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23
1
作者 吴国雄 毛江玉 +1 位作者 段安民 张琼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8-540,共13页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激烈对流降水出现在其东面。因此孟加拉湾东部至中印半岛西部是亚洲季风最早爆发的地区。同时也指出盛夏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加热所激发的同相环流嵌套在欧亚大陆尺度的热力环流中 ,从而加强了东亚的夏季风 ,加剧了中西亚的干旱 ;并通过其所激发的波动对夏季东亚的气候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中还比较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伊朗模态和青藏模态性质的异同及其对亚洲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亚洲季风 南亚高压 气候研究 孟加拉湾 最新进展 夏季降水 春季 冬季 东部
下载PDF
1998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 被引量:81
2
作者 穆明权 李崇银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75-387,共13页
利用NCEP再分析及TBB资料,系统地研究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南海及其临近地区30~60天低频振荡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南海及临近地区30~6... 利用NCEP再分析及TBB资料,系统地研究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南海及其临近地区30~60天低频振荡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南海及临近地区30~60天低频纬向风及低频动能的时间-经(纬)度剖面明显地反映出该地区的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加强是由于其临近地区(菲律宾以东)30~60天低频气旋发展及其向西扩展的结果,与孟加拉湾地区低频气旋的活动关系不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地区为 850hPa低频动能的大值区,而 200hPa上为一弱区,反映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该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有上弱下强的垂直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南海及其临近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主要为局地振荡型,夏季风爆发后才有明显的向北传播,成为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东亚大气环流和天气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1980和1986年南海地区30~60天低频动能的发展特征与 1998年的类似,说明了南海及其临近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局地振荡特征并不是1998年所特有的,它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有普遍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季节内振荡 1998年 活动 南海夏季风爆发 垂直分布特征 南海地区 TBB资料 1986年 NCEP 低频振荡 孟加拉湾 大气环流 发展特征 振荡特征 菲律宾 动能 纬向风 分析表 振荡型 爆发后 气旋 剖面 天气
下载PDF
MJO活动对云南5月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李汀 严欣 琚建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1-1111,共11页
本文分析了1979~2008年5月MJO(Maddenand Julian Oscillation)不同位相上大尺度环流对流和水汽输送的异常情况及其对云南5月降水的影响。按MJO活动中心位置从西向东分为8个位相,在不同位相上,云南5月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第4~6位相(... 本文分析了1979~2008年5月MJO(Maddenand Julian Oscillation)不同位相上大尺度环流对流和水汽输送的异常情况及其对云南5月降水的影响。按MJO活动中心位置从西向东分为8个位相,在不同位相上,云南5月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第4~6位相(MJO对流中心位于赤道印度洋中部至西太平洋)降水偏多,而第7~8位相(赤道太平洋中部以东)和第1~3位相(赤道印度洋中西部)降水偏少,其中以第6位相的降水正异常和第2位相的负异常最为显著。在MJO1~8位相中,对流主体从热带印度洋东移。在第1~3位相,孟加拉湾还未形成西南向水汽输送,而云南又处于水汽辐散区,降水较少;第4位相时对流主体到达90°N附近,部分对流云系向孟加拉湾北传,并在孟加拉湾生成气旋性环流,向云南输送水汽,云南降水增多;第5位相时对流主体传到南海,部分对流云系在南海北传,同时在南海形成北传的气旋性环流;第6位相时赤道MJO对流主体虽然东移出孟加拉湾,但孟加拉湾和南海的两个气旋性环流依然继续北传,孟加拉湾气旋东部的西南风和南海气旋西部的东北风在云南交汇,云南被强烈的水汽辐合区控制,降水最充沛。第7~8位相时,对流主体减弱,东移到南海和西太平洋一带,孟加拉湾转向为偏北风,停止向云南输送水汽,且云南处于水汽辐散区控制,降水偏少。因此,MJO主体在东传过程中,激发了热带对流在孟加拉湾和南海两条通道上的北传,强盛的水汽输送和两个海区气旋环流的有利配置是造成云南5月降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O 活动位相 云南5月降水 孟加拉湾 水汽输送
下载PDF
甘肃省空中水汽含量、水汽输送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世祥 杨建才 +2 位作者 陈学君 刘治国 董安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4,共5页
利用甘肃省各探空站历年的高空资料 ,通过计算空中水汽含量和水汽通量 ,对其气候特征、水汽的来源或输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空中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夏季较多 ,冬季较少 ,南部较多 ,北部较少 ;2~ 7月是水汽含量的增长期 ,8月至次年 1... 利用甘肃省各探空站历年的高空资料 ,通过计算空中水汽含量和水汽通量 ,对其气候特征、水汽的来源或输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空中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夏季较多 ,冬季较少 ,南部较多 ,北部较少 ;2~ 7月是水汽含量的增长期 ,8月至次年 1月是递减期 ;输送水汽的源地主要有孟加拉湾及周边海域、南海和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 ;输送水汽的路径主要有中层西南路径、中低层偏南路径以及东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含量 水汽输送 孟加拉湾 探空站 时空分布特征 水汽通量 气候特征 次年 冬季 甘肃
下载PDF
中南半岛对流对南海夏季风建立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温敏 何金海 肖子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4-875,共12页
利用RegCM2模式进行数值试验 ,得到中南半岛对流对北半球副高带断裂、进而对孟加拉湾对流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而孟加拉湾对流建立后激发的Rossby波列又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主要因子之一。进一步分析中南半岛对流、副高带断裂及南海夏季风... 利用RegCM2模式进行数值试验 ,得到中南半岛对流对北半球副高带断裂、进而对孟加拉湾对流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而孟加拉湾对流建立后激发的Rossby波列又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主要因子之一。进一步分析中南半岛对流、副高带断裂及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年际变化 ,得到中南半岛对流的强弱 (活跃的早晚 )与副高带在孟加拉湾北部断裂及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有密切关系。它们还与海温异常及纬圈环流的变化相联系 :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 (冷 )时 ,Walker环流偏弱 (强 ) ,中南半岛对流偏弱 (强 ) ,副高带断裂偏晚 (早 ) ,南海夏季风建立偏迟 (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副高 中南半岛 孟加拉湾 对流 ROSSBY波 WALKER环流 因子 CM2 波列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activity anomalies on Yunnan's extreme drought of 2009-2010 被引量:27
6
作者 LU JunMei JU JianHua +1 位作者 REN JuZhang GAN WeiW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98-112,共15页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suffered a record-breaking drought that persisted from autumn 2009 into spring 2010.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physical causes of this extreme drought event in terms of persistent anomali...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suffered a record-breaking drought that persisted from autumn 2009 into spring 2010.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physical causes of this extreme drought event in terms of persistent anomalies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n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hereafter the MJ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currence of severe drought in Yunnan was caused directly by deficient rainfall lasting from the summer of 2009 to the spring of 2010. Further ex- ploration reveals a persistent positive variation of MJO index 1 from June to October. Accordingly, the convective activity over the Bay of Bengal (BOB) weakened continuously, and then an anomalous descending airflow was induced over the tropi- cal Indian Ocean, resulted in the anomalous weakening of vertical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in South Asia. Consequently, the transport of water vapor from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to Yunnan decreased abnormally, leading to persistent below-normai rainfall over Yunnan from summer to autumn in 2009. As a result, a severe drought began to appear in autumn. In the winter of 2009-2010, MJO index 1 remained persistently positive, indicating the continuous weakening of convective activity over the BOB.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persistent positive anomalies in the MJO also demonstrated anomalous patterns. Specifically, there was an anomalous high-pressure ridge stretching from South Asia through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nto the western part of southwestem China.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Yunnan was dominated by vertical descending airflow in the high-pressure ridge. Simultaneously, the India-Burma trough was weakened, which resulted in un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transport of water vapor from the BOB to Yunnan, causing the observed persistent deficient precipitation in winter and the subsequently intensified drought. Therefore, the persistent anomalies in MJO activity in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NAN extreme drought MJO persistent anomalies
原文传递
初夏孟湾风暴造成云南连续性强降水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腾飞 段旭 张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3,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孟湾风暴影响下云南初夏出现的4次连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环流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孟湾风暴在孟加拉湾海域生成后,生命史一般为2~3天,风暴云团云顶亮...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孟湾风暴影响下云南初夏出现的4次连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环流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孟湾风暴在孟加拉湾海域生成后,生命史一般为2~3天,风暴云团云顶亮温低于-65℃;孟湾风暴以分裂中尺度对流云团、外围云系以及登陆减弱的本身沿孟湾槽前和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北上影响云南;高原低涡切变、辐合通道和西南风速的辐合为孟湾风暴东北上云南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和动力条件;孟湾风暴影响云南在多普勒雷达回波上存在许多共同的特征,往往是絮状回波产生连续性降水,强度为35~45dBZ,整体回波偏东移,西南急流、“牛眼”结构和风随高度顺转等中尺度特征的存在,既有利于孟湾风暴带来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又有利于北上云系中对流回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风暴 强降水 中尺度分析
下载PDF
孟加拉湾云团影响下云南强降水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英 张腾飞 索渺清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91,共7页
20 0 1年云南初夏洪涝与孟加拉湾 (简称孟湾 )云的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分析了云南强降水过程中几次孟加拉湾云团发展的大尺度动、热力背景和卫星云图的TBB特征。结果表明 :孟加拉湾北上云贵高原的对流云必须得到足够的辐合和抬升动力 ,... 20 0 1年云南初夏洪涝与孟加拉湾 (简称孟湾 )云的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分析了云南强降水过程中几次孟加拉湾云团发展的大尺度动、热力背景和卫星云图的TBB特征。结果表明 :孟加拉湾北上云贵高原的对流云必须得到足够的辐合和抬升动力 ,才能在高原维持和进一步发展 ;青藏高原横槽是孟加拉湾云团在云贵高原产生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 ;孟加拉湾云团的发展与正压和斜压不稳定均有关系 ;冷空气对北上孟加拉湾云团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但有利于水汽凝结量的增加 ,还有利于形成强降水天气发生的动力、热力环境 ;TBB分布更直观地反映了孟加拉湾云团的活动 ,≤ -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云团 云南强降水
下载PDF
一次孟加拉湾风暴Akash(0701)对我国西南地区强降水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吕爱民 文永仁 李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孟加拉湾地区是全球热带气旋频繁活动的海域之一,孟加拉湾风暴常对我国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孟加拉湾风暴Akash(0701)于2007年5月15~17日引发了云南、广西等地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本文利用地面降水资料、NCEP(theNation... 孟加拉湾地区是全球热带气旋频繁活动的海域之一,孟加拉湾风暴常对我国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孟加拉湾风暴Akash(0701)于2007年5月15~17日引发了云南、广西等地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本文利用地面降水资料、NCEP(theNationalCentersforAtmosphericPrediction)/NCAR(theNationalCenterforAtmosphericResearch)再分析资料和JMA(JapanMeteorologicalagency)卫星TBB(BlackBodyTemperature)资料,研究Akash对我国西南地区这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这次强降水过程发生在Akash与青藏高原低槽密切配合的形势下。Akash登陆减弱期间其对流云团移上青藏高原,加强槽前云系引发强降水。受孟加拉湾风暴高层辐散影响,南亚高压加强并北上控制我国西南地区,这增强了降水区的高空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同时孟加拉湾风暴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输送。降水区的水汽净流入、湿斜压性增长以及强烈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这次强降水产生的有利条件。研究还发现,低纬高原地形对孟加拉湾风暴偏南风的强迫抬升加剧了降水区的上升运动,有助于强降水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风暴 强降水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孟加拉湾冬季风及其与亚洲夏季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21
10
作者 梁红丽 肖子牛 晏红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7-547,共11页
利用东亚和孟湾近海1000hPa低层风场,定义了一个东亚和盂湾的冬季风指数,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孟湾冬季风指数温度场和风场具有显著的气候意义。同时可以看到孟湾和东亚冬季风都具有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但其变化特征有较大的不同,东亚冬季风... 利用东亚和孟湾近海1000hPa低层风场,定义了一个东亚和盂湾的冬季风指数,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孟湾冬季风指数温度场和风场具有显著的气候意义。同时可以看到孟湾和东亚冬季风都具有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但其变化特征有较大的不同,东亚冬季风有较明显的15-20年的年代际变化,而孟湾冬季风在最近50年则表现为一致增强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孟湾冬季风活动的跨季节影响,研究发现,孟湾冬季风对春、夏季气候有较强的跨季节影响,孟湾冬季风指数与次年夏季中国的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孟加拉湾 年代际变化 风场 合成分析方法 气候 降水 夏季 季节 次年
下载PDF
孟加拉湾MD77190柱状样第3期的韵律沉积记录及快速气候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方念乔 丁旋 +2 位作者 陈学方 聂浩刚 张世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1-517,共7页
北印度洋孟加拉扇远源区的半远洋沉积记录在氧同位素第2期早期及第3期包含大量高频气候波动信号。该区MD77190柱状样自第3期起由以富钙质生物壳体和贫钙质生物壳体为主要特色的两类沉积物构成韵律互层,它们的分布状态、互换... 北印度洋孟加拉扇远源区的半远洋沉积记录在氧同位素第2期早期及第3期包含大量高频气候波动信号。该区MD77190柱状样自第3期起由以富钙质生物壳体和贫钙质生物壳体为主要特色的两类沉积物构成韵律互层,它们的分布状态、互换频率及在生物和化学组分方面的细微变化反映出59000~21000aB.P.期间研究区可与Heinrich和Dansgaard/Oeschger事件遥相对比的气候演化特征。有关的全球热传输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氧同位素 韵律沉积 气候变化 沉积记录
下载PDF
2003年夏季OLR特征及与中国异常天气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于玉斌 姚秀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15,共6页
利用NOAA卫星观测的多年平均OLR及2003年的OLR资料,分析了2003年夏季OLR场的异常特征及其与2003年中国夏季异常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年夏季在60~150°E范围内热带辐合带(ITCZ)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北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到南海地... 利用NOAA卫星观测的多年平均OLR及2003年的OLR资料,分析了2003年夏季OLR场的异常特征及其与2003年中国夏季异常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年夏季在60~150°E范围内热带辐合带(ITCZ)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北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到南海地区,其中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地区的对流较常年偏强,而南海地区的对流较常年的偏弱;菲律宾以东洋面的OLR场数值异常偏高,对流活动异常不活跃,这是2003年台风异常偏少的主要原因;OLR大于250W·m-2的区域所表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常年相比,表现为南北活动相对稳定、东西出现振荡、强度偏强的特征,这是2003年南方持续高温酷暑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夏季 异常天气 OLR特征 中国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OLR场 南海地区 孟加拉湾 OLR资料 热带辐合带 卫星观测 NOAA 异常特征 阿拉伯海 活动异常 相对稳定 持续高温 年平均 对流 菲律宾 原因 赤道 洋面 台风
下载PDF
Vortex genesis over the Bay of Bengal in spring and its role in the onse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被引量:18
13
作者 WU GuoXiong GUAN Yue +3 位作者 WANG TongMei LIU YiMin YAN JingHui MAO JiangY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Physic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onset of the 1998 Asian summer monsoon were examined in detail using multi-source datasets. We demonstrated that strong ocean-atmosphere-land interaction in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Physic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onset of the 1998 Asian summer monsoon were examined in detail using multi-source datasets. We demonstrated that strong ocean-atmosphere-land interaction in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and tropical Asian area during spring is a fundamental factor that induces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a monsoon onset vortex over the Bay of Bengal (BOB), with the vortex in turn triggering onse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spring, strong surface sensible heat- ing over India and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is transferred to the atmosphere, forming prominent in situ cyclonic circulation, with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s over the Arabian Sea and northern BOB where the ocean receives abundant solar radiation.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winds along the North Indian Ocean coastal areas cause the ocean to produce the in situ offshore cur- rents and upwelling, resulting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cooling. With precipitation o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in- creasing from late April to early May, the offshore current disappears in the eastern BOB or develops into an onshore current, leading to SST increasing. A southwest-northeast oriented spring BOB warm pool with SST 〉31℃forms in a band from the southeastern Arabian Sea to the eastern BOB. In early May, the Somali cross-equatorial flow forms due to the meridional SST gradient between the two hemispheres, and surface sensible heat over the African land surface. The Somali flow overlaps in phase with the anticyclone over the northern Arabian Sea in the course of its inertial fluctuation along the equator. The con- vergent cold northerlies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anticyclone cause the westerly in the inertial trough to increase rapidly, so that enhanced sensible heat is released from the sea surface into the atmosphere. The cyclonic vorticity forced by such sensible heating is superimposed on the inertial trough, leading to its further increase in vorticity strength. Since atmospheric inertial motion is destroyed, the flow deviates from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sea interaction spring BOB warm pool monsoon onset vortex inertial oscillation Asian summer monsoon onset
原文传递
孟加拉湾深对流加热对东亚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兵 吴国雄 梁潇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6,共9页
利用40年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ReynoldsSST资料和R42L9GOALS模式,研究孟加拉湾深对流加热对东亚副热带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及其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孟加拉湾东岸季风于26候开始爆发,其深对流加热的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表... 利用40年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ReynoldsSST资料和R42L9GOALS模式,研究孟加拉湾深对流加热对东亚副热带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及其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孟加拉湾东岸季风于26候开始爆发,其深对流加热的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表明,其激发的东传Rossby波在中高纬度地区具有相当正压结构。数值试验证实孟加拉湾降水增多,其东侧南海到长江以南区域降水明显减少。分析发现季风环流强度指数极小值和Walker环流强度指数极大值的出现对SSTA转折均具超前性,因此,季风环流的变化对预报ElNino减弱或LaNina结束及SSTA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深对流加热 东亚季风环流.
下载PDF
孟加拉湾低压造成云南强降水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何华 许美玲 孙绩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9-33,共5页
通过对 1 981~ 1 991年春秋两季孟加拉湾低压影响云南强降水的 1 6个个例的TBB资料进行等值线分析及云顶温度梯度、云降水效率的计算和对中 -α尺度对流系统进行了尺度及结构分析、对云顶温度、温度梯度、地理区域与降水关系的分析 。
关键词 孟加拉湾 低压 中尺度对流系统 降水
下载PDF
应用拉格朗日方法研究四川盆地暴雨的水汽来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岳俊 李国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64,共9页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 v4.9可用来追踪水汽的来源以及运行轨迹。结合应用拉格朗日方法与欧拉方法,通过分析四川盆地2013年6月29日—7月2日、7月7—11日和7月15—19日三次暴雨过程来研究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通道对四川...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 v4.9可用来追踪水汽的来源以及运行轨迹。结合应用拉格朗日方法与欧拉方法,通过分析四川盆地2013年6月29日—7月2日、7月7—11日和7月15—19日三次暴雨过程来研究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通道对四川盆地暴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这三次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道均有多条,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均为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在低空环流系统的作用下,一部分是直接越过云贵高原输送到四川盆地,另一部分是绕过云贵高原在南海地区与南海水汽以及越赤道水汽在西太副高外围东南气流的作用下一并输送到四川盆地;其中在南亚季风强大的西南气流作用下,孟加拉湾大气河中的水汽主要越过云贵高原输送向四川盆地。同时分析对比了孟加拉湾水汽输送通道与大气河(At—mospheric River)之间的异同点,发现孟加拉湾水汽输送通道与大气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方法 轨迹追踪 孟加拉湾 水汽输送通道 盆地暴雨 大气河
下载PDF
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宣莉莉 邱云 +1 位作者 许金电 曾明章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利用近20 年的卫星遥感海面绝对动力高度(Absolute Dynamic Topography, ADT)数据、表层流数据及Argos 表面漂流浮标数据等研究了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 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的变化与季风演替基本同步, ... 利用近20 年的卫星遥感海面绝对动力高度(Absolute Dynamic Topography, ADT)数据、表层流数据及Argos 表面漂流浮标数据等研究了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 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的变化与季风演替基本同步, 赤道以北海域环流季节变化特征甚为显著.与此大尺度环流年循环同步, 孟加拉湾湾口环流也相应变化: 湾口东部在5~9 月为南向流, 一直延伸至苏门答腊岛外海, 其他月份, 从湾口东部至整个苏门答腊岛外海(4°S 以北)为北向流; 湾口西部经向流的变化大体与东部相反.Argos 漂流浮标轨迹进一步揭示了湾内外各季节水交换路径: 西南季风期, 源自阿拉伯海及印度半岛南部海域的漂流浮标主要通过西南季风漂流由湾口西侧进入湾内, 湾内的漂流浮标通过湾口东侧沿着苏门答腊岛进入赤道印度洋; 东北季风期, 漂流浮标进出湾口的途径大体与西南季风期相反.本研究还表明, 季风海流及赤道急流的纬向流速季节变化最大, 而经向流速的季节方差最大的则为东印度沿岸流及拉克沙群岛高压(拉克沙群岛低压).关键字: 热带东印度洋; 孟加拉湾; 表层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东印度洋 孟加拉湾 表层环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孟加拉湾中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景瑞 刘升发 +2 位作者 冯秀丽 孙兴全 石学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50,共10页
通过对孟加拉湾中部110个表层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揭示了研究区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稀土元素含量介于93.90×10^-6~220.80×10^-6之间,平均含量为138.25×10^-6,... 通过对孟加拉湾中部110个表层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揭示了研究区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稀土元素含量介于93.90×10^-6~220.80×10^-6之间,平均含量为138.25×10^-6,接近上陆壳含量。REE整体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含量相对均一的特征,Eu呈明显负异常,无明显Ce异常。应用富集系数、判别函数及∑REE-(La/Yb)N等方法判别其物质来源,结果证实研究区沉积物主要为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来源,还有一部分物质来自中印度半岛,而伊洛瓦底江物质对研究区沉积物组成影响不明显。G-B(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沉积物标准化后的稀土参数聚类分析表明,印度源区的主要影响范围位于研究区西侧,其控制因素主要是物质供应方式及孟加拉湾表层环流,尤其是东印度沿岸流(EICC)对印度源区物质的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稀土元素 物源 富集因子 判别函数 孟加拉湾
下载PDF
孟加拉湾深海记录中的等深流活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初探 被引量:11
19
作者 方念乔 陈萍 +1 位作者 吴琳 石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0-575,共6页
实地观测和对沉积记录的研究表明 ,孟加拉湾存在强大的等深流活动 .通过采自孟加拉深海扇东部和中部的 3支活塞岩心的沉积学研究表明 ,那些氧化色彩强烈、钙质生物壳体溶蚀严重、不存在粒序层理的粉砂质薄层实际上是等深积作用的产物 .... 实地观测和对沉积记录的研究表明 ,孟加拉湾存在强大的等深流活动 .通过采自孟加拉深海扇东部和中部的 3支活塞岩心的沉积学研究表明 ,那些氧化色彩强烈、钙质生物壳体溶蚀严重、不存在粒序层理的粉砂质薄层实际上是等深积作用的产物 .源自两极的等深流是全球温盐循环系统的关键组分 ,它们在过去 15 0ka的历史中曾经多次得到强化 ,不仅对研究区的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而且可能作为纽带 ,加强了低纬地区与极区在气候意义上的遥相关 .等深流的强化与冰川旋回之间似乎不存在密切关联 ,氧同位素第 3 ,4,5期内均可发现明显的强化记录 .关于强化的控制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记录 等深流 孟加拉湾 识别标志 温盐循环 古环境 等沉积作用
下载PDF
两个孟加拉湾风暴对我国降水不同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祖芳 李月安 李伟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46,共6页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资料对比分析了1999年10月16~19日、26~31日孟加拉湾两个强热带风暴在我国不同地区造成的强降水。
关键词 孟加拉湾 强降水 强热带风暴 落区 冷空气活动 卫星资料 气象资料 中国 纬度 地区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