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氏腹针治疗失眠伴焦虑状态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颖哲 高扬 孙远征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一区、八区治疗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针刺孙氏腹一区、腹八区,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每天针灸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一区、八区治疗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针刺孙氏腹一区、腹八区,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每天针灸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失眠严重程度量表(IS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程度评估,最终以PSQI减分率计算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及76.7%(2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PSQI量表、ISI量表及HAMA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PSQI量表、ISI量表及HAMA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孙氏腹针一区、八区对失眠并见焦虑状态有显著疗效,对于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焦虑程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腹针 失眠 焦虑状态
下载PDF
孙氏腹针治疗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远征 刘彦麟 +4 位作者 赵熙彤 周琛 韩瑜 杨秀阁 李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比较孙氏腹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女性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女性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印堂、太冲、神门、内关、膻... 目的:比较孙氏腹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女性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女性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印堂、太冲、神门、内关、膻中),观察组予孙氏腹针针刺治疗(穴取腹一区、腹八区),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6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戒断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戒断症状评分、HAMD评分及PSQI量表各项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戒断症状评分、HAMD评分和PSQI量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HT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孙氏腹针可改善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患者戒断症状、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升高血清5-HT含量,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 孙氏腹针 戒断症状 睡眠质量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孙氏腹针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一茗 张新昕 杨晓月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孙氏腹针、体针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对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3例中风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针组(38例)、体针组(38例)和药物组(37例)。腹针组治以孙氏腹针结合传统体针;体针组针刺百... 目的:观察并比较孙氏腹针、体针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对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3例中风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针组(38例)、体针组(38例)和药物组(37例)。腹针组治以孙氏腹针结合传统体针;体针组针刺百会、膻中、内关、三阴交、照海等穴位;药物组口服黛力新。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其减分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估并比较孙氏腹针、体针及黛力新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影响。结果:治疗8周后三组HAMD、SDS评分均降低(PV0.05),腹针组SD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1);临床总有效率腹针组94.59%,优于体针组的89.19%(P<0.05),与药物组(97.30%)相当(P>0.05)。结论:孙氏腹针能有效降低中风后抑郁患者HAMD及SDS评分,改善其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腹针 中风后抑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体针 孙申田
下载PDF
孙氏腹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CD62p表达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一茗 孙贵才 +1 位作者 徐轶尔 郑春雨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CD62p表达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腹针组,疗程均为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脉血中CD62p含量的变化,并选择健康志愿者30名测定参考值。...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CD62p表达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腹针组,疗程均为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脉血中CD62p含量的变化,并选择健康志愿者30名测定参考值。选用简化的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评估孙氏腹针治疗下肢功能障碍的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62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两组治疗后CD62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腹针组CD62p水平降低更为显著;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腹针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孙氏腹针结合体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有更好的改善,降低CD62p表达水平,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腹针 CD62P 下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孙氏腹针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鑫 李敏 +2 位作者 彭晓燕 万婷 张丽丹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孙氏腹针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为加强针刺疗效,两组均加以电针进行辅助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孙氏腹针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为加强针刺疗效,两组均加以电针进行辅助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然后进行相关临床疗效的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21%,对照组为65.5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杜氏高血压生活量表统计方面,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孙氏腹针在针刺降血压方面效果尚佳,综合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阴虚阳亢型 孙氏腹针 电针
下载PDF
孙氏腹针结合针刺四关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邓玫 崔翠芬 +1 位作者 郑草花 林仙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7期969-970,共2页
目的研究孙氏腹针结合针刺四关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孙氏腹针联合针刺四关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 目的研究孙氏腹针结合针刺四关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孙氏腹针联合针刺四关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中医症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孙氏腹针结合针刺四关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腹针 针刺四关穴 失眠症
下载PDF
孙氏腹针治疗肝气郁结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丽芹 高兆虹 +5 位作者 王飞 李俊峰 何文欣 杨素珍 袁美琪 李艳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3期2475-2478,共4页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治疗肝气郁结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孙氏腹针腹一区、腹八区及常规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将随机对照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治疗肝气郁结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孙氏腹针腹一区、腹八区及常规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将随机对照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3周后的疗效进行对比,其中临床疗效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减分率为评价标准。结果: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减分率来评价疗效,试验组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为80.00%,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孙氏腹针腹一区、腹八区治疗临床辩证为肝气郁结型的广泛性焦虑症,较单独使用常规针刺疗效显著,患者病情有明显好转;使用孙氏腹针治疗肝气郁结型广泛性焦虑症,可显著改善精神性焦虑,较单独使用常规针刺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腹针 针刺 广泛性焦虑症
原文传递
孙氏腹针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
8
作者 祝鹏宇 李博镭 +1 位作者 陶然 王春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比较孙氏腹针联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AIS)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0的影响。方法:将8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1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 目的:比较孙氏腹针联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AIS)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0的影响。方法:将8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1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头针、体针治疗,穴取患侧顶颞前斜线、合谷、尺泽、手三里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孙氏腹针中“腹四区”行电针刺激,予连续波,频率5 Hz。两组均留针40 min,每日2次,上午、下午各1次,每周治疗6 d,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血清IL-1β、IL-10含量,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0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36/39),高于对照组的84.6%(33/3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腹针联合常规针刺可以改善AIS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梗死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孙氏腹针 头针 针刺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0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孙氏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一茗 张新昕 +2 位作者 刘炼 杨春英 朱震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6-407,共2页
目的研究孙氏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孙氏腹针联合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下肢功能障碍临床症状、Fugl-Meyer运动量表(... 目的研究孙氏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孙氏腹针联合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下肢功能障碍临床症状、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MBI)中有关下肢运动功能部分评分具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孙氏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腹针 下肢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腹针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翠娟 王英月 王斌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11期168-169,共2页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2017年IDF糖尿病版图报告,目前全球有4.25亿人患有糖尿病,中国居于首位。腹针以针刺腹部穴位为主,针刺最深仅达肌肉层,不透过腹膜,不进入腹腔,不伤及内脏。由于腹部皮肤...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2017年IDF糖尿病版图报告,目前全球有4.25亿人患有糖尿病,中国居于首位。腹针以针刺腹部穴位为主,针刺最深仅达肌肉层,不透过腹膜,不进入腹腔,不伤及内脏。由于腹部皮肤神经、血管相对较少,脂肪较多,标准腹针针具较普通针灸针剌使用的针具要细,可做到微痛甚至无痛的效果。与传统针灸相比,腹针具有安全、无疼痛、疗效佳、简单方便的特点。现将近年来腹针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氏腹针 孙氏腹针 糖尿病 临床应用 综述 学术性
原文传递
孙氏腹针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成功率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波 许嘉犇 +3 位作者 马冰宇 魏巍 孟勇 赵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6期82-84,共3页
目的证明孙氏腹针疗法在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成功率中的作用并分析作用机理。方法采用180例患者,分为6组,每组30例。1基础治疗组;2孙氏腹针组;3手法复位组;4夹脊电针组;5孙氏腹针加手法复位组;6夹脊电针加手法复位组。所有治疗1... 目的证明孙氏腹针疗法在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成功率中的作用并分析作用机理。方法采用180例患者,分为6组,每组30例。1基础治疗组;2孙氏腹针组;3手法复位组;4夹脊电针组;5孙氏腹针加手法复位组;6夹脊电针加手法复位组。所有治疗1次/天,每周治疗5次,治疗周期为2周或(或<2周)。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检查各疗效。结果 1.各组对比(TCD)提示椎动脉血流动力明显改善(P<0.05),(FS-CSA)降低(P<0.05)。2.孙氏腹针加手法复位组评分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孙氏腹针可明显改善颈背部项韧带、斜角肌的肌张力,使颈部的骨关节力学平衡关系趋向于正常,血管压力和弹性发生改变,颅内供血增加,使症状减轻,更重要的是给复位手法创造有利条件,使其复位成功率大大提高,使疗效进一步提高,对有些无效病例亦能提高疗效,使其有效或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腹针 椎动脉型颈椎病 手法复位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孙氏腹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PAC-1表达及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一茗 张新昕 +1 位作者 杨晓月 万晓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1-653,共3页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PAC-1表达及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腹针组,疗程均为14天。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静脉血PAC-1含量的变化,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测定参考值。采用简化的...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PAC-1表达及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腹针组,疗程均为14天。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静脉血PAC-1含量的变化,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测定参考值。采用简化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估孙氏腹针对其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1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两组PAC-1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腹针组PAC-1水平下降更为明显;两组与治疗前比较,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腹针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孙氏腹针结合体针可更好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障碍,降低PAC-1表达水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腹针 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 下肢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孙氏腹针”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国强 隋艳波 +3 位作者 崔健昆 刘莉 陈洪琳 范越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孙氏腹针"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代谢综合征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给予基础治疗,即口服非诺贝特,治疗组选择足运感区(双侧)、腹六... 目的:探讨"孙氏腹针"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代谢综合征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给予基础治疗,即口服非诺贝特,治疗组选择足运感区(双侧)、腹六区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针刺治疗。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分别用排尿日记、彩超测定和疗效标准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膀胱最大容量、剩余尿量均有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对床症状、膀胱最大容量、剩余尿量的改善较对照组好(P<0.05),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血压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后体重指数改善(P<0.01),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孙氏腹针"对于代谢综合征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一定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腹针 代谢综合征 神经源性膀胱 孙申田 残余尿量
下载PDF
孙氏腹针一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远征 于添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2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一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孙氏腹针一区配合常规针刺疗法,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为加强疗效,两组均配以电针,起到持续刺激穴位的作用。1个疗程10...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一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孙氏腹针一区配合常规针刺疗法,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为加强疗效,两组均配以电针,起到持续刺激穴位的作用。1个疗程10天,两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67%(P<0.05)。结论:孙氏腹针一区方法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孙氏腹针一区 电针
下载PDF
孙氏腹针一区治疗失眠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志彬 黄威 廖健民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探析对失眠患者行以孙氏腹针一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失眠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患者行以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29例患者行以孙氏腹针一区治疗,... 目的:探析对失眠患者行以孙氏腹针一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失眠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患者行以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29例患者行以孙氏腹针一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活力评分、生理职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总体健康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眠患者行以孙氏腹针一区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失眠 孙氏腹针一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