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船山尊孔崇孔之历史动因及其三个基本维度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力祥 《船山学刊》 2013年第4期7-13,共7页
明末清初大儒王船山尊崇孔子之动因有三:船山先祖由习武向尚文的度越;动荡的社会现实下除《论语》之外的其他经典不可多得,传世经典《论语》为其学习之要;明末清初社会现实大礼之不传,为"存先王之精意"而尊孔崇孔。船山尊孔... 明末清初大儒王船山尊崇孔子之动因有三:船山先祖由习武向尚文的度越;动荡的社会现实下除《论语》之外的其他经典不可多得,传世经典《论语》为其学习之要;明末清初社会现实大礼之不传,为"存先王之精意"而尊孔崇孔。船山尊孔崇孔有三个基本维度:考孔子之家世、敬孔子之德、崇孔子之学。船山对孔子家世的考究,说明船山对孔子家世之尊;对孔子之德的阐扬,表明船山敬孔子之德;对孔子学术的探讨,表明船山崇孔子之学。船山对孔子的尊崇,印证船山思想属于儒学、特别是属于宋明理学之苑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孔子 孔子家世 孔子
下载PDF
孔子儒学所建构的温情世界
2
作者 魏广帅 《走进孔子》 2023年第3期100-106,共7页
当人们仔细品读《论语》,真正走近孔子,理解孔子之学的时候,便会发现以《论语》为重要载体的孔子儒学是饱含着温情的。儒家经典《论语》不仅仅辑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也记录着他们的“行”,由此构建起了一个温情可感的精神世界,它凝... 当人们仔细品读《论语》,真正走近孔子,理解孔子之学的时候,便会发现以《论语》为重要载体的孔子儒学是饱含着温情的。儒家经典《论语》不仅仅辑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也记录着他们的“行”,由此构建起了一个温情可感的精神世界,它凝结着儒门圣哲的初心与梦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信念与向往。我们尝试从《论语》入手,以此为考察中心,抉发儒学的温情面向,打开儒家的温情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儒家经典 孔子 温情 重要载体
原文传递
学问还是学习:《论语》开篇“学”字究为何义?
3
作者 卢巧玲 《中国文化论衡》 2017年第1期33-40,共8页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最重要材料,正确解读《论语》意义重大。作为全书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中的"学"究竟是什么意思?这关系到对整部《论语》乃至孔子思想的准确把握。从孔子之学、孔子的追求以及孔子对待"人不知"的态度等方...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最重要材料,正确解读《论语》意义重大。作为全书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中的"学"究竟是什么意思?这关系到对整部《论语》乃至孔子思想的准确把握。从孔子之学、孔子的追求以及孔子对待"人不知"的态度等方面,可以印证"学"与"道"相近,应该作为名词来理解,指"思想主张"。《论语》首篇的几个分句连贯一致,与孔子的人生主题相应,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孔子 君子境界
下载PDF
康有为先秦诸子考辨之考辨
4
作者 魏义霞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78,共7页
戊戌政变之前的10多年间,康有为的主要精力是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这使他聚焦先秦诸子,不仅对众多的先秦诸子予以身份确证和学派归属,而且从不同角度对他们的思想予以阐发。与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的需... 戊戌政变之前的10多年间,康有为的主要精力是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这使他聚焦先秦诸子,不仅对众多的先秦诸子予以身份确证和学派归属,而且从不同角度对他们的思想予以阐发。与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的需要息息相关,康有为的先秦诸子研究以孔子为中心,用力最著的便是对孔子之学的系统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术源流 先秦诸子 孔子 先秦哲
原文传递
切近中国历史文化语境的教育史研究——以孔子之“学”的阐释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于述胜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106,共9页
教育史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教育史研究应该切近中国历史文化语境,在"入境"、"构境"和"引人入境"上多下功夫。例如,在对孔子之"学"的阐释上,如果超越"规律—原则—方... 教育史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教育史研究应该切近中国历史文化语境,在"入境"、"构境"和"引人入境"上多下功夫。例如,在对孔子之"学"的阐释上,如果超越"规律—原则—方法"这一技术化进路,在同情与体贴中切近之,我们将会发现:对于孔子来说具有根本意义的"学",并非服于任何外在目的、对象化、工具性的知识活动,而是一个人不断自我超越的生命和生活历程,其间充满了精神张力和乐感韵律。学与不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进入此境;而教,不过是通过在境中言并引人入境,有效介入学者的精神世界,让学者进入居间引发、欲罢不能的状态。"入境"意味着进入时间(历史的时间而非物理的时间),感受并顺应"生命—生活"的节拍,在自我兴发中不断超越既成状态。这其实也是"学习"和"教育"的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历史文化语境 孔子
下载PDF
孔子的君主教育:《中国哲学家孔夫子》贝尼耶法文译本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汪聂才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1期23-30,199,200,共10页
1687年耶稣会士翻译的儒家经典拉丁文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夫子》在巴黎出版,随后在欧洲出现了三部法文摘译本。三个译本中,尤以东方学家贝尼耶的译本《孔子或君主之学》最全。在17世纪欧洲思想危机的背景下,贝尼耶的翻译与导读将“三书... 1687年耶稣会士翻译的儒家经典拉丁文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夫子》在巴黎出版,随后在欧洲出现了三部法文摘译本。三个译本中,尤以东方学家贝尼耶的译本《孔子或君主之学》最全。在17世纪欧洲思想危机的背景下,贝尼耶的翻译与导读将“三书”视为统一的整体,将孔子学说解读为“君主之学”,指出中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而稳固的统治在于将美德作为政治的基础。通过对孔子君主教育的建构,贝尼耶或希望给法国君主或王储提供借鉴与教导,或暗示了对法国君主专制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文版《中国哲家孔夫子》 贝尼耶 孔子或君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