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佛教孝亲观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月清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32,共6页
中国佛教孝亲观是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介绍中土佛教在孝亲问题上寻求与中土传统契合的几种方法入手,考察了中国佛教在孝亲问题上进行自身理论建设的过程,初步探讨了中土佛教孝亲观的成长进程及其理论特色。本文认为,... 中国佛教孝亲观是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介绍中土佛教在孝亲问题上寻求与中土传统契合的几种方法入手,考察了中国佛教在孝亲问题上进行自身理论建设的过程,初步探讨了中土佛教孝亲观的成长进程及其理论特色。本文认为,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佛教的孝亲观与儒家纲常更加接近,形成以佛言孝、劝佛行孝、助世行孝的统一,佛教孝亲观走向中土化、世俗化,终于达成佛法与纲常名教在孝亲观上的契合。这既是佛法向纲常名教靠拢糅合的产物,又是中土佛教走向注重现实的内在需要,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化佛教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孝亲 纲常名教 中土化 世俗化
原文传递
反性别本质主义的不同倾向及原因——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曹亚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反对性别本质主义的道路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模糊两性差异,强调两性之共同人性及承认两性差异,强调女性的特殊性。在长期的论争与批评实践中,西方的学者更多地选择了前者,而中国的学者更易于接受后者。其差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反对性别本质主义的道路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模糊两性差异,强调两性之共同人性及承认两性差异,强调女性的特殊性。在长期的论争与批评实践中,西方的学者更多地选择了前者,而中国的学者更易于接受后者。其差异的原因:一是西方的二元对立与中国的阴阳调和对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二是中国传统的"孝亲"观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三是中西文明发展逻辑的差异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文化落差的影响)。另外,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不同背景也是其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本质主义 双性同体 女性特质 超性别意识 二元对立 孝亲
下载PDF
蕅益之孝亲观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俊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29,137,共4页
本文依据《灵峰益大师宗论》中的相关资料,着重从出家因缘、世出世间孝的区分及联系、以及孝与戒、孝与慈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明末高僧益的孝亲观。
关键词 《灵峰蒲益大师宗论》 蒲益 孝亲 儒家文化
原文传递
徽州民间故事中的“孝子贤媳”与“不孝女”——论徽州民间家庭伦理观念 被引量:2
4
作者 罗飞雁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12,共4页
从徽州民间故事中的"孝子贤媳"、"不孝女"等角色类型入手,深入剖析徽州民众"孝亲"观和"子女"观的道德结构及其悖论性。
关键词 徽州民间故事 孝子贤媳 不孝女 孝亲 子女
下载PDF
颜之推异于先秦儒家的孝亲观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振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7-91,共5页
颜之推的孝亲观在某些方面与先秦儒家思想家是一致的,但也在诸多方面异于后者。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 颜之推的孝亲观在某些方面与先秦儒家思想家是一致的,但也在诸多方面异于后者。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为养亲最重要,强调物质事亲。从事君的内容看,先秦儒家重视以"心"忠君,颜之推更重视以"才"忠君。从事死的规定看,先秦儒家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反对厚葬之风,并认为不必拘束于繁琐的祭祀之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之推 先秦儒家 孝亲 孝德 事亲 事君 事死
下载PDF
浅谈TVB电视剧中的孝亲观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婧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75-276,共2页
孝亲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伦道德,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优良传统,但受社会飞速发展及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孝亲观正在日渐淡化。本文从养亲、尊亲、敬老三方面探讨TVB电视剧中的孝亲观,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培养人们孝的品德,并加强对传统... 孝亲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伦道德,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优良传统,但受社会飞速发展及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孝亲观正在日渐淡化。本文从养亲、尊亲、敬老三方面探讨TVB电视剧中的孝亲观,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培养人们孝的品德,并加强对传统孝亲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VB电视剧 孝亲 社会主义道德
下载PDF
中国佛教孝亲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安民 段舒颀 《社科纵横》 2012年第3期19-21,共3页
中国佛教孝亲观,是佛教适应中国古代传统宗法文化与儒家伦理并与之相协调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它重视自然亲情以及对父母恩情的报答,主张孝要推己及人,泽被广大众生。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有诸多内在契合... 中国佛教孝亲观,是佛教适应中国古代传统宗法文化与儒家伦理并与之相协调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它重视自然亲情以及对父母恩情的报答,主张孝要推己及人,泽被广大众生。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有诸多内在契合。借鉴佛教孝亲观,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孝亲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佛经中的孝亲观及其中国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福秀 《襄樊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12,共4页
佛经中的孝亲观,具有张扬宇宙自然亲情,重视对母恩的报答,凸显自然心理的虔诚,通过善恶业报理论展开等特征。它包括子女之孝、弟子之敬、夫妇之爱、朋友之信、友爱众生等内容。佛经中的孝亲观从其传入始即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它是佛教... 佛经中的孝亲观,具有张扬宇宙自然亲情,重视对母恩的报答,凸显自然心理的虔诚,通过善恶业报理论展开等特征。它包括子女之孝、弟子之敬、夫妇之爱、朋友之信、友爱众生等内容。佛经中的孝亲观从其传入始即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它是佛教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伴随着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过程而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 孝亲 中国化
下载PDF
孝亲观:中国佛教伦理道德的儒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承思 《江淮论坛》 CSSCI 1990年第6期57-62,共6页
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社会就存在着儒家血缘第一和家庭本位的伦理道德观念,而孝亲观则是这种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与核心。由于“孝”被儒家抬高到了人生最高行为准则的地位,因此,原本体现人伦关系的孝父观念被投影到封建官僚政治... 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社会就存在着儒家血缘第一和家庭本位的伦理道德观念,而孝亲观则是这种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与核心。由于“孝”被儒家抬高到了人生最高行为准则的地位,因此,原本体现人伦关系的孝父观念被投影到封建官僚政治上就放大成了忠君思想,君臣关系也被儒家伦理道德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 孝亲 中国佛教 佛教文学 中国儒家 儒家伦理道德 印度佛教 佛教徒 忠君思想 父母
下载PDF
从“百善孝为先”到“不孝罚单”——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孝亲观
10
作者 李建德 《政工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58,共2页
孝敬父母,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规范之一,也是中国人赖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从春秋时期的子路百里负米、汉朝董永的卖身葬父、晋朝王祥的卧冰求鲤,到当代的陈毅元帅为母亲洗刷尿裤、孔繁森赴藏之前跪地叩母、河南小伙张尚昀背老母上学... 孝敬父母,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规范之一,也是中国人赖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从春秋时期的子路百里负米、汉朝董永的卖身葬父、晋朝王祥的卧冰求鲤,到当代的陈毅元帅为母亲洗刷尿裤、孔繁森赴藏之前跪地叩母、河南小伙张尚昀背老母上学,许多孝敬父母的佳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感人至深。然而,随着现代家庭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追求个人自由、权利意识的增强,使得孝亲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忽视,从而也出现了许多人伦关系失调、家庭关系紊乱等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亲 孝敬父母 伦理道德 传统美德 春秋时期 生活方式 现代家庭 权利意识 人伦关系 社会问题
下载PDF
论《孝论》之“孝”
11
作者 郁欣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3-55,73,共4页
This essay expounds the different viewpoint of filial piety in Confucianist and Buddhism.And it talks about the reconcilement and fusion of filial piety in Confucianist and Buddhism.And the reconcilement and fusion we... This essay expounds the different viewpoint of filial piety in Confucianist and Buddhism.And it talks about the reconcilement and fusion of filial piety in Confucianist and Buddhism.And the reconcilement and fusion were completed by Qi-Song.Who was a researcher of Buddism in Song Dynasty.As the same time,this text points out that the filial piety in Buddhism is different from and higher than it in Confucianist.At last,it concludes the filial piety is a temporal thing,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problem of filial piety in Buddhism is on behalf of the fusion of Buddhism in China,Confucianist and tempo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论》 内容 佛教 孝亲 儒家文化
下载PDF
从众生平等和孝亲观谈佛教伦理与中国社会
12
作者 魏加宽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佛教传入中国后尤其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形成了佛教自身的孝亲观。佛教从而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进程中融入了中国社会,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政治、文化、风俗习惯上的重要影响。佛教伦理不仅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 佛教传入中国后尤其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形成了佛教自身的孝亲观。佛教从而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进程中融入了中国社会,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政治、文化、风俗习惯上的重要影响。佛教伦理不仅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现代社会的建构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宗教文化 佛教伦理 众生平等 孝亲
下载PDF
佛家孝亲观
13
作者 苦心 《世界宗教文化》 1996年第3期40-41,49,共3页
一 一个并未被遗忘的话题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几年前经历的两件小事又浮现在眼前。记得有一年11月因急事从佛学院回寺,火车上一位60岁的老妈妈关切地拉我坐在身边,握着我的手问:“孩子,为啥一个人出门?你妈怎么舍得你出家呢?”语气充... 一 一个并未被遗忘的话题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几年前经历的两件小事又浮现在眼前。记得有一年11月因急事从佛学院回寺,火车上一位60岁的老妈妈关切地拉我坐在身边,握着我的手问:“孩子,为啥一个人出门?你妈怎么舍得你出家呢?”语气充满爱怜,流露出慈母的天性。那情形,着实令我好感动、好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亲 佛学院 普度众生 生父母 佛陀 佛教 《金刚经》 传统文化 目连救母 人生价值
原文传递
论宋代以降的佛教孝亲观及其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月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63-68,共6页
佛教孝亲观是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佛教中国化为总体背景,考察了宋代以降中国佛教孝亲观的内容及其特色。文章认为:宋代契嵩为代表的《孝论》是中国佛教孝亲观系统化形成的标志,宋代以后,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佛教... 佛教孝亲观是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佛教中国化为总体背景,考察了宋代以降中国佛教孝亲观的内容及其特色。文章认为:宋代契嵩为代表的《孝论》是中国佛教孝亲观系统化形成的标志,宋代以后,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佛教的孝亲观与儒家纲常更加接近,形成以佛言孝、劝佛行孝、助世行孝的统一,佛教孝亲观走向中土化、世俗化,并力倡持戒与孝行的统一、孝顺与念佛的统一,使“戒孝一致”、“孝顺念佛”成为宋代以后中国佛教孝亲观的特征,从而达成了佛法与纲常名教在孝亲观上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孝亲 戒孝一致 孝顺念佛
下载PDF
儒、佛孝亲观理论依据之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昱均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2-28,共7页
儒家孝亲观与佛教孝亲观的相互融合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孝亲思想。对儒家孝亲观与佛教孝亲观的理论依据进行比较发现,无论儒家的祖先崇拜还是佛教的缘起论,儒家的人性论还是佛教的佛性论,儒家的仁爱论还是佛教的人生论,儒家的天道... 儒家孝亲观与佛教孝亲观的相互融合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孝亲思想。对儒家孝亲观与佛教孝亲观的理论依据进行比较发现,无论儒家的祖先崇拜还是佛教的缘起论,儒家的人性论还是佛教的佛性论,儒家的仁爱论还是佛教的人生论,儒家的天道论抑或是佛教的业报因果论,它们之间更多的是理论依据差异基础上的近似与补充延伸关系。儒家孝亲观的理论依据于世间之道,展示为世间之孝,佛教孝亲观的理论依据于出世间之道,展示为出世间之大孝,二者之间表现为补充性延伸的关系,对引导现实中的孝亲、孝行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孝亲 佛教孝亲 理论依据
下载PDF
从“东海孝妇”看汉代“孝”的变异
16
作者 吴晓燕 《大观周刊》 2011年第25期26-26,21,共2页
“东海孝妇”是《汉书·于定国传》中记载的一则小故事,通过对故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时传统“孝”文化在汉代的新特点,以更好的认识汉代社会。
关键词 “东海孝妇”孝亲 汉代社会 变异
下载PDF
浅析佛教孝亲观在汉地的本土化
17
作者 王雪霏 《科技风》 2014年第6期207-207,共1页
佛教在传入中原之后与汉地的本土文化进行了融合,其中佛教孝亲观的本土化是佛教在汉地本土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佛教孝亲观在佛教经典中的体现,然后将佛教孝亲观与汉地本土孝亲观进行了比较,接着梳理了佛教孝亲观在汉地本... 佛教在传入中原之后与汉地的本土文化进行了融合,其中佛教孝亲观的本土化是佛教在汉地本土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佛教孝亲观在佛教经典中的体现,然后将佛教孝亲观与汉地本土孝亲观进行了比较,接着梳理了佛教孝亲观在汉地本土化的历程与手段,最后肯定了佛教孝亲观本土化对中国孝亲文化的贡献,并回答了外来文化应如何成功应对本土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汉地 孝亲 本土化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对蒙古族孝亲观的影响
18
作者 杜晶 《大观周刊》 2011年第38期8-8,共1页
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与蒙古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相结合.是自身适合于蒙古社会,适合于蒙古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从而成为蒙古族民众能够接受的佛教伦理思想。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孝亲”观和佛教... 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与蒙古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相结合.是自身适合于蒙古社会,适合于蒙古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从而成为蒙古族民众能够接受的佛教伦理思想。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孝亲”观和佛教的“小道”思想的关系做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孝亲 藏传佛教 入世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对蒙古族孝亲观的影响
19
作者 杜晶 《大观周刊》 2011年第32期18-18,共1页
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与蒙古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相结合,是自身适合于蒙古社会,适合于蒙古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从而成为蒙古族民众能够接受的佛教伦理思想。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孝亲”观和佛教... 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与蒙古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相结合,是自身适合于蒙古社会,适合于蒙古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从而成为蒙古族民众能够接受的佛教伦理思想。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孝亲”观和佛教的“小道”思想的关系做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孝亲 藏传佛教 入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