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石泽镒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以盛情赞颂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五柳先生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读书的这种态度是否可取?方法是否对头?直至今日,似乎仍然是臧否不一,焦点则集中在对于'...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以盛情赞颂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五柳先生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读书的这种态度是否可取?方法是否对头?直至今日,似乎仍然是臧否不一,焦点则集中在对于'不求甚解'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柳先生传
张元济
读书方法
精思
《古文观止》
并列复句
朱子语类
鱼豢
常用义
孟
公威
原文传递
以《百合花》为例谈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品鉴
2
作者
苏婷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4期87-89,共3页
《五柳先生传》有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介绍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三国志·诸葛亮传》有言:"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
《五柳先生传》有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介绍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三国志·诸葛亮传》有言:"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说的是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朱子读书法》有言:"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而",说明朱熹喜欢"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这三人都是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学问大家,在读书方法上却各有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方法
熟读精思
《五柳先生传》
《百合花》
朱子读书法
徐元直
孟
公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国演义》中“隆中对”之前诸葛亮意象的建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宇清
《华夏文化》
2015年第1期46-48,共3页
鲁迅在其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三国演义》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诚非虚言。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是三国这幕大戏的总导演,是一位策划和驾驭历史发展进程的重量级人物。在整部小说中,诸葛亮一直都是以智者、奇人的...
鲁迅在其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三国演义》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诚非虚言。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是三国这幕大戏的总导演,是一位策划和驾驭历史发展进程的重量级人物。在整部小说中,诸葛亮一直都是以智者、奇人的形象出现的,对此,书中多有精彩演绎,尤其是对"隆中对"之前诸葛亮意象的建构,堪称绝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隆中对
孟
公威
崔州平
黄承彦
卧龙冈
徐庶
水镜先生
重量级人物
诸葛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既要“观大略”,又要“读破书”——浅论自读课与讲读课的关系
4
作者
张效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77-78,共2页
近几年来,语文教材一增再增,不少语文老师叫苦不迭:教材多、课时少、教不完……怎么办?有人主张,只“观大略”,别“读破书”。于是,无论自读课、讲读课,一律用导读法,作点提示,把重点点一点就算完事。该背的也不强调背了,匆匆忙忙赶进度...
近几年来,语文教材一增再增,不少语文老师叫苦不迭:教材多、课时少、教不完……怎么办?有人主张,只“观大略”,别“读破书”。于是,无论自读课、讲读课,一律用导读法,作点提示,把重点点一点就算完事。该背的也不强调背了,匆匆忙忙赶进度,这种偏向是值得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读
熟读成诵
古诗词
自学能力
泣石
粗读
孟
公威
初步印象
万卷书
革命导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曲济世贤才的悲歌——《三国演义》思想寄寓臆说
5
作者
郑春元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12-15,32,共5页
济世贤才为什么济世无成?历史上很多人对此苦苦探求,罗贯中沿着历史的隧道,探寻人物悲剧的根源,一直寻勘到社会的最深处,得出了比较可信的答案。作者在诸葛亮未出山时就对他的悲剧结局做了预示。刘备三顾茅庐时崔州平就对刘备说:“将军...
济世贤才为什么济世无成?历史上很多人对此苦苦探求,罗贯中沿着历史的隧道,探寻人物悲剧的根源,一直寻勘到社会的最深处,得出了比较可信的答案。作者在诸葛亮未出山时就对他的悲剧结局做了预示。刘备三顾茅庐时崔州平就对刘备说:“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后来,作者又借司马徽之口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作者所说的“时”,就是封建社会中天下大乱的现实。在这动乱的现实中恶势力过于强大和猖獗,又有着无穷的延续性。三十七回中石广元与孟公威一段对歌中说:“群盗四方如蚁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补缀乾坤
罗贯中
崔州平
孟
公威
石广元
刘备三顾茅庐
司马徽
回中
徐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国演义》中“隆中对”之前诸葛亮意象的建构
6
作者
周宇清
《文史杂志》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鲁迅在其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三国演义》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诚非虚言。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是三国这幕大戏的总导演,是一个策划和驾驭历史发展进程的重量级人物。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隆中对
崔州平
黄承彦
卧龙冈
孟
公威
徐庶
水镜先生
重量级人物
徐元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顾茅庐”中烘云托月的写作技法探析
7
作者
胡珊珊
《学习月刊》
2014年第20期29-30,共2页
何为"烘云托月"?画月,"月不可画",用画云来烘托之,云画好了,月也就烘托出来了。文学作品中的烘云托月的写作技巧,是借助于他人他事他景他物等的描写来为间接所要写的人、事、景、物等作映衬,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三国演义》...
何为"烘云托月"?画月,"月不可画",用画云来烘托之,云画好了,月也就烘托出来了。文学作品中的烘云托月的写作技巧,是借助于他人他事他景他物等的描写来为间接所要写的人、事、景、物等作映衬,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是很重要的章节。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虽然为一世枭雄,但经常打败仗。"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就一路顺风顺水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顺风顺水
诸葛均
崔州平
黄承彦
徐庶
司马徽
文学作品
孟
公威
毛宗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好读书,不求甚解?古人都是如何读书的?
8
《西域图书馆论坛》
2018年第1期58-59,共2页
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从中可以借鉴读书的一些可行的好方法。1.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
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从中可以借鉴读书的一些可行的好方法。1.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法
读书方法
石广元
孟
公威
原文传递
怎样读“课外自读课文”
9
作者
张少岩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2年第1期9-10,共2页
现行高中语文,增加了补充教材,增加了24篇“课外自读课文”,又将原课文的11篇“讲读课文”和33篇“自读课文”改为“课外自读课文”。怎样“读”这些“课外自读课文”呢? 一、充分利用“自读提示”“自读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大致有时代...
现行高中语文,增加了补充教材,增加了24篇“课外自读课文”,又将原课文的11篇“讲读课文”和33篇“自读课文”改为“课外自读课文”。怎样“读”这些“课外自读课文”呢? 一、充分利用“自读提示”“自读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大致有时代背景、写作特色、段落层次、结构方式、中心思想以及对一些句子段落的理解,甚至还有本文与其他课文某些方面的比较等。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了“自读提示”,明确了自读方向,就一定能迅速达到自读目的。二、“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王粲的《英雄记钞》曾这样描述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四人读书的情形:“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陶渊明则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读课文
高中语文
孟
公威
写作特色
讲读
石广元
徐庶
五柳先生传
自能读书
语文实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话的权利和说话的效果
10
作者
马少华
《北方人》
2009年第9期42-43,共2页
那天闲聊,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说,从一个人读书的方式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心态,比如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说明他的性格很散淡,不拘于一物,而北宋的赵普一辈子只研究半部《论语》,则说明这个人性格很直。我回了一句:&qu...
那天闲聊,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说,从一个人读书的方式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心态,比如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说明他的性格很散淡,不拘于一物,而北宋的赵普一辈子只研究半部《论语》,则说明这个人性格很直。我回了一句:"那诸葛亮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性格
半部
然明
三国演义
徐元直
一脸茫然
中说
孟
公威
六出祁山
给你
原文传递
卧龙非卧也——兼谈孔明鼎足三分的战略方针
11
作者
李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30-32,共3页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至三十八回生动地描写了为古今人们所称颂的一段动人故事,即刘玄德三顾茅庐恭请卧龙先生诸葛孔明。这段故事所以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是因为它蕴含着无限丰富的思想意义,令人寻味无穷。具有怎样丰富的思想意义呢?可...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至三十八回生动地描写了为古今人们所称颂的一段动人故事,即刘玄德三顾茅庐恭请卧龙先生诸葛孔明。这段故事所以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是因为它蕴含着无限丰富的思想意义,令人寻味无穷。具有怎样丰富的思想意义呢?可分三点说明。 一、说明刘备正在势孤力穷无处托身之际,思贤苦渴,十分盼望得一大贤相助。因此,不惜三次恭身相请。即便万一所请者不够大贤,也足可借此增进礼贤下士之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意义
千古流传
三国演义
大贤
刘玄德
崔州平
战略方针
孟
公威
诸葛均
令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标点符号常见错误举隅
12
作者
张志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9年第7期41-42,共2页
准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我们以近年高考题例为主,从最简单的错误项入手,对一些常见错误类型列举如下: 1.倒装句问号前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1993年新科目组) 倒装问句中问号应放在...
准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我们以近年高考题例为主,从最简单的错误项入手,对一些常见错误类型列举如下: 1.倒装句问号前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1993年新科目组) 倒装问句中问号应放在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就用问号,该句中“同志们”为称呼语,为了强调问话内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而倒置,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内句号改为问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错误
全国卷
句内括号
标点符号
省略号
选择问句
书名号
西方名著提要
石广元
孟
公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诸葛“草庐”究竟在何处
13
作者
黎虎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10-115,共6页
问:最近与友人提起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友人认为当年的诸葛'草庐'在今河南南阳,但我记得一本杂志上说在今襄阳附近,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请给予解答。山西读者辛勇刘备'三顾草庐'的故事已是妇孺皆知,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天...
问:最近与友人提起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友人认为当年的诸葛'草庐'在今河南南阳,但我记得一本杂志上说在今襄阳附近,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请给予解答。山西读者辛勇刘备'三顾草庐'的故事已是妇孺皆知,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预见鼎足三分发展趋势的'隆中对策'也没有人怀疑,但是,诸葛'草庐'究竟在什么地方?却至今仍然是一桩历史的疑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备三顾茅庐
三顾草庐
河南南阳
天下大势
孟
公威
庞德公
《出师表》
一本
《水经注》
崔州平
原文传递
古人读书五法
14
作者
杨金林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89年第2期52-52,共1页
古人读书方法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积累。荀子治学重在一个“积”字,他在《劝学篇》中说:“枳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少,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俗话...
古人读书方法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积累。荀子治学重在一个“积”字,他在《劝学篇》中说:“枳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少,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俗话说;“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顾炎武随身背着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善成德
读书方法
《劝学篇》
五法
百宝
江海
孟
公威
书读
主一
书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石泽镒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文摘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以盛情赞颂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五柳先生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读书的这种态度是否可取?方法是否对头?直至今日,似乎仍然是臧否不一,焦点则集中在对于'不求甚解'的理解。
关键词
五柳先生传
张元济
读书方法
精思
《古文观止》
并列复句
朱子语类
鱼豢
常用义
孟
公威
分类号
G7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以《百合花》为例谈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品鉴
2
作者
苏婷
机构
陕西省神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4期87-89,共3页
文摘
《五柳先生传》有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介绍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三国志·诸葛亮传》有言:"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说的是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朱子读书法》有言:"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而",说明朱熹喜欢"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这三人都是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学问大家,在读书方法上却各有偏好。
关键词
读书方法
熟读精思
《五柳先生传》
《百合花》
朱子读书法
徐元直
孟
公威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国演义》中“隆中对”之前诸葛亮意象的建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宇清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
出处
《华夏文化》
2015年第1期46-48,共3页
文摘
鲁迅在其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三国演义》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诚非虚言。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是三国这幕大戏的总导演,是一位策划和驾驭历史发展进程的重量级人物。在整部小说中,诸葛亮一直都是以智者、奇人的形象出现的,对此,书中多有精彩演绎,尤其是对"隆中对"之前诸葛亮意象的建构,堪称绝妙。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隆中对
孟
公威
崔州平
黄承彦
卧龙冈
徐庶
水镜先生
重量级人物
诸葛均
分类号
I207.41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既要“观大略”,又要“读破书”——浅论自读课与讲读课的关系
4
作者
张效孟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77-78,共2页
文摘
近几年来,语文教材一增再增,不少语文老师叫苦不迭:教材多、课时少、教不完……怎么办?有人主张,只“观大略”,别“读破书”。于是,无论自读课、讲读课,一律用导读法,作点提示,把重点点一点就算完事。该背的也不强调背了,匆匆忙忙赶进度,这种偏向是值得注意的。
关键词
讲读
熟读成诵
古诗词
自学能力
泣石
粗读
孟
公威
初步印象
万卷书
革命导师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曲济世贤才的悲歌——《三国演义》思想寄寓臆说
5
作者
郑春元
出处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12-15,32,共5页
文摘
济世贤才为什么济世无成?历史上很多人对此苦苦探求,罗贯中沿着历史的隧道,探寻人物悲剧的根源,一直寻勘到社会的最深处,得出了比较可信的答案。作者在诸葛亮未出山时就对他的悲剧结局做了预示。刘备三顾茅庐时崔州平就对刘备说:“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后来,作者又借司马徽之口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作者所说的“时”,就是封建社会中天下大乱的现实。在这动乱的现实中恶势力过于强大和猖獗,又有着无穷的延续性。三十七回中石广元与孟公威一段对歌中说:“群盗四方如蚁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补缀乾坤
罗贯中
崔州平
孟
公威
石广元
刘备三顾茅庐
司马徽
回中
徐庶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国演义》中“隆中对”之前诸葛亮意象的建构
6
作者
周宇清
机构
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
出处
《文史杂志》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文摘
鲁迅在其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三国演义》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诚非虚言。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是三国这幕大戏的总导演,是一个策划和驾驭历史发展进程的重量级人物。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隆中对
崔州平
黄承彦
卧龙冈
孟
公威
徐庶
水镜先生
重量级人物
徐元直
分类号
I207.41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顾茅庐”中烘云托月的写作技法探析
7
作者
胡珊珊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习月刊》
2014年第20期29-30,共2页
文摘
何为"烘云托月"?画月,"月不可画",用画云来烘托之,云画好了,月也就烘托出来了。文学作品中的烘云托月的写作技巧,是借助于他人他事他景他物等的描写来为间接所要写的人、事、景、物等作映衬,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是很重要的章节。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虽然为一世枭雄,但经常打败仗。"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就一路顺风顺水起来。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顺风顺水
诸葛均
崔州平
黄承彦
徐庶
司马徽
文学作品
孟
公威
毛宗岗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好读书,不求甚解?古人都是如何读书的?
8
出处
《西域图书馆论坛》
2018年第1期58-59,共2页
文摘
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从中可以借鉴读书的一些可行的好方法。1.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
关键词
读书法
读书方法
石广元
孟
公威
分类号
G7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怎样读“课外自读课文”
9
作者
张少岩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2年第1期9-10,共2页
文摘
现行高中语文,增加了补充教材,增加了24篇“课外自读课文”,又将原课文的11篇“讲读课文”和33篇“自读课文”改为“课外自读课文”。怎样“读”这些“课外自读课文”呢? 一、充分利用“自读提示”“自读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大致有时代背景、写作特色、段落层次、结构方式、中心思想以及对一些句子段落的理解,甚至还有本文与其他课文某些方面的比较等。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了“自读提示”,明确了自读方向,就一定能迅速达到自读目的。二、“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王粲的《英雄记钞》曾这样描述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四人读书的情形:“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陶渊明则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道:
关键词
自读课文
高中语文
孟
公威
写作特色
讲读
石广元
徐庶
五柳先生传
自能读书
语文实践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话的权利和说话的效果
10
作者
马少华
出处
《北方人》
2009年第9期42-43,共2页
文摘
那天闲聊,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说,从一个人读书的方式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心态,比如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说明他的性格很散淡,不拘于一物,而北宋的赵普一辈子只研究半部《论语》,则说明这个人性格很直。我回了一句:"那诸葛亮呢?"
关键词
个人性格
半部
然明
三国演义
徐元直
一脸茫然
中说
孟
公威
六出祁山
给你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卧龙非卧也——兼谈孔明鼎足三分的战略方针
11
作者
李林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30-32,共3页
文摘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至三十八回生动地描写了为古今人们所称颂的一段动人故事,即刘玄德三顾茅庐恭请卧龙先生诸葛孔明。这段故事所以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是因为它蕴含着无限丰富的思想意义,令人寻味无穷。具有怎样丰富的思想意义呢?可分三点说明。 一、说明刘备正在势孤力穷无处托身之际,思贤苦渴,十分盼望得一大贤相助。因此,不惜三次恭身相请。即便万一所请者不够大贤,也足可借此增进礼贤下士之名。
关键词
思想意义
千古流传
三国演义
大贤
刘玄德
崔州平
战略方针
孟
公威
诸葛均
令人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标点符号常见错误举隅
12
作者
张志平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9年第7期41-42,共2页
文摘
准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我们以近年高考题例为主,从最简单的错误项入手,对一些常见错误类型列举如下: 1.倒装句问号前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1993年新科目组) 倒装问句中问号应放在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就用问号,该句中“同志们”为称呼语,为了强调问话内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而倒置,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内句号改为问号。
关键词
常见错误
全国卷
句内括号
标点符号
省略号
选择问句
书名号
西方名著提要
石广元
孟
公威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诸葛“草庐”究竟在何处
13
作者
黎虎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10-115,共6页
文摘
问:最近与友人提起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友人认为当年的诸葛'草庐'在今河南南阳,但我记得一本杂志上说在今襄阳附近,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请给予解答。山西读者辛勇刘备'三顾草庐'的故事已是妇孺皆知,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预见鼎足三分发展趋势的'隆中对策'也没有人怀疑,但是,诸葛'草庐'究竟在什么地方?却至今仍然是一桩历史的疑案。
关键词
刘备三顾茅庐
三顾草庐
河南南阳
天下大势
孟
公威
庞德公
《出师表》
一本
《水经注》
崔州平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人读书五法
14
作者
杨金林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89年第2期52-52,共1页
文摘
古人读书方法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积累。荀子治学重在一个“积”字,他在《劝学篇》中说:“枳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少,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俗话说;“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顾炎武随身背着一个“
关键词
积善成德
读书方法
《劝学篇》
五法
百宝
江海
孟
公威
书读
主一
书典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论
石泽镒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
1
原文传递
2
以《百合花》为例谈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品鉴
苏婷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国演义》中“隆中对”之前诸葛亮意象的建构
周宇清
《华夏文化》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既要“观大略”,又要“读破书”——浅论自读课与讲读课的关系
张效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一曲济世贤才的悲歌——《三国演义》思想寄寓臆说
郑春元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三国演义》中“隆中对”之前诸葛亮意象的建构
周宇清
《文史杂志》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三顾茅庐”中烘云托月的写作技法探析
胡珊珊
《学习月刊》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好读书,不求甚解?古人都是如何读书的?
《西域图书馆论坛》
2018
0
原文传递
9
怎样读“课外自读课文”
张少岩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说话的权利和说话的效果
马少华
《北方人》
2009
0
原文传递
11
卧龙非卧也——兼谈孔明鼎足三分的战略方针
李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标点符号常见错误举隅
张志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诸葛“草庐”究竟在何处
黎虎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0
0
原文传递
14
古人读书五法
杨金林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