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媒介论 被引量:50
1
作者 张晶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0-58,共9页
艺术媒介将艺术创作的内在因素与外在表现连通为一个有机的过程。艺术家的全部内在思维活动,包括冲动、灵感、想象乃至构形,都是凭借某一艺术门类的特殊媒介来进行的。艺术家的想象力能够熔化艺术媒介中的材料,并形成内在构思时的材料... 艺术媒介将艺术创作的内在因素与外在表现连通为一个有机的过程。艺术家的全部内在思维活动,包括冲动、灵感、想象乃至构形,都是凭借某一艺术门类的特殊媒介来进行的。艺术家的想象力能够熔化艺术媒介中的材料,并形成内在构思时的材料感。媒介的物性特征,内化为艺术家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也形成了某一门类的审美情感生成与调整的方式。因此,艺术媒介是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总体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媒介 艺术家 外在表现 思维活动 艺术门类 审美情感 想象力
原文传递
信息技术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兼论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性 被引量:32
2
作者 胡加圣 冯青来 李艳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0年第12期72-77,共6页
信息技术是构成外语教育技术的要素之一,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承担着许多看不见的重要作用。文章立足教育哲学,分别从工具论、生存论、主体论、媒介论、生态论等视角阐述信息技术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给外语教学中的信息... 信息技术是构成外语教育技术的要素之一,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承担着许多看不见的重要作用。文章立足教育哲学,分别从工具论、生存论、主体论、媒介论、生态论等视角阐述信息技术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给外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一个合理定位,给未来外语教育技术研究做一个前期学科性理论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课程整合 工具 生存 生态 媒介 外语教育技术
下载PDF
编辑创造媒介论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振铎 孔得蕾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0,共3页
回顾媒介传播史不难发现,每一种新媒介都把某种旧媒介作为自己的内容。因此,作为最古老的媒介:言语、文字、画面符号,几乎存在于一切后来者中。作为创构媒介的编辑人,要从时代主题的高度研究开发旧媒介的内涵,把旧的、美好的东西... 回顾媒介传播史不难发现,每一种新媒介都把某种旧媒介作为自己的内容。因此,作为最古老的媒介:言语、文字、画面符号,几乎存在于一切后来者中。作为创构媒介的编辑人,要从时代主题的高度研究开发旧媒介的内涵,把旧的、美好的东西呼唤出来,用于新媒体的创构和发展,促进新旧媒介互补互动,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编辑 研究开发 和谐发展 传播史 媒介 新媒体 创构
下载PDF
以关系论重构教育技术学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君芬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2,共8页
当前,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碰到了新的问题:教育的发展在事实上愈发需要教育技术学,而业内外缺乏对教育技术学的学术认同感;长期并事实上存在的两种取向,即技术学取向和教育学取向,使学科的发展出现了体制性定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 当前,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碰到了新的问题:教育的发展在事实上愈发需要教育技术学,而业内外缺乏对教育技术学的学术认同感;长期并事实上存在的两种取向,即技术学取向和教育学取向,使学科的发展出现了体制性定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新审视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内在学科建制问题。文章从现象学的视角对教育和技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媒介论和方法论两种教育技术观聚焦于技术的工具理性和经济理性,提出解决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内在学科建制问题的根本,要从教育—人—技术的整体性立场,以关系论重构教育技术学,并从整体性、复杂性、双向互动性、动态适调性四个方面探讨了关系论教育技术学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媒介 方法 关系 学科性质
下载PDF
听觉符号与当代文学阐释学的话语生产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159,178,共9页
作为"媒介论"转向的理论产物,文学活动中的听觉问题愈益凸显。技术治下的听觉符号脱卸了传统文学审美场域中的观念性形态,以脱离音源在场的文本化存在成就了文学阐释场域的表征实践。无论是以广播剧为代表的听觉阐释模式抑或... 作为"媒介论"转向的理论产物,文学活动中的听觉问题愈益凸显。技术治下的听觉符号脱卸了传统文学审美场域中的观念性形态,以脱离音源在场的文本化存在成就了文学阐释场域的表征实践。无论是以广播剧为代表的听觉阐释模式抑或以影视、网络改编为代表的复合符号阐释模式,听觉符号凭依言、音、乐等多元形态的叙事体例打破了文学阐释学一度以来的语言主宰,以一种互文性的表征模式建构了当代文学阐释学复合符号的文本形态与集成式的叙事体例,从而在为"听觉现代性"提供文学佐证的同时,对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同样提出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符号 媒介 文学阐释学 听觉转向 复合符号文本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生产论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奇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82,共8页
艺术生产论是21世纪以来文艺学学科取得了较大突破的问题域。艺术本体论、市场论、媒介论是其获得较多成果的几个方面。学者借用消费理论、空间生产理论等新兴理论为唯物主义艺术本体论开辟了新的解释路径,对于市场机制与艺术活动的整... 艺术生产论是21世纪以来文艺学学科取得了较大突破的问题域。艺术本体论、市场论、媒介论是其获得较多成果的几个方面。学者借用消费理论、空间生产理论等新兴理论为唯物主义艺术本体论开辟了新的解释路径,对于市场机制与艺术活动的整体性关系、媒介生产与艺术活动的关系也做出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在化用西方学术界生产理论的深度、把握研究对象特别是大众文艺现象的准确性等方面,学界则还有较大的讨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产 本体 市场 媒介
下载PDF
多元与规范——从90年代水墨艺术批评看当代艺术批评的转型 被引量:3
7
作者 殷双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5-131,共7页
有关当代水墨艺术发展的论争似乎更能集中折射出本土艺术现代转型中的诸多问题 ,同时也反映着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所重新面临的价值判断与学术选择。传统的规范并不一定具有先验的以及不言而喻的正确性 。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水墨画 艺术批评 价值判断 学术选择 笔墨语言 本质 媒介 观念 现代性
下载PDF
基于媒体使用者视角看媒介的竞争与整合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静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61,共3页
传播学者卡斯特尔。认为媒介的多样性可以让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有更广泛的选择,并且直面一个新的动态通信体系。他提出的讯息即媒介,讯息的特点塑造媒介论断与大师麦克卢汉的著名观点媒介即信息相对峙。
关键词 媒介 使用者 竞争 媒体 卡斯特尔 传播学者 生活方式 麦克卢汉
下载PDF
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于翠玲 《中国编辑》 2007年第6期24-27,31,共5页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高等院校试办编辑学专业开始,编辑学研究就正式进入了学者、专家的视野。二十多年来,编辑学的研究有两条路径,一是源于中国的编辑出版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具体的编辑活动相联系的应用编辑学,出版了图书编辑学、...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高等院校试办编辑学专业开始,编辑学研究就正式进入了学者、专家的视野。二十多年来,编辑学的研究有两条路径,一是源于中国的编辑出版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具体的编辑活动相联系的应用编辑学,出版了图书编辑学、期刊编辑学、报纸编辑学等多种教材和专著;一是借鉴多学科的理论,探讨编辑学的基本原理。目前,这两条路径逐渐合一——建立将各种媒介的编辑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普通编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学专业 媒介 中国 20世纪80年代 编辑出版 编辑学研究 报纸编辑学 普通编辑学
原文传递
国外城市治理前沿聚焦:基于城市权力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宇 《江汉学术》 2013年第4期105-109,共5页
在关于城市政治和治理的文献中,对城市权力及其结构的研究颇为丰富,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与流派。从精英论到多元论,从增长机器论到城市体制论、城市治理论,再到描述城市中权力冲突的城市社会运动,都对城市权力结构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 在关于城市政治和治理的文献中,对城市权力及其结构的研究颇为丰富,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与流派。从精英论到多元论,从增长机器论到城市体制论、城市治理论,再到描述城市中权力冲突的城市社会运动,都对城市权力结构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且深刻的描述。在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中,我们发现在关于城市政治逻辑方面,还出现了像性别视角、女性主义、媒介论、新地方主义、文化资本等新元素,这些新元素是对城市中权力结构景象更深入、全面的展现,也是对城市权力掌握者、城市权力获取途径以及城市权力运作的机制与结果等问题的进一步阐述。西方城市研究中的新议题和新视角,将使中国城市治理的研究呈现出新面貌,给中国未来城市治理问题带来新的思考,为实践层面的城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城市权力结构 女性主义 媒介 新地方主义 城市社会运动
下载PDF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11
作者 杨吉 《传媒评论》 2019年第7期95-96,共2页
今年春天,一本新出的绿封皮书引起国内新闻界诸多同行的关注和热议。此书便是由美国两位传媒学者合著的《媒介论争:数字时代的20个争议话题》。该书首次出版时间为2002年,历经10多年修撰,今次已经修订刊出第四版。区别于上一版,本书新... 今年春天,一本新出的绿封皮书引起国内新闻界诸多同行的关注和热议。此书便是由美国两位传媒学者合著的《媒介论争:数字时代的20个争议话题》。该书首次出版时间为2002年,历经10多年修撰,今次已经修订刊出第四版。区别于上一版,本书新增了对新媒体冲击、互联网崛起、传媒业集中加剧等现象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数字时代 出版时间 传媒业 新闻界 第四版 新媒体 互联网
下载PDF
“生态/环境/媒介”之辨:从媒介环境论、生态媒介迈向生态媒介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阳 詹志山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0,共4页
受到哲学思潮、生态现实的影响,“生态”意涵的变化也实现了以生态论为视点的媒介观变化。媒介环境论以媒介构成主义将媒介环境视为感知环境、符号环境和社会环境,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媒介观认为“生态=环境”。生态批评论主张以后人类... 受到哲学思潮、生态现实的影响,“生态”意涵的变化也实现了以生态论为视点的媒介观变化。媒介环境论以媒介构成主义将媒介环境视为感知环境、符号环境和社会环境,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媒介观认为“生态=环境”。生态批评论主张以后人类主义立场审视生态,即“生态≠环境”,区别于环境的结构功能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生态是系统论视角主要探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和过程;由此衍生的生态媒介研究对媒介物质技术性的强调深化了对媒介-生态关系的认识。“生态媒介论”延续了后人类主义的立场,认为生态是动态互联的媒介,这一媒介观对重新审视媒介技术性、非类人化智能、媒介世界主义等议题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环境 生态批评与生态媒介 后人类主义 系统 生态媒介
下载PDF
数字化语境下影视媒介硬件边缘的坍塌——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观的再审视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易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60,共3页
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观是学术界否定倾向较强烈的论点,但同时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观点。早在尼克松与肯尼迪角逐总统的大选时刻,麦克卢汉就运用这一理论对选举结果进行过惊人的预见和解释。如今这一理论在传播界也依然广为运用。基于... 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观是学术界否定倾向较强烈的论点,但同时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观点。早在尼克松与肯尼迪角逐总统的大选时刻,麦克卢汉就运用这一理论对选举结果进行过惊人的预见和解释。如今这一理论在传播界也依然广为运用。基于这种用而不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进行更为深入反思和理性分析。本文就“冷热”媒介观的焦点之争——电视与电影“冷热”两分的媒介学依据展开论述,并且,将这种依据置于今天的发展的媒介环境中看待。麦克卢汉的观点是否还具有解释力,是否还具有一些研究的价值,应当更为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媒介 技术构成 产业动因 社会对话补足 媒介融合
下载PDF
从冷热媒介论看坚持以“声”为媒的交通广播融媒体转型
14
作者 樊辉 《东南传播》 2024年第5期25-27,共3页
当前,交通广播的融媒体形态演进已经全面进入了“可视化”时代,图文并茂、长短视频齐飞在带来一定流量的同时,也使广播与其他媒介的差异性越来越小。本文认为,广播的可视化不是为了看见而看见,而是为了在融合创新中重建与用户的联系。... 当前,交通广播的融媒体形态演进已经全面进入了“可视化”时代,图文并茂、长短视频齐飞在带来一定流量的同时,也使广播与其他媒介的差异性越来越小。本文认为,广播的可视化不是为了看见而看见,而是为了在融合创新中重建与用户的联系。在车载收听场景发生巨大改变的背景下,如何着手构建符合广播特质并与新媒介深度融合的传播新场景是交通广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麦克卢汉冷热媒介论入手,梳理交通广播的发展历程,探讨交通广播在媒介形态演变进程中与其他媒介之间复杂的互相交融影响的形态演化过程,考察其形态演进过程中的兴替得失与“冷热”变化的关系,提出交通广播的融媒体转型过程中坚持以“声”为媒,并利用广播的社群化优势,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升级“中枢神经系统”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媒介 交通广播 融媒体转型
下载PDF
从冷热媒介论看混合媒介艺术中的媒介杂交对人的解放
15
作者 王雨嫣 《广告大观》 2023年第30期7-9,共3页
混合媒介艺术有利于破除麻木状态,促使人们重新解读信息的整体。本文以传统媒介为手段反思新媒体局限性的混合媒介艺术作品,探讨混合媒介艺术中的媒介杂交对人的解放。
关键词 混合媒介艺术 冷热媒介 媒介杂交 解放
下载PDF
从场景到沉浸:作为媒介的《知音号》 被引量:1
16
作者 佘子韵 《中国报业》 2021年第18期68-70,共3页
本研究把原本属于戏剧学、艺术学、建筑学研究对象的多维体验剧《知音号》从原有领域中剥离,运用传播学理论及概念对其进行解读。《知音号》运用虚拟结合的空间环境、符号化的人物道具、以受众为中心的实时状态和人际连通的文化氛围四... 本研究把原本属于戏剧学、艺术学、建筑学研究对象的多维体验剧《知音号》从原有领域中剥离,运用传播学理论及概念对其进行解读。《知音号》运用虚拟结合的空间环境、符号化的人物道具、以受众为中心的实时状态和人际连通的文化氛围四大场域元素实现场景化表达,并通过打破线性叙事结构、改变单向传播维度、唤起受众身体感知三大途径提升受众的主体性,实现沉浸式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媒介场景 沉浸传播 多维体验剧
原文传递
论明星系列娱乐视频的传播特性——以“文章出轨门”为例
17
作者 梁颐 《视听》 2014年第7期18-20,共3页
"文章出轨门"搜狐系列娱乐视频反映了明星系列娱乐视频媒介本身的传播特性。明星系列娱乐视频符合电视剧和新闻的传播特性,是对电视剧和新闻两种媒介的延伸。媒介延伸生长是媒介生存发展规律,作为"媒介延伸媒介"理... "文章出轨门"搜狐系列娱乐视频反映了明星系列娱乐视频媒介本身的传播特性。明星系列娱乐视频符合电视剧和新闻的传播特性,是对电视剧和新闻两种媒介的延伸。媒介延伸生长是媒介生存发展规律,作为"媒介延伸媒介"理论在新媒介语境中的体现,明星娱乐视频是媒介之间借助新技术能量不断延伸生长趋势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出轨 明星娱乐视频 媒介延伸 媒介延伸媒介 搜狐
下载PDF
陶器:彰显史前文明色彩的媒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曦珍 李金桃 庞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2-141,共10页
"陶器即媒介",是根据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而对人类"陶器时代"史前文明所给予的一种学理性诠释。若将史前陶器及其造型、纹饰和陪葬功能置于麦氏的泛媒介论、媒介延伸论和媒介讯息论等媒介理论视域中... "陶器即媒介",是根据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而对人类"陶器时代"史前文明所给予的一种学理性诠释。若将史前陶器及其造型、纹饰和陪葬功能置于麦氏的泛媒介论、媒介延伸论和媒介讯息论等媒介理论视域中,即可得出下述四个阐释性结论:陶器首先是延伸人体媒介的体外代具,其次是普渡先民灵魂的诺亚方舟,再次是承载象形符号的文化媒介,最后还是缔造史前文明的技术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明 陶器媒介 陶器形制 陶器纹饰 陶器时代
原文传递
内容、渠道、思维——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三维整合思路
19
作者 魏桂莲 金锦花 《科技传播》 2014年第24期223-223,105,共2页
新媒体强势入侵,传统媒体不断弱化的当下,正是传统媒体转型瓶颈期,此时的传统媒体出路在哪?笔者认为传统媒体可从"内容、渠道、思维"三个维度进行整合。即传统媒体应始终坚守内容为王的传播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新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强势入侵,传统媒体不断弱化的当下,正是传统媒体转型瓶颈期,此时的传统媒体出路在哪?笔者认为传统媒体可从"内容、渠道、思维"三个维度进行整合。即传统媒体应始终坚守内容为王的传播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新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渠道的优化升级;还应借鉴新媒体的发展思路进行思维创新,新媒体蕴含的"用户中心论"和"社交媒介论"预示着传统媒体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为王 渠道升级 思维创新 用户中心 社交媒介
下载PDF
动画消费美学研究述要
20
作者 汪俊琼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01-106,共6页
消费者对动画及其相关产品的购买或享用,以及消费者自身对动画进行的生产、再生产以及传播活动,称之为动画消费。新媒体市场经济下,以促进动画消费为目的,动画产品将艺术与技术表现手段并重,使得动画产业呈现出典型的创意文化经济特性... 消费者对动画及其相关产品的购买或享用,以及消费者自身对动画进行的生产、再生产以及传播活动,称之为动画消费。新媒体市场经济下,以促进动画消费为目的,动画产品将艺术与技术表现手段并重,使得动画产业呈现出典型的创意文化经济特性。动画产品的媒介观、艺术观、技术观、文化观从不同层面启示着动画创意经济的美学内涵,而对动画消费美学的探究将深刻揭示动画产业对消费主体乃至消费社会的影响。艺术社会学视角、消费文化研究以及基于文化资本的文化消费行为研究,为该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动画审美消费 动画媒介 消费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