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是动物”概念隐喻在英汉植物名中的投射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7,共8页
动物概念是进行植物命名的重要认知媒介。嵌有动物及其身体部位名称的植物词汇属于"植物是动物"概念隐喻下的语言表现,是一种"拟动物化"的隐喻词。本文采用丰富的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考察和对比英汉植... 动物概念是进行植物命名的重要认知媒介。嵌有动物及其身体部位名称的植物词汇属于"植物是动物"概念隐喻下的语言表现,是一种"拟动物化"的隐喻词。本文采用丰富的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考察和对比英汉植物名中动物隐喻的共性和差异,阐释其异同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英汉植物名共享大部分动物概念,少部分动物概念出现空缺。共性反映出英汉民族认知上的同一性,差异性源于"存在巨链"文化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名 概念隐喻 “植物是动物” 隐喻投射 存在
原文传递
虚拟参照点的梯级含义功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郎天万 蒋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78-83,共6页
Coulson(2001)研究了虚拟条件句的梯级含义功能。本文以她的研究为契机,认为某些夸张言语也可以从梯级含义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在某些夸张言语中,讲话人通过设置虚拟参照点的方法来传递他关于目标点的命题含义。虚拟参照点在言语交际中... Coulson(2001)研究了虚拟条件句的梯级含义功能。本文以她的研究为契机,认为某些夸张言语也可以从梯级含义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在某些夸张言语中,讲话人通过设置虚拟参照点的方法来传递他关于目标点的命题含义。虚拟参照点在言语交际中能够发挥重要的语用功能。先介绍梯级含义的推导方法,然后论述虚拟参照点的梯级含义功能,具体分析高、低级虚拟参照点与肯定、否定命题在夸张言语中的组合情况,揭示虚拟参照点的某些语用功能,最后解析讲话人在构建虚拟参照点时所使用的认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思维 虚拟参照点 梯级含义 存在
下载PDF
虚拟模型的构建策略及其语用功能 被引量:3
3
作者 龚卫东 蒋勇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4,共5页
虚拟思维是人类的一种主要而又特有的认知方式,体现于言语者铸造虚拟模型的活动中。虚拟模型是指认知者运用虚拟思维构建的关于假想世界的结构。言语者在交际中为了满足得体性的要求,常使用虚构手法来摹景状物,表白心迹,歌颂功德,畅怀抒... 虚拟思维是人类的一种主要而又特有的认知方式,体现于言语者铸造虚拟模型的活动中。虚拟模型是指认知者运用虚拟思维构建的关于假想世界的结构。言语者在交际中为了满足得体性的要求,常使用虚构手法来摹景状物,表白心迹,歌颂功德,畅怀抒愤,以虚喻实,解悟人生,传递梯级含义,表达特别概念等。构建虚拟模型的技巧是言语者的语用能力的一部分。研究言语者在铸造虚拟模型时所使用的构建策略,探讨某些虚拟模型的语用功能是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模型 复合空间 存在 梯级含义
下载PDF
存在巨链的梯级修辞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勇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6,共14页
本文解答为何存在巨链能够加强语气这一问题。存在巨链既是世界各民族中最为广泛流行的关于事物存在秩序的观念之一,也是研究梯级修辞的丰富资源。本文先介绍Lovejoy(1964)对存在巨链观念史的研究,刑文(1997)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 本文解答为何存在巨链能够加强语气这一问题。存在巨链既是世界各民族中最为广泛流行的关于事物存在秩序的观念之一,也是研究梯级修辞的丰富资源。本文先介绍Lovejoy(1964)对存在巨链观念史的研究,刑文(1997)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巨链”的研究,Lakoff&Turner(1989)对存在巨链的隐喻功能的研究,然后用Shannon(1948)和McEliece(2002)的信息论将Fillmore, Kay&O’Connor(1988)和Israel(2011)提出的梯级修辞的量级模型提升为概率模型。存在物巨链与梯级修辞的交互作用体现为存在物的等级能激活事件概率,梯级中较小概率事件的信息蕴含较大概率事件的信息。讲话人使用扩域手段,借助他物的情况暗示人的情况,扩域增强了话语的信息度和语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梯级修辞 扩域 特别概念
原文传递
当代欧陆哲学“新唯物主义”的“物活力”想象及其评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小雪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6-44,共9页
当代欧陆哲学“新唯物主义”研究起始于对后结构主义“物质/话语”问题的回应,尤其是主体话语侵占物质空间的问题。对此,“新唯物主义”借助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卢克莱修-德勒兹的“物质流”理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方法,重新激活了“... 当代欧陆哲学“新唯物主义”研究起始于对后结构主义“物质/话语”问题的回应,尤其是主体话语侵占物质空间的问题。对此,“新唯物主义”借助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卢克莱修-德勒兹的“物质流”理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方法,重新激活了“物活力”的想象,将物本体论推向了理论前台,起到了强化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作用。但是,由于刻意忽略了主体的实践和具体的历史,“新唯物主义”过多地接受了物活论中的“存在巨链”“生命冲力”等理论预设,用假想的神圣秩序为“物活力”做担保,因而更接近于诗意的或神秘的“物-力”体悟。“新唯物主义”实是用“非人类物质”的新角度掩饰了物活论传统的旧假设,其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有着理论取向上的根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唯物主义” 物活力 非人类物质 存在 物活论
原文传递
空间下沉的隐喻与逻各斯的重建——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批判叙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红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26,共6页
在马克思的哲学叙述中,存在一种空间性的隐喻,它与古希腊哲学、甚至基督神学保持着叙事上的张力。马克思以空间的下沉指明了无产阶级的现实遭遇,也透显了后者在社会历史上的载体、根基品质,暗示了一种新唯物主义的叙事可能。在这种叙事... 在马克思的哲学叙述中,存在一种空间性的隐喻,它与古希腊哲学、甚至基督神学保持着叙事上的张力。马克思以空间的下沉指明了无产阶级的现实遭遇,也透显了后者在社会历史上的载体、根基品质,暗示了一种新唯物主义的叙事可能。在这种叙事中,马克思以对社会阶级锁链的批判,回应着古希腊哲学中存在巨链的隐喻,重新演绎了宿命论和生成论的辩证法;而对于基督神学的巴别塔隐喻,马克思重新解读了革命叛乱与语言混乱的现实意蕴,展开了对意识逻各斯(即意识形态)之普遍语法的解构与重建,开始了新的哲学叙事。马克思的这种逻各斯革命是在新的救赎叙事形式下完成的,无产阶级以复数的形式成为了英雄整体。充满张力的叙事使得马克思文本呈现出令人困惑的属性,这正是在思想的逻各斯革命阶段展开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隐喻 逻各斯 存在
下载PDF
西方观念史上的“两个上帝”——读洛夫乔伊的《存在巨链》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继亮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5-33,126,共10页
洛夫乔伊在《存在巨链》中描述了"存在巨链"的产生、演变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充足理由原则、充实性原则以及连续性原则等原则。同时,《存在巨链》一书也体现了洛夫乔伊独特的写作方法——关注"单元-观念",许多学者对... 洛夫乔伊在《存在巨链》中描述了"存在巨链"的产生、演变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充足理由原则、充实性原则以及连续性原则等原则。同时,《存在巨链》一书也体现了洛夫乔伊独特的写作方法——关注"单元-观念",许多学者对这一独特的写作方法学者们提出了批评,其中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于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斯金纳。虽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批评,洛夫乔伊的这种写作方式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夫乔伊 存在 单元-观念 政治思想史
下载PDF
《黄水仙》——英国浪漫主义历史使命达成的宣言 被引量:1
8
作者 温晋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3-96,共4页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始终围绕着"存在巨链"断裂之后,人类重新解释宇宙结构及人在其中位置的需要而进行。根据这场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奥维德《变形记》中纳西萨斯的故事含义,文章解读了华兹华斯的《黄水仙》的内在含义...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始终围绕着"存在巨链"断裂之后,人类重新解释宇宙结构及人在其中位置的需要而进行。根据这场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奥维德《变形记》中纳西萨斯的故事含义,文章解读了华兹华斯的《黄水仙》的内在含义,探讨了华兹华斯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无边的湖畔美景中只是对黄水仙情有独钟的原因,以及从奥维德的纳西萨斯到华兹华斯的黄水仙的内在发展关系,在此基础上辨析纳西萨斯、黄水仙与诗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该诗反映的并非诗人在失意和孤寂中对美景的愉快回忆,而是诗人对"我是谁"这一哲学命题的探索结果,是英国浪漫主义历史使命达成的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华兹华斯 存在 参照物
下载PDF
埃德加·爱伦·坡《我发现了》对“存在巨链”的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彭颖 姜灿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51-253,共3页
埃德加·爱伦·坡的《我发现了》是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他在宇宙形成与消亡过程的设想中,赋予了人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人类不仅以其精神物质的双重属性连接着物质宇宙与精神宇宙、自然界与上帝,而且还具备... 埃德加·爱伦·坡的《我发现了》是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他在宇宙形成与消亡过程的设想中,赋予了人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人类不仅以其精神物质的双重属性连接着物质宇宙与精神宇宙、自然界与上帝,而且还具备巨大的潜能和接近乃至成为上帝的神性。人类的这种特殊属性与传统"存在巨链"的宇宙观对人类的地位与作用的阐释不谋而合,而爱伦·坡认为人类具有成为"上帝之心"这种近乎于神秘主义的力量,也反映了18世纪进化论思想对于"存在巨链"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德加·爱伦·坡 《我发现了》 存在 上帝之心
下载PDF
“万物各安其位”——评《井然有序的宇宙:玛格丽特·卡文迪什的哲学》
10
作者 邢锋萍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3年第2期180-191,共12页
17世纪英国作家玛格丽特·卡文迪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国外学界关注,其自然哲学、政治哲学、女性观、生态观是学者们探讨的重点,同时她散漫的行文风格、前后不一致的观点给许多卡文迪什研究者带来了理解上的重重困难。黛博拉... 17世纪英国作家玛格丽特·卡文迪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国外学界关注,其自然哲学、政治哲学、女性观、生态观是学者们探讨的重点,同时她散漫的行文风格、前后不一致的观点给许多卡文迪什研究者带来了理解上的重重困难。黛博拉·博伊尔的《井然有序的宇宙:玛格丽特·卡文迪什的哲学》(2018)以原始文本为基础,着重强调卡文迪什对秩序的追求,并以此为线索串联起她几乎所有作品,挑战了前人关于她是女性主义者、环保主义者的论断。博伊尔指出,卡文迪什的观点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一以贯之的,她对世界的运转有着独特且系统化的见解,认为自然有其最重要的目标,即让无限的物质保持井然有序,她的女性观、政治观、生态观以及医疗观都围绕这一目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博拉·博伊尔 玛格丽特·卡文迪什 17世纪 英国文学 秩序 自然哲学 性别角色 存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