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T2谱换算孔隙半径分布方法研究 被引量:145
1
作者 李海波 朱巨义 郭和坤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280,共8页
岩芯核磁共振T2谱和压汞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理论分析和二者频率分布图对比表明,这两组数据有较好的相关性,核磁共振T2谱能够换算为反映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孔隙半径分布图.本文应用最大相关性原理、最小二... 岩芯核磁共振T2谱和压汞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理论分析和二者频率分布图对比表明,这两组数据有较好的相关性,核磁共振T2谱能够换算为反映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孔隙半径分布图.本文应用最大相关性原理、最小二乘法及插值算法等数学方法,给出了一个改进的将T2谱换算为孔隙半径分布图的实用有效新方法,求得了T2弛豫时间与岩芯孔隙半径r之间的换算系数C,计算过程中着重对比了T2谱与压汞数据的主要分布区间,并考虑了压汞进汞饱和度小于100%对换算结果的影响.天然砂岩岩芯核磁共振T2谱换算为孔隙半径分布图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着重对比T2谱与压汞数据的主要分布区间,同时考虑压汞进汞饱和度小于100%对换算结果的影响是必要的,换算结果更加真实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T2谱 孔隙分布 换算系数 压汞 砂岩
下载PDF
联合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方法测定致密砂岩孔喉结构 被引量:94
2
作者 肖佃师 卢双舫 +2 位作者 陆正元 黄文彪 谷美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970,共10页
对5块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微米CT测试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恒速压汞刻画孔隙分布及孔喉比参数的局限性,提出联合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测定致密砂岩孔喉结构的方法。恒速压汞准全孔隙分布的左峰(反映喉道)... 对5块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微米CT测试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恒速压汞刻画孔隙分布及孔喉比参数的局限性,提出联合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测定致密砂岩孔喉结构的方法。恒速压汞准全孔隙分布的左峰(反映喉道)与核磁共振基本一致,右峰(反映孔隙)与核磁共振具有相似的体积比例和不同的分布范围;恒速压汞采用等效球体半径计算孔隙体大小,计算值明显大于实际孔隙的最大内切半径;核磁共振利用孔体积和表面积之比推算孔隙半径,计算值接近最大内切半径。从核磁共振全孔隙分布中去掉恒速压汞喉道分布的贡献,可得到全孔径范围内的孔隙体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恒速压汞的喉道分布可全面评价孔隙和喉道的连通关系。恒速压汞计算孔隙和喉道半径的方法不同,其推算的孔喉比均值多大于100.0,而联合核磁共振推算的孔喉比均值分布在7.5-64.0。恒速压汞联合核磁共振是全面认识致密砂岩孔隙和喉道大小分布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喉结构 孔喉比 孔隙分布 恒速压汞 核磁共振
下载PDF
瓦斯气体在煤层中的扩散机理及模式 被引量:50
3
作者 聂百胜 何学秋 王恩元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4-28,共5页
根据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模式 ,结合煤结构的实际特点 ,分析了瓦斯气体在煤孔隙中的扩散机理 ,得出瓦斯在煤体中几种扩散模式 :菲克型扩散、诺森扩散、过渡型扩散、表面扩散和晶体扩散。从微观上看 ,影响瓦斯气体在煤层中扩散的主要... 根据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模式 ,结合煤结构的实际特点 ,分析了瓦斯气体在煤孔隙中的扩散机理 ,得出瓦斯在煤体中几种扩散模式 :菲克型扩散、诺森扩散、过渡型扩散、表面扩散和晶体扩散。从微观上看 ,影响瓦斯气体在煤层中扩散的主要因素是瓦斯气体的平均自由程和煤不同尺寸微孔隙的分布情况。根据不同孔隙分布的煤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层 扩散机理 扩散模式 分子平均自由程 诺森数 孔隙分布 煤矿生产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性能和孔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0
4
作者 张金喜 张建华 邬长森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用C30普通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然后以再生骨料置换天然碎石制备再生混凝土.探讨了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附着水泥砂浆的作用,再生骨料的品质较天然碎石有所降低,从而致使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抗压强度下... 用C30普通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然后以再生骨料置换天然碎石制备再生混凝土.探讨了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附着水泥砂浆的作用,再生骨料的品质较天然碎石有所降低,从而致使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抗压强度下降;当再生骨料置换率低于40%(质量分数)时,再生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具有相似的性能;再生骨料主要使混凝土毛细孔孔隙量和凝胶孔孔隙量有较大的增加,而对大于10μm的细孔孔隙量则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混凝土 再生利用 混凝土性能 孔结构 孔隙分布
下载PDF
复配对芦苇末基质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3
5
作者 李谦盛 裴晓宝 +1 位作者 郭世荣 李式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研究了芦苇末基质与泥炭、蛭石、珍珠岩等常用基质混合后的体积收缩、容重、孔隙分布和吸水性等物理性状的变化规律。当芦苇末混合 10 %~ 2 5 %蛭石时 ,复配基质的总孔隙度在 75 %左右 ,持水孔隙约 5 5 % ,而通气孔隙在 15 %~2 0 % ,... 研究了芦苇末基质与泥炭、蛭石、珍珠岩等常用基质混合后的体积收缩、容重、孔隙分布和吸水性等物理性状的变化规律。当芦苇末混合 10 %~ 2 5 %蛭石时 ,复配基质的总孔隙度在 75 %左右 ,持水孔隙约 5 5 % ,而通气孔隙在 15 %~2 0 % ,固、液、气三相比例适合作物生长 ;同时按这一比例混合的基质吸水性得以最大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基质 芦苇末 物理性状 体积收缩 容重 孔隙分布 吸水性
下载PDF
土中孔隙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刘松玉 张继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土中孔隙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刘松玉张继文(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南京210018)(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南京210018)介质的孔隙特征在许多领域有重要意义.在土力学领域,孔隙分布是土体变形的内因,是决定土体物理力学性... 土中孔隙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刘松玉张继文(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南京210018)(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南京210018)介质的孔隙特征在许多领域有重要意义.在土力学领域,孔隙分布是土体变形的内因,是决定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许多学者在很久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孔隙分布 分形特征 变形
下载PDF
煤孔隙分布与煤层注水增量的关系 被引量:50
7
作者 秦文贵 张延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4-517,共4页
通过对几种不同煤层煤样的孔隙特性分析 ,结合实验室试验 ,确定出水在煤孔隙内渗透与保存的最小孔隙为 0 0 7~ 0 2 2 μm ,平均为 0 1 4μm ,提出了沟通孔隙率这一新概念 ,并导出了沟通孔隙率与煤层注水增量的关系 ,对指导煤层注水... 通过对几种不同煤层煤样的孔隙特性分析 ,结合实验室试验 ,确定出水在煤孔隙内渗透与保存的最小孔隙为 0 0 7~ 0 2 2 μm ,平均为 0 1 4μm ,提出了沟通孔隙率这一新概念 ,并导出了沟通孔隙率与煤层注水增量的关系 ,对指导煤层注水具有实际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孔隙分布 沟通孔隙 煤层注水增量
下载PDF
基于压汞法的冻融循环对土体孔隙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张英 邴慧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9-174,共6页
冻融循环会改变土的微观结构,孔隙特征的变化是其结构性发生改变的重要体现.以青藏铁路沿线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借助压汞技术对不同冻融次数下重塑土样的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孔隙特征分布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据此... 冻融循环会改变土的微观结构,孔隙特征的变化是其结构性发生改变的重要体现.以青藏铁路沿线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借助压汞技术对不同冻融次数下重塑土样的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孔隙特征分布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据此可将土样的孔隙分为大孔和小孔两大类;冻融循环次数对小孔隙的影响较小,小孔隙直径和体积基本保持不变;冻融循环次数对大孔隙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孔径为20~40μm的孔隙,其直径和体积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试样的孔隙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并无明显规律,但总体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由孔隙分形维数计算结果可知,冻融循环在改变土体孔隙结构的同时,使孔隙内壁的粗糙程度及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粉质黏土 压汞法 孔隙分布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利用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评价近海黏土孔隙特征 被引量:45
9
作者 张先伟 孔令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34-142,共9页
近海地区黏土的微观结构单元——黏土畴中含有大量的粒内孔隙,其孔径小至纳米级,这部分孔隙对黏土的物理指标、水稳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方法很难准确地描述其孔隙特征。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对湛江... 近海地区黏土的微观结构单元——黏土畴中含有大量的粒内孔隙,其孔径小至纳米级,这部分孔隙对黏土的物理指标、水稳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方法很难准确地描述其孔隙特征。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对湛江黏土的微观孔隙特征及其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建立微观结构与物理指标、力学行为的相互关系与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湛江黏土具有不良物理性质和良好力学特性指标的异常组合,是一种高灵敏性的强胶结结构性黏性土,其机制主要是:湛江黏土的微观结构为带有胶质联结特性的、定向性无序的开放式絮凝结构,孔隙结构为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空间稳定性的边-面-角联结的空间网架系统。由于特殊的孔隙网架结构以及"墨水瓶"型孔隙的存在,导致退汞过程出现滞留现象及产生吸附回线。研究表明,联合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能够准确、完整地对近海地区黏土孔隙体系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黏土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压汞(MIP) 氮气吸附(NA) 微观孔隙 孔隙分布
下载PDF
红黏土的土水特性及其孔隙分布 被引量:45
10
作者 孙德安 高游 +2 位作者 刘文捷 韦昌富 张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1-356,共6页
以桂林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气平衡法3种方法研究在全吸力范围内原状样和压实样的土水特性,并结合压汞试验研究其孔隙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当吸力约小于10 MPa时原状样的土水特征曲线略低于压实样,主要... 以桂林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气平衡法3种方法研究在全吸力范围内原状样和压实样的土水特性,并结合压汞试验研究其孔隙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当吸力约小于10 MPa时原状样的土水特征曲线略低于压实样,主要原因是原状样内部裂隙随吸力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当吸力约大于10 MPa时两者的土水特征曲线几乎重合。原状和压实桂林红黏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典型的土水特征曲线不同,即在过渡段均不是单一直线。此外,原状样为单峰孔隙结构,压实样则为双峰孔隙结构,原状样的最终收缩变形量比压实样大。不同干密度的压实样内部颗粒间孔隙分布几乎相同,而积聚体间孔隙或积聚体内孔隙相对较大孔隙存在差异;由此可解释在高吸力范围内不同干密度压实样的含水率与吸力关系土水特征曲线几乎重合;以饱和度与吸力关系表示时,干密度越大,土水特征曲线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红黏土 压汞试验 孔隙分布 原状样
下载PDF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 被引量:40
11
作者 孙大松 刘鹏 +1 位作者 夏小和 王建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5,共5页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是分析水分和物质迁移的重要参数,直接测量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代价较高,且直接测量的精度较差,因此间接估算非饱和土渗透系数成为很好的选择。分形理论适合用来描述多孔介质的结构和透水性。本文建立了土体孔隙分布...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是分析水分和物质迁移的重要参数,直接测量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代价较高,且直接测量的精度较差,因此间接估算非饱和土渗透系数成为很好的选择。分形理论适合用来描述多孔介质的结构和透水性。本文建立了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导出用分维和进气值表示的水分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的理论表达式。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用分形模型计算得到的水分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系数 非饱和土 分形 分维 水分特征曲线 孔隙分布 吸力
下载PDF
用分段回归方法计算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 被引量:41
12
作者 马新仿 张士诚 郎兆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56,60,共4页
储层岩石的孔隙空间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可以用来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应用分形几何的原理,推导了储层岩石不同孔隙分布和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分形几何模型。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资料,用分段回归的方法计算了不同... 储层岩石的孔隙空间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可以用来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应用分形几何的原理,推导了储层岩石不同孔隙分布和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分形几何模型。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资料,用分段回归的方法计算了不同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用分段回归方法计算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能更好地反映孔隙结构的实际情况。若孔隙大小相差不大,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相等或比较接近;若孔隙大小相差较大、非均质性较强,得到的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储层岩石 毛细管压力曲线 毛管压力曲线 非均质性 定量描述 分段 大小 分形维数 孔隙分布
下载PDF
改良粉土强度的冻融循环效应与微观机制 被引量:42
13
作者 谈云志 吴翩 +3 位作者 付伟 万智 张华 张振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27-2834,共8页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对改良粉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开展了不同初始压实度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冻融循环试验。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后的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冻融循环作用对改良粉土的长期强度的影响规律。试...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对改良粉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开展了不同初始压实度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冻融循环试验。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后的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冻融循环作用对改良粉土的长期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改良粉土的抗压强度下降,最终在6次冻融循环后趋于稳定;相同的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初始含水率越大,改良粉土的抗压强度衰减幅度越大。为了寻找冻融循环作用对改良粉土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进而揭示冻融循环对试样结构损伤的机制,开展了改良粉土的细观孔隙结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冻融循环次数和初始含水率对小孔径孔隙(〈10 nm)之间的结构影响不大;冻融循环作用主要损伤了大孔径孔隙(0.01~100 μm)之间的结构,从而降低了改良粉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粉土 冻融循环 长期强度 孔隙分布
下载PDF
压实红黏土失水收缩过程的孔隙演化规律 被引量:41
14
作者 谈云志 喻波 +2 位作者 刘晓玲 万智 汪洪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9-375,共7页
失水收缩是诱发黏性土体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揭示收缩开裂的内在机制对预防工程灾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压实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自然风干条件下4种初始干密度试样的自由收缩试验。依据试样收缩曲线的特征,确定了4个特征含水率点,... 失水收缩是诱发黏性土体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揭示收缩开裂的内在机制对预防工程灾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压实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自然风干条件下4种初始干密度试样的自由收缩试验。依据试样收缩曲线的特征,确定了4个特征含水率点,包括饱和含水率、比例收缩阶段中间含水率、缩限以及残余收缩阶段中间含水率。试样从饱和含水率状态风干到上述特征含水率点后立刻用液氮冻干法干燥,并通过孔隙分析仪测定该脱湿状态下的孔隙分布特征,着重探明细观孔隙体积与宏观总体积收缩的对应过程。结果表明:失水过程的前阶段(偏湿时)团聚体间的孔隙优先收缩,表现为大孔隙体积峰值半径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而减小,小孔径的孔隙体积则增多;而当达到残余阶段后团聚体内的孔隙会发生收缩,表现为小孔隙的体积峰值会减小;随着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土体进入零收缩阶段,团聚体间和团聚体内的孔隙均不会发生变化。整个失水过程中孔隙总体积明显减小,与所测得的宏观变化规律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收缩 孔隙分布
下载PDF
不同固结压力下饱和软粘土孔隙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孔令荣 黄宏伟 +1 位作者 张冬梅 P.-Y.Hicher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036-1040,共5页
土体的微结构对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运用压汞试验方法对上海淤泥质粘土单轴固结过程中的不同固结压力水平下的土样进行试验,采用孔隙种类、孔隙大小两种不同的标准对上海淤泥质粘土的孔隙分布特点及孔隙的大小进行研究。研... 土体的微结构对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运用压汞试验方法对上海淤泥质粘土单轴固结过程中的不同固结压力水平下的土样进行试验,采用孔隙种类、孔隙大小两种不同的标准对上海淤泥质粘土的孔隙分布特点及孔隙的大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淤泥质粘土孔隙以小孔隙为主,即多以团粒内在的孔隙和颗粒间的孔隙为主,孔隙半径多分布在0.2μm-1.2μm之间。随着固结压力增大,当固结压力分别为132 kPa,264 kPa时,土体中孔隙分布仍以小孔隙为主,但小孔隙和微孔隙分布的比例有一定的变化;当固结压力增大到800 kPa时,土中孔隙以微孔隙和超微孔隙为主,试样中团粒间的孔隙几乎消失,颗粒间的孔隙占有完全的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试验 压汞试验(MIP) 孔隙分布 粘土
下载PDF
压实过程对红黏土的孔隙分布影响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谈云志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万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27-1430,共4页
为研究压实作用对红黏土孔隙分布的影响,采用液氮冻干法对经过压力板仪脱至残余含水率后的压实试样进行干燥,继而利用孔隙仪测试其孔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干密度试样的孔隙分布特征在孔径d>10μm范围内差异性比较明显,干密度越... 为研究压实作用对红黏土孔隙分布的影响,采用液氮冻干法对经过压力板仪脱至残余含水率后的压实试样进行干燥,继而利用孔隙仪测试其孔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干密度试样的孔隙分布特征在孔径d>10μm范围内差异性比较明显,干密度越大分布在该范围内的孔隙越少,但所有试样的大部分孔隙主要分布在孔径d<0.1μm的范围内,并且分布密度十分相似。换言之,常规压实作用只能改变土体某一较大孔径范围内的孔隙,而对小孔径的孔隙改变不大,这也对于说明红黏土路基填料的压实,常规的压实作用对提高土体的压实度幅度有一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孔隙分布 压实
下载PDF
基于孔隙分布的变形土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被引量:37
17
作者 胡冉 陈益峰 周创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51-1462,共12页
土体孔隙分布对土水特征曲线具有决定性影响。虽然土体孔隙分布随变形的演化规律较为复杂,但实验研究表明,土体在变形过程中,孔隙分布的基本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统计分布特征基本不变。基于这一结论,假定变形后的孔隙分布函数可以从参... 土体孔隙分布对土水特征曲线具有决定性影响。虽然土体孔隙分布随变形的演化规律较为复杂,但实验研究表明,土体在变形过程中,孔隙分布的基本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统计分布特征基本不变。基于这一结论,假定变形后的孔隙分布函数可以从参考状态孔隙分布函数经过平移、缩放得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土体变形并反映滞回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由于变形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是通过孔隙分布随变形的改变来表征的,因此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仅有7个参数,均可通过常规室内试验确定。最后,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孔隙分布 变形土 滞回效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香增 张丽霞 高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45,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9页岩是页岩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本文在岩心观测、薄片观察、脉冲渗透率测试、有机碳含量测试、气体组分分析、测井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对陆相页岩层内岩性、地化参数、微观孔隙结构、力学参数的非均质特...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9页岩是页岩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本文在岩心观测、薄片观察、脉冲渗透率测试、有机碳含量测试、气体组分分析、测井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对陆相页岩层内岩性、地化参数、微观孔隙结构、力学参数的非均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陆相页岩储层砂质纹层发育密度和频率值较高,纹层中的大孔隙与页岩中的中孔和微孔构成复杂的孔隙体系,造成页岩储层层内非均质性极强,可有效改善页岩层系的物性,为游离气的富集和运移提供有利空间和有效通道,对游离气的渗流和富集具有积极意义。非均质程度较弱的页岩段,砂质纹层发育程度低,物性致密,排烃能力最弱,富集较多的吸附气。陆相页岩成储机制受控于其较强的非均质性,同时页岩强非均质性段,脆性矿物含量高,有利于页岩储层的压裂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非均质性 砂质纹层 有机地化特征 孔隙分布 力学参数
下载PDF
热解条件对煤焦比表面积及孔隙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王明敏 张建胜 +2 位作者 张守玉 吴晋沪 岳光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79,共4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与高温沉降炉中由神木煤和华亭煤制得6组煤焦,考察了升温速率、热解温度对煤焦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的影响.煤粒在固定床中的升温速率为10 K/min,热解终温900℃;在高温沉降炉中升温速率大于1 000 K/s,热解终温为1 100℃和1 ... 在固定床反应器与高温沉降炉中由神木煤和华亭煤制得6组煤焦,考察了升温速率、热解温度对煤焦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的影响.煤粒在固定床中的升温速率为10 K/min,热解终温900℃;在高温沉降炉中升温速率大于1 000 K/s,热解终温为1 100℃和1 500℃,煤焦的孔隙结构采用低温氮吸附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快速热解煤焦的比表面积远大于慢速热解煤焦,并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挥发分在析出慢时易堵塞孔隙,而热解温度升高使快速热解煤焦的部分微孔转变为中孔和大孔,从而减小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热解条件 比表面积 孔隙分布 氮吸附
下载PDF
粉垄耕作对农田赤红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3
20
作者 王世佳 蒋代华 +3 位作者 朱文国 张蓉蓉 李军伟 韦本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6-335,共10页
为揭示粉垄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探明其变化机理,通过团粒分析、扫描电镜(SEM)、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表征手段对赤红壤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结合耕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分析比较了常规旋耕(CT20)、深... 为揭示粉垄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探明其变化机理,通过团粒分析、扫描电镜(SEM)、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表征手段对赤红壤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结合耕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分析比较了常规旋耕(CT20)、深翻旋耕(DT40)、粉垄20 cm(FL20)和粉垄40 cm(FL40)四种耕作方式下赤红壤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FL40相对其他耕作方式,增加了1~0.25 mm粒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P<0.05),减少了大于3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P<0.05)。相对于CT20和DT40,粉垄耕作处理土壤微形态改变呈现出骨骼颗粒细小且排列紧密、表面光滑、土壤比表面积较大、孔隙分布更丰富等特点;DT40速效养分含量较CT20、FL20和FL40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CT20和DT40,粉垄耕作能增加赤红壤的中团聚体含量,使赤红壤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FL20使作物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 团聚体 微形态 孔隙分布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