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 被引量:491
1
作者 F.费迪耶 丁耘 《世界哲学》 2001年第3期52-59,共8页
本文取自美因河畔的V .克罗斯特曼出版社 (VittorioKlostermann ,FrankfurtamMain)于 1977年出版的《四个讨论班》 (VierSeminare ,1977)一书。该书辑录了海德格尔在 6 0年代和 70年代四个哲学讨论班的讨论。由于该书篇幅较大 ,我们摘译... 本文取自美因河畔的V .克罗斯特曼出版社 (VittorioKlostermann ,FrankfurtamMain)于 1977年出版的《四个讨论班》 (VierSeminare ,1977)一书。该书辑录了海德格尔在 6 0年代和 70年代四个哲学讨论班的讨论。由于该书篇幅较大 ,我们摘译了 196 9年 9月 7日、 1973年 9月 7日和1973年 9月 8日这三天的讨论 ,内容涉及语言、希腊哲学、胡塞尔哲学和技术问题等。其中关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评论 ,虽然数量不多 ,但值得关注。196 9年讨论班的举办地是法国普罗旺斯的多尔 (leThor)。 1973年讨论班在德国弗莱堡的采林根区 (Zaehringen)海德格尔寓所举行。参与者主要是法国哲学家。原文记录是法文 ,记录者有《存在与时间》的法译者F 费迪耶 (FFedier)、瓦岑 (FVezin)、蒙日 (Mongis)、塔米尼奥(Taminiaux)等。全部记录都向海德格尔宣读过。最后由居尔·奥赫瓦特 (CurdOchwadt)将法文记录译为德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时间 讨论班 胡塞尔 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 亚里士多德 黑格尔 语言 内在性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论老子与荷尔德林的思想独特性——对一份新发表文献的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祥龙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83,共15页
《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中有一篇海德格尔引用《老子》第11章来讨论荷尔德林诗作独特性的文章。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个文献,并探讨它对于了解海德格尔与道家关系的意义。这个新文献与以前发现的有关材料不同,它不仅出现早,而且是直接针对... 《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中有一篇海德格尔引用《老子》第11章来讨论荷尔德林诗作独特性的文章。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个文献,并探讨它对于了解海德格尔与道家关系的意义。这个新文献与以前发现的有关材料不同,它不仅出现早,而且是直接针对《存在与时间》的核心思路而引用和阐释《老子》的,同时还涉及他的后期学说。海德格尔将老子讲的“无”或“朴”解释为一种发生性的“之间”,并认为它是理解“正在来临的时间”和诗人独特性的关键。这种解释既是对他前期“存在与时间”学说的深化,又是对他后期的主导思路———“自身的缘发生”(Ereignis)———的方法论特点的揭示。由此可见,与《老子》的对话是海德格尔思想本身的内在需要,道家与荷尔德林(包括晚年荷尔德林)起码自30年代开始就是海德格尔哲理灵感的最深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老子》 道家 存在时间 荷尔德林 心思 学说 独特性 诗作 诗人
原文传递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 被引量:14
3
作者 倪梁康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5-53,共9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胡塞尔 存在问题 现象学 《逻辑研究》 存在时间 存在 真理定义 真理概念 存在
原文传递
西方海德格尔研究述评(一) 被引量:7
4
作者 彭富春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44,共6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解释学 阐释学 存在时间 无蔽 存在
原文传递
进入澄明之境——海德格尔与王阳明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世英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4,27,共6页
1.这个标题的用意显然是要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或者用海德格尔的术语来说,就是“去蔽”。遮蔽是黑暗,是隐藏:去掉遮蔽、揭开隐藏,就是走向光明。问题是什么叫光明?如何走向光明? 柏拉图的“洞喻”是对光明的一种理解和走向光明的一种... 1.这个标题的用意显然是要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或者用海德格尔的术语来说,就是“去蔽”。遮蔽是黑暗,是隐藏:去掉遮蔽、揭开隐藏,就是走向光明。问题是什么叫光明?如何走向光明? 柏拉图的“洞喻”是对光明的一种理解和走向光明的一种途径。他认为,最高的理念——善的理念是最大的光明、是太阳。平常人只看到个别的事物,未看到理念,犹如被锁在洞穴里的囚犯,只看到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澄明之境 王阳明 存在 存在时间 柏拉图 功利追求 “此在” 冯友兰 天地万物
原文传递
论时间引入形而上学之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叶秀山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8-37,共10页
关键词 DASEIN 存在 海德格尔 传统形而上学 博物馆 “在” “历史” 存在时间 物自体 黑格尔
原文传递
世间为何会“有”“无” 被引量:9
7
作者 叶秀山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4-74,共11页
本文认为,“有”“无”问题涉及形而上学基础,也涉及海德格尔的全部思想。传统形而上学只知问万有之“有”,不知问“无”,而万有之“有”实为一个抽象的思想体,世间并无此种思想体,有的是可无化万有又可成就万有的“无”。因为世... 本文认为,“有”“无”问题涉及形而上学基础,也涉及海德格尔的全部思想。传统形而上学只知问万有之“有”,不知问“无”,而万有之“有”实为一个抽象的思想体,世间并无此种思想体,有的是可无化万有又可成就万有的“无”。因为世间是人的世间,而人就是海德格尔的Dasein,即会死者。因此,人的存在是生生死死的存在(过程),“生”是“有”的根据,而“死”则是“无”的“龛位”。因“生”而展开出(有)一个世界,“生”着同时就是“死”着,这个世界又是(有)一个“无”。作为“无”存在,意味着作为否定(无化)了一切存在者的自身存在,“无”即存在自身,它是万有的起源、本质和真理。从“无”到“有”,让自身(真理)显现,这是人要做的事情。天、地、人、神就在人的这种“事事”中拧在一起在世,并作为存在的“命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 海德格尔 传统形而上学 存在 形而上学基础 经验科学 存在 “在” 起源 存在时间
原文传递
现象学、解释学、生命哲学——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狄尔泰及雅斯贝尔斯遭遇 被引量:10
8
作者 M.费赫 朱松峰 《世界哲学》 2005年第3期75-86,共12页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现象学 解释学 生命哲学 存在时间 胡塞尔 狄尔泰 遭遇 时间概念 亚里士多德 早期文献 全集 演讲稿 道路 地理 境域 所知
原文传递
对胡塞尔的自我与主体间性理论的批评与辩护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文喜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52,共8页
关键词 主体间性理论 笛卡尔沉思 逻辑研究 斯特劳森 存在时间 梅洛 庞蒂 先验还原 现象学运动 基础主义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疏论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恒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2期38-43,共6页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并不是空洞的形式 ,海氏的此在也非事实性的存在者 ,二者的根基都在时间性 ,都以其绽出结构作为意识或此在的存在形式。海德格尔思想一而贯之的基本线索 (最低基准 )就是要从时间来探讨存在的意义 ;而其前提和真实含义...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并不是空洞的形式 ,海氏的此在也非事实性的存在者 ,二者的根基都在时间性 ,都以其绽出结构作为意识或此在的存在形式。海德格尔思想一而贯之的基本线索 (最低基准 )就是要从时间来探讨存在的意义 ;而其前提和真实含义却是要从存在来探讨时间的本性。在《存在与时间》中 ,时间性是作为整体性问题的答案引入的 ;其“将来”的特征表征的是作为整体性的“自身性”。事实上 ,“当下”才是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的焦点。这与胡塞尔作为主体性本身的时间意识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从“原意识”到“眼下” ,对前对象领域的揭示 ,可以成为与法国现象学的全新的接口。需要注意的是 ,存在的动词化呈现的基本境域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世界” ,而不是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胡塞尔 存在时间 时间 自身性
下载PDF
《存在与时间》为什么重要?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汝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6,共10页
《存在与时间》是西方思想文化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是西方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部著作。《存在与时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影响,首先与它处理的问题的深度、广度和现实性有关。《存在与时间》的基本问题不是人,而是... 《存在与时间》是西方思想文化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是西方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部著作。《存在与时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影响,首先与它处理的问题的深度、广度和现实性有关。《存在与时间》的基本问题不是人,而是一般存在的意义。《存在与时间》从表面上看是要纠正西方人在存在论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实际上却是以存在论问题为进路思考时代的问题。海德格尔在把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变成事物的意义问题的同时,也把理论问题变成了一个实践问题。当哲学的理论问题变成哲学的实践问题时,哲学也就成了我们的存在方式。《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划时代的贡献是恢复了实践哲学的基础地位,开始了哲学的实践哲学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时间 事实的生命 存在的意义 实践哲学
原文传递
从“存在与时间”到“栖居与空间”——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空间化转向及其生态美学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奎英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6,共7页
相比于前期把时间看成存在之领悟的境域,海德格尔后期则把空间看成与栖居一体相关的问题,出现了从"存在与时间"到"栖居与空间"的转移。海德格尔的空间化转向,一方面表现在更加强调本真时间的"同时性"与&q... 相比于前期把时间看成存在之领悟的境域,海德格尔后期则把空间看成与栖居一体相关的问题,出现了从"存在与时间"到"栖居与空间"的转移。海德格尔的空间化转向,一方面表现在更加强调本真时间的"同时性"与"时—空"本性;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突出强调空间问题的源始性,并力图在与"大道"的关系中从空间本身思考空间问题。而大道是通过"道说"成其本质的。从"大道道说观"出发,空间是天地神人四方世界澄明、切近和自由游戏的场所,人的栖居也就是在"四重整体"中存在并"保护"四重整体。海德格尔这种与栖居相关的空间化转向联系着他对现代技术造成的"新时代的无家可归状态"的深层忧虑,对生态美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时间 栖居空间 空间化转向 生态美学意义 海德格尔
下载PDF
解释学理性与信仰的相遇──海德格尔早期宗教现象学的方法论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祥龙 陈岸瑛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1-68,共8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解释学 现象学 理性信仰 宗教现 拉斯克 胡塞尔 生活体验 生活经验 存在时间
原文传递
国内外海德格尔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祖良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9-12,共4页
国内外海德格尔研究述评宋祖良对国内外的海德格尔研究,我们有必要加以特殊注意。一方面海德格尔在世界上的影响目前明显呈上升的趋势,例如,截止到1982年,鲁尔大学的哲学教授H·M·萨斯(H.M.Sass)制订的并... 国内外海德格尔研究述评宋祖良对国内外的海德格尔研究,我们有必要加以特殊注意。一方面海德格尔在世界上的影响目前明显呈上升的趋势,例如,截止到1982年,鲁尔大学的哲学教授H·M·萨斯(H.M.Sass)制订的并在美国发表的有关海德格尔的文献目录约有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时间 研究述评 人类中心论 拯救地球 人道主义 技术世界 存在的真理 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哲学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本体论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旭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15,共11页
《艺术作品的本源》开启了一条抛开创作者和欣赏者的主体性而在现象学和本体论层面上回归艺术作品本身之路,前所未有地深刻论证了艺术作品之存在的本体论意义。《艺术作品的本源》既是《存在与时间》中用具分析的续篇,也是对用具分析背... 《艺术作品的本源》开启了一条抛开创作者和欣赏者的主体性而在现象学和本体论层面上回归艺术作品本身之路,前所未有地深刻论证了艺术作品之存在的本体论意义。《艺术作品的本源》既是《存在与时间》中用具分析的续篇,也是对用具分析背后的此在的生存论解释学的一个扭转,即转向对存在现象的自我显现的现象学分析。通过"有用性"与"可靠性"、"世界"与"大地"、"敞开"与"遮蔽"等一系列概念,海德格尔揭示了艺术作品乃是"存在的真"的事件得以自行发生的本源。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意义既不在于再现或表现存在者的真实,也不在于表达或体现创作者或欣赏者的主体性的理念或观念,而在于揭示出一个意义世界并将其庇护在使其自持、自足的大地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的本源》 海德格尔 本体论 存在时间 现象学分析 意义世界 “大地” “世界”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当代性中的误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仰海峰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89,共9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当代性 20世纪30年代 马克思哲学 存在时间 误读 马尔库塞 1932年 “历史性” 当代转换 哲学解释 本体论 黑格尔 英文版 性理 弟子 意识
原文传递
“哲学”须得把握住“自己”──从海德格尔解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想到的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秀山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44,共11页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海德格尔 《精神现象学》 “同一哲学” 胡塞尔 感觉材料 存在 存在时间 经验科学 “直觉”
原文传递
现象学运动中的交互主体性理论统观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振林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27,共5页
现象学运动中的交互主体性理论统观王振林对于主体,无论是唯理论的"思维实体",或是经验论的感性存在,从一开始便伴随着分离和任性的傲慢,把它置于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分裂、相对峙的状态。为了走出传统哲学唯我论的困境,合理地论... 现象学运动中的交互主体性理论统观王振林对于主体,无论是唯理论的"思维实体",或是经验论的感性存在,从一开始便伴随着分离和任性的傲慢,把它置于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分裂、相对峙的状态。为了走出传统哲学唯我论的困境,合理地论证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本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运动 交互主体性 梅洛 庞蒂 论证人 社会环境 意向性 感性存在 存在时间 纯粹主体
下载PDF
作为实存哲学的伦理学——海德格尔思想的伦理学之维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周兴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84,共9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thical concerns in Heidegger’s existential philosophy. In his earlier years, Heidegger constructed a fundamental ethics in grounding a new ethics on the existential philosophy while pursuing ...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thical concerns in Heidegger’s existential philosophy. In his earlier years, Heidegger constructed a fundamental ethics in grounding a new ethics on the existential philosophy while pursuing non-essentialist interpretations for the existence and acts of an individual. After the turn, he prescribed a new form of existence for man in asking a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How to li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alling from the sky and the earth?", and thus started a post-subjectivist "primitive ethics". Heidegger’s mythical thinking involves deep concern for the well being and destiny of man. We have to rethink before we can call him an amoral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哲学学科 伦理学 主体形而上学 存在时间 胡塞尔现象学 30年代 范畴论
原文传递
论列维纳斯对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他者”观的批判
20
作者 陈程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5期13-19,共7页
“他者”问题是现象学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人应当如何生活”这一基本哲学问题。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提出了“共在”思想,将自我与他者消融其中,由此破出封闭“我思”的唯我困境。而在列维纳斯看来,海氏的“共在”... “他者”问题是现象学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人应当如何生活”这一基本哲学问题。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提出了“共在”思想,将自我与他者消融其中,由此破出封闭“我思”的唯我困境。而在列维纳斯看来,海氏的“共在”虽然突破了传统唯我,但又在另一维度上倒向了唯我。此在虽然承认他者,但在地位上优越于他者,这一偏见终将倒向帝国主义暴力。对此,他分别对海氏共在中所隐藏的“私人性—总体性”弊病进行批判,试图重新探讨“自我—他者”的人生现象,期许将个人生存的迷恋转向对他者的关注,面向现实的伦理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海德格尔 存在时间 他者 共在 唯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