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易俗社与进步文化人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桑 《戏曲研究》 2004年第1期297-308,共12页
在秦腔的发展史上,恐怕没有人能否定易俗社的作用和贡献。这个成立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的戏曲艺术团体,由于发起人与主事者的文人身份、文人理想与文人艺术理念,使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秦腔班社,文人"载道"与"言志"... 在秦腔的发展史上,恐怕没有人能否定易俗社的作用和贡献。这个成立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的戏曲艺术团体,由于发起人与主事者的文人身份、文人理想与文人艺术理念,使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秦腔班社,文人"载道"与"言志"的传统被很好地传承,即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地方戏秦腔这一载体,来承担唤醒民众、救正人心、启迪民智之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戏曲创作 艺术理念 主事者 范紫东 甄别旧戏草 三滴血 传统戏曲 李桐
原文传递
“秦腔梅兰芳”——刘箴俗 被引量:1
2
作者 阵勇 《戏曲艺术》 1985年第3期75-80,共6页
1924年的隆冬,在古城西安,一位名震陕西,蜚声西北,风靡全国,被誉为“秦腔梅兰芳”的舞台名匠——一刘箴俗,因贫病交加,得不到及时地抢救和医治,不幸早逝,含愤地离开了人间。对这位德高艺精,颇负厚望,正在弱冠之年,对秦腔艺术事业的繁荣... 1924年的隆冬,在古城西安,一位名震陕西,蜚声西北,风靡全国,被誉为“秦腔梅兰芳”的舞台名匠——一刘箴俗,因贫病交加,得不到及时地抢救和医治,不幸早逝,含愤地离开了人间。对这位德高艺精,颇负厚望,正在弱冠之年,对秦腔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一代名优的不幸早逝,令人不胜痛心疾首,惋惜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箴俗 易俗社 古城西安 弱冠之年 杀狗劝妻 欧阳予倩 柜中缘 刘迪民 蝴蝶杯
原文传递
近年来秦腔现代戏创作的成就与缺失——以《西京故事》《秦腔》等剧作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传寅 《戏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35-242,共8页
辛亥革命以前的秦腔剧目大多为历史演义剧,描写现实生活的剧目是不多的,经常演出的秦腔"江湖二十四大本"就大多是表现古人生活的剧目。由于多数剧目是表现古代社会生活的,所以秦腔的行当、服饰、化妆和舞台程式动作等,也长于... 辛亥革命以前的秦腔剧目大多为历史演义剧,描写现实生活的剧目是不多的,经常演出的秦腔"江湖二十四大本"就大多是表现古人生活的剧目。由于多数剧目是表现古代社会生活的,所以秦腔的行当、服饰、化妆和舞台程式动作等,也长于表现古人,拙于表现今人。秦腔的这一特点对近代以来的戏曲有相当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演义 西京 古代社会生活 皮黄腔系 易俗社 西迁 现代戏剧 秋风秋雨 板腔体
原文传递
革命军兴易俗社——“双十二”和“七·七事变”中的易俗社 被引量:1
4
作者 葛献挺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3-37,共5页
一九五七年田汉同志对易俗社说:“现在世界上具有半个世纪的剧团只有三个,一个是法国芭蕾舞剧团,一个是苏联的莫斯科大剧院,还有一个就是你们的易俗社了。我看五十周年应该大大的纪念一番”。一九六二年八月、西安各界隆重开会,纪念易... 一九五七年田汉同志对易俗社说:“现在世界上具有半个世纪的剧团只有三个,一个是法国芭蕾舞剧团,一个是苏联的莫斯科大剧院,还有一个就是你们的易俗社了。我看五十周年应该大大的纪念一番”。一九六二年八月、西安各界隆重开会,纪念易俗社成立五十周年,规模大、盛况空前,田汉、欧阳予倩、周信芳联名电贺,张治中、邵力子、梅兰芳、马连良等均有诗、信专涵。中央新闻制片厂拍了三十七号新闻简报广为宣传。田汉同志的建议,是那次盛会的起因和渊源。转眼间又过了三十个春秋,今年八月,易俗社的八十大寿、依照田汉同志生前建议,八十周年更应该“大大纪念一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田汉 周信芳 欧阳予倩 马连良 古调独弹 西战团 李桐 王菊人
下载PDF
秦腔剧目源流谭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直 《戏曲研究》 2001年第1期224-232,共9页
号称中国戏曲鼻祖的秦腔,其剧目究竟有多少,又源于何时,过去很少著文研究,亦难于一口之清。曾听老艺人云:'唐三千,宋八百,数不清的三列国。'又云:'江湖大本二十四,肚里装的无其数。'还有'同州梆子八大本','... 号称中国戏曲鼻祖的秦腔,其剧目究竟有多少,又源于何时,过去很少著文研究,亦难于一口之清。曾听老艺人云:'唐三千,宋八百,数不清的三列国。'又云:'江湖大本二十四,肚里装的无其数。'还有'同州梆子八大本','西府秦腔二十四大本'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州梆子 中国戏曲 火焰驹 梁秋燕 秦剧 华庆班 久演不衰 眉户 新编历史剧
原文传递
易俗社名号的学术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育德 《戏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提到秦腔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如何强化秦腔的软实力,自然是应该讨论的议题。西安"易俗社"的大名就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何谓软实力?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启动... 提到秦腔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如何强化秦腔的软实力,自然是应该讨论的议题。西安"易俗社"的大名就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何谓软实力?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启动了软实力研究和应用的潮流。"软实力"这个概念最初多是用于外交。约瑟夫·奈把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瑟夫 戏曲研究院 火焰驹 三滴血 唐虎臣 王绍猷 刘毓中 肖若兰
原文传递
用新戏曲熔铸新社会——陕西易俗社孙仁玉戏曲观及剧作实践
7
作者 郭红军 《南大戏剧论丛》 2020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清末举人出身的孙仁玉是陕西易俗社主要发起人之一,他认为编演戏曲是普及教育的重要途径。易俗社成立后,他身体力行编写剧本,是剧社编剧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一生新编、改编剧本170多个,所编剧本意在寓教于乐,开启民智,改良社会。孙仁... 清末举人出身的孙仁玉是陕西易俗社主要发起人之一,他认为编演戏曲是普及教育的重要途径。易俗社成立后,他身体力行编写剧本,是剧社编剧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一生新编、改编剧本170多个,所编剧本意在寓教于乐,开启民智,改良社会。孙仁玉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创作中持守道德伦理价值,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风俗嬗变,不断调整剧目题材及主旨立意,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努力探索既注重教育性又关照艺术性的创作方法,以达成给观众带去艺术欣赏的同时,实现戏曲的教化功能。他的部分剧本是为一时一事而作,有的剧本不免流露出一些机械说教,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出秦腔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易俗社 编剧
下载PDF
易俗社早期之“演说词”
8
作者 阎敏学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0-61,共2页
过去,人们只知道易俗社是一所不同于普通江湖戏班的新型戏曲学校.其实,易俗社不单培养学生,编演新戏,为了实现其"开发民智","辅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的宗旨,还做了许多事.早在创办《章程》中就有过明确规定:"... 过去,人们只知道易俗社是一所不同于普通江湖戏班的新型戏曲学校.其实,易俗社不单培养学生,编演新戏,为了实现其"开发民智","辅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的宗旨,还做了许多事.早在创办《章程》中就有过明确规定:"本社款项积有盈余时,当续招新生,以谋扩广.并编纂杂志,印刷白话演说,随台发售,以补戏曲之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演说词 戏曲学校 甄别旧戏草 李桐 第二年 赵杰民 十王庙 首场演出
下载PDF
朱怡堂与“化俗社”
9
作者 歌红 《兰州学刊》 1981年第3期87-88,共2页
朱怡堂(紫娃)是晚清民初驰名陕甘的秦腔青衣。他于辛亥革命后在兰州创办的秦腔“化俗社”,对陕甘秦腔艺术的交流,活跃当地的群众文化生活,以及甘肃戏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都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组建剧社的始末 辛亥革命后,以李桐... 朱怡堂(紫娃)是晚清民初驰名陕甘的秦腔青衣。他于辛亥革命后在兰州创办的秦腔“化俗社”,对陕甘秦腔艺术的交流,活跃当地的群众文化生活,以及甘肃戏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都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组建剧社的始末 辛亥革命后,以李桐楦、孙仁玉为首的陕西一些知识分子,由于受到革命思潮的巨大影响,极力主张革旧鼎新,改良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艺术 怡堂 李桐 杀狗劝妻 辕门斩子 促进作用 文化生活 名重一时 王德孝
下载PDF
“我不想白吃皇粮”
10
作者 王崇寿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4-55,共2页
我微抖着手臂,从面前摆放的招待烟中抽出一支“哈德门”点燃,烟雾抽丝般袅袅飘起.环顾周围,我的思絮伴着缕缕烟雾升腾,不知怎的,胸腔里骤然间泛起一种难以名状的酸楚.
关键词 哈德 易俗社 戏剧创作 先生 古调独弹 屏声静气 金字牌 专业剧团 戏剧管理
下载PDF
“《柜中缘》的老祖宗”之我见
11
作者 张应族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8-60,共3页
一问题的缘起《柜中缘》是一出脍炙人口的小喜剧,秦腔、河北梆子、京剧、汉剧、川剧等都将此剧作为优秀保留剧目久演不衰.有些剧种的《柜中缘》被拍成电影,甚至还被改编为话剧和戏曲小品上演.几十年来,《柜》剧成为不同剧种的许多表演... 一问题的缘起《柜中缘》是一出脍炙人口的小喜剧,秦腔、河北梆子、京剧、汉剧、川剧等都将此剧作为优秀保留剧目久演不衰.有些剧种的《柜中缘》被拍成电影,甚至还被改编为话剧和戏曲小品上演.几十年来,《柜》剧成为不同剧种的许多表演艺术家的代表剧目,从国内演到海外,获得巨大成功.因而把《柜》剧称为我国剧坛的一颗明珠是不过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柜中缘 久演不衰 戏曲小品 易俗社 苏蕊娥 萧若兰 西北人民 人物个性 挂头牌
下载PDF
易俗社的大编剧孙仁玉初论
12
作者 高益荣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5-81,共7页
孙仁玉是辛亥革命后陕西著名秦腔团社易俗社的创始人,又是易俗社主要编剧之一,一生创作剧本60余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柜中缘》是其代表作。
关键词 易俗社 戏曲创作
下载PDF
易俗“四臣”
13
作者 张志华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4-55,共2页
陕西秦剧团体,唯易俗社自1912年成立迄今,历时已接近八十个春秋。该社人才济济,硕果累累,蜚声剧界,遐逊闻名。在我国,确乎起到“推陈出新”与“古调独弹”的作用。而其中尤能体现出“坚持社旨”、“名播海内”、“矢志不渝”与“相得益... 陕西秦剧团体,唯易俗社自1912年成立迄今,历时已接近八十个春秋。该社人才济济,硕果累累,蜚声剧界,遐逊闻名。在我国,确乎起到“推陈出新”与“古调独弹”的作用。而其中尤能体现出“坚持社旨”、“名播海内”、“矢志不渝”与“相得益彰”者,莫过于“功臣”陈雨农,“名臣”刘箴俗,“忠臣”王天民,“重臣”刘毓中。陈原系江湖剧团之领班,由于思想进步,艺技卓越,遂响应当时李桐萱、孙仁玉等的倡议,以全部戏剧家当毅然加入到新成立的易俗社。本人集领导、教练、演员于一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毓中 古调独弹 刘箴俗 秦剧 李桐 三滴血 欧阳予倩 柜中缘 陈原
下载PDF
徘徊在新思想与旧道德之间--陕西易俗社编剧孙仁玉戏曲叙事初探
14
作者 郭红军 《戏曲研究》 2020年第4期202-214,共13页
民国初年成立于西安的陕西易俗社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和革命机关①,更是一个集秦腔教育、创作和演出于一体的新型戏曲班社。作为一个以编演新戏补助社会教育、改良社会的戏曲班社,易俗社自建社起就自觉融入戏曲近代化转变。
关键词 戏曲班社 易俗社 社会教育机构 改良社会 旧道德 戏曲叙事 秦腔
原文传递
易俗社的作家群——纪念易俗社成立八十周年
15
作者 苏育生 《剧本》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3-75,共3页
今年是西安易俗社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易俗社是顺应辛亥革命的需要,于1912年成立的一个新型的戏曲团体。它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江湖剧社,最根本的一条,就在于易俗社的剧作家利用陕西人民喜爱的秦腔艺术形式,编写宣传爱国、民主、科学、知... 今年是西安易俗社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易俗社是顺应辛亥革命的需要,于1912年成立的一个新型的戏曲团体。它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江湖剧社,最根本的一条,就在于易俗社的剧作家利用陕西人民喜爱的秦腔艺术形式,编写宣传爱国、民主、科学、知识等内容的剧本,借以达到“开发民智”、“移风易俗”的目的。正如易俗社创办伊始,创始人李桐轩、孙仁玉在其章程开宗明义第一条所规定的:“本社以编写新戏曲,辅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后来的几十年,易俗社的章程虽几经修改,但这个宗旨的基本精神却始终未变。一个戏曲剧团,历经八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自有其不景气乃至衰败的时候,但它却能一次次战胜难关,依然屹立于三秦大地之上,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其中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易俗社始终不渝地执行其办社宗旨,始终不渝地把“编写新戏曲”放在第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戏曲剧团 秦腔艺术 李桐 作家群 剧目建设 三滴血 周年纪念 火焰驹
原文传递
艺海沧桑话易俗——贺西安易俗社七十周年
16
作者 刘毓中 《戏曲艺术》 1982年第3期73-77,共5页
岁月流逝,艺海沧桑,我国古老的戏曲团体,西安易俗社已经度过七十个春秋了。 西安易俗社创办于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同盟会成员李桐轩和孙仁玉等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揭露社会黑暗,宣传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启迪民智,普及社会教育... 岁月流逝,艺海沧桑,我国古老的戏曲团体,西安易俗社已经度过七十个春秋了。 西安易俗社创办于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同盟会成员李桐轩和孙仁玉等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揭露社会黑暗,宣传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启迪民智,普及社会教育,因而倡议:“组织新戏曲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艺海 秦腔艺术 李桐 三滴血 唐虎臣 民主主义思想 柜中缘 同州梆子
原文传递
易俗社的作家群——纪念易俗社八十周年
17
作者 苏育生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8-40,44,共4页
今年是西安易俗社成立八十周年的纪念。易俗社是顺应辛亥革命的需要,于1912年成立的一个新型的戏曲团体。它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江湖剧社,是根本的一条,就在于易俗社的剧作宗利用陕西人民喜爱的秦腔艺术形式,编写宣传爱国、民主、科学、... 今年是西安易俗社成立八十周年的纪念。易俗社是顺应辛亥革命的需要,于1912年成立的一个新型的戏曲团体。它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江湖剧社,是根本的一条,就在于易俗社的剧作宗利用陕西人民喜爱的秦腔艺术形式,编写宣传爱国、民主、科学、知识等内容的剧本,反过来向他们进行高台教化,借以达到“开发民智”、“移风易俗”的目的。正如易俗社创办伊始,创始人李桐轩、孙仁玉在其章程开宗明义第一条所规定的:“本社以编写新戏曲,辅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后来的几十年,易俗社的章程虽几以修改,但这个宗旨的基本精神却始终未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秦腔艺术 戏曲形式 李桐 作家群 剧目建设 三滴血 高台教 甄别旧戏草
下载PDF
易俗社作家群新论
18
作者 毛小雨 《戏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43-259,共17页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这一流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戏曲形式在20世纪初年受到一批西安知识分子的关注,因为秦腔风格既粗犷似火,又柔情断肠,是一种极受西北百姓欢迎的戏曲剧种,他们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即1912年,成立了...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这一流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戏曲形式在20世纪初年受到一批西安知识分子的关注,因为秦腔风格既粗犷似火,又柔情断肠,是一种极受西北百姓欢迎的戏曲剧种,他们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即1912年,成立了一个以人才培养与戏曲演出为一体的戏曲班社——易俗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戏曲班社 三千万 戏曲剧种 作家群 中国西北地区 戏曲演出 戏曲形式 八百里
原文传递
夫妻社长
19
作者 姜明吾 王东明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62-64,共3页
一公元1912年,李桐萱和孙仁玉以改良社会、移风易俗为宗旨,在西安成立了易俗社.李桐萱被公举为社长.李先生有移风易俗之志,却无未卜先知之明,他怎么也不可能想到,七十余年之后,有个叫贺孝民的蓝田人竟担任了易俗社的业务社长,而且一千五... 一公元1912年,李桐萱和孙仁玉以改良社会、移风易俗为宗旨,在西安成立了易俗社.李桐萱被公举为社长.李先生有移风易俗之志,却无未卜先知之明,他怎么也不可能想到,七十余年之后,有个叫贺孝民的蓝田人竟担任了易俗社的业务社长,而且一千五年,功绩倒也"辉煌".这并不奇怪.离奇的是,贺社长尚未离任,其妻孙利群竟也是副社长了.夫妻社长.他俩的社长都是副职.副职便有了兼职.贺孝民的兼职是导演,孙利群的兼职是演出一队的队长.1980年至1985年,贺孝民在任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李桐 改良社会 三滴血 副社长 京剧表演艺术 春草闯堂 魏淑兰 表演体系
下载PDF
展现历史风貌 描绘戏剧人生 为秦腔《易俗社》点赞
20
作者 安葵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31,共2页
西安易俗社是中国近代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团体,百余年来,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秦腔演员,创作演出了数以百计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发挥了移风易俗、启迪民智的社会作用,为戏曲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正因为它的历史悠... 西安易俗社是中国近代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团体,百余年来,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秦腔演员,创作演出了数以百计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发挥了移风易俗、启迪民智的社会作用,为戏曲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正因为它的历史悠久,发展历程艰难曲折,可歌可泣的人物众多,因此要把易俗社的历史搬上舞台难度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历史风貌 戏曲改革 甄别旧戏草 刘箴俗 两狼山 社会作用 戏曲观众 李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