教
人的理性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B95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遗书《太平部卷第二》的目录学考察——兼论《太平部卷第二》的出处归属
4
作者
陈辉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5-89,共5页
基金
陕西理工学院博士启动项目"五斗米道发展史"
SLGQD13(2)-30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敦煌遗书所见五斗米道文献研究"(2015C013)
文摘
敦煌遗书《太平部卷第二》的类目是按道教的七部分类法划分的,其成书应该在公元471年以后。分析《太平部卷第二》的前后两段文字,可知它们不该属于传统的目录学著作。《正一经》是南朝孟景翼所作,目的在于融合南北道教,整理并发展道教理论,《太平部卷第二》就是《正一经》末尾的目录部分。
关键词
敦煌遗书
《太平部卷第二》
《正一经》
孟
景
翼
Keywords
Dunhuang Documents
The Catalog of Taiping Jing
Zhengyi Jing
Meng Jingyi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道藏》七部分类法源考
卢国龙
《中国道教》
CSSCI
1991
6
原文传递
2
《玉纬七部经书目》作者考
李养正
卢国龙
《中国道教》
1985
1
原文传递
3
道教生命實現理論的轉型——兼論隋唐之際佛道教的關聯
白杰
《道家文化研究》
CSSCI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敦煌遗书《太平部卷第二》的目录学考察——兼论《太平部卷第二》的出处归属
陈辉
《河池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