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什么是人机传播?——一个新兴传播学领域之国际视域考察 被引量:38
1
作者 牟怡 许坤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作为正在崛起的一个新兴传播学领域,以人与机器的交流为研究对象的人机传播对传统的传播概念发起了挑战。文章从对"人"、"机器"、"传播"几个核心概念的讨论入手,逐层探讨了人机传播的含义。在对人机传播... 作为正在崛起的一个新兴传播学领域,以人与机器的交流为研究对象的人机传播对传统的传播概念发起了挑战。文章从对"人"、"机器"、"传播"几个核心概念的讨论入手,逐层探讨了人机传播的含义。在对人机传播领域前沿研究进行梳理后,文章指出目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传播 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 媒体等同 社会行动者范式
下载PDF
“媒体等同”——从效果研究到理论建构 被引量:12
2
作者 梅琼林 张晓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3-196,共4页
“媒体等同”是从媒介效果研究的角度提出的人和媒介互动关系的新理论,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把媒体内容当真;二是把媒体当人。“媒体等同”的涵义、实质、机制和理论归结,构成了该理论的整体框架。“媒体等同”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并在媒... “媒体等同”是从媒介效果研究的角度提出的人和媒介互动关系的新理论,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把媒体内容当真;二是把媒体当人。“媒体等同”的涵义、实质、机制和理论归结,构成了该理论的整体框架。“媒体等同”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并在媒介理论的发展视野里,有着重要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媒体等同 麦克卢汉 直觉 人性化
下载PDF
超越“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智媒时代人机传播理论创新的突破点 被引量:6
3
作者 徐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168,共9页
“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源自“媒体等同”,是人机传播领域的经典理论,至今仍保持着较高的理论解释力。该范式提出后约30年间,媒介技术的拟人化水平、个体媒体使用经验、人机交互方式与媒介社交可供性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修正和拓展该... “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源自“媒体等同”,是人机传播领域的经典理论,至今仍保持着较高的理论解释力。该范式提出后约30年间,媒介技术的拟人化水平、个体媒体使用经验、人机交互方式与媒介社交可供性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修正和拓展该理论范式势在必行。超越“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是推进人机传播理论创新的突破点和可行起点,研究者未来可围绕效果实证、社交线索、社交脚本与解释机制等重点深化研究。具体可从第一,纠偏人类中心倾向,深挖人机传播理论特异性;第二,开拓研究视野与议题,构建完整理论框架;第三,克服心理实验法局限,引入多元研究方法等方向推动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 媒介为社会行动者 人机传播 媒体等同 智能传播
下载PDF
赛博空间:当代文化定义的困惑与转机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克·波斯特 易容(评点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46,共8页
当今世界,因特网在人们的文化视野中已经被建构为决定各群体命运的工具。无疑,它也成为定义当前社会文化的关键。网络世界,似乎具有组织和干涉的"去中心化"(decentered),从而使当代文化定义具有了"不确定性"。那么... 当今世界,因特网在人们的文化视野中已经被建构为决定各群体命运的工具。无疑,它也成为定义当前社会文化的关键。网络世界,似乎具有组织和干涉的"去中心化"(decentered),从而使当代文化定义具有了"不确定性"。那么,随着网络化的计算机的应用与实践,这网络空间文化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寻求关键解答,并将它和早期的媒介形式挂上钩;还必须从对人/机器、主体/客体、身体/心智,时间/空间的解析学中尝试寻找主体的新结构;同时,也必须承认"媒体等同"这一说法的价值所带来的重要后果。——总之,当前对于文化来说,迫在眉睫的话题是研究一个新的经验领域:一个新媒体的领域,一个用一种方式将日常生活解构、又不同于早期工业社会那种"人机关系"的领域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特网 文化的不确定性 主体与身份 媒体等同 被建构性与文化转机
原文传递
AIGC时代人机传播情感交互研究——以软件Glow为例
5
作者 况莹 《视听》 2024年第8期131-134,共4页
本文以国内一款支持用户创建智能体并进行角色扮演的AI虚拟聊天社交软件Glow为研究对象,从媒体等同理论出发,探讨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在,人类与生成式AI互动的动因、人机情感交互新模式及其可能造成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本文认为,... 本文以国内一款支持用户创建智能体并进行角色扮演的AI虚拟聊天社交软件Glow为研究对象,从媒体等同理论出发,探讨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在,人类与生成式AI互动的动因、人机情感交互新模式及其可能造成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本文认为,用户非无意识地将智能体与现实事物等同,而是有意识地进行区分。同时,Glow支持用户设定智能体人设,且设定的人设多来源于现实部分情感需求满足的缺失,这导致人机关系的不平等性有转向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可能造成对AI情感依赖等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GLOW 情感交互 媒体等同
下载PDF
当ChatGPT“闯入”劳动场景:人机互动、空间争夺与价值重塑
6
作者 虞鑫 李一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2,共7页
人类依靠对技术和媒介的想象去形塑人工智能技术,希望机器能够成功嵌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劳动场景。但是,以辅助之姿进入人类生活的机器却逐渐超越原本的中介角色,成为劳动场景中与人类互为宰制的主体。从媒体等同理论视角出发,机器的“... 人类依靠对技术和媒介的想象去形塑人工智能技术,希望机器能够成功嵌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劳动场景。但是,以辅助之姿进入人类生活的机器却逐渐超越原本的中介角色,成为劳动场景中与人类互为宰制的主体。从媒体等同理论视角出发,机器的“拟人化”反而使得人类成为机器观察世界的感知器,这种互为“幻肢”的新型共生关系为破除人与机器的二元对立提供了契机,但也造成了人类对劳动空间和劳动价值的焦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其物种优势、逆恐怖谷效应和超验的类人智慧,在劳动场景中唤起人类在工作空间、社交空间、潜能空间被剥夺了权力的恐惧。如果想要在文化社会意义上减少这种焦虑恐惧,就必须要重新理解劳动价值的物质与精神二重性,以社会赋值取代市场赋值,从崇拜效率至上的工具理性回归人性主体的价值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场景 媒体等同 人机交互 人工智能 劳动价值
原文传递
虚拟现实新闻的伦理反思——基于技术与媒介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卓 吴占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3-198,共6页
虚拟现实新闻因"沉浸"和"在场"效果重构了新闻的生成方式和表现形式,但同时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技术伦理层面,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具身关系"和"诠释关系"对使用主体发挥中介作用,并产生技术使... 虚拟现实新闻因"沉浸"和"在场"效果重构了新闻的生成方式和表现形式,但同时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技术伦理层面,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具身关系"和"诠释关系"对使用主体发挥中介作用,并产生技术使用目的之外的客观效果。媒介伦理层面,虚拟现实新闻带来新闻客观性丧失、新闻价值片面化重构和大众批判能力下降的三重风险。大众媒体只有坚守新闻的社会功能,才能在媒介技术和传媒业态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产内容充实、形态先进的新闻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新闻 媒体等同 技术伦理 媒介伦理
下载PDF
论“媒体等同”在智媒时代的演化:基于知乎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互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连水兴 张雪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55-163,172,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巴伦·李维斯和克利夫·纳斯围绕着“人们该如何像对待真人实景一样对待电脑、电视和新媒体”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传播学中关于人机互动的经典理论——媒体等同理论,即“把媒体等同于现实生活”。然而...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巴伦·李维斯和克利夫·纳斯围绕着“人们该如何像对待真人实景一样对待电脑、电视和新媒体”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传播学中关于人机互动的经典理论——媒体等同理论,即“把媒体等同于现实生活”。然而,在2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这种理论产生的前提和情景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媒介等同”是否还存在,人机互动模式是否发生新的演化,也就成为一个需要重新讨论的问题。在知乎用户与社会机器人的互动中,知乎用户能及时、敏锐地辨别真实生活和媒体世界,他们的媒体实践受到了社交机器人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这些改变往往带着抗拒的态度,不同于传统“媒介等同理论”所说的礼貌、互惠等人类社会规则。这些现象表明随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来自经验世界的传统传播理论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等同 社交机器人 知乎 人机交互
下载PDF
共情·分享·协调——媒体等同理论视域下受众与虚拟偶像的交互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艳 汤屈 吴文璟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06,共6页
本文通过对虚拟偶像“柳夜熙”进行个案研究,发现基于媒体等同的社交线索在虚拟偶像领域正形成新的延展,具体体现为以IP故事丰富社会角色、人机交互中人际关系的第三方介入,以及社交线索的和谐共存等特征。
关键词 虚拟偶像 人机交互 媒体等同 人际传播
原文传递
“媒体等同”视角下大学生“社恐”的成因与疏导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沫楠 《中国报业》 2023年第4期94-95,共2页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成为人际沟通的重要媒介,应正视大学生群体的社交恐惧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本文从“媒体等同”理论视角出发,采用焦点小组访谈的研究方法,探究大学生出现社交恐惧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疏导策略。
关键词 社交恐惧 媒体等同 大学生
原文传递
后现代视域中的媒体技术观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莫永华 李志英 仇雪梅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09年第10期28-30,24,共4页
近几十年来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媒体形式随之日益翻新,媒体技术观也不断推陈出新,如今出现了赛博朋克、后人类与虚拟现实等论述。论文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不同时期代表性的媒体技术观,系统阐述后现代视域中的媒体技术... 近几十年来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媒体形式随之日益翻新,媒体技术观也不断推陈出新,如今出现了赛博朋克、后人类与虚拟现实等论述。论文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不同时期代表性的媒体技术观,系统阐述后现代视域中的媒体技术的特点和影响,以进一步研究教育技术中媒体技术与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媒介延伸论 媒介讯息论 媒体等同 虚拟现实
下载PDF
信息化教育中的“媒体等同”现象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滕芳 石明虹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18,共4页
在各种媒体介质应用日益丰富的信息化教育中,“媒体等同”现象十分突出。本文在探究“媒体等同”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教育中的“媒体等同”现象,即虚拟教育环境体验和现实教育环境体验等同以及不同教学媒体的传播效果等同,并... 在各种媒体介质应用日益丰富的信息化教育中,“媒体等同”现象十分突出。本文在探究“媒体等同”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教育中的“媒体等同”现象,即虚拟教育环境体验和现实教育环境体验等同以及不同教学媒体的传播效果等同,并指出“媒体等同”使得教育信息化的学习模式从“工具—任务”模式转变为“环境—认知”模式,从而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媒体,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指明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等同 信息化教育 “工具-任务”模式 “环境-认知”模式 教学效率 学习积极性 教育环境
下载PDF
服务、合作与复刻:媒体等同理论视阈下的人机交互 被引量:14
13
作者 申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更具智能化、类人化的机器人之间的交互问题备受新闻传播学者关注。已有人与机器人交互领域的研究,依据传播学媒体等同理论重点从机器人服务人类,机器人与人类合作,以及机器人复刻人类三个方面展开。在爬梳媒体等同理... 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更具智能化、类人化的机器人之间的交互问题备受新闻传播学者关注。已有人与机器人交互领域的研究,依据传播学媒体等同理论重点从机器人服务人类,机器人与人类合作,以及机器人复刻人类三个方面展开。在爬梳媒体等同理论发展历程,阐释社会行动者、社交规则、社交线索、无意识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未来人机交互研究应考虑从如何丰富媒体等同理论,依据媒体等同理论是否会不断降低人机交互中人的主体性,以及建构更为宏观的理论考察人机交互过程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媒体等同理论 人机关系 人的主体性
下载PDF
机器人走进生活:老年人对社交机器人的外观刻板印象与风险感知 被引量:8
14
作者 申琦 邵一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6-162,共7页
依据媒体等同理论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考察了河南省武陟县老年人对社交机器人外观的刻板印象分类,以及刻板印象分类会如何影响他们对机器人的感知孤独风险与使用意愿。通过分层抽样,730位老年人观看了18张在温暖和能力上存在外观差异的... 依据媒体等同理论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考察了河南省武陟县老年人对社交机器人外观的刻板印象分类,以及刻板印象分类会如何影响他们对机器人的感知孤独风险与使用意愿。通过分层抽样,730位老年人观看了18张在温暖和能力上存在外观差异的社交机器人图像,结果显示:老年人对机器人外观形成的刻板印象分为温暖和能力两个维度,感知温暖和感知能力均能促进他们的使用意愿;感知孤独风险在感知温暖和使用意愿之间起到遮掩中介作用,即,老年人认为外观越温暖的机器人越有可能带来感知孤独风险,从而降低使用意愿。验证了媒体等同理论与刻板印象模型对人机交互研究的适用性,为社交机器人服务我国养老提供经验数据,也为思考人机交互关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媒体等同理论 刻板印象 老年人
下载PDF
媒体等同理论视域下网络剧人机互动的情感阐释
15
作者 胡泊 《视听》 2024年第6期31-34,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剧成为当今大众娱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传统电视剧相比,网络剧通过互联网平台播放,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收看,并能通过个性化弹幕、手机触感、影游联动等方式与剧情产生互动。媒体等同理论认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剧成为当今大众娱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传统电视剧相比,网络剧通过互联网平台播放,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收看,并能通过个性化弹幕、手机触感、影游联动等方式与剧情产生互动。媒体等同理论认为,当人们面对媒体中的人物或者虚拟角色时,会很自然地启动人类的情感机制,让本来应形成大众传播格局的观众与网络剧剧情之间多了一份人际传播的情感投射。传统的媒体工具论也因此被质疑,人与媒体之间,因为人机互动的融入,多了一些社会性和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剧 人机互动 情感阐释 媒体等同理论
下载PDF
媒体等同
16
作者 林溪波 《艺术科技》 2002年第4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媒体等同理论 媒体 拟人化 电脑 电视 传播媒介 人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