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威妥玛氏《语言自迩集》所记的北京音系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卫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35-143,共9页
《语言自迩集》是英国人威妥玛1867年编写出版的一部供西方人士学习汉语官话的教材,并明确表明它所教的是当时“通行于中国的首都及各大都会官场上的汉语口语”,是当时的北京音。这部三卷本的《语言自迩集》,既是一部高水平的汉... 《语言自迩集》是英国人威妥玛1867年编写出版的一部供西方人士学习汉语官话的教材,并明确表明它所教的是当时“通行于中国的首都及各大都会官场上的汉语口语”,是当时的北京音。这部三卷本的《语言自迩集》,既是一部高水平的汉语教材,又是130年前北京话的精彩实录文献,还是一部以当时北京话为描写对象的语言学专著,对于中国语言学史、北京话史和普通话史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语言学界对它却知之甚少,无人论及。本文报告《语言自迩集》所反映的北京口语语音系统及其若干特点,希望能引起同道注意,给威妥玛及其《语言自迩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官话 北京音
原文传递
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 被引量:33
2
作者 钱钟书 《国外文学》 1982年第1期4-27,共24页
勃特勒(Samuel Butler)记载他碰见一个意大利男孩子,那孩子问他:“你们英国人准把郎费罗(Longfellow)的诗读得很多吧?”他答:“不,我们不怎末读他的诗。”他孩子诧异道:“那是什么缘故呢?他是一个很漂亮的诗人(a very prettypoet)呀!”
关键词 外国人 日记 日本人 法语 二十年 脚印 少年 英语诗歌 名字
原文传递
琉球漂民事件与日军入侵台湾(1871—1874) 被引量:16
3
作者 米庆余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23+25+27+29+31+33,共16页
1871年琉球漂民被台湾土著杀害之事,属中琉两国民间刑事案件,与日本国无涉。但是,日本政府为了“以此次机会”达到“断绝琉球两属之渊源”和所谓“开启朝鲜自新门户”的目的,于1874年借故出兵台湾,并强行勒索50万两白银... 1871年琉球漂民被台湾土著杀害之事,属中琉两国民间刑事案件,与日本国无涉。但是,日本政府为了“以此次机会”达到“断绝琉球两属之渊源”和所谓“开启朝鲜自新门户”的目的,于1874年借故出兵台湾,并强行勒索50万两白银,拉开了近代日本侵略和压迫中国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府 台湾 琉球 贵国 清政府 英国公使 总理衙门 照会 大隈重信
原文传递
威妥玛《语言自迩集》与对外汉语教学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德鑫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1-474,共4页
威妥玛(Sir Thomas Francis Wade,又译作“伟德”)生于1818年,卒于1895年。在中国任外交官(官至驻华“公使”)43年之久。在此之前,主要在上海海关工作并负责对来自英国本土的海关人员进行汉语培训。先后于1859年著《寻津录》,1867... 威妥玛(Sir Thomas Francis Wade,又译作“伟德”)生于1818年,卒于1895年。在中国任外交官(官至驻华“公使”)43年之久。在此之前,主要在上海海关工作并负责对来自英国本土的海关人员进行汉语培训。先后于1859年著《寻津录》,1867年撰写了汉语教科书《语言自迩集》,成功发展了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法,一般称作“威妥玛拼音”或“威妥玛式”(Wade System),成为中国地名、人名及事物名称外译之译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拼写 拉丁字母 外译 语言 汉字 外交官 译作 人名
原文传递
《汉语拼音方案》的来源和进一步完善 被引量:18
5
作者 马庆株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18,共2页
为了全面总结、宣传《汉语拼音方案》推行的成绩、经验,进一步研究确定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汉语拼音推行工作,使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主办、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筹)承... 为了全面总结、宣传《汉语拼音方案》推行的成绩、经验,进一步研究确定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汉语拼音推行工作,使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主办、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筹)承办、中国语言学会等10家学会协办的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21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汉语拼音方案》及其应用规范、方案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推行工作等进行了认真研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本期刊出专家们的发言摘要,发言全文已刊登在本刊2008年增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拼音方案》 80年代 16世纪 音节形式 马礼逊 拉丁化
下载PDF
读威妥玛著《语言自迩集》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双宝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8,共7页
18 8 6年出版的英国人威妥玛著《语言自迩集》(第二版 ) ,在当时是一部权威性的北京话课本。它系统地记录了 19世纪中期的北京官话音系。作为课本 ,语音、汉字、语汇、阅读并重 ,15 0 0多条注释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 18 8 6年出版的英国人威妥玛著《语言自迩集》(第二版 ) ,在当时是一部权威性的北京话课本。它系统地记录了 19世纪中期的北京官话音系。作为课本 ,语音、汉字、语汇、阅读并重 ,15 0 0多条注释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价值远远超出课本。文章借以讨论汉语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并质疑“至少六百年来北京音一直是官话正音”的定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自迩集 北京官话
原文传递
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培元 《世界汉语教学》 1987年第1期11-14,共4页
由于汉字难读难认难记,开始教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总要使用一种音标。1950年,当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处在初创的时候,我们使用过威妥玛氏音标。当时主要考虑成妥玛氏音标比起注音符号来,容易为外国学生接受。通过教学实践,感到使用威妥玛... 由于汉字难读难认难记,开始教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总要使用一种音标。1950年,当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处在初创的时候,我们使用过威妥玛氏音标。当时主要考虑成妥玛氏音标比起注音符号来,容易为外国学生接受。通过教学实践,感到使用威妥玛氏音标有两大缺点:第一是音标本身的缺陷,正如吴玉章同志说的:"他(威妥玛)的方案,使用了六个吐气符号,此外还有一些别的符号,很不方便。在实用时这些符号常常省略,以致朱、储、居、瞿四个完全不同的音都拼作Chu。"第二,当时我国社会上较为通用的是注音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学生 语音教学 注音符号 汉语普通话 汉语语音 汉语拼音方案 教学实践 韵母 音标
原文传递
论郭嵩焘 被引量:9
8
作者 熊月之 《近代史研究》 1981年第4期169-183,共15页
“傲慢疏慵不失真,唯余老态托传神。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郭嵩焘是一个悲剧人物。他虽然是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又身为进士,学识出众,官至二品,为政清廉,但一生却是在如涛似浪的骂声中度过的。他晚年写的这首《戏书小象》,... “傲慢疏慵不失真,唯余老态托传神。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郭嵩焘是一个悲剧人物。他虽然是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又身为进士,学识出众,官至二品,为政清廉,但一生却是在如涛似浪的骂声中度过的。他晚年写的这首《戏书小象》,无限感慨。他深信,时代的风涛,将会荡涤世人泼洒在他身上的污秽,历史会证明他是个见识卓越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驻外公使 岑毓英 李鸿章 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 士大夫 清政府 太平军
原文传递
不平等条约内的不对等翻译问题——《烟台条约》译事三题 被引量:8
9
作者 屈文生 万立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120,159,F0002,共12页
1876年《烟台条约》是中英外交史上的重要一页,是英国对1858年《天津条约》的补充和完善。威妥玛在武力威胁的保障下确认和改写了《天津条约》内的不对等翻译,并将其固定下来。同时,中方在此次条约交涉中也有借不对等翻译维护旧体制的表... 1876年《烟台条约》是中英外交史上的重要一页,是英国对1858年《天津条约》的补充和完善。威妥玛在武力威胁的保障下确认和改写了《天津条约》内的不对等翻译,并将其固定下来。同时,中方在此次条约交涉中也有借不对等翻译维护旧体制的表现,说服威妥玛在《烟台条约》第一端第六款采用“惋惜”二字,是为中方外交上一次不小的“胜利”。翻译不仅是外交的桥梁,更是西方外交使节确认和扩大不平等条约内西方人特权的重要工具,甚至会成为立约和修约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条约》 英国 “会同” “惋惜” 不对等翻译
原文传递
威妥玛《文件自迩集》浅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程龙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6-212,共7页
《文件自迩集》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汉学家威妥玛针对在华外交官学习汉语书面语而编撰的著名国际汉语教材。美国加州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还保存着《文件自迩集》及其注释,研究该书的编撰目的、版本、体例、内容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探明... 《文件自迩集》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汉学家威妥玛针对在华外交官学习汉语书面语而编撰的著名国际汉语教材。美国加州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还保存着《文件自迩集》及其注释,研究该书的编撰目的、版本、体例、内容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探明西方人对晚清"文件体"书面语的认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件自迩 语言自迩集
原文传递
《语言自迩集》的编刊与流传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澧华 《对外汉语研究》 2006年第1期182-195,共14页
《语言自迩集》是近代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通用教材。本文在文献学的意义上考察了它在36年间的三次修订出版。论文第一部分是对主要作者和协作者及各自承担的工作的考述。论文第二部分是对1867年初版、1886年修订版和1903年删节版的文本... 《语言自迩集》是近代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通用教材。本文在文献学的意义上考察了它在36年间的三次修订出版。论文第一部分是对主要作者和协作者及各自承担的工作的考述。论文第二部分是对1867年初版、1886年修订版和1903年删节版的文本比勘,借以考订全书的结构体例、作者编写意图和教学安排以及读者的需求反馈。论文第三部分论述了它的刊印("London Trubner & Co."和上海"别发洋行")、流传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自迩集 编刊 流传
原文传递
外商侵占中国电报利权与洋务派的政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元基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4年第2期90-103,共14页
欧美对电信技术经过几十年的试验改进,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电报事业发展迅速,线路密布,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崭新的通讯工具,为资本主义列强统治并剥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提供了一项有力武器。随着... 欧美对电信技术经过几十年的试验改进,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电报事业发展迅速,线路密布,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崭新的通讯工具,为资本主义列强统治并剥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提供了一项有力武器。随着电报线由西向东的渐渐扩展,随着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后列强在华各口商务的急剧增长,外人在中国设立电线的交涉突出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查电线之设,洋人蓄志已久。其意倡于俄,而英、法继之,一国扬其波,众国遂随其流。”到甲午中日战争前,资本主义列强侵占中国电报利权的活动,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线 陆线 电报 同治 李鸿章 盛宣怀 洋务派 载电线 照会
下载PDF
威妥玛与《论语》翻译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德福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1,共6页
19世纪《论语》英译以西方传教士为主流,而外交官威妥玛从语言学者视角所迻译的英译本独树一帜。本文结合史料,考察译者的个人背景及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等因素,多维度地研究威妥玛独特的跨文化身份以及他对待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过程... 19世纪《论语》英译以西方传教士为主流,而外交官威妥玛从语言学者视角所迻译的英译本独树一帜。本文结合史料,考察译者的个人背景及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等因素,多维度地研究威妥玛独特的跨文化身份以及他对待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过程。这一独特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观的转变使他形成了个人的翻译动机和翻译目的,并进而影响其《论语》英译策略,即以附注存真的翻译策略再现原作的风貌。本文采用的译者和译作相结合的互证研究可靠性高,对中国典籍外译研究有现实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翻译注释
下载PDF
滇案议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大松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93-96,共4页
滇案议郭大松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马嘉理事件”,1875年初发生于云南边界,故亦称“滇案”。“滇案”引起中英交涉长达一年半之久,导致《烟台条约》量签订。关于“滇案”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结果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史学界... 滇案议郭大松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马嘉理事件”,1875年初发生于云南边界,故亦称“滇案”。“滇案”引起中英交涉长达一年半之久,导致《烟台条约》量签订。关于“滇案”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结果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史学界已备述详尽,但对其直接原因和围绕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案 岑毓英 总理衙门 清政府 李鸿章 中英交涉 《烟台条约》 李珍 腾越厅
下载PDF
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庆成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9-85,共7页
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王庆成1984年春,我在伦敦英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件英国驻华使馆起草的“中日台湾条约”草稿。这是过去未知未见的。1874年5月,日本政府借口琉球漂民在台湾被“土番”杀害,出兵... 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王庆成1984年春,我在伦敦英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件英国驻华使馆起草的“中日台湾条约”草稿。这是过去未知未见的。1874年5月,日本政府借口琉球漂民在台湾被“土番”杀害,出兵侵入台湾,烧杀焚掠,企图霸占台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大久保利通 清政府 英国图书馆 总理衙门 琉球人 台湾 草稿 义举
原文传递
晚清英国来华外交官与近代对外汉语教学——以威妥玛、翟理斯为中心 被引量:5
16
作者 卞浩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4年第6期75-82,共8页
在晚清众多来华外交官中,无论从个人汉语水平而言,还是从推动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来说,英国来华外交官威妥玛和翟理斯均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佼佼者。尤其是威妥玛编著的《语言自迩集》(1867)以及翟理斯编写的《汉言无师自明》(1872)和《华英... 在晚清众多来华外交官中,无论从个人汉语水平而言,还是从推动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来说,英国来华外交官威妥玛和翟理斯均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佼佼者。尤其是威妥玛编著的《语言自迩集》(1867)以及翟理斯编写的《汉言无师自明》(1872)和《华英字典》(1892),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时汉语教材匮乏之不足,成为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不仅有力推动了西方人汉语学习的整体进程,对当时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实践的探索也具有相当的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外交官 翟理斯 对外汉语教学 历史借鉴
下载PDF
“务谨顺《〈红楼梦〉英译笔记》”的幕后译者与底本考证——威妥玛英译本新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烟朦 许明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143,共9页
《中国科学美术杂志》1927年刊载的英国汉学家文仁亭的译评"中文翻译"中提到19世纪英国外交官、汉学家威妥玛的《红楼梦》英译本并撷取其中片段。一份"1881年务谨顺《〈红楼梦〉英译笔记》"的手稿包含《红楼梦》前... 《中国科学美术杂志》1927年刊载的英国汉学家文仁亭的译评"中文翻译"中提到19世纪英国外交官、汉学家威妥玛的《红楼梦》英译本并撷取其中片段。一份"1881年务谨顺《〈红楼梦〉英译笔记》"的手稿包含《红楼梦》前四回回目的英译和第一回英文节译文,与学界熟知的各种《红楼梦》英译文和英译本迥异。文章结合文仁亭译评和手稿中英译文的特征推断它们转抄自鲜为人知的《红楼梦》威妥玛英译本,进而考证出翻译的中文底本为王希廉评本,有助于揭开威妥玛英译本的"庐山真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仁亭 务谨顺 《红楼梦》英译笔记 中文底本
原文传递
威妥玛的翻译教材及翻译教学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楷惠 王继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29,共8页
威妥玛是英国著名的外交官、汉学家。在华期间,他大力改进译员课程,主编了一系列具有系统性的口笔译双语翻译教材。在教材编写和翻译教学方面,威妥玛坚持口笔译并重,注重课文素材的真实性和鲜活性,提出了实用的口笔译训练方法,有针对性... 威妥玛是英国著名的外交官、汉学家。在华期间,他大力改进译员课程,主编了一系列具有系统性的口笔译双语翻译教材。在教材编写和翻译教学方面,威妥玛坚持口笔译并重,注重课文素材的真实性和鲜活性,提出了实用的口笔译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运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重视文化翻译,这些都是他翻译教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威妥玛主编的一系列教材在翻译教材编写史上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应当纳入中国翻译史、翻译教学史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材 翻译教学 口笔译 翻译史
原文传递
刍议郭嵩焘与滇案和《烟台条约》交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静 《绥化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73-76,共4页
马嘉理事件震怒了英国政府 ,引发一场国际争端。应英方强烈要求 ,中国派出郭嵩焘为首任大使 ,前往英伦赔礼道歉。郭氏为平息滇案 ,奏请严惩主谋岑毓英 ,不料招致风波 ,朝廷上下一片非议。然而郭嵩焘最终顶住重重围攻 ,出任大使。威妥玛... 马嘉理事件震怒了英国政府 ,引发一场国际争端。应英方强烈要求 ,中国派出郭嵩焘为首任大使 ,前往英伦赔礼道歉。郭氏为平息滇案 ,奏请严惩主谋岑毓英 ,不料招致风波 ,朝廷上下一片非议。然而郭嵩焘最终顶住重重围攻 ,出任大使。威妥玛横蛮强硬 ,使郭的交涉再三受挫。但他充分利用英国民间团体进步的舆论支持 ,不屈不挠地与英外相作斗争 ,后来妥然解决了滇案。郭嵩焘也为《烟台条约》争执的厚墙壁打开了一个缺口 ,为继任大使曾纪泽最终签约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滇案 《烟台条约》 外交大史 英国 曾化泽
下载PDF
“同治银币”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敬虞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4,共12页
本文通过 1 9世纪 6 0年代“同治银币”方案的提出这一具体史实 ,对英国政府、英占香港当局和中国政府三方在币制问题上的不同考量 ,即对英国实行金镑制 ,中国实行银两制而香港当局在二者之外实行银元制各自不同的背景和根据、以及彼此... 本文通过 1 9世纪 6 0年代“同治银币”方案的提出这一具体史实 ,对英国政府、英占香港当局和中国政府三方在币制问题上的不同考量 ,即对英国实行金镑制 ,中国实行银两制而香港当局在二者之外实行银元制各自不同的背景和根据、以及彼此之间的矛盾 ,分别加以分析。特别着重说明香港独立实行银元制的成功和它对历史、地理各方面条件的顺应所取得的优势地位。与此相对照的 ,则是中国清王朝对币制改革的抵制和长期币制混乱之所由来。这种混乱的局面 ,可以说 ,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 ,人民币的出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治银币 香港汇丰银行 英国 清王朝 香港铸币厂 中国 银元 货币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