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权宜之计”抑或“合理之举”:清末民国大学预科制度存废的论争
1
作者 胡金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4,共10页
大学预科制度系清末效仿日本为应对进入大学生源质与量均不足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由于大学预科多由各大学独自办理,其课程及教学能较好地对标大学相关专业本科的基础知识要求,故在民国之后更是获得了“合法性”地位,相当时期内开办... 大学预科制度系清末效仿日本为应对进入大学生源质与量均不足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由于大学预科多由各大学独自办理,其课程及教学能较好地对标大学相关专业本科的基础知识要求,故在民国之后更是获得了“合法性”地位,相当时期内开办大学预科不仅合法而且合理,为各大学所青睐,即使在《壬戌学制》颁行后没有了合法性,却依然“蓬勃发展”。但大学预科属性不清,尤其是它与大学的关系问题,早在民国初年便成为引发北大预科风潮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大学本身布局不合理,势必造成大学预科设立区域的不公平,导致各地教育发展差异不断扩大,且影响中学教育的发展。但大学预科相对于普通高中的课程及教学而言,其对于大学本科教育基础知识的“精准对标”,确实又更有助于大学教育的专业发展。何去何从,对于大学预科制度的存废一直存在争论,即使是在1930年废止令发布,论争之声并没有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预科 权宜之计 合理性 合法性 存废论争
下载PDF
基础教育领域“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共3页
"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自产生以来,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变化,由盛极一时的灿烂辉煌,继而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其错综复杂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学生评价理念的变化。坚持"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 "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自产生以来,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变化,由盛极一时的灿烂辉煌,继而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其错综复杂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学生评价理念的变化。坚持"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完善。必须取消其附加的额外利益,回归其激励学生的功能,同时,评选要做到公平合理。只有这样,这项制度才会深得人心,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好学生 评选制度 存废论争 未来走向
下载PDF
“论争”辩“去留”——记六次科举存废之争及启示
3
作者 丛兴苓 《教育与考试》 2015年第3期31-35,共5页
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虽然在清末才被彻底废除,但千年之间,关于科举存废去留的论争不断。梳理历史上从唐朝到清末六次有代表的科举存废之争,发现主要归因于科举自身内容与形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科场弊端日渐严重、不能公正... 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虽然在清末才被彻底废除,但千年之间,关于科举存废去留的论争不断。梳理历史上从唐朝到清末六次有代表的科举存废之争,发现主要归因于科举自身内容与形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科场弊端日渐严重、不能公正选拔人才、相关集团利益冲突、矛盾冲撞等外部原因。应吸取科举存废之争的教训、不断完善各种考试制度、平衡各利益主体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考试 存废论争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前期中医存废论争的法律思考
4
作者 朱颖鑫 《医学与法学》 2014年第6期13-15,38,共4页
中医存废问题论争发生于20世纪前期,这段历史决定了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方向和医学研究的价值观念。论争的发生深植于中医发展历程和近代历史社会背景。该历史过程主要涉及两大方面:学界的理论论争和各时期政府在管理中医方面的立法之争。... 中医存废问题论争发生于20世纪前期,这段历史决定了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方向和医学研究的价值观念。论争的发生深植于中医发展历程和近代历史社会背景。该历史过程主要涉及两大方面:学界的理论论争和各时期政府在管理中医方面的立法之争。对该历史进行法律方法分析,可从中归纳出中医立法管理和保障中医发展的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存废论争 卫生立法 发展中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