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江户、明治期文学作品中的字训异读——以明清小说词汇为例
1
作者 曹彦琳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日本江户时代掀起了汉籍东传的又一次高潮,明清白话小说、文言小说等的大量传入,极大促进了日本的汉学热潮,引发了翻案小说、汉文小说的兴盛。这两类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明清小说词汇,并用双训手法对其进行注释,右训为注音假名,左训为释... 日本江户时代掀起了汉籍东传的又一次高潮,明清白话小说、文言小说等的大量传入,极大促进了日本的汉学热潮,引发了翻案小说、汉文小说的兴盛。这两类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明清小说词汇,并用双训手法对其进行注释,右训为注音假名,左训为释义。左训的注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通过逐字(词)训读、大意训读、还原型转喻训读等方法,较为贴切地注释出了汉语部分的词意。有些作家甚至能通过创造型转喻训读来标注左训,体现了极高的汉学修养和水准。不仅是明清小说词汇,源于汉籍的词语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外来语在日本的传播与普及起到了重要媒介作用并对近现代日语词汇的训读产生了重要影响,用词意作为训读来标注振假名的现象蔚然成风,这就是所谓的“义训”。甚至在义训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字与训意思完全不同的“字训异读”现象,这也是将创造型转喻训读扩大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籍东传 异读
原文传递
现代日语字训异读现象中的语义重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彦琳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91-98,共8页
字训异读现象是日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字与训的搭配法,不是按照汉字应有的音读或训读来标注注音假名,而是依作者的表达需要创造出的临时性、解释性、个性化的用法。用同义的外来语标注汉字部分,如「麦酒」(b?ru),或用同义的和语词来标注... 字训异读现象是日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字与训的搭配法,不是按照汉字应有的音读或训读来标注注音假名,而是依作者的表达需要创造出的临时性、解释性、个性化的用法。用同义的外来语标注汉字部分,如「麦酒」(b?ru),或用同义的和语词来标注汉语词,如「拘泥」(kodawari),这种字训异读方式相对简单而固定,主要起到了"视觉装饰效果"。而像「女性」(sakura)「女性軍團」(amazonesu)这样用不同义的词来训读汉字的字训异读方式,则使汉字部分的词义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实现了语义重构。语义重构的路径按照语义的激活模式来看可以分为一次激活模式和二次激活模式,前者主要通过单纯隐喻或转喻的手法来实现,而后者则是隐喻与转喻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读 语义重构 转喻 隐喻 语义激活
原文传递
现代日语中字训异读法的类型与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彦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155,共9页
日语单词通常由汉字部分和注音假名部分组成,汉字的读音一般是固定的,按照辞典收录的方式来读。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歌词中,出现了不按辞典收录的读音来为汉字标注假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字训异读法",也有人称之为"义训&q... 日语单词通常由汉字部分和注音假名部分组成,汉字的读音一般是固定的,按照辞典收录的方式来读。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歌词中,出现了不按辞典收录的读音来为汉字标注假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字训异读法",也有人称之为"义训"或"添义法"。字训异读现象自古有之,既可以用与汉字部分同义的外来语或和语词对其进行训读,也可以根据篇章需要用跟汉字部分意思完全不同的词对其进行训读,是使用者根据表达需要创造出的临时性、解释性、个性化的用法,对语境的依赖度很高。正因为其使用的自由性与临时性,而出现了同一个词具有多种不同读音的"一字多训"现象,还出现了同一个读音对应多个汉字词的"同训异字"现象。有人认为"字训异读法"的作用仅仅是让视觉更为丰富,让表达多样化而已。但通过对现代日语中的该类现象进行分析得知,字训异读法在篇章中不但具有一定的视觉装饰效果,使同一词语在多次反复出现时能避免单一重复,还兼具让艰涩的书面用语通俗化的释义功能、使字与训在篇章中能遥相呼应的呼应功能以及用一个词表达出双重效果和含义的双关性等多种功能,是将使用者的心情想法准确传递给读者的有效手段,这是词典收录的普通读法所不具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日语 异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