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0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瓦斯在煤层中流动的机理 被引量:214
1
作者 周世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24,共10页
煤层是孔隙、裂隙结构组成的物质,瓦斯在孔隙结构中的流动主要是扩散,符合菲克定律。在煤层裂隙系统的流动属于渗透,符合达西定律,根据这一规律可用代数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用电子计算机求解,用相似理论从计算结果中导邮购的单向和径... 煤层是孔隙、裂隙结构组成的物质,瓦斯在孔隙结构中的流动主要是扩散,符合菲克定律。在煤层裂隙系统的流动属于渗透,符合达西定律,根据这一规律可用代数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用电子计算机求解,用相似理论从计算结果中导邮购的单向和径向瓦斯流动曲线与单纯使用达西定律计算的结果相近,煤层瓦斯的流动决定于裂隙系统的特性,鸸 不决定于孔隙结构,用达西定律作为基本规律研究煤层瓦斯流动的机理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层 结构 扩散机理 渗透机理 数学模型 孔隙结构 裂隙结构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 被引量:217
2
作者 于炳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1-220,共10页
页岩气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集体,对于其孔隙类型,目前国际上尚没有统一分类方案。由于其孔隙结构的特殊性,常规孔隙表征方法也难以对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有效的表征。为此,在充分调研和系统总结国际上有关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现状... 页岩气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集体,对于其孔隙类型,目前国际上尚没有统一分类方案。由于其孔隙结构的特殊性,常规孔隙表征方法也难以对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有效的表征。为此,在充分调研和系统总结国际上有关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页岩储层的特殊性,提出了页岩气储层孔隙的产状结构综合分类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了孔隙定性观察和定量测定的信息。根据定性观察的孔隙产状,把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类型划分为与岩石颗粒发育无关的和与岩石颗粒发育有关的两个大类。前者即为裂缝孔隙,后者为岩石基质孔隙。岩石基质孔隙大类又进一步分成了发育在颗粒和晶体之间的粒间孔隙、包含在颗粒边界以内的粒内孔隙和发育在有机质内的有机质孔隙。年轻的浅埋藏沉积物中只含有粒间和粒内孔隙,这些孔隙随着埋藏和压实而大大减少。随着埋深的增加,伴随着烃类的热成熟,有机孔隙开始发育,同时,随着烃类热成熟过程中有机酸的排放,导致溶解孔隙的形成。再结合定量测定的孔隙结构信息,把孔隙划分为微孔隙、中孔隙和宏孔隙。综合上述不同产状孔隙类型的结构特征,即构成了文中的产状结构综合分类。同时,鉴于页岩气储层的特殊性以及难以用研究常规油气储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表征,文中介绍了目前最常用的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的定性半定量观测和定量检测方法。前者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抛光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后者包括压汞分析、低压氮气吸附、低压二氧化碳吸附和核磁共振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孔隙结构 孔隙分类 孔隙表征
下载PDF
核磁共振T_2分布评价岩石孔径分布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208
3
作者 何雨丹 毛志强 +1 位作者 肖立志 任小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3-378,共6页
岩芯核磁共振(NMR)T2 分布和毛管压力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理论分析表明,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应用NMRT2 分布研究岩石孔径分布,关键是在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的基础上,从T2 分布构造出可靠的毛管压力曲线.但以前... 岩芯核磁共振(NMR)T2 分布和毛管压力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理论分析表明,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应用NMRT2 分布研究岩石孔径分布,关键是在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的基础上,从T2 分布构造出可靠的毛管压力曲线.但以前用饱和水T2 分布构造的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与实际毛管压力曲线匹配性差.事实上,薄膜束缚水部分的存在引起T2 分布反映的孔隙空间与毛管压力曲线反映的孔隙空间有差异.本文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在消除薄膜束缚水对T2 分布的贡献后,用自由水T2 分布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应用本文方法,对2 4块岩芯数据自由水T2 分布构造的毛管力曲线及其孔喉半径分布与隔板毛管压力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对于毛管压力曲线的构造精度有明显改进,从而为NMRT2 分布研究孔隙结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T2分布 毛管压力曲线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储层孔隙结构的分形几何描述 被引量:163
4
作者 贺承祖 华明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23,共9页
储层岩石在02~50μm的尺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根据分形几何原理,可推导出储层岩石孔隙分布、毛管压力、J函数和相对渗透率曲线以及岩石孔隙表面接触角的分形几何公式。前人指出,岩性相近岩石的J函数曲线相近,而推... 储层岩石在02~50μm的尺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根据分形几何原理,可推导出储层岩石孔隙分布、毛管压力、J函数和相对渗透率曲线以及岩石孔隙表面接触角的分形几何公式。前人指出,岩性相近岩石的J函数曲线相近,而推导出的J函数曲线分形几何公式表明,相近的实质是指孔隙的分维数和毛管弯曲度。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和J函数曲线的分形几何公式计算孔隙的分维数,该法比扫描电镜法简便易行,便于广泛应用。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孔隙分形参数,可用以了解储层水敏损害及酸化作用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几何 储层 孔隙结构
下载PDF
高压压汞法和氮气吸附法分析页岩孔隙结构 被引量:183
5
作者 杨峰 宁正福 +1 位作者 孔德涛 刘慧卿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0-455,共6页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对于页岩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高压压汞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并结合微观孔隙结构图片分析...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对于页岩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高压压汞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并结合微观孔隙结构图片分析了页岩孔隙结构对气体吸附和渗流的意义。研究表明,页岩孔隙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微孔和过渡孔提供了大部分孔体积。有机质中的微孔是页岩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构成了页岩气体的主要吸附空间。页岩的孔隙类型复杂,孔隙形态多样,存在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开放性的透气性孔和墨水瓶孔等多种孔隙,且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差。较高的微孔和过渡孔保证了页岩储层具有很高的吸附聚气能力,但中孔和大孔发育较差,不利于气体渗流和页岩气藏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 高压压汞 氮气吸附 孔体积 比表面积
原文传递
常见黏土矿物电镜扫描微孔隙特征与甲烷吸附性 被引量:176
6
作者 吉利明 邱军利 +1 位作者 夏燕青 张同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9-256,共8页
野外采集的黏土岩的电镜扫描图像分析显示,黏土矿物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板片自然错断处,前者形态不规则,后者呈楔形或面状缝隙。具层间结构的蒙脱石层内发育纳米级连通孔隙。蒙脱石微孔隙最为发育,伊-蒙混层黏土次之,其粒间孔... 野外采集的黏土岩的电镜扫描图像分析显示,黏土矿物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板片自然错断处,前者形态不规则,后者呈楔形或面状缝隙。具层间结构的蒙脱石层内发育纳米级连通孔隙。蒙脱石微孔隙最为发育,伊-蒙混层黏土次之,其粒间孔和层面缝隙为20~100nm,层内连通孔隙小于50nm。高岭石黏土主要发育20~100 nm的粒间孔。伊利石和绿泥石晶体颗粒较大,以微米级孔隙为主。吸附实验所反映的各种黏土矿物甲烷吸附能力与电镜扫描反映的微孔发育程度相吻合,指示泥页岩中的纳米级微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泥页岩的比表面积和气体储存能力。黏土岩的孔隙发育与岩石成因和成岩演化有关,孔隙大小主要受黏土颗粒大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 页岩气 电镜扫描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 被引量:175
7
作者 王瑞飞 沈平平 +1 位作者 宋子齐 杨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0-563,569,共5页
通过岩心样品的恒速压汞测试,对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有效喉道半径、有效喉道体积、有效孔隙半径、有效孔隙体积及孔喉比等特征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孔隙度、渗透率较高... 通过岩心样品的恒速压汞测试,对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有效喉道半径、有效喉道体积、有效孔隙半径、有效孔隙体积及孔喉比等特征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的岩样,有效喉道、有效孔隙发育程度较高,孔喉比较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具有中等孔隙和小喉道发育、孔喉连通性差及孔喉性质差异大的特点,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的贾敏效应伤害。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性质主要由喉道控制,喉道半径分类明显。渗透率越低,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越好。喉道控制储层渗透性,进而决定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孔喉特征 孔喉比 孔隙结构 特征参数 储层性质
下载PDF
水驱油微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26
8
作者 贾忠伟 杨清彦 +1 位作者 兰玉波 张洪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应用与地层孔隙结构相似的微观仿真模型进行驱油实验 ,通过微观驱油动态彩色图象量化处理系统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水驱油渗流规律、水驱油剩余油形式及这些剩余油形式对三次采油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应用与地层孔隙结构相似的微观仿真模型进行驱油实验 ,通过微观驱油动态彩色图象量化处理系统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水驱油渗流规律、水驱油剩余油形式及这些剩余油形式对三次采油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在水驱油过程中 ,由于润湿性的不同 ,注入水表现出不同的入孔机理。在强亲水的孔隙内 ,注入水沿着孔壁“爬入” ;在亲油孔隙内 ,注入水沿孔隙的中心突入。由于油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水驱后剩余油可分为连片状剩余油和分散型剩余油两类。具体形式有簇状、柱状、角状、膜状和“孤岛”状等。对于不同的剩余油形式 ,各种化学驱的效果有所不同 ,聚合物驱主要驱替连片状剩余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 微观 渗流规律 剩余油 三次采油 孔隙结构
下载PDF
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分形研究 被引量:132
9
作者 傅雪海 秦勇 +2 位作者 薛秀谦 李贵中 王文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对煤层、煤样进行了宏观裂隙及显微裂隙的连续系统观测、统计 ,计算了煤中各级别裂隙的面密度维数 ;根据压汞法测出的煤中不同孔径段的连续比孔容数据 ,计算了煤中孔隙体积的分形维数 .分析了分形维数与煤层的孔、裂隙发育程度和煤变质... 对煤层、煤样进行了宏观裂隙及显微裂隙的连续系统观测、统计 ,计算了煤中各级别裂隙的面密度维数 ;根据压汞法测出的煤中不同孔径段的连续比孔容数据 ,计算了煤中孔隙体积的分形维数 .分析了分形维数与煤层的孔、裂隙发育程度和煤变质程度的关系 .为评价煤层气的吸附与解吸、扩散与渗流、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煤层有效渗透率估算提供了一种更加精确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压汞法 有效渗透率 裂隙面密度
下载PDF
孔隙结构对低孔低渗储集层电性及测井解释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127
10
作者 张龙海 周灿灿 +3 位作者 刘国强 修立军 李长喜 刘中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1-676,共6页
近年的研究发现,在低孔低渗储集层中,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储集层产能评价和油、气、水层测井评价的准确性。分析了研究地区低孔低渗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集层产能和电性的影响,发现对于纯水层而言,在地层水电阻率及其他因素相同的... 近年的研究发现,在低孔低渗储集层中,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储集层产能评价和油、气、水层测井评价的准确性。分析了研究地区低孔低渗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集层产能和电性的影响,发现对于纯水层而言,在地层水电阻率及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孔隙喉道连通性越好电阻率则越低,相反,孔隙结构越差(孔隙喉道连通性不好)电阻率则越高,有些孔隙结构差的水层电阻率甚至会超过油层的电阻率,因而地层电阻率对油、水层分辨能力降低,测井解释难度增加。研究表明,根据不同孔隙结构改变岩电参数m值,可较好地解决孔隙结构影响低孔低渗油、气、水层测井解释准确性的问题。研究区块的应用表明,采用可变的m值计算储集层的含油饱和度来评价油水层,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得低孔低渗储集层测井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64%提高到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电性 测井评价 岩电参数
下载PDF
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与煤层气产出性能研究 被引量:136
11
作者 姚艳斌 刘大锰 +2 位作者 黄文辉 汤达祯 唐书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显微裂隙分析、压汞孔隙分析及低温氮吸附试验等手段,研究了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情况.研究发现该区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具有如下特征:①显微裂隙非常发育,且多以宽度小于5μm且长度小于300 μm的裂隙为主体... 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显微裂隙分析、压汞孔隙分析及低温氮吸附试验等手段,研究了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情况.研究发现该区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具有如下特征:①显微裂隙非常发育,且多以宽度小于5μm且长度小于300 μm的裂隙为主体;②孔隙度较小,且孔隙类型中吸附孔(0~100 nm)远比渗流孔(大于100nm)发育;③吸附孔多为连通性较差的一端封闭的平行板毛细孔.这种两极、双峰分布的孔裂隙系统结构,有利于煤层气的聚集,但对煤层气的开采不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淮煤田 煤储层 孔隙结构 裂隙系统 煤层气
下载PDF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28
12
作者 张晓明 石万忠 +5 位作者 徐清海 王任 徐壮 王健 王超 袁琪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6-939 953,953,共15页
页岩气的生成和聚集具有不同于常规油气藏的独特规律,页岩气储层的研究是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核心问题。目前,对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储层的认识是相对有限的,需要对本区页岩气储层做进一步研究。基于大量实验室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上奥... 页岩气的生成和聚集具有不同于常规油气藏的独特规律,页岩气储层的研究是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核心问题。目前,对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储层的认识是相对有限的,需要对本区页岩气储层做进一步研究。基于大量实验室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目的层段总有机碳(TOC)含量介于0.55%~5.89%,平均为2.54%,且具有自上而下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基于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介于16.6%~62.8%,平均为40.9%,自上而下逐渐减少,脆性矿物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总量介于37.2%~83.4%,平均为59.1%;基于氦气注入法检测了目的层段的孔隙度,实测氦气孔隙度介于1.17%~7.98%,平均为4.61%,目的层段孔隙度呈现出'两高夹一低'的三分性特征;稳态法水平渗透率介于0.002~335.209 m D,平均为23.785 m D;通过高压压汞法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大量的测试数据表明,介孔级别的孔隙发育,且介孔提供了主要的孔比表面积,而介孔和大孔对渗透率起主要的贡献;将氩离子剖光技术和扫描电镜(SEM)相结合对储层的孔隙类型进行了观察,总体表现为自上而下有机孔隙增加、无机孔隙减少;由解吸法测得总含气量介于0.44~5.19 m3/t,平均为1.97 m3/t,从上到下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研究表明,焦页1井海相页岩气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有矿物组成和有机质发育特征等。TOC是控制下部储层段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成岩阶段晚期,黏土矿物组合发生变化,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变,形成新的微孔隙,增加了储层的孔隙度,对上部储层段有较大影响;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易于形成裂缝,可造成地层渗透性能的显著增强。总体来看,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的底部层段是优质储层,也是主要的产气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孔隙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控制因素 上奥陶统 下志留统 焦石坝
下载PDF
基于氮气吸附实验的页岩孔隙结构表征 被引量:128
13
作者 杨峰 宁正福 +3 位作者 张世栋 胡昌蓬 杜立红 刘慧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5-140,共6页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对宁夏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乃家河组页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计算了页岩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并探讨...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对宁夏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乃家河组页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计算了页岩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并探讨了页岩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孔隙结构对页岩气存储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①页岩平均孔径为3.6~4.3nm,主体孔隙为中孔,也含有一定量的微孔和大孔,孔隙形状以平行板状和墨水瓶孔为主,同时具有无定形孔特征;②页岩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远大于常规储层岩石,孔径小于50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主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构成了页岩中气体吸附存储的主要空间;③页岩微孔、中孔的发育与有机质有关,有机碳含量与微孔、中孔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呈正相关性,页岩大孔的发育与黏土矿物含量有关,黏土矿物含量增加,大孔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氮气吸附 实验 孔隙结构 页岩气存储 控制因素 黏土矿物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全孔径表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 被引量:127
14
作者 姜振学 唐相路 +5 位作者 李卓 黄何鑫 杨佩佩 杨潇 李卫兵 郝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4,共9页
页岩气主要赋存于页岩孔隙中,研究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是深入认识页岩气富集机理的关键。通过CO2吸附、N2吸附、CH4等温吸附和高压压汞实验,对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全孔径表征,并阐明了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的控制作用... 页岩气主要赋存于页岩孔隙中,研究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是深入认识页岩气富集机理的关键。通过CO2吸附、N2吸附、CH4等温吸附和高压压汞实验,对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全孔径表征,并阐明了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的控制作用。页岩的微孔(〈2.0nm)、中孔(2.0~50.0nm)和宏孔(〉50.0nm)都十分发育,且分布特征变化较大。在孔体积方面,中孔提供的孔体积最多,约40.8%,其次是微孔,约34.7%,宏孔的孔体积最少,只提供24.5%。在孔隙比表面积方面,微孔占有绝对优势,约提供76.87%,其次是中孔,约23.05%,宏孔只有0.07%。中孔和微孔提供了页岩中主要的孔体积,控制了游离气的含量。微孔的比表面积与CH4最大吸附量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且提供了页岩中主要的比表面积,控制了吸附气的含量。宏孔提供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在页岩中不占优势,对吸附气和游离气含量的影响较弱,但可作为页岩气渗流的主要运移通道。因此,明确页岩的微孔、中孔和宏孔的分布特征,尤其是微孔对页岩中吸附气和游离气富集的贡献,对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地区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孔隙结构 全孔径 含气性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石孔隙结构冻融损伤试验研究 被引量:123
15
作者 李杰林 周科平 +1 位作者 张亚民 许玉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8-1214,共7页
为研究岩石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孔隙结构损伤特性,选取寒区花岗岩为岩样,在冻结温度为-40℃,融解温度为20℃条件下,分别进行3轮冻融循环试验,并对每轮冻融循环后的岩样进行核磁共振(NMR)测量,得到同一块岩样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孔隙度... 为研究岩石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孔隙结构损伤特性,选取寒区花岗岩为岩样,在冻结温度为-40℃,融解温度为20℃条件下,分别进行3轮冻融循环试验,并对每轮冻融循环后的岩样进行核磁共振(NMR)测量,得到同一块岩样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孔隙度、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及核磁共振图像(NMRI)。结果表明:花岗岩的T2分布主要为3个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岩石的孔隙度、核磁共振T2谱分布和T2谱面积均会增大,但每个岩样的增大幅度均不同,反映出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中孔隙的发育和扩展特性;核磁共振图像显示同一块岩样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内部微观结构分布,动态地显示岩石的冻融损伤过程。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核磁共振特征为岩石冻融损伤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核磁共振 冻融循环 岩石损伤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储集层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93
16
作者 蔡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46,49,共3页
临南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为沙河街组 ,属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亚相内的储集层孔隙结构较均质 ,驱油效率与岩石物性具有一致性。三角洲平原亚相内的储集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较强 ,驱油效率与岩石物性之间相关性不好 ,且反映出负相关的统计... 临南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为沙河街组 ,属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亚相内的储集层孔隙结构较均质 ,驱油效率与岩石物性具有一致性。三角洲平原亚相内的储集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较强 ,驱油效率与岩石物性之间相关性不好 ,且反映出负相关的统计特征。研究表明 ,临南油田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当孔隙结构较均质且物性好时 ,驱油效率高 ,而当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时 ,即使渗透率高 ,驱油效率也低。并从地质特征及渗流理论等方面对上述现象给予了定量表征。图 2参 16(蔡忠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油田 储集层 孔隙结构 驱油效率 退汞效率
下载PDF
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与理论综述 被引量:112
17
作者 郝乐伟 王琪 唐俊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与渗流能力,因此,研究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有利于对储层进行合理的分类评价,进而查明储层的分布规律,提高油气产能及油气采收率。在调研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成因、实验...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与渗流能力,因此,研究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有利于对储层进行合理的分类评价,进而查明储层的分布规律,提高油气产能及油气采收率。在调研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成因、实验方法、理论研究进展和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并对国内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内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主要以传统的研究方法为主,存在与国内地质实际结合不够及定量化研究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层 孔隙结构 三维孔隙结构模型 分形理论
下载PDF
页岩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2
18
作者 侯宇光 何生 +5 位作者 易积正 张柏桥 陈学辉 王亿 张建坤 程春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56,共9页
以中扬子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和中生界陆相页岩为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等实验测试,探讨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高演化程度的古生界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储集层中发育大量有机质孔隙(孔径... 以中扬子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和中生界陆相页岩为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等实验测试,探讨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高演化程度的古生界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储集层中发育大量有机质孔隙(孔径多小于50 nm),页岩比表面和甲烷吸附量随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有机质孔隙是控制高丰度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最主要因素。由于有机碳含量低和热演化程度低,低丰度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中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有限,页岩储集空间主要由30 nm^4.5μm孔径的无机孔隙构成,黏土矿物孔隙为甲烷吸附提供了更多的比表面,成为影响其甲烷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成熟度增加,页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网络系统由无机孔隙向有机质孔隙转变,有利于提高页岩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性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结构分析 被引量:99
19
作者 胡志明 把智波 +2 位作者 熊伟 高树生 罗蓉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3,共3页
不同地区渗透率相近的低渗透油藏在开发动用难度、生产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微观孔隙结构不同.利用恒速压汞技术研究了大庆和长庆低渗透油藏岩心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长庆低渗透油藏平均喉道半径、主流喉道半径均大于大庆低... 不同地区渗透率相近的低渗透油藏在开发动用难度、生产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微观孔隙结构不同.利用恒速压汞技术研究了大庆和长庆低渗透油藏岩心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长庆低渗透油藏平均喉道半径、主流喉道半径均大于大庆低渗透油藏;大庆低渗透油藏喉道分布范围窄,峰值半径较高,而长庆则相反,存在数量较大的喉道,喉道均质性较差.单根喉道对岩心的渗透率贡献结果表明,喉道分布范围较宽,均质性较差比喉道分布集中,均质性好的油藏渗流能力强,这与所研究的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孔隙结构 喉道半径 分布规律 峰值
下载PDF
钙质砂颗粒内孔隙的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05
20
作者 朱长歧 陈海洋 +1 位作者 孟庆山 汪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31-1836,共6页
钙质砂是一种碳酸钙含量达50%以上的海洋生物成因的颗粒状材料。从微观结构上来看,钙质砂颗粒棱角度高、形状不规则、强度低、易破碎,且颗粒含有内孔隙。内孔隙的存在深刻影响着钙质砂的压缩、剪切和破碎等力学性能。利用激光技术对南... 钙质砂是一种碳酸钙含量达50%以上的海洋生物成因的颗粒状材料。从微观结构上来看,钙质砂颗粒棱角度高、形状不规则、强度低、易破碎,且颗粒含有内孔隙。内孔隙的存在深刻影响着钙质砂的压缩、剪切和破碎等力学性能。利用激光技术对南沙群岛永暑礁环礁泻湖的未胶结钙质砂颗粒进行飞秒切割,通过光学显微镜探查并获取了颗粒的内孔隙图像,借助MATLAB图像处理软件,对钙质砂颗粒的内孔隙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较大颗粒钙质砂的内孔隙断面孔隙度相对较大,小孔隙数量较多,而大孔隙所占空间则较大;对于1 mm以上的钙质砂,缝隙状内孔隙含量远低于等轴或不等轴孔隙,等轴与不等轴内孔数量大致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孔隙 图像处理 孔隙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