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无名者”的出场:短视频媒介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
潘祥辉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95
|
|
2
|
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生产的影响因素——2002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之三 |
陆晔
俞卫东
|
《新闻记者》
CSSCI
|
2003 |
10
|
|
3
|
新闻生产与社会建构——论美国媒介社会学研究中的建构论取向 |
张斌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4
|
|
4
|
媒介社会学中的“把关”:一个经典理论的形成、演化与再造 |
白红义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4
|
|
5
|
迈克尔·舒德森:新闻学不是一个学科——历史、常识祛魅与非中心化 |
常江
何仁亿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3
|
|
6
|
论新中国70年广播电视传播理念的嬗变——基于媒介社会学框架之再梳理 |
欧阳宏生
朱婧雯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1
|
|
7
|
“驯化”媒介社会学:理论旅行、文化中间人与在地学术实践 |
李红涛
黄顺铭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1
|
|
8
|
“实践知识”与“表象知识”——作为“知识”的新闻与媒介社会学的研究演进 |
张伟伟
|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0
|
|
9
|
媒介社会学的文化研究路径:以斯图亚特·霍尔为例 |
黄典林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0
|
|
10
|
结构变迁与功能转化——解读《新闻联播》改版 |
常江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0
|
|
11
|
探索文明的进路——西方媒介社会学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
邵培仁
展宁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3
|
|
12
|
智能媒体:一个媒介社会学的概念 |
卿清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13
|
再思媒介社会学的边界——兼与李红涛、黄顺铭商榷 |
姚文苑
胡翼青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14
|
数字新闻生产中的编辑室控制——基于对媒体从业者微信使用的田野观察 |
王敏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15
|
作为“理想型”的媒介社会学经典创立者:重访韦伯与帕克 |
白红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16
|
“行动-媒介-结构”:一种媒介社会学分析路径的可能性 |
韩瑞霞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7
|
作为社会解释的媒介话语分析——解读《媒介话语的进路》 |
徐桂权
章震
|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18
|
“昨日重现”:青年群体胶片摄影实践的媒介社会学考察 |
吴炜华
黄珩
|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媒介暴力与青少年犯罪——媒介效果的三种模式及其启示 |
蔡玉敏
|
《青少年犯罪问题》
|
2003 |
4
|
|
20
|
数字时代社会传播结构的改变对商业沟通的影响——对话媒介社会学大师纽曼·罗素 |
薛敏芝
|
《中国广告》
|
2014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