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维多利亚时期婚恋伦理的体现 被引量:6
1
作者 徐苏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83-184,共2页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小说创作的终结,也是哈代小说创作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小说主题是对当时维多利亚社会秩序的挑战和反抗,表现了在维多利亚社会末期新旧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在小说中两位颇具争议的女主人公则代表了当...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小说创作的终结,也是哈代小说创作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小说主题是对当时维多利亚社会秩序的挑战和反抗,表现了在维多利亚社会末期新旧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在小说中两位颇具争议的女主人公则代表了当时社会中新出现的女性价值观,以及婚姻伦理观,而哈代并没有塑造完美的女性,也没有提倡某种价值观和伦理观,他只是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观念,展现了社会转型期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和波折,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伦理观对女性的限制和约束,质疑当时社会结构基础的婚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无名的裘德》 维多利亚时期 婚恋伦理
下载PDF
《欢乐之家》中的婚恋伦理叙事 被引量:4
2
作者 余凝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9,共6页
由于婚姻制度是社会固化其阶级政治和性别政治的基石,虽然小说叙述者曾经在开始局部地肯定主人公借婚姻实现社会流动的愿望的合理性,但是随着叙事进程推进,作品则逐步转向批判婚姻制度的虚伪性,深刻地阐述了女主人公在当时通过婚姻实现... 由于婚姻制度是社会固化其阶级政治和性别政治的基石,虽然小说叙述者曾经在开始局部地肯定主人公借婚姻实现社会流动的愿望的合理性,但是随着叙事进程推进,作品则逐步转向批判婚姻制度的虚伪性,深刻地阐述了女主人公在当时通过婚姻实现阶层流动和个人幸福的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恋伦理 修辞叙事 《欢乐之家》
下载PDF
论元代婚恋剧的伦理美
3
作者 王昊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2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元代婚恋 婚恋伦理 独立人格 伦理纲常 伦理 宝黛爱情 《墙头马上》 元杂剧 《聊斋志异》 市民阶层
下载PDF
功利婚恋观的价值逻辑及现实困境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再林 王建华 王建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79,128-129,共6页
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当代青年男女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愈来愈现实和功利,尤其是对金钱和物质的崇尚前所未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有时代和社会的现实因素外,深层次根源在于,个体意义上的大众在"消费"观念的刺激和诱导之... 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当代青年男女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愈来愈现实和功利,尤其是对金钱和物质的崇尚前所未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有时代和社会的现实因素外,深层次根源在于,个体意义上的大众在"消费"观念的刺激和诱导之下,将金钱视为了衡量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唯一依据,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进而,功利的婚姻、世俗的考量战胜了理想的爱情,以至于真正的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以爱情为基础婚恋共识的达成对克服功利婚恋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金 消费 幸福 婚恋伦理
下载PDF
《时间的噪音》中肖斯塔科维奇懦夫形象及其成因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海燕 王桃花 《武陵学刊》 2022年第1期84-90,105,共8页
在对《时间的噪音》的评论中,很多评论者认为,肖斯塔科维奇成为“懦夫”是被动的无奈选择,却忽视了这些无奈选择之中的主动因素。他在面临爱情、代际、政治的伦理选择时,试图颠覆传统的婚恋伦理,突破母性桎梏的代际伦理,反对黑暗统治的... 在对《时间的噪音》的评论中,很多评论者认为,肖斯塔科维奇成为“懦夫”是被动的无奈选择,却忽视了这些无奈选择之中的主动因素。他在面临爱情、代际、政治的伦理选择时,试图颠覆传统的婚恋伦理,突破母性桎梏的代际伦理,反对黑暗统治的政治伦理。他主动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方式,挑战伦理和社会结构间的关系。从后现代伦理学角度分析肖斯塔科维奇身处集权社会困境下做出的伦理选择,有助于读者深刻而全面认识这位作曲家,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利安·巴恩斯 《时间的噪音》 婚恋伦理 代际伦理 政治伦理
下载PDF
在“自由结婚”与传统女德之间——清末民初知识女性婚恋伦理的现实图景与文学表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奇志 《华中学术》 CSSCI 2014年第2期188-196,共9页
'自由结婚'这一主'情'派的婚恋关键词在清末民初被使用的频率已很高。本文着重从女学在'男女大防'礼教下对女学生'自由结婚'的防范,精英女性对'自由结婚'伦理既认同又且行且退、另辟蹊径的践行... '自由结婚'这一主'情'派的婚恋关键词在清末民初被使用的频率已很高。本文着重从女学在'男女大防'礼教下对女学生'自由结婚'的防范,精英女性对'自由结婚'伦理既认同又且行且退、另辟蹊径的践行,文学想象对女性'自由结婚'的极端叙事等方面,探讨清末民初知识女性在'自由结婚'新婚恋伦理中的真实处境,进而认为她们是从古代才女'待字闺中'到五四新女性'出走寻爱'形象之间的过渡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结婚” “自由毒” 婚恋伦理
原文传递
现代都会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化
7
作者 周明鹃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7,共8页
本文认为 ,都会主义文学在奏响现代都市文明进行曲的同时 ,一直低徊着以回归传统为主旋律、以回归家园、回归大自然为核心的传统情结的复调。这是对都市文明的一种抗争与补救 ,也是对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的继承与延续。而内... 本文认为 ,都会主义文学在奏响现代都市文明进行曲的同时 ,一直低徊着以回归传统为主旋律、以回归家园、回归大自然为核心的传统情结的复调。这是对都市文明的一种抗争与补救 ,也是对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的继承与延续。而内容的复式结构则给其带来了兼具保守性与先锋性的美学品格 ,并最终决定了其作为具有保守性的先锋文学流派的文学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会主义文学 传统文化 城市 家园意识 乡土情结 婚恋伦理
原文传递
《聊斋志异》对“三言”“二拍”市民婚恋伦理的承继与超越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亚楠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1-64,共4页
明代市民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全新审美意思的开始,清代《聊斋志异》继承了明代文学对于市民伦理的认同观念,肯定了人的真性情。在明清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了伦理... 明代市民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全新审美意思的开始,清代《聊斋志异》继承了明代文学对于市民伦理的认同观念,肯定了人的真性情。在明清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了伦理观念多元化时代,市民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较前代开始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抬头甚至泛滥。《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成的,"三言""二拍"使用的是通俗白话文,二者都贴近现实生活,是生活真实的反映。这些文本都充满了市民阶层的人生期许,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蒲松龄虽然用文言文写作,但其描摹的情节人物栩栩如生、思想进步,肯定了人欲的正确性,处于时代的前端。而社会转型对市民伦理素质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市民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三言”“二拍” 市民伦理 婚恋伦理 承继与超越
下载PDF
私欲激荡下的伦理悲怆——玛丽娜·卡尔悲剧三部曲的文学伦理学探析
9
作者 夏侯勤 黄红兵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爱尔兰当代杰出剧作家玛丽娜·卡尔创作的《梅》《鲍西娅·考夫兰》及《猫原边……》悲剧三部曲中,压抑闭塞的生存空间致使处于身份困境的爱尔兰女性伦理意识混沌,弑婴、婚外情、家庭暴力、乱伦等社会个体伦理选择失范场景频繁... 爱尔兰当代杰出剧作家玛丽娜·卡尔创作的《梅》《鲍西娅·考夫兰》及《猫原边……》悲剧三部曲中,压抑闭塞的生存空间致使处于身份困境的爱尔兰女性伦理意识混沌,弑婴、婚外情、家庭暴力、乱伦等社会个体伦理选择失范场景频繁上演,最终引发伦理悲剧。剧作聚焦被边缘化的爱尔兰女性身处的社会生存伦理困境,痛斥了“房中天使”的他者身份对于女性所造成的深度戕害,并通过鞭挞人性之恶,疾呼社会大众提升自我伦理修养,规范自身伦理修为。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析这三部剧作,有助于读者洞悉深嵌于剧本字里行间的伦理道德教诲意义,激励受众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亲子及婚恋关系伦理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娜·卡尔悲剧三部曲 直面戏剧 亲子关系伦理 婚恋伦理
下载PDF
《饮食男女》中的家庭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盛军 《戏剧之家》 2018年第34期14-16,共3页
《饮食男女》作为李安"家庭三部曲"的终章,同样探讨了家庭这一主题。在这个缺少母亲的家庭中,父女之间的代际伦理存在一定的冲突,但父亲的话语权利渐趋弱化,最终和女儿达成和解。片中的两位老人,以及三个女儿也展现了他们各... 《饮食男女》作为李安"家庭三部曲"的终章,同样探讨了家庭这一主题。在这个缺少母亲的家庭中,父女之间的代际伦理存在一定的冲突,但父亲的话语权利渐趋弱化,最终和女儿达成和解。片中的两位老人,以及三个女儿也展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家庭观、婚恋观。通过一次次的"饮食",一个家庭结构逐渐解体,重组为新的家庭,"饮食"和"男女"重新融合,实现了家庭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伦理 婚恋伦理 解构 重建
下载PDF
新世纪女性作家乡土婚恋伦理叙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肖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9,共7页
新世纪以降,女性作家对乡土社会转型期婚恋伦理的关注较为集中。其创作从夫妻双方自我认知、婚恋情感性因素、多角婚恋现象等维度审视具象伦理形态,对乡土女性性别意识深陷传统男权压抑与现代消费文化诱惑的双重困境进行揭示,对农民文... 新世纪以降,女性作家对乡土社会转型期婚恋伦理的关注较为集中。其创作从夫妻双方自我认知、婚恋情感性因素、多角婚恋现象等维度审视具象伦理形态,对乡土女性性别意识深陷传统男权压抑与现代消费文化诱惑的双重困境进行揭示,对农民文化心理的现代性迷思与道德观念异变进行解析。整体而言,作为百年新文学乡土婚恋叙事的承续,女性作家的婚恋书写在传统的共鸣中凸显出女性经验美学的特性,而作家在时代语境下价值心态的游移,成为其创作提升所面临的首要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婚恋伦理 女性作家
下载PDF
现代婚姻的危机与德性——论文珍小说的婚恋伦理
12
作者 唐诗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0-206,共7页
一、不道德叙述 文珍从开始创作到如今的《柒》,都是着力于书写当下的爱情、婚姻,尤其侧重叙述分手、离婚边缘处人心的纠结与茫然。她瞄准现代、后现代语境下的婚恋生活,书写失却传统力量约束后的婚姻困境。
关键词 现代婚姻 婚恋伦理 小说 论文 德性 危机 后现代语境 婚恋生活
下载PDF
《鳏夫的房产》的伦理内蕴
13
作者 汪宇 郝涂根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67-69,共3页
萧伯纳的处女作《鳏夫的房产》看似一部简单的爱情喜剧,实则蕴含着作家本人纳对维多利亚晚期社会伦理状况的关切和忧虑。通过描述极度扭曲的婚恋伦理关系和物化的人际伦理关系,萧伯纳向观众再现了当时社会严重失衡的伦理关系,意在引导... 萧伯纳的处女作《鳏夫的房产》看似一部简单的爱情喜剧,实则蕴含着作家本人纳对维多利亚晚期社会伦理状况的关切和忧虑。通过描述极度扭曲的婚恋伦理关系和物化的人际伦理关系,萧伯纳向观众再现了当时社会严重失衡的伦理关系,意在引导他们关注和反思拜金主义、利益至上所造成的种种道德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恋伦理 人际伦理 道德危机 反思
下载PDF
都市婚恋生活艺术场景的传统伦理回归——评电视连续剧《夫妻那些事》
14
作者 欧阳明 耿尕卓玛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55,共4页
准确地讲,将电视剧《夫妻那些事》(以下简称《夫妻》)划入都市婚恋伦理剧的范畴更为恰当。该剧较好的市场反响、不俗的观众口碑、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编导善于将影视艺术创作规律,与当代婚恋生活和传统伦理有机对接、巧妙融合的艺术... 准确地讲,将电视剧《夫妻那些事》(以下简称《夫妻》)划入都市婚恋伦理剧的范畴更为恰当。该剧较好的市场反响、不俗的观众口碑、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编导善于将影视艺术创作规律,与当代婚恋生活和传统伦理有机对接、巧妙融合的艺术探索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 传统伦理 婚恋伦理 电视连续剧 生活艺术 都市 回归 场景
原文传递
现代情爱的道德建构
15
作者 范垂功 《艺术广角》 2004年第1期39-44,共6页
道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停地运行着,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伦理体系的影响之中。这样,整体表现人生的文学艺术就不能搞非道德化。因此,与爱情结下不解之缘的文学艺术必须注重现代情爱的道德建构。
关键词 现代 情爱 道德建构 文艺作品 婚恋伦理 性本能 价值观念 道德观念
下载PDF
论唐、宋、明时期通俗文学中的“父母之命”和“门户之见”
16
作者 刘硕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51-53,共3页
"父母之命"是中国古代婚姻伦理中婚恋缔结的重要条件,而"门户之见"则常作为婚恋伦理中择偶评判的重要依据。然"父母之命"与"门户之见"在唐、宋、明三朝婚姻伦理中所体现的影响力,反映在当时的... "父母之命"是中国古代婚姻伦理中婚恋缔结的重要条件,而"门户之见"则常作为婚恋伦理中择偶评判的重要依据。然"父母之命"与"门户之见"在唐、宋、明三朝婚姻伦理中所体现的影响力,反映在当时的通俗文学作品中却不尽相同。"父母之命"与"门户之见"在唐代作品中常受到自由婚恋与"才貌相兼"的反击,影响力相对较弱;到了宋代,其影响力逐渐增加;及至明代,其影响力进一步深化。而"门户之见"在三朝作品中的内涵亦有所变化。唐时尚重门第渊源,宋时开始关注现今地位,而明代对当下地位、财富的看重更是远胜于对门第渊源的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学 父母之命 门户之见 婚恋伦理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中婚恋伦理的代际嬗变
17
作者 贾冀川 王春晓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210,I0005,共9页
在百余年来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从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对"革命+恋爱"二元结构的探索、对爱情与婚姻政治化的审视,到对现代婚恋问题的思索、对自由恋爱的勇敢表达以及新世纪对多元化婚恋倾向的选择,中国电影中婚恋伦理的代... 在百余年来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从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对"革命+恋爱"二元结构的探索、对爱情与婚姻政治化的审视,到对现代婚恋问题的思索、对自由恋爱的勇敢表达以及新世纪对多元化婚恋倾向的选择,中国电影中婚恋伦理的代际嬗变反映出几代中国电影人对理想婚恋模式的艰辛探寻,再现了中国人对婚恋幸福不懈追求的足迹,亦折射出一百多年来中国不同时代的思想变革和社会价值观的曲折走向,中国电影亦由此呈现出鲜明的代际风格与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婚恋伦理 革命+恋爱 《红高粱》
下载PDF
时代沿革与银幕婚恋伦理的嬗变——基于中国电影社会学视角的考察(1913—1966)
18
作者 史博公 吴岸杨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7-163,共7页
我国传统婚恋伦理的现代性转化主要发生于20世纪初至1966年,这一过程在民国和新中国电影中均有多重反映。综合来看,两者对包办婚姻等陋俗的态度完全一致,但对婚恋伦理之社会属性的诠释与表现却大异其趣。民国电影重在剖析传统痼疾、倡... 我国传统婚恋伦理的现代性转化主要发生于20世纪初至1966年,这一过程在民国和新中国电影中均有多重反映。综合来看,两者对包办婚姻等陋俗的态度完全一致,但对婚恋伦理之社会属性的诠释与表现却大异其趣。民国电影重在剖析传统痼疾、倡导现代风尚,同时也映射了战乱及法治对婚恋伦理的影响。而新中国电影重在宣传法律法规对革新婚恋伦理的关键作用,并彰显了国家意识形态对婚恋伦理的重塑效果。概言之,前者的改良更具民间性、渐进性和局部性特点,而后者的革新更有官方性、突变性和全局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恋伦理 民国 新中国 中国电影社会学
原文传递
当代文艺作品中关于婚恋伦理的质询
19
作者 权雅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0-92,共3页
当代文艺作品中对婚恋故事的演绎其实都是对婚恋伦理的质询。这种质询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表现。生命伦理的超前性是质而无果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当代文艺作品 婚恋伦理 爱情 婚姻
下载PDF
从戏剧主题迁徙看中国社会伦理观念的现代化进程——以庄周试妻戏的历时性和共时性考察为例
20
作者 王瑛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86,共8页
戏剧公共性极强,剧作所蕴含的思想意识受到时代思潮、社会风气的重要影响,从同一题材的不同时期剧作中,可以考察社会思想观念层面的变化。庄周试妻作为婚恋家庭题材,在不同时代被改编成多个剧本,本文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研究分析各剧... 戏剧公共性极强,剧作所蕴含的思想意识受到时代思潮、社会风气的重要影响,从同一题材的不同时期剧作中,可以考察社会思想观念层面的变化。庄周试妻作为婚恋家庭题材,在不同时代被改编成多个剧本,本文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研究分析各剧本人物形象,并由此辨析其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在时代潮流中的变迁,指出这种变迁反映了社会婚恋伦理观念数百年来的演变状况,从侧面展示了中国社会伦理观念向着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方向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周试妻 人道主义 戏剧 婚恋伦理 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