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嫦娥一号卫星激光测高观测的月球地形模型CLTM-s01 被引量:53
1
作者 平劲松 黄倩 +3 位作者 鄢建国 曹建峰 唐歌实 舒嵘 《中国科学(G辑)》 CSCD 2008年第11期1601-1612,共12页
利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第一次正飞阶段获取的约300多万个有效激光测高数据点,得到了改进的360阶次球谐函数展开月球全球地形模型CLTM-s01(Chang’E-1 Lunar Topography Model s01).该模型以月球质心为参考球心,以月球平均半径1... 利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第一次正飞阶段获取的约300多万个有效激光测高数据点,得到了改进的360阶次球谐函数展开月球全球地形模型CLTM-s01(Chang’E-1 Lunar Topography Model s01).该模型以月球质心为参考球心,以月球平均半径1738km正球面为参考基准,径向高程测量精度约为31m,沿赤道区域空间分辨率约为0.25°(7~8km).该模型首次利用激光测高数据得到月球极区高精度高分辨率月球地形图,在空间覆盖、模型精度和空间分辨率上较早期模型均有较大改进.利用该模型得到的月球平均半径为(1737013±2)m,月球的赤道半径为(1737646±4)m,月球的极半径为(1735843±4)m,月球的形状扁率为1/963.7526,月球的形状中心和质量中心在月固坐标系下的偏差为(-1.777,-0.730,0.237)km.CLTM-s01所得到的月球形状基本参数与历史值相当,但由于有更强的两极观测数据约束,由该模型计算出的这些参数可信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 激光测高 月球地形模型
原文传递
嫦娥一号图像数据处理与全月球影像制图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春来 刘建军 +23 位作者 任鑫 牟伶俐 邹永廖 张洪波 吕昌 刘建忠 左维 苏彦 温卫斌 边伟 赵葆常 杨建峰 邹小端 汪敏 许春 孔德庆 王晓倩 王芳 耿良 张舟斌 郑磊 朱新颖 李俊铎 欧阳自远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4-306,共13页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是我国第一幅覆盖月球的遥感影像图,将成为嫦娥工程后期探测和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图件.详细介绍了嫦娥一号CCD图像数据的获取、数据特点和数据质量,描述了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流程,...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是我国第一幅覆盖月球的遥感影像图,将成为嫦娥工程后期探测和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图件.详细介绍了嫦娥一号CCD图像数据的获取、数据特点和数据质量,描述了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按制图规范对图像数据进行了镶嵌拼接和处理,制作了覆盖全月球的1:250万比例尺影像图,并进行了影像图的定位精度分析.数据处理和制图结果表明,嫦娥一号CCD数据及其定位精度能够满足1:250万比例尺的制图要求,制作的"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其相对定位精度优于240m,平面定位精度约为100m~1.5km,定位精度略好于2005联合控制网(ULCN2005)和克莱门汀基础地图(2.0版);对所有像元进行了逐一光度校正,大大改善了全球图像的一致性,是目前覆盖最全、图像质量最好、定位精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 月球CCD数据处理 月球图像定位 全月球影像图
原文传递
绕月探测工程的初步科学成果 被引量:36
3
作者 欧阳自远 李春来 +32 位作者 邹永廖 张洪波 吕昌 刘建忠 刘建军 左维 苏彦 温卫斌 边伟 赵葆常 王建宇 杨建峰 常进 王焕玉 张晓辉 王世金 汪敏 任鑫 牟伶俐 孔德庆 王晓倩 王芳 耿良 张舟斌 郑磊 朱新颖 郑永春 李俊铎 邹小端 许春 施硕彪 高亦菲 高冠男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1-280,共20页
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52.36°E,1.50... 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52.36°E,1.50°S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获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目前已生产出约4TB科学应用数据产品.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各项科学目标,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和天体化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月探测工程 嫦娥一号 月球探测数据
原文传递
嫦娥一号卫星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与在轨评估 被引量:30
4
作者 赵葆常 杨建峰 +3 位作者 常凌颖 陈立武 贺应红 薛彬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9-483,共5页
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干涉成像光谱仪的科学目标、总体设计思想、方案选型、工作原理、光学实施方案、光学系统设计及评价、空间环境适应性考虑、发射前光学图像质量检测、在轨运行情况及在轨性能评测.
关键词 月球探测 嫦娥一号 CCD立体相机 干涉成像光谱仪 在轨图像质量
下载PDF
Preliminary Scientific Results of Chang'E-1 Lunar Orbiter:Based on Payloads Detection Data in the First Phase 被引量:24
5
作者 OUYANG Ziyuan JIANG Jingshan LI Chunlai SUN Huixian ZOU Yongliao LIU Jianzhong LIU Jianjun ZHAO Baochang REN Xin YANG Jianfeng ZHANG Wenxi WANG Jianyu MOU Lingli CHANG Jin ZHANG Liyan WANG Huanyu LI Yongquan ZHANG Xiaohui ZHENG Yongchun WANG Shijin BIAN Wei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1-369,共9页
Chang'E-1 lunar Orbiter was launched by Long March 3A rocket from 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at 18:05BT(Beijing Time) Oct.24,2007.It is the first step of its ambitious three-stage moon program,a new mileston... Chang'E-1 lunar Orbiter was launched by Long March 3A rocket from 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at 18:05BT(Beijing Time) Oct.24,2007.It is the first step of its ambitious three-stage moon program,a new milestone in the Chinese space exploration history.The primary science objectives of Chang'E-1 lunar orbiter are to obtain three-Dimension(3D) stereo images of the lunar surface,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elements on the surface,to investigate the thickness of lunar soil,evaluate helium-3 resource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and to detect the spac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moon.To achieve the above four mission objectives,eight sets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re chosen as the payloads of the lunar orbiter,including a CCD stereo camera(CCD),a Sagnac-based interferometer spectrometer(ⅡM),a Laser Altimeter(LAM),a Microwave Radiometer(MRM),a Gamma-Ray Spectrometer(GRS),an X-ray spectrometer(XRS),a High-Energy Particle Detector(HPD),and two Solar Wind Ion Detectors(SWID).The detected data of the payloads show that all payloads work well.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payloads in the first phase and preliminary scientific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 空间研究 中国 宇航员
下载PDF
USB与VLBI联合确定“嫦娥一号”卫星撞月点的位置 被引量:21
6
作者 曹建峰 黄勇 +3 位作者 胡小工 黄倩 李培佳 陈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24-1729,共6页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击月球,准确撞击位于月球"丰富海"的预定区域。国内USB和VLBI测控网对撞月过程进行了跟踪测量。撞月飞行段可描述为相对于月心参考系的椭圆轨道,其偏心率约为0.3。本文利用统计...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击月球,准确撞击位于月球"丰富海"的预定区域。国内USB和VLBI测控网对撞月过程进行了跟踪测量。撞月飞行段可描述为相对于月心参考系的椭圆轨道,其偏心率约为0.3。本文利用统计定轨方法,联合USB和VLBI数据确定"嫦娥一号"卫星撞月点的位置。通过对撞月前100km×15km环月轨道的测轨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测距系统误差及光压系数参数,并应用于撞月段的短弧轨道计算。将地面接收到卫星信号的最后时刻判定为撞击时刻,根据撞月轨道计算了该时刻"嫦娥一号"在月固系中的位置。为判断该位置是否在月面,结合月面数值高程模型ULCN2005,由该点的月面经纬度确定了该点的月面高程。通过比较由轨道计算得到的落点高程与ULCN2005提供的高程差异,评估了撞月点计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 硬着陆 精密定轨 USB VLBI ULCN2005
下载PDF
月球重力场对“嫦娥一号”近月轨道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曹建峰 黄勇 +1 位作者 胡小工 陈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8-1004,共7页
2008年12月6日"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变轨试验,卫星距离月球表面最近处约为15km,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试验期间,国内USB和VLBI测控网进行了跟踪测量,获取了卫星不同飞行高度的测轨资料。通过对变轨试验期间的USB和V... 2008年12月6日"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变轨试验,卫星距离月球表面最近处约为15km,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试验期间,国内USB和VLBI测控网进行了跟踪测量,获取了卫星不同飞行高度的测轨资料。通过对变轨试验期间的USB和VLBI测量数据的定轨计算,分析了月球重力场误差对于绕月低轨卫星的影响,计算表明,尽管目前的月球重力场模型高阶项由于没有月球背面的测量数据而不准确,但对绕月低轨卫星的定轨精度提高仍然有重要帮助。分析了VLBI数据对绕月低轨卫星定轨的贡献,比较了USB数据单独定轨以及USB和VLBI联合定轨两种情况,结果表明VLBI数据的加入可有效提高定轨精度。该工作对于我国后续月球探测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重力场 嫦娥一号 精密定轨 USB VLBI
下载PDF
月球虹湾幅(LQ-4)地质图的编制 被引量:20
8
作者 丁孝忠 韩坤英 +4 位作者 韩同林 剧远景 庞健峰 丁伟翠 王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7,共13页
应用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所获得的嫦娥一号(Change-I)CCD影像数据、干涉成像光谱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等资料,开展了虹湾—雨海地区区域地质综合研究。通过对月球撞击坑及溅射堆积物分析,以及地层单元划分... 应用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所获得的嫦娥一号(Change-I)CCD影像数据、干涉成像光谱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等资料,开展了虹湾—雨海地区区域地质综合研究。通过对月球撞击坑及溅射堆积物分析,以及地层单元划分、构造单元划分、岩石类型划分、年代学和月球演化历史的集成分析,依据月坑的形态特征、充填物的多少和保留的程度等,将月球撞击坑划分出7种类型11个亚类,并将月球撞击坑堆积物系统划分为6种类型9个堆积岩组。根据TiO2的含量、分布及影像特征,将月海、月陆玄武岩划分为高钛玄武岩、中钛玄武岩和低钛玄武岩。应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试点编制了1∶250万月球典型地区——虹湾幅(LQ-4)地质图,并建立了空间数据库,探索制定了月球数字地质图编制技术规范、流程和方法,为中国下一步应用嫦娥二号数据开展"全月球地质图"编制,以及未来其他天体的区域地质综合研究与地质编图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虹湾—雨海地区 嫦娥一号 地质图编制 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嫦娥一号”的月表形貌特征分析与自动提取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增坡 程维明 +2 位作者 周成虎 万丛 曹玉尧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6,共9页
利用"嫦娥一号"CCD相机获得的遥感影像及其经三线阵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后的DEM数据(空间分辨率为500m)进行了月表形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月球的平均高程为–742m,最大高程点和最小高程点均位于月球的背面,其中前者位于Engel’ga... 利用"嫦娥一号"CCD相机获得的遥感影像及其经三线阵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后的DEM数据(空间分辨率为500m)进行了月表形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月球的平均高程为–742m,最大高程点和最小高程点均位于月球的背面,其中前者位于Engel’gardt撞击坑东缘,后者位于Minkowski撞击坑的次级撞击坑内;月球表面相对平坦,大部分坡度在15°以下,占月球总面积的90%,月球高地的坡度值变化较大,平均坡度大于7°,月海坡度变化较小,多数在3°以下;月表起伏度计算的最佳统计窗口为16km2,大部分区域起伏度在200m以下,而起伏度大于2000m的大起伏山地主要分布在撞击坑周围的环形山区域;基于高程、坡度、起伏度及影像灰度值的归一化处理数据,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月海和月球高地的自动提取,其结果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质图进行精度评价,获得Kappa系数为0.78,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进行月球形态特征的提取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表形貌 特征分析 月海与月球高地 自动提取 嫦娥一号
原文传递
虹湾地区月球卫星遥感地质解析制图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圣波 孟治国 +3 位作者 崔腾飞 连懿 王景然 张旭晴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70-1379,共10页
月球卫星遥感的目标就是利用地质概念研究月球表面特性、深部结构和演化历史.以月球正面雨海虹湾地区为例,利用Clementine UV/VIS数据提取TiO2和FeO的含量图.基于SELENE TC图像,完成虹湾地区撞击坑和地层单元的解译,并由此利用撞击坑直... 月球卫星遥感的目标就是利用地质概念研究月球表面特性、深部结构和演化历史.以月球正面雨海虹湾地区为例,利用Clementine UV/VIS数据提取TiO2和FeO的含量图.基于SELENE TC图像,完成虹湾地区撞击坑和地层单元的解译,并由此利用撞击坑直径-频率统计方法获取虹湾地区不同地层单元的形成年龄.SELENE的重力场模型(SGM90d)揭示虹湾与雨海的重力特征差异,表现为独立的地质单元.嫦娥一号微波辐射计数据反演的月壤厚度与SELENE的数字地形模型在空间分布上有对应关系.综合这些多源遥感信息,表明虹湾与雨海无论深部结构还是表面沉积作用都表现为独立地质单元;虹湾形成后,经历了多期次沉降活动、沉积作用和撞击作用,表现为目前探测的状态.虹湾地区遥感地质解析结果将为未来潜在登月点选择或采样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湾 遥感地质 制图 CLEMENTINE SELENE 嫦娥一号
原文传递
基于“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的月球岩石类型填图:以月球雨海—冷海地区(LQ-4)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凌宗成 刘建忠 +4 位作者 张江 李勃 武中臣 倪宇恒 孙灵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20,共14页
月球表面的岩石类型分布是理解月球岩浆演化的线索。随着出现越来越多的月球探测数据,利用我国的月球探测数据开展数据挖掘,以获得更深刻的科学认识,这是促进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的当务之急。文中在进一步校正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的基础上,... 月球表面的岩石类型分布是理解月球岩浆演化的线索。随着出现越来越多的月球探测数据,利用我国的月球探测数据开展数据挖掘,以获得更深刻的科学认识,这是促进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的当务之急。文中在进一步校正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的基础上,获得了更为可靠的月表FeO和TiO2、镁指数填图等。在调研已有的月球岩石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们的月表成分填图结果并结合Lunar Prospector Th元素数据,将月球岩石分为亚铁斜长岩、富镁结晶岩套、克里普岩和5种不同钛含量月海玄武岩等8类岩石。笔者以月球正面雨海—冷海(LQ-4)地区为例,做出该区域的岩石分类图,并讨论了该地区的岩石成因。该地区覆盖"嫦娥三号"着陆区,包含月球雨海撞击事件所形成的玄武岩岩浆泛滥区,对于理解月球的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笔者利用岩石类型分布图,结合岩石同位素年龄数据,与对该地区岩石类型分布及其所代表的月球岩浆演化历史进行了讨论。此外,笔者也对"嫦娥三号"着陆区的FeO、TiO2和镁指数、岩石类型等进行了初步判别,有待于与玉兔号搭载的探测仪器测量结果相互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岩石类型 分类 干涉成像光谱仪 嫦娥一号
下载PDF
嫦娥一号三线阵CCD数据摄影测量处理及全月球数字地形图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春来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3-860,868,共9页
CCD立体相机是搭载在嫦娥一号探测器上的主要载荷之一,用于获取空间分辨率为120m的前视、正视与后视3个不同视角的月表三线阵遥感影像数据。嫦娥一号共获取1000多轨图像数据,本文筛选其中的628轨影像制作了全月地形数据。采用SIFT特征... CCD立体相机是搭载在嫦娥一号探测器上的主要载荷之一,用于获取空间分辨率为120m的前视、正视与后视3个不同视角的月表三线阵遥感影像数据。嫦娥一号共获取1000多轨图像数据,本文筛选其中的628轨影像制作了全月地形数据。采用SIFT特征匹配和最小二乘匹配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月面纹理匮乏、低反照率、低对比度月球影像匹配的技术难题,匹配精度约0.3个像素;采用独立模型区域网平差法解决了CE-1三线阵影像的测区平差、全月球平差、无控制点月面定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制作了全月球数字地形图,平面位置精度和高程精度分别为192m(1σ)和120m(1σ)。地形图地形细节表达层次分明、清晰可辨,能清晰分辨出撞击坑底部、撞击坑或山脉侧壁、月海平面等月面地形特征的详细细节。通过比较,全月球数字地形图数据在数据覆盖和完整性、平面位置精度、高程精度、空间分辨率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国际现有全月球数字地形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 CCD立体相机 摄影测量 全月球数字地形图 全月球平差
下载PDF
基于嫦娥数据的月球虹湾区域TiO2、MgO含量反演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翔 陈建平 +3 位作者 许延波 郑永春 闫柏琨 吴昀昭 《地学前缘》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6,共9页
月球虹湾地区覆盖多种地质类型,构造类型众多,包括较古老的高地、风暴洋(目前发现了最年轻的玄武岩喷发单元)、雨海(重要的月面历史划分节点)和冷海等月海玄武岩地质单元。撞击坑类型众多,从碗型撞击坑到较大型内部发生玄武岩填... 月球虹湾地区覆盖多种地质类型,构造类型众多,包括较古老的高地、风暴洋(目前发现了最年轻的玄武岩喷发单元)、雨海(重要的月面历史划分节点)和冷海等月海玄武岩地质单元。撞击坑类型众多,从碗型撞击坑到较大型内部发生玄武岩填充的柏拉图撞击坑均有。虹湾也将是中国未来的探月着陆区候选区域。反演该区域TiO2、MgO含量的分布对于月球科学研究和未来月球资源开采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Ti元素对月海玄武岩的演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研究Mg元素的分布可以探索高地区域富镁月岩等。文中利用LSC2;的Apollo样品,采用修正光谱角度与基于光谱反射率多元统计(MNF)的数学模型,依据嫦娥一号高光谱数据反演TiO2、MgO含量,将LQ-4区域划为高钛、中钛、低钛区域以及富镁岩高地区域,将它们与Lucey、Shkuratov等人的光学模型用于aementine影像和伽马射线谱仪数据填图的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具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虹湾 嫦娥一号 多元统计分析 TIO2 MGO MNF
下载PDF
月表典型区撞击坑形态分类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何姝珺 陈建平 +2 位作者 李珂 王翔 李智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89,共7页
月球表面环形构造主要有撞击坑、火山口和月海穹窿3种,其中撞击坑分布最广泛,是研究月表环形构造的主要内容。由于月表撞击坑数量大、种类多及其形成伴随着整个月球地质的演化过程,因此这种月表地形地貌比较完整地记录了月球表面地貌随... 月球表面环形构造主要有撞击坑、火山口和月海穹窿3种,其中撞击坑分布最广泛,是研究月表环形构造的主要内容。由于月表撞击坑数量大、种类多及其形成伴随着整个月球地质的演化过程,因此这种月表地形地貌比较完整地记录了月球表面地貌随时间的改造过程以及改造类型。文中通过研究撞击坑遥感影像及形貌特征,总结归纳为简单型、碗型、平底型、中央隆起型、同心环型、复杂型及月海残留型7种撞击坑类型,用来描述月表典型区域撞击坑的形态特征。从结构和物质两方面进行了月表典型区域撞击坑的形态地貌参数提取,综合利用嫦娥一号CCD影像数据、LROC数据,得到了该区域撞击坑形态数据(坑底、坑唇、坑壁、坑缘、溅射物覆盖层、中央峰)和形态测量数据(直径、深度、地理位置)。研究发现,LQ-4地区的撞击坑分布可分为月陆区和月海区,月陆区的撞击坑多以中小型撞击坑为主,其分布密度极高,形成年代较早,月海区撞击坑多为年轻的撞击坑,分化程度较低,分布密度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 撞击坑 形貌特征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嫦娥一号”卫星微波探测仪数据处理模型和月表微波亮温反演方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振占 李芸 +4 位作者 张晓辉 姜景山 胥传东 张德海 郭伟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29-1044,共16页
"嫦娥一号"卫星(CE-1)微波探测仪(CELMS)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轨道上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的被动微波遥感器.在发射前,CELMS在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关于系统响应参数和定标的试验,但是由于月球轨道条件复杂,特别是一轨之内温度变化... "嫦娥一号"卫星(CE-1)微波探测仪(CELMS)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轨道上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的被动微波遥感器.在发射前,CELMS在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关于系统响应参数和定标的试验,但是由于月球轨道条件复杂,特别是一轨之内温度变化很大,使得辐射计的各个部件的温度变化剧烈;冷空定标天线安装位置、月球轨道冷空背景的复杂性,使数据处理变得非常严峻.尤其是在轨两点定标数据的处理,涉及冷空的有效性判别以及通道传输参数随着温度的变化,都需要先验的知识和预先的测量数据作为支撑.而关于月表成分、温度和微波辐射规律存在大量的未知因素,所以给数据处理和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对于CELMS地面和在轨数据的分析,结合月表已知的特征参数,详细讨论CELMS在轨定标及亮温处理的实现过程.重点论述了定标的微波辐射传输原理及其参数的试验测试方法,微波亮温的反演算法等内容,并通过与模拟的Apollo点数据的比较确定在轨天线的订正系数.最后对全月的亮温分布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月表微波亮温包含了丰富的有关月壤特性的信息,尤其是昼夜亮温差异能够较为直接地反映了月壤厚度和表面介电常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 微波探测仪(CELMS) 在轨定标 月球冷空 亮温算法
原文传递
Preliminary results of FeO mapping using Imaging Interferometer data from Chang'E-1 被引量:15
16
作者 LING ZongCheng ZHANG Jiang +6 位作者 LIU JianZhong ZHANG WenXi BIAN Wei REN Xin MU LingLi LIU JianJun LI ChunLa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376-379,共4页
Information about the variability,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ron abundance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lunar geological history and for future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preliminary model to pro... Information about the variability,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ron abundance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lunar geological history and for future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preliminary model to produce an iron abundance map using images taken by an Imaging Interferometer on board the satellite Chang'E-1. Compared with the Clementine UVVIS images,the images from the Chang'E-1 satellite also allowed for the extraction of FeO abundance distributions on the Moon. However,the prelimi-nary model results suggest an underestimation of ~2 wt.% for the FeO content of the mare region and an overestimation of ~3 wt.% for the highlan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O含量 嫦娥一号 干涉仪 像数 映射 资源利用率 空间分布 地质历史
原文传递
嫦娥一号DEM数据月表撞击坑自动检测 被引量:15
17
作者 骆磊 王心源 +2 位作者 郭华东 李超 吉玮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基于嫦娥一号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地形信息参数来描述月表撞击坑的边缘轮廓特征,采用Hough变换检测方法提取了月表撞击坑。将该方法应用于克拉维乌斯(Klavius)撞击坑的周围区域,在DEM数据500 m空间分辨率下,不考虑退化严重的撞... 基于嫦娥一号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地形信息参数来描述月表撞击坑的边缘轮廓特征,采用Hough变换检测方法提取了月表撞击坑。将该方法应用于克拉维乌斯(Klavius)撞击坑的周围区域,在DEM数据500 m空间分辨率下,不考虑退化严重的撞击坑时,检测百分比D=90%,分支系数B=0.30,质量百分比Q=71%,在考虑退化严重的撞击坑时,D=71%,B=0.30,Q=58%;研究表明该算法对没有退化或轻微退化的撞击坑有很好检测效果。与基于影像数据月表撞击坑自动检测的研究进行比较,本文给出的算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同时虚假检测较少。证明该方法用于月表撞击坑的自动检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撞击坑自动检测 坡度 曲率 HOUGH变换 嫦娥一号
原文传递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3 exploration region 被引量:14
18
作者 ZHAO JianNan HUANG Jun +5 位作者 QIAO Le XIAO ZhiYong HUANG Qian WANG Jiang HE Qi XIAO Lo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569-576,共8页
We present topographic, geomorphologic and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l°×l° (-660 km2) region centered near the landing site of Chang'E-3 using the highest spatial resolution data available. ... We present topographic, geomorphologic and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l°×l° (-660 km2) region centered near the landing site of Chang'E-3 using the highest spatial resolution data available. We analyze the topography and slope using Digi- tal Terrain Model (DTM) generated from Terrain Camera (TC) images. The exploration region is overall relatively flat and the elevation difference is less than 300 m, and the slopes of 80% area are less than 5~. Impact craters in the exploration region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based on their degradation states. We investigate the wrinkle ridges visible in the exploration region in detail using TC and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LRO) Narrow Angle Camera (NAC) images. We calculate FeO and TiO2 abundances using Multispectral Imager (MI) data, and confirm two basaltic units: the northern part belongs to Imbrian low-Ti/very-low-Ti mare basalts, and the southern part is Eratosthenian low-Ti/high-Ti mare basalts. Finally, we produce a ge- ological map and propose the geologic evolution of the exploration region. We also suggest several rover traverses to explore interesting targets and maximize the potential scientific out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g'E-3 Yutu rover traverse planning geological map Mare Imbrium the Moon
原文传递
基于“嫦娥一号”激光测高数据的月球极区光照条件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郝卫峰 李斐 +2 位作者 鄢建国 张杰 苏晓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2,共7页
月球极区光照模型为研究月球车着陆点选择和水冰存在的探测提供了依据.利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获取的激光测高数据,得到了全月面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特别是在月球两极地区,地形细节清晰可见,为极区光照模型的建立提供... 月球极区光照模型为研究月球车着陆点选择和水冰存在的探测提供了依据.利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获取的激光测高数据,得到了全月面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特别是在月球两极地区,地形细节清晰可见,为极区光照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基础.本文通过由测高数据建立的DEM和月球轨道参数相结合,采用地形最大高度角法,对月球极区的光照条件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光照率的计算周期为19年,考虑了黄道和白道交点进动的影响(18.6年).计算结果表明:(1)未发现有持续光照区;(2)有长久阴影区存在;(3)在南极或北极的夏季,撞击坑边沿高地处可以享受到连续的光照;(4)Shackleton撞击坑可以作为月球车着陆的首选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 激光测高 月球极区 光照模型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rolled landing trajectory of Chang’E-1 satellite and the coordinate analysis of the landing point on the Moon 被引量:13
20
作者 LI JinLing GUO Li QIAN ZhiHan JIANG DongRong ZHENG WeiMin HONG XiaoY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3期1240-1245,共6页
Based on the tracking observations of radio ranges and VLBI delays of Chang’E-1 (CE-1) satellite during the controlled landing on the Moon on March 1, 2009, the landing trajectory and the coordinates of the landing p... Based on the tracking observations of radio ranges and VLBI delays of Chang’E-1 (CE-1) satellite during the controlled landing on the Moon on March 1, 2009, the landing trajectory and the coordinates of the landing point are determined by positioning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the landing epoch (the emission epoch of the last signal) of CE-1 satellite on the Moon was at UTC8h13m6.51s. The lunar longitude, latitude and surface height of the landing point in the lunar primary axes frame are respectively 52.2732°, 1.6440° and –3.56 km (the reference lunar radius is 1738 km). The uncertainties are 0.0040°, 0.0168° and 0.18 km. The corresponding uncertainty in the tangential direction of the lunar surface is 0.52 km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positioning uncertainty is 0.55 km. It is accordingly deduced that even with the pres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the radio ranges and VLBI delays, the 1 km 3D positioning precision could be guaranteed for the lander in the second stage of China’s Lunar Explora- tion Project. Concerning the trace determination of the rover on the lunar surface, because only telemetry signal will be emitted, VLBI would be the sole tracking technique from the Ear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aint of geocentric distance is shown to be helpful to improving the positioning precision. It is worthy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same beam VLBI technique, the lunar topographic model and the on-board observations of the lander and rover to the position/trace determination of the ro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轨道控制 嫦娥一号 着陆点 月球 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