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丛子》考证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军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9-54,共6页
《孔丛子》一书最初以《盘盂》作为书名,东汉以后始名《孔丛》,宋人改作《孔丛子》,当以《孔丛》为是。其书作者,旧题汉孔鲋撰,宋以后多疑后人依托,今人径称伪托。窃以为前六卷当出自孔鲋之手,第七卷为东汉时孔氏后裔补缀。其书在形成... 《孔丛子》一书最初以《盘盂》作为书名,东汉以后始名《孔丛》,宋人改作《孔丛子》,当以《孔丛》为是。其书作者,旧题汉孔鲋撰,宋以后多疑后人依托,今人径称伪托。窃以为前六卷当出自孔鲋之手,第七卷为东汉时孔氏后裔补缀。其书在形成过程中被一再修润,故其文风类似东汉人。笔者发现书中所记多处不合常情常理,子思与孟子的对话更出于杜撰。对于全书内容的可信度有待通过深入辨析予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子》 《子思子》 儒藏
下载PDF
《孔丛子》作者与成书考论(上) 被引量:1
2
作者 毕庶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6-38,共13页
《孔丛子》书题之"丛"当作"藂"。其前二十一篇当草创于孔鲋,在其卒时,即公元前208年左右已大致撰成。大约在汉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之前,孔鲋所作或许以全书,或许以单篇形式面世。嗣后,孔腾、孔藂、孔臧有所增补... 《孔丛子》书题之"丛"当作"藂"。其前二十一篇当草创于孔鲋,在其卒时,即公元前208年左右已大致撰成。大约在汉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之前,孔鲋所作或许以全书,或许以单篇形式面世。嗣后,孔腾、孔藂、孔臧有所增补。孔臧变动《小尔雅》诸篇位次,编定成书,并以父名"孔藂(丛)"为书题。陈梦家先生"东晋成书"与"四点刺谬"之说有误。《后汉书·孔僖传》袭用《连丛子》下,但二者又互为补正。《连丛子》上、下篇的撰写与编纂,均出自孔季彦,在其卒年,即延光三年(124年)之前已大致完成。其族人仲渊孔扶有所增补,并将《连丛子》附于《孔丛子》二十一篇之后。合二而一的《孔丛子》一书,于东汉延光三年(124年)至建宁三年(170年)之间面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子》 四点刺谬
下载PDF
秦代《春秋》经传之学存续考略
3
作者 刘伟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90-96,共7页
《春秋》经传之学在秦代的延续,既源自战国以降学术传承的历史惯性,也有赖于儒家后学与孔门后裔的文化自觉。与此相应,《春秋》经传之学的传承主要存在两条线索,一是儒家各派之师承授受,一是经子思至于孔鲋之孔氏家学。作为荀子后学的... 《春秋》经传之学在秦代的延续,既源自战国以降学术传承的历史惯性,也有赖于儒家后学与孔门后裔的文化自觉。与此相应,《春秋》经传之学的传承主要存在两条线索,一是儒家各派之师承授受,一是经子思至于孔鲋之孔氏家学。作为荀子后学的张苍、浮丘伯,以及孔子后裔孔鲋等人,均以不同方式为传承与传播《春秋》经传之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要言之,秦代《春秋》经传之学得以存续,为汉代的经学复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秦代 浮丘伯 丛子》 张苍
下载PDF
《孔丛子》作者与成书考论(下)
4
作者 毕庶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9-21,共13页
《孔丛子》书题之"丛"当作"藂"。其前二十一篇当草创于孔鲋,在其卒时,即公元前208年左右已大致撰成。大约在汉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之前,孔鲋所作或许以全书,或许以单篇形式面世。嗣后,孔腾、孔藂、孔臧有所增补... 《孔丛子》书题之"丛"当作"藂"。其前二十一篇当草创于孔鲋,在其卒时,即公元前208年左右已大致撰成。大约在汉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之前,孔鲋所作或许以全书,或许以单篇形式面世。嗣后,孔腾、孔藂、孔臧有所增补。孔臧变动《小尔雅》诸篇位次,编定成书,并以父名"孔藂(丛)"为书题。陈梦家先生"东晋成书"与"四点刺谬"之说有误。《后汉书·孔僖传》袭用《连丛子》下,但二者又互为补正。《连丛子》上、下篇的撰写与编纂,均出自孔季彦,在其卒年,即延光三年(124年)之前已大致完成。其族人仲渊孔扶有所增补,并将《连丛子》附于《孔丛子》二十一篇之后。合二而一的《孔丛子》一书,于东汉延光三年至建宁三年(170年)之间面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点刺谬
下载PDF
对史载汉初孔子后裔世系的一点辨正
5
作者 张立兵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122,共7页
在孔子后裔世系中,孔鲋、孔腾、孔安国等的世次问题在史书中的记载颇有歧异,《汉书》、《元和姓纂》、《宋史》、《阙里文献考》及《孔子世家谱》等文献在记载孔子世系时有明显的因承关系,后面的史书还出现了因误解前人的记述而致误的... 在孔子后裔世系中,孔鲋、孔腾、孔安国等的世次问题在史书中的记载颇有歧异,《汉书》、《元和姓纂》、《宋史》、《阙里文献考》及《孔子世家谱》等文献在记载孔子世系时有明显的因承关系,后面的史书还出现了因误解前人的记述而致误的情况。本文考辨孔鲋、孔腾、孔安国等的世次,并考辨史载孔子世系的因承关系,分析《元和姓纂》、《宋史》等书的致误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国 世次 考辨
原文传递
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反孔斗争——介绍《孔丛子》末篇中的一些材料
6
作者 李长路 焦树安 《文物》 1974年第3期17-19,共3页
《孔丛子·答问第二十一》篇(即其末篇)中,记载了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字涉,史称陈涉)同孑L老二的第八世孙孔鲋妄图复辟奴隶制的言行进行斗争的材料。在当前批林批孔的斗争中,重看这篇材料,确实有很大的启发。正如毛主席... 《孔丛子·答问第二十一》篇(即其末篇)中,记载了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字涉,史称陈涉)同孑L老二的第八世孙孔鲋妄图复辟奴隶制的言行进行斗争的材料。在当前批林批孔的斗争中,重看这篇材料,确实有很大的启发。正如毛主席教导我们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它雄辩地说明了在历史上和现在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子 起义领袖 陈涉 批林批 举逸民 宋咸 继绝世 奴隶主贵族 起义部队
原文传递
《小尔雅》成篇时代与作者及其与《孔丛子》之关系
7
作者 孙少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从文献学角度对《小尔雅》的成篇时代、作者及其与《孔丛子》之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小尔雅》最早成书于秦汉之际,最早的作者为孔鲋,其后此书历汉、魏、晋又经后人增益、改定。《小尔雅》对《孔丛子》而言,最早于秦汉之际... 从文献学角度对《小尔雅》的成篇时代、作者及其与《孔丛子》之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小尔雅》最早成书于秦汉之际,最早的作者为孔鲋,其后此书历汉、魏、晋又经后人增益、改定。《小尔雅》对《孔丛子》而言,最早于秦汉之际被附于《孔丛子》,魏晋之前被辑出单行。后人以为其先单行后被采入《孔丛子》,与事实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尔雅》 成篇时代 作者 丛子》
下载PDF
论孔鲋往归陈涉
8
作者 何凡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8年第1期38-40,共3页
孔鲋又名孔甲,字子鱼,系孔子八世孙。公元前209年,他与“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对于此事,封建统治者及其文人史家,大都采取伪造、歪曲历史的手段加以矫饰,唯恐玷辱圣人家门,如三国魏王肃伪作... 孔鲋又名孔甲,字子鱼,系孔子八世孙。公元前209年,他与“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对于此事,封建统治者及其文人史家,大都采取伪造、歪曲历史的手段加以矫饰,唯恐玷辱圣人家门,如三国魏王肃伪作的《孔丛子》就是其中一例。解放后,大抵将孔鲋等人扣上“混入农民起义军进行破坏”之类的帽子。现在,又有论者为孔鲋大唱赞歌。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参加农民起义的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涉 三国魏 陈王 丛子 封建统治者 秦焚 张耳 陈余
下载PDF
略论知识分子对农民起义的作用
9
作者 何从新 《文史杂志》 1991年第5期31-32,共2页
一 研究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不能不注意到这样的一些事实: 秦末农民大起义领导人之一陈胜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攻克陈县之后骄傲起来了。对他的骄傲,投身于农民起义的“名士”张耳、陈余都曾劝告他要“缓称王”;孔... 一 研究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不能不注意到这样的一些事实: 秦末农民大起义领导人之一陈胜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攻克陈县之后骄傲起来了。对他的骄傲,投身于农民起义的“名士”张耳、陈余都曾劝告他要“缓称王”;孔子后裔孔鲋也曾建议陈胜戒骄,可惜未引起陈胜的重视,以致“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改也” 建立西汉政权的另一位农民起义领导人刘邦,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曾很有感慨地总结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托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耳 陈余 陈县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亲附 下者 宗法观念 灭九族 决胜千里之外
下载PDF
从《诘墨》看儒墨对立
10
作者 葛志毅 张爽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79-82,共4页
《孔丛子》主要记述了孔氏子孙、孔门弟子与各诸侯国君、卿大夫等人的言语行事,是一部相当于"孔家杂记"的书,可称为"孔氏家学的学案"。《诘墨》是《孔丛子》的一个单篇,该篇与其他篇目内容、形式稍显不同,它是孔鲋... 《孔丛子》主要记述了孔氏子孙、孔门弟子与各诸侯国君、卿大夫等人的言语行事,是一部相当于"孔家杂记"的书,可称为"孔氏家学的学案"。《诘墨》是《孔丛子》的一个单篇,该篇与其他篇目内容、形式稍显不同,它是孔鲋对墨子诬称孔子、孔门弟子言行及孔晏关系作出的反驳。该篇的材料来源较广,思想内容丰富,对研究儒墨两派关系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诘墨》 儒墨对立
下载PDF
浅析《孔丛子·诘墨篇》与儒墨对立
11
作者 张爽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1期326-326,328,共2页
《孔丛子》主要记述了孔氏子孙、孔门弟子与各诸侯国君、卿大夫等人的言语行事,可称为"孔氏家学的学案"。《诘墨》是孔鲋对墨子诬称孔子、孔门弟子及孔晏关系作出的反驳。本文将对《诘墨》篇的材料一一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 《孔丛子》主要记述了孔氏子孙、孔门弟子与各诸侯国君、卿大夫等人的言语行事,可称为"孔氏家学的学案"。《诘墨》是孔鲋对墨子诬称孔子、孔门弟子及孔晏关系作出的反驳。本文将对《诘墨》篇的材料一一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来探究儒墨两派对立的原因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诘墨》 儒墨对立
下载PDF
孔子的嫡裔
12
作者 骆承烈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6-56,共1页
孔氏家族从孔子开始,至今已传了八十多代。孔子嫡裔子孙被历代封赠者至七十七代。从孔子逝世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政府任命孔德成先生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两千四百多年中,其子孙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大约可分作五... 孔氏家族从孔子开始,至今已传了八十多代。孔子嫡裔子孙被历代封赠者至七十七代。从孔子逝世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政府任命孔德成先生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两千四百多年中,其子孙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大约可分作五个阶段。一、从孔子到九代孔鲋:这一时期处于各国争雄之秋,各国君主竞相对孔氏子孙采取争取的方略。而他们则恪遵其祖'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教诲,在此乱世之中基本上是'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 道则 德成 奉祀官 至圣先师 端友 衍圣公 八代 封建社会后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