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廣大莊嚴經》中的《示書品》
1
作者 王邦維 《中国文化》 2023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方廣大莊嚴經》是“佛傳”中一部有名的經典。其中的《示書品》,講釋迦牟尼初次上學,老師教他寫字,但他無師自通,早已認識了六十四種“字書”。《示書品》列出了這些“字書”。這些“字書”,多數出於神話性的渲染,但有些也真實存在。... 《方廣大莊嚴經》是“佛傳”中一部有名的經典。其中的《示書品》,講釋迦牟尼初次上學,老師教他寫字,但他無師自通,早已認識了六十四種“字書”。《示書品》列出了這些“字書”。這些“字書”,多數出於神話性的渲染,但有些也真實存在。《方廣大莊嚴經》最早在西晋時譯出,其後唐代又有一個譯本,隋代則有一個内容相近,但并非同一系統的文本的漢譯本。比較梵本與幾種漢譯本中譯者對這六十四種文字名稱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翻譯,可以看到《方廣大莊嚴經》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流傳的複雜情形。尤其是漢譯中的“支那書”、“匈奴書”、“佉沙書”以及“大秦書”幾個名稱,究竟來源何處,怎么來的,研究者過去或少有注意,或意見不一。有關的分析希望能有助於今天理解這部經典的性質和相關的一些問題,爲了解古代中外文化交流與互動的歷史增加一點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廣大莊嚴經 支那 佉沙 大秦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皆川愿經子繹解類古籍述論
2
作者 趙昱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91-210,共20页
皆川愿(1734—1807),字伯恭,號淇園,别號斐齋、筇齋、筠齋、吞海子等,京師(今日本京都)人。生性聰穎,四五歲能識字。及長,以爲讀書作文的要訣在於明白字義,由是潛心字書,廣集古人用字之例,或求之象形,或徵之聲音,進而確定研究法式,立一... 皆川愿(1734—1807),字伯恭,號淇園,别號斐齋、筇齋、筠齋、吞海子等,京師(今日本京都)人。生性聰穎,四五歲能識字。及長,以爲讀書作文的要訣在於明白字義,由是潛心字書,廣集古人用字之例,或求之象形,或徵之聲音,進而確定研究法式,立一家之言。弟子三千餘名,公卿諸侯亦不在少數。光格天皇文化二年(1805)建弘道館。作爲當時古注學的重要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京都 光格 要訣 能識
原文传递
後周以降書學博士“習篆”與明清篆刻改用六國古文的共業
3
作者 張嘯東 《书法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66-200,共35页
本論文所涉及的《汗簡》《新集古文四聲韵》《集篆古文韵海》三部圖書,爲五代後周以至北宋人所撰寫以鈔本、刻本形式傳世的古代“字書”,書中所載文字,有一個比較不通俗的名稱——“傳鈔古文”,亦即文獻中保留的春秋、戰國以來“六國”... 本論文所涉及的《汗簡》《新集古文四聲韵》《集篆古文韵海》三部圖書,爲五代後周以至北宋人所撰寫以鈔本、刻本形式傳世的古代“字書”,書中所載文字,有一個比較不通俗的名稱——“傳鈔古文”,亦即文獻中保留的春秋、戰國以來“六國”所使用文字的字形,是今天考釋出土戰國文字,諸如戰國楚簡、楚帛書文字的重要參考書。揆諸史實、文獻,此三部書,尤其前兩者,在北宋以來曾經是很重要的字書,曾對金石學的興起起過一定作用,而元明以來多爲篆刻家用于文人姓名或吉語印,構成了它對清代早期以前篆刻文字的絶對影響力。三部字書的作者,其中有兩位作者爲五代後周以至北宋年間的書學博士,事關五代至北宋書學博士制度、取向以及文化審美;迨至清代,其中前兩部又分别由兩位著名的版本家、文人篆刻家以精寫刻形式刊行。在傳世的字書與法帖中,它們又是涉及宋代金石學誕生與發展,書學博士制度探討暨清代樸學興盛、碑學以至篆刻學復興的重要文獻,其學術價值可以想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傳鈔古文 宋代金石學 學博士 文人篆刻家 清代樸學
原文传递
《字潫博義》考略
4
作者 付新軍 李曼 《汉语史学报》 2021年第2期213-226,共14页
《字潫博義》是明代的一部字書,今已亡佚,但尚有383條相關材料保存在《永樂大典》中。本文首先對《字潫博義》一書的性質及成書時間進行了考證,並根據所1録的材料進一步從音注、釋義、異體字三個方面討論和分析了《字潫博義》注釋内容... 《字潫博義》是明代的一部字書,今已亡佚,但尚有383條相關材料保存在《永樂大典》中。本文首先對《字潫博義》一書的性質及成書時間進行了考證,並根據所1録的材料進一步從音注、釋義、異體字三個方面討論和分析了《字潫博義》注釋内容的特點,從中大致可以窺見《字潫博義》一書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潫博義 反切 釋義 異體
原文传递
《漢語大字典》引《海篇》版本考
5
作者 劉曉英 《古籍研究》 2023年第2期182-188,共7页
明代刊行的“海篇”類字書,爲後世辭書的編纂提供了參考依據。把《漢語大字典》轉引和直引的《海篇》書證與所見的“海篇”類字書比對之後發現,轉引《字彙補》的《海篇》指《海篇心鏡》,轉引《康熙字典》的《海篇》既指《海篇直音》也... 明代刊行的“海篇”類字書,爲後世辭書的編纂提供了參考依據。把《漢語大字典》轉引和直引的《海篇》書證與所見的“海篇”類字書比對之後發現,轉引《字彙補》的《海篇》指《海篇心鏡》,轉引《康熙字典》的《海篇》既指《海篇直音》也指其他“海篇”類字書,而直引的《海篇》書證來源最複雜。釐清《海篇》的版本有利於《漢語大字典》再版時修訂與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語大典》 《海篇》 版本
原文传递
敦煌通俗字書所呈現之唐五代社會文化研究芻議——以敦煌寫本《俗務要名林·飲食部》爲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鳳玉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5年第1期499-522,共24页
一、前言敦煌文獻保存種類繁多,數量可觀的字書寫本,提供我們唐、五代寶貴而豐富的字書面貌。對此筆者曾進行過初步普查與梳理,並以宏觀的視角,嘗試對敦煌字書的名義、分類、特質、價值等總體性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也曾嘗試以微觀的角度... 一、前言敦煌文獻保存種類繁多,數量可觀的字書寫本,提供我們唐、五代寶貴而豐富的字書面貌。對此筆者曾進行過初步普查與梳理,並以宏觀的視角,嘗試對敦煌字書的名義、分類、特質、價值等總體性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也曾嘗試以微觀的角度針對個别字書進行論述,陸續撰寫相關論文~〔1〕。其間更承'國科會'補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問題 價值 社會 敦煌 分類 筆者
下载PDF
書法史與書法經典——中國書法經典研究之一
7
作者 叢文俊 《书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5-35,共31页
在三千年書法的歷史長河中,經典是一種可以超越時空的客觀存在,它們有極强的社會凝聚力,持續地展示書體字樣與藝術風格,履行其遠超自身意義的文化和社會責任。在三代秦漢,以字書作爲經典,漢末則以名家與字書相結合作爲經典,魏晋以後名... 在三千年書法的歷史長河中,經典是一種可以超越時空的客觀存在,它們有極强的社會凝聚力,持續地展示書體字樣與藝術風格,履行其遠超自身意義的文化和社會責任。在三代秦漢,以字書作爲經典,漢末則以名家與字書相結合作爲經典,魏晋以後名家楷模作爲經典,引導書體演進與風格變遷。經典中有書聖、有大家和名家,有主流、也有分支,以此構成豐富多彩的書法傳統。回顧歷史,關注書法經典的形成,旨在以史爲鑒、古爲今用;衹有尊重歷史,當代書法藝術纔能健康發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楷模 法經典
原文传递
疑難字考釋十九則
8
作者 張文冠 《文献语言学》 2017年第1期158-166,共9页
文章通過探求本源、排比歸納、考察異文等方法,考釋了《漢語大字典》《中華字海》等字書中的十九則疑難字。結論有助於辭書的修訂和相關文獻的解讀。
关键词 疑難 考釋
下载PDF
景榆岾寺本《龍龕手鏡》解說
9
作者 藤塚鄰 葉純芳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09年第1期165-171,共7页
一、翻譯前言《龍龕手鏡》從清代學者認為'直是費書,不可用也',到近現代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肯定它的研究價值,總算還給它一個公允的評價。歷來有許多研究報告、博碩士論文討論,在此不贅言。就使用而言,後代學者常為《說文解字》... 一、翻譯前言《龍龕手鏡》從清代學者認為'直是費書,不可用也',到近現代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肯定它的研究價值,總算還給它一個公允的評價。歷來有許多研究報告、博碩士論文討論,在此不贅言。就使用而言,後代學者常為《說文解字》以降的分部系統所限,建立一套規範,並以統一的規範檢視所有的字書,忽略了每部字書產生的目的與作用,《手鏡》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手鏡 規範 學者 龍龕 所限
原文传递
高麗本《龍龕手鏡》疑難注音釋義劄考
10
作者 鄭賢章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1期188-200,共13页
論文對高麗本《龍龕手鏡》中存有的疑難注音釋義進行了研究,考證了35條疑難注音釋義。
关键词 《龍龕手鏡》 注音 釋義
原文传递
《女真文字書》的復原
11
作者 烏拉熙春 《碑林集刊》 2001年第1期186-206,共21页
(一)《女真文字書》殘頁(以下簡稱《字書》),是一份抄錄女真字教科書的練習作業。原件據金啟孮先生考證乃1119年金朝創制女真文字之後编纂的《女直字書》。該書名見于《金史》而原件已逸,据此殘頁可窺知其概貌。《字書》發現時的狀況乃... (一)《女真文字書》殘頁(以下簡稱《字書》),是一份抄錄女真字教科書的練習作業。原件據金啟孮先生考證乃1119年金朝創制女真文字之後编纂的《女直字書》。該書名見于《金史》而原件已逸,据此殘頁可窺知其概貌。《字書》發現時的狀況乃揉作一團填塞于西安碑林一石碑卯眼中的似曾用來擦拭碑身的廢纸,1973年發現俊經修復粘貼共得十一件。其中第四、五、十、十一件正反兩面書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殘頁 金史 原件 甲乙 概貌 编號
原文传递
《毗陵左氏識字書》所記乾隆年間的常州音
12
作者 周賽華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52-68,232,共18页
文章對《識字書》音系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並對音系特點和性質作了重點的分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書中音系到今音的發展演變情況。
关键词 吴語 《識 常州方音 清代
下载PDF
“華夷譯語”卷端題名中的“西洋館”
13
作者 聶大昕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4年第1期393-407,417,共16页
“西洋館譯語”是乾隆十三年敕編“華夷譯語”中五種漢語與歐洲語言的對照字書。卷端題名“西洋館”的來歷至今不清。本文在介紹故宫本和皇史宬本的基礎上,結合中外史料論證了所題“西洋館”與“西洋學館”並無關聯。進而通過挖掘“西... “西洋館譯語”是乾隆十三年敕編“華夷譯語”中五種漢語與歐洲語言的對照字書。卷端題名“西洋館”的來歷至今不清。本文在介紹故宫本和皇史宬本的基礎上,結合中外史料論證了所題“西洋館”與“西洋學館”並無關聯。進而通過挖掘“西洋館譯語”和《西番館譯語》各層面的一致關孫後推斷,卷端題名“西洋館”源自對“西番館”的臨時效仿,以求成書標準的統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華夷譯語 西洋館 西洋學館 西番館
下载PDF
“斿、游、遊、汓、泅”字詞關係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墻斯 《汉语史学报》 2021年第2期154-162,共9页
"斿、游、遊、汓、泅"的字詞關係比較複雜。在旗旒、游水、遊歷等義上,傳統文字學經典著作、傳世古書、出土文獻的用字習慣多有錯綜。而古漢語詞彙研究首先要釐清字詞間的複雜關係,窮盡一個詞的書寫形式,如此方能全面考察該... "斿、游、遊、汓、泅"的字詞關係比較複雜。在旗旒、游水、遊歷等義上,傳統文字學經典著作、傳世古書、出土文獻的用字習慣多有錯綜。而古漢語詞彙研究首先要釐清字詞間的複雜關係,窮盡一個詞的書寫形式,如此方能全面考察該詞用例,作出準確科學的研究。本文從研究游水義"游"的角度切入,結合出土文字資料與傳世古書用例,全面考察有關字詞關係,廓清了各字與旗旒、游水、遊歷等義的對應關係;又根據故訓、異文等材料,從音理、詞義等角度來論證"泅"最初是"游"的語音變體,音變産生的時間大約在東漢中晚期,且主要集中於南方地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斿游遊汓泅 詞關係 古代 傳世古 出土文獻
原文传递
王仁昫《切韵》與顧野王《玉篇》 被引量:2
15
作者 古屋昭弘 馬之濤(译) 《汉语史学报》 2020年第2期106-123,共18页
草創期的字書和韵書功能不同,字書以部首排列,著重説明字義、字形;韵書則以韵排列,目的是表示字音的音韵地位,對字義、字形不一定説明。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韵》所增又切與原本系統《玉篇》反切用字呈現高度一致,可知其主要以顧野王《玉... 草創期的字書和韵書功能不同,字書以部首排列,著重説明字義、字形;韵書則以韵排列,目的是表示字音的音韵地位,對字義、字形不一定説明。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韵》所增又切與原本系統《玉篇》反切用字呈現高度一致,可知其主要以顧野王《玉篇》爲依據進行增補,由此也可知隨時代推移,韵書産生字書化,兩者訓注上的區别逐漸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韵》 顧野王《玉篇》 又切
原文传递
《字彙補》疑難字例釋
16
作者 王亞彬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272-279,共8页
《字囊補》中有很多音義不詳或音義可疑的疑難字,這些疑難字被大型字書收錄后會嚴重影響字書的編纂質量。本文考釋《字彙補》中的十四則疑難字,糾正了《漢語大字典》等大型字書中的一些錯誤。
关键词 彙補》 疑難 大型
原文传递
敦煌雜字書疑難字詞1釋
17
作者 孫幼莉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8年第1期220-225,共6页
本文在覈對原卷、考辨字形的基礎上,對敦煌雜字書中出現的'裮襖''腽肭臍''苛薑'等疑難語詞進行分析辨讀,以期對雜字書文獻的研究整理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 敦煌 語詞 名物
原文传递
正字運動對顔真卿書法實踐影響管議
18
作者 劉元春 张天阳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65-73,共9页
唐代楷字臻於定型,楷書書法成就亦達到高峰。除科舉因素外,正字運動尤其是字樣學的影響至爲關鍵。然唐代字樣書與書法家用字實踐的交互作用研究,尚未引起文字學界和書法學界的重視。文章將顔真卿所書《多寶塔碑》《顔勤禮碑》《顔氏家... 唐代楷字臻於定型,楷書書法成就亦達到高峰。除科舉因素外,正字運動尤其是字樣學的影響至爲關鍵。然唐代字樣書與書法家用字實踐的交互作用研究,尚未引起文字學界和書法學界的重視。文章將顔真卿所書《多寶塔碑》《顔勤禮碑》《顔氏家廟碑》與《干禄字書》進行逐字比對,通過準確、詳盡地數理分析看出,顔真卿的書法用字以《干禄字書》摹刻上石爲界,呈現出前後兩個不同階段,其後期的書法對正字的選用率遠超早期。這足以推知正字運動中字樣書正字思想極大地影響了書家的書法創作。而楷書書法中所藴藏的正字思想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臨書習字者,唐代正字思想也因此獲得傳承與發展。論文相關結論,亦著眼於爲浙江大學藏《唐顔真卿西亭記殘碑》全面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運動 《干禄 顔真卿 《多寶塔碑》 《顔勤禮碑》 《顔氏家廟碑》
原文传递
大型字書疑難字考釋(十八則)
19
作者 王亞彬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357-369,共13页
本文利用“形音義序用五者互求”的考字方法,以《漢語大字典》《中華字海》爲綫索,對宋遼以來的大型字書收錄的18則疑難字進行考釋,主要内容包括:字際關係認同失誤者、俗訛字未與正字溝通者、音義有誤或虚假者。
关键词 大型 疑難 考釋
原文传递
大型字書《木部》疑難字新考
20
作者 楊寶忠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39-158,共20页
利用“形用義音序五者互相求”考字方法,以《漢語大字典》《中華字海》爲線索,對唐宋以來大型字書《木部》收録的20個疑難字進行了考釋。考釋内容主要包括俗訛字未與正字溝通者、音義未詳者、異體字認同失誤者、同形字未加别異者、已有... 利用“形用義音序五者互相求”考字方法,以《漢語大字典》《中華字海》爲線索,對唐宋以來大型字書《木部》收録的20個疑難字進行了考釋。考釋内容主要包括俗訛字未與正字溝通者、音義未詳者、異體字認同失誤者、同形字未加别異者、已有考釋尚可補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 《木部》 疑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