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系网络与当代中国基层社会运动——以一个街区环保运动个案为例 被引量:144
1
作者 石发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6-88,共13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市基层治理体系逐渐从单位制转向社区制。随着这种转型,城市街区也爆发了越来越多针对工商企业或基层政府机构的市民维权运动。本研究旨在探索这些社区运动的动力机制。个案研究发现,较之于其他街区,有些街...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市基层治理体系逐渐从单位制转向社区制。随着这种转型,城市街区也爆发了越来越多针对工商企业或基层政府机构的市民维权运动。本研究旨在探索这些社区运动的动力机制。个案研究发现,较之于其他街区,有些街区的居民由于善于运用关系网络为“武器”,因而在维权运动中表现更为积极,并取得更大成功。因此,关系网络是影响城市基层社会维权运动发生及其结果的重要因素。它之所以发挥这样的作用,是因为目前国家的体制结构使然:一方面,中国仍旧是个威权主义国家;但另一方面,当前的行政体系又处于一种相对“分裂”状态。正是这一点使得维权市民有必要并且有可能运用关系网络促进其集体行动。在当前,中国群众维权运动本身已经开始发生结构性转化。这些以维权为目的基层社会运动不仅保护了公民权益,促进社会空间发育,而且在实际上增强了国家权威和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网络 社会运动 街区 环保运动 当代中国 90年代中期 基层政府机构 20世纪 治理体系 中国城市 工商企业 动力机制 个案研究 重要因素 基层社会 体制结构 威权主义 “分裂” 行政体系 集体行动 公民权益 社会空间 国家权威
下载PDF
乡镇企业改制与地方威权主义的终结 被引量:61
2
作者 邱泽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4-94,共11页
本文主要考察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乡镇企业改制的政治经济影响。提出乡镇企业早期的发展主要得宜于集体所有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的管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消费品市场真空等因素的结合。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权力对市场的替代。在... 本文主要考察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乡镇企业改制的政治经济影响。提出乡镇企业早期的发展主要得宜于集体所有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的管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消费品市场真空等因素的结合。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权力对市场的替代。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后,市场竞争凸显了乡镇企业在改革初期形成的弱势性格。乡镇企业自身的改革问题变得日见突出。从承包责任制到股份制的改革又是一个让乡镇政府渐渐退出地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当乡镇政府完全退出乡镇企业经营活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民公社时期制度化的那种由地方政府操纵的集体所有制度的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 威权主义 乡镇企业改制 集体所有制 人民公社制度 乡镇政府 乡镇企业股份制 法团主义 集体股 制度安排
原文传递
“中国模式”理念:一个批判性分析 被引量:48
3
作者 阿里夫·德里克 朱贵昌(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27,共13页
2011年4月美国著名左翼学者阿里夫·德里克委托本刊发表其题为《“中国模式”理念:一个批判性分析》的文章。在该文中,德里克认为中国国内外很多学者将中国模式看作东亚威权主义发展模式的一种,其实中国发展方式和东亚模式有两... 2011年4月美国著名左翼学者阿里夫·德里克委托本刊发表其题为《“中国模式”理念:一个批判性分析》的文章。在该文中,德里克认为中国国内外很多学者将中国模式看作东亚威权主义发展模式的一种,其实中国发展方式和东亚模式有两大区别:中国革命历史中一直在国内强调建立平等的、人民有发言权的社会和新文化,在国际上强调独立自主发展。除此之外,在改革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批判性分析 东亚模式 威权主义 革命历史 发展方式 自主发展 德里克
原文传递
威权主义概念与成因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峰君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0年第4期68-73,共6页
关键词 威权主义 权威政治 “极权主义 经济发展 国家体制
全文增补中
对新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27
5
作者 黄文艺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3,共11页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呈现出若干相互关联的风格或特征,呈现出供给主义、威权主义、精英主义等三个基本特征。供给主义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满足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制度需求的理论主张和实践,它以“供给创造需求”和“立法为惟...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呈现出若干相互关联的风格或特征,呈现出供给主义、威权主义、精英主义等三个基本特征。供给主义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满足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制度需求的理论主张和实践,它以“供给创造需求”和“立法为惟一法律”为前设。威权主义是指依靠强大而有权威的政党和政府来领导全体人民进行法制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主张和实践。精英主义是指由政治法律精英在政府之内代表政府或在政府之外协助政府领导和推进法制现代化事业的理论主张和实践。这些特征既构成了中国法制现代化在目前阶段上取得相当大成功的基本经验,同时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已展现出来的种种困难和将来所面临的诸多风险的症结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现代化 供给主义 威权主义 精英主义
原文传递
东亚生产主义社会政策模式的产生和衰落 被引量:32
6
作者 林卡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83,共7页
在比较福利体制这一研究领域,人们对于"东亚福利"问题的探讨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尽管如此,研究者对于东亚国家是否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社会政策模式,以及如何解释这些国家福利体制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等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本... 在比较福利体制这一研究领域,人们对于"东亚福利"问题的探讨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尽管如此,研究者对于东亚国家是否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社会政策模式,以及如何解释这些国家福利体制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等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本文从人们所普遍认同的东亚福利体制的一个共同点,即以生产主义为导向的社会政策发展战略出发,来考察东亚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在形成东亚政策模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提出生产型社会政策模式与东亚威权主义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这为分析东亚福利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也解释了八十年代以来在这一地区出现的民主化运动对于东亚社会政策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对于这一区域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福利体制 生产主义 社会政策 东亚福利 威权主义
下载PDF
世界政治史研究中的威权主义及其历史定位——以拉丁美洲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冯秀文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8,共12页
近年来,在世界政治史研究中,威权主义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却无统一标准的政治概念。本文以拉丁美洲的威权主义政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威权主义政体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地位,认为威权主义政体一词的使用丰富了国家政治史研究的视野和内涵,... 近年来,在世界政治史研究中,威权主义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却无统一标准的政治概念。本文以拉丁美洲的威权主义政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威权主义政体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地位,认为威权主义政体一词的使用丰富了国家政治史研究的视野和内涵,使对国家政体形式的认识和定位更加具体和准确。威权政体是介于民主政体和独裁政体之间的、各国在民主制度建立以前经常采取的一种过渡形式,其内涵是通过强制性的政治整合维持秩序和稳定,以达到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威权主义同时也应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是在近代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大体划分为1 9世纪的早期威权政体和2 0世纪以后的现代威权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史 威权主义 拉丁关洲 历史定位
原文传递
上级威权抑或下级自主:纵向政府间关系的分析视角及方向 被引量:22
8
作者 倪星 谢水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3,共7页
经历30多年的改革,我国纵向政府间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影响。在理论解释上,威权主义视角更强调上级的权威性和下级的服从性,构建了"命令—服从"模型;理性选择视角更强调下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形成了&qu... 经历30多年的改革,我国纵向政府间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影响。在理论解释上,威权主义视角更强调上级的权威性和下级的服从性,构建了"命令—服从"模型;理性选择视角更强调下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形成了"讨价还价"模型;非正式政治视角则注意到非正式政治因素在上下级政府互动中的作用,构建了非制度化模型。现有视角均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没能完整呈现出复杂、动态、冲突的各种政治行为与政治活动。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更强调以本土经验为基础,探索一种既能促进不同理论之间对话又能呈现中国官僚机构的运行方式,更好理解上级与下级之间共识达成过程的综合性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政府间关系 威权主义 理性选择 非正式政治
下载PDF
论民主政体的政治稳定功能 被引量:15
9
作者 房宁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8年第2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民主政体 政治稳定 集权政体 “东亚模式” 政治权力 社会矛盾 稳定功能 权力结构 工业化进程 威权主义
下载PDF
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双重维度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志军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2-20,122,共9页
我们需要思考,要如何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威权主义政治形态下的国家治理学术研究来看,我们的话语权基本被垄断,少有创见。在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国家治理经验方面,可分别归纳为"代理型地... 我们需要思考,要如何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威权主义政治形态下的国家治理学术研究来看,我们的话语权基本被垄断,少有创见。在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国家治理经验方面,可分别归纳为"代理型地方发展主义模式"和"运动式治理模式",前者主要是中央政府"做对了激励";后者主要是各级政府普遍使用"地方国家统和主义"的做法。未来国家治理不能回避四个问题:大国如何治理?为了什么而竞争?在地方上谁代表国家?社会治理如何创新?答案是将中央与地方实践性分权的动态博弈过程回归到法理型权威治理和制度化分权的轨道上来,赋予地方治理大胆实践创新的空间与能力;在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关系中改变地方性的政府统合主义途径,激活体制改革红利,释放社会潜力与活力,实现赋权增能双赢发展。最后指出,通过做好的社会科学研究,赋予国家治理实践理论指导,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威权主义 中央与地方 国家与社会 社会科学
下载PDF
城市居民政治信任的形成机制——基于五城市的抽样调查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后梦婷 翟学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政治信任——民众对于政治系统运行能够产生与其预期相一致结果的信心——被认为是联结普通公民与政治系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根据2011年五大城市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制度主义因素与社会文化... 政治信任——民众对于政治系统运行能够产生与其预期相一致结果的信心——被认为是联结普通公民与政治系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根据2011年五大城市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制度主义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在政治信任建构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以制度绩效为核心的制度主义因素以及以威权主义、社会信任为基础的社会文化因素同时在中国城市人的政治信任建构中发生作用。而基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结构以及政治系统信托者积极行为的社会参与对于政治信任的支撑力是微乎其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制度主义 威权主义 社会信任 社会参与
下载PDF
“亚洲价值观”与新加坡民主政治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保英 高奇琦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5-180,共6页
“亚洲价值观”给新加坡政治和经济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在新加坡政府积极宣扬和推行之下 ,“亚洲价值观”维持并巩固了新加坡的威权秩序 ,同时 ,也推动了新加坡经济 3 0年高速发展。新加坡威权政治把民主压制在秩序范围之内 ,而经济发展... “亚洲价值观”给新加坡政治和经济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在新加坡政府积极宣扬和推行之下 ,“亚洲价值观”维持并巩固了新加坡的威权秩序 ,同时 ,也推动了新加坡经济 3 0年高速发展。新加坡威权政治把民主压制在秩序范围之内 ,而经济发展以及市民社会的兴起使得新加坡民主化潮流不可阻挡。二者张力的结果是民主在威权秩序下缓慢培育和积累 ,逐步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价值观 新加坡 民主 政治 集体主义 威权主义 国家合作主义
原文传递
威权主义:概念、发展与困境 被引量:10
13
作者 许瑶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3-91,共9页
现代西方政体研究将林林总总的非民主政体划分为"极权"与"威权"两大块。本文以更具现实意义的威权主义为对象,梳理其母概念及分析范式,随后透过两个"子概念"来观察这一政体理论的发展。借此,本文力图还... 现代西方政体研究将林林总总的非民主政体划分为"极权"与"威权"两大块。本文以更具现实意义的威权主义为对象,梳理其母概念及分析范式,随后透过两个"子概念"来观察这一政体理论的发展。借此,本文力图还原西方政体研究中威权主义的真实含义,挣脱二元对立观念的价值影响,以便在接下来的观察中更清楚地理解每一个中国政治"标签"背后隐含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权主义 官僚威权主义 东亚软威权主义 有限多元 儒家精英治国
原文传递
威权主义下经济能人治村中村庄权力运行逻辑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1,共5页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能人主导的精英治理模式既带来了"双带双强"的正面效应,也对当前村两委主政的乡村自治结构提出了挑战。经济能人治村作为一种能人政治现象,从经济发展到谋求政治利益都带有浓烈的威权主义色调。...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能人主导的精英治理模式既带来了"双带双强"的正面效应,也对当前村两委主政的乡村自治结构提出了挑战。经济能人治村作为一种能人政治现象,从经济发展到谋求政治利益都带有浓烈的威权主义色调。以西部10个村庄的村干部、合作社理事长、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整理资料,探究威权主义梯度下经济能人治村中权力运作的过程。从村庄权力运行的基础条件、关键要素、运行机制等方面,分析威权主义是如何在经济能人治村中发挥作用的,从而找出威权梯度下经济能人治村中村庄权力运行的内在逻辑,为政府实现社会治理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权主义 经济能人治村 威权梯度 权力运作
下载PDF
政治信任的结构与政治文化起源——基于潜在类别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锋 孟天广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46,共7页
根据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的数据,中国公众政治信任的结构从潜在类别分析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四类:政治普遍信任、政治信任态度模糊、执行性政治不信任、象征性政治信任。采取多分类逻辑斯蒂回归的方法验证了影响政治信任结构的两种解释路径:... 根据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的数据,中国公众政治信任的结构从潜在类别分析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四类:政治普遍信任、政治信任态度模糊、执行性政治不信任、象征性政治信任。采取多分类逻辑斯蒂回归的方法验证了影响政治信任结构的两种解释路径:理性选择路径与政治文化路径,最终可发现包括威权主义价值观、政治效能感在内的政治文化因素显著地影响不同政治信任态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政治效能感 威权主义 潜在类别分析
下载PDF
东亚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形成及转换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文 《当代亚太》 1999年第7期32-37,共6页
东亚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世界范围内,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在集权程度上高于发达国家。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情况同样存在于东亚。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的政府,虽然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从本质上说都属于地方政府从属于中央... 东亚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世界范围内,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在集权程度上高于发达国家。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情况同样存在于东亚。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的政府,虽然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从本质上说都属于地方政府从属于中央政府的“下位包含模式”,地方自治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主导型 发展模式 东亚国家和地区 中央集权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东亚经济 威权主义 中央政府 政治权力
原文传递
冷战后中亚威权主义政治新探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新光 武斌 张深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4-207,共4页
威权主义是中亚国家转型时期所形成的民主政治模式。该模式作为冷战后中亚政治进程中从集权主义向自由民主的过渡形式,它保留了选举制、议会制、多党制等民主的一般属性,适当扩大以总统为核心的国家权力,基本呈现出一种刚性结构的民主... 威权主义是中亚国家转型时期所形成的民主政治模式。该模式作为冷战后中亚政治进程中从集权主义向自由民主的过渡形式,它保留了选举制、议会制、多党制等民主的一般属性,适当扩大以总统为核心的国家权力,基本呈现出一种刚性结构的民主政治倾向。其现实性表现为:宪政民主初步确立,总统权力显著放大;政党政治呈现政权党独大格局;政府善治预期得以实现,地区社会政治全面好转等。当然,这种模式在为中亚铁腕人物放手施展政治抱负、用"猛药治沉疴"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施药过重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应引起中亚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权主义 中亚国家 政治转型
下载PDF
中国政治研究:告别革命 被引量:11
18
作者 裴宜理 周艳辉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9-67,共9页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人瞩目,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中国能够在缺少明晰区分的产权的情况下维持高经济增长率吗?中国会遭受权贵资本主义带来的祸害吗?强大的国家监管能够支撑中国的经济试验沿着既有轨道进行吗?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取...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人瞩目,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中国能够在缺少明晰区分的产权的情况下维持高经济增长率吗?中国会遭受权贵资本主义带来的祸害吗?强大的国家监管能够支撑中国的经济试验沿着既有轨道进行吗?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如下问题的了解:是什么将现代国家的结构粘合起来,从而使得政治制度能够像其实际表现的那样有效运行?作者在分析中指出,中国革命传统中的大量因素促进了改革以来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转型 威权主义 革命传统
原文传递
当代东亚威权主义模式体制性疲劳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鑫 《国际观察》 2003年第1期54-61,共8页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不管是繁荣还是危机,东亚地区(以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主)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而受到世界瞩目。这其中,威权主义模式的政治取向尤其受到关注。本文拟从政治发展的视角,结合公共选择等经济学理论,对其存在的内在逻辑以...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不管是繁荣还是危机,东亚地区(以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主)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而受到世界瞩目。这其中,威权主义模式的政治取向尤其受到关注。本文拟从政治发展的视角,结合公共选择等经济学理论,对其存在的内在逻辑以及体制性疲劳的困境进行分析,并试图简单勾勒出该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东亚地区 发展模式 公共选择学派 威权主义 体制性疲劳 经济人 精英民主主义 大众民主主义
原文传递
“普京主义”的社会基础与2012年总统选举之后的俄罗斯政治生态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成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90,共25页
"普京主义"是由普京及其侧近政治精英倡导并开创的俄罗斯所特有的"克里斯玛"型政权组织形态的变种,其特征包括但又不限于高度集权的总统制及领袖崇拜、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和主权民主意识形态的交织与融合,而且仍在... "普京主义"是由普京及其侧近政治精英倡导并开创的俄罗斯所特有的"克里斯玛"型政权组织形态的变种,其特征包括但又不限于高度集权的总统制及领袖崇拜、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和主权民主意识形态的交织与融合,而且仍在持续的演化。2012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梅普组合"双头政治"格局的结束以及始于2000年并可能持续至2024年的"长普京时代"新阶段的开始。以强国、威权为主要特征的"普京主义"或将继续左右俄罗斯的政治生态。"普京主义"不同于经典意义上的"全能主义"和"威权主义",而是俄罗斯转型时期的产物。普京通过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制度安排,克服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转型的"制度陷阱",摆脱了国家治理危机,满足了俄罗斯民众对于秩序、稳定和发展的期许,从而在俄罗斯形成了特殊的"普京多数"现象,构成了"普京主义"的社会基础。然而,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发展催生了新中产阶级的兴起,选民结构的代际变化,以及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勃兴,逐渐消解了"普京主义"的正当性。随着一个与"普京多数"针锋相对的"去普京多数"群体的崛起,普京政权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可能出现五种不同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京主义 全能主义 威权主义 普京多数 抗议运动 前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