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朱美红 时美芳 +6 位作者 郑叶平 曾明 姚云海 王中莉 徐丹妮 沈雅萍 金敏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1-704,共4页
目的:观察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姿势控制训练,包括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和个性化姿势控制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SAP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及渗漏-误吸量表(PAS)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OIS分级及P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好转,并且以观察组患者FOIS分级及PAS评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VitalStim电刺激基础上辅以姿势控制训练,能显著降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SAP发生率,提高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肺炎 姿势控制训练
原文传递
多模式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董伊隆 钱约男 +2 位作者 林凌志 蔡春元 刘良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观察多模式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分为常规肌力训练组(ST组)和多模式功能训练组(MFT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肌力训练,MF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和姿势... 目的观察多模式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分为常规肌力训练组(ST组)和多模式功能训练组(MFT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肌力训练,MF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和姿势控制训练。于治疗前、第一阶段治疗后及第二阶段治疗后分别采用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萨金特垂直跳测试(SVJT)、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UGT)以及腓骨肌反应时测定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研究63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为8~17周。第一阶段治疗后发现MFT组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萨金特垂直跳测试、TUGT测试及腓骨肌反应时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ST组仅有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和萨金特垂直跳测试结果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MFT组上述指标数据均显著优于ST组水平(P<0.05)。第二阶段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萨金特垂直跳测试、TUGT测试以及腓骨肌反应时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及第一阶段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并且MFT组上述指标数据亦显著优于ST组水平(P<0.05)。结论多模式康复训练能显著促进FAI患者踝关节功能全面恢复,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功能不稳 本体感觉训练 姿势控制训练
原文传递
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邵印麟 欧阳迎 +4 位作者 周立晨 赵大鹏 李陈 孙慧杰 张丹凤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89-392,396,共5页
目的观察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平衡功能及步行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姿势控制训练。2组均接受20次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平衡功能及步行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姿势控制训练。2组均接受20次康复治疗,每周3次,每次90 min。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足底压力,平衡功能以及治疗前后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健足前半足和后半足峰值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前半足:(158.52±56.71)N、(218.83±73.35)N,t=5.04,P<0.05;后半足:(257.36±85.45)N、(311.47±97.33)N,t=3.24,P<0.05],患足前半足和后半足峰值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前半足:(85.35±37.62)N、(133.49±66.23)N,t=4.90,P<0.05;后半足:(159.84±59.16)N、(186.52±74.37)N,t=2.17,P<0.05];研究组健足前半足和后半足平均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前半足:(54.13±14.58)%、(73.57±18.25)%,t=6.45,P<0.05;后半足:(67.46±17.36)%、(88.75±20.87)%,t=6.07,P<0.05],患足前半足和后半足平均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前半足:(49.51±16.98)%、(37.72±20.34)%,t=3.45,P<0.05;后半足:(53.37±12.38)%、(44.63±15.47)%,t=3.42,P<0.05]。研究组PASS显著高于对照组[(33.9±2.6)分、(31.2±2.7)分,t=5.58,P<0.05],压力中心偏移的椭圆轨迹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60.5±65.5)mm、(241.2±71.3)mm,t=6.46,P<0.05],包络椭圆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169.5±34.5)mm^2、(184.3±42.7)mm^2,t=2.09,P<0.05],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9±0.2)、(1.3±0.2),t=10.95,P<0.05]。2组患者治疗后TUGT均显著降低[研究组:(20.6±4.5)s、(14.7±3.4)s,对照组:(21.8±3.7)s、(18.3±4.2)s,t值分别为6.27,1.08,P<0.05],且研究组TUGT显著低于对照组(t=5.16,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6 min步行测试分值均显著升高[研究组:(216.98±99.99)m、(291.76±96.70)m,对照组:(207.53±114.06)m、(241.84±90.29)m,t值分别为3.95,2.34,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92,P<0.05)。结论姿势控制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姿势控制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呼吸训练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青年非特异性下背痛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梅 徐梅 +1 位作者 孙宗雷 陈和木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青年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姿势控制组和联合训练组,每组42例。姿势控制组采用两点支撑式、船式、侧板式、单腿站立式、幻椅...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青年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姿势控制组和联合训练组,每组42例。姿势控制组采用两点支撑式、船式、侧板式、单腿站立式、幻椅式和燕式六组姿势进行姿势控制训练;联合训练组则在姿势控制训练过程中增加混合性呼吸训练。2组患者均行为期6个月的训练干预,每周3次,每次40 min。分别于训练前(治疗前)、训练6个月结束时(治疗后)和随访到12个月时(随访时),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VAS)评分、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通过超声检查测量腹横肌厚度并计算腹横肌收缩率,并采用肌肉厚度收缩率评估腰椎局部稳定性及运动控制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和腹横肌收缩率[姿势控制组(5.14±1.40)分、(23.14±7.35)分和(1.17±0.49)%;联合训练组(4.96±1.57)分、(24.47±6.63)分和(1.19±0.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和腹横肌收缩率[姿势控制组(2.64±1.09)分、(13.57±5.28)分和(1.64±0.39)%;联合训练组(2.10±0.59)分、(10.38±4.08)分和(1.81±0.38)%]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时,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姿势控制组(2.09±0.33)分、(11.07±4.17)分和(1.79±0.27)%;联合训练组(1.71±0.31)分、(9.28±2.21)和(2.01±0.22)%]亦较组内训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和随访时,联合训练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姿势控制组比较,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可以更为有效地减轻NLBP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改善患者的腰椎活动功能及运动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姿势控制训练 下背痛
原文传递
姿势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足底压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蓓蓓 丁勤能 王岩 《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第4期367-369,390,共4页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在进行姿势控制训练后足底压力的变化及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平衡组并进行姿势控制训练。使用Novel Zebris平板式足底压力系统测试患者训练后足底的压力峰值、平均压力、压力中心偏移...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在进行姿势控制训练后足底压力的变化及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平衡组并进行姿势控制训练。使用Novel Zebris平板式足底压力系统测试患者训练后足底的压力峰值、平均压力、压力中心偏移的椭圆轨迹长度,以及椭圆轨迹包络面积。结果经过姿势训练后,1平衡组较传统组的健侧前半足和后半足压力峰值均明显下降(P<0.05);患侧前半足压力峰值明显下降(P<0.05),后半足压力峰值下降不明显(P>0.05)。2平衡组较传统组的健侧前半足平均压力明显下降(P<0.05),后半足平均压力明显提高(P<0.05),但患侧前半足和后半足平均压力变化不大(P>0.05)。3平衡组较传统组椭圆面积、椭圆轨迹长度、椭圆轨迹长度与椭圆面积比值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1两种训练方法下,足部与地面接触的模式和足部压力分布情况未发生显著变化,训练后机体保持平衡的方式未改变。2两组姿势控制训练后的偏瘫患者的足底压力平衡能力均得到提高,说明两种训练方法对于提高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都是有效的。3平衡训练组增加了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训练,促进整体平衡功能和协调能力的改善。4平衡仪训练对恢复前庭器官调节平衡的功能比传统训练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姿势控制训练 足底压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艳明 喇高燕 +5 位作者 宋为群 舒伟 杜巨豹 孙丽 马佳妮 徐冬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 目的:探讨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视觉反馈的动态平衡训练及核心肌群控制训练,共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up and go”test,TUGT)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康复训练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49.00±1.97)vs.(44.77±1.78)]、TUGT[(10.17±2.31)vs.(13.67±2.26)]、MBI[(64.83±6.09)vs.(54.33±7.51)]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BBS(49.00±1.97)、TUGT(10.17±2.31)、MBI(64.83±6.09)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效果满意度为93.33%,与对照组(70.00%)比较有显著性优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效果更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 姿势控制训练 帕金森病 平衡功能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佳 李岩 +6 位作者 顾旭东 姚云海 傅建明 时美芳 陶林花 曾明 沈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65,共3页
全球疾病负担2019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达2876万人,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比84%,是我国第三大死亡原因[1]。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占比1/3—1/2,严重影响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2]。姿势控制训练以运动控制训... 全球疾病负担2019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达2876万人,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比84%,是我国第三大死亡原因[1]。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占比1/3—1/2,严重影响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2]。姿势控制训练以运动控制训练为主,结合视觉、触觉、本体觉训练,强化神经肌肉反应及肢体控制能力,纠正异常运动姿势,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缺血性卒中 全球疾病负担 步行能力 下肢运动功能 姿势控制训练 神经肌肉 本体觉
下载PDF
针刺结合姿势控制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林滨 俞征宙 +2 位作者 陈岚榕 林宇凡 李中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姿势控制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修订Barthel指数(MBI)进...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姿势控制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修订Barthel指数(MBI)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28天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MBI治疗前后有显著提高,对照组治疗前后MB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姿势控制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针灸疗法 运动疗法 姿势控制训练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同步姿势控制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煜达 俞红 +8 位作者 舒馨馨 姬长勐 孙燕 金以翔 粟馨毅 姚鑫 姜维 王潇珺 金倩倩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同步姿势控制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关节肌力、平衡能力、本体感觉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FA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同步姿势控制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关节肌力、平衡能力、本体感觉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FA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超声波治疗、肌力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姿势控制训练,观察组则辅以NMES与姿势控制训练相结合的同步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Biodex多关节等速测试训练系统检测2组患者踝外翻峰力矩(PT);采用Sargent垂直跳测试评估患者肌肉爆发力;采用PK254P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评估患者静态、动态平衡能力及本体感觉;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以60°/s踝外翻时PT值[(26.46±2.53)N·m]、120°/s踝外翻时PT值[(19.21±1.82)N·m]、Sargent垂直跳测试有效系数[32.28±2.54]、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468.81±43.63)mm^(2)]、总偏移指数[(1.61±0.17)°]、平均轨迹误差[(15.46±0.38)%]、CAIT评分[(24.61±1.27)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NMES联合同步姿势控制训练能进一步改善FAI患者踝关节肌力、平衡能力及本体感觉,加速踝关节功能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神经肌肉电刺激 姿势控制训练 同步 功能
原文传递
姿势控制训练对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程度及盘-髁关系的影响
10
作者 张宇飞 卢静 魏翔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3期4119-4121,共3页
目的:探究姿势控制训练应用于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96例ADDwoR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及运动训练,观察组48例增加姿势控制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功能状况、盘-髁关系、... 目的:探究姿势控制训练应用于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96例ADDwoR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及运动训练,观察组48例增加姿势控制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功能状况、盘-髁关系、颞下颌关节紊乱程度。结果: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最大主动张口度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两种指数平均值为Fir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盘-髁关系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正常盘-髁关系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姿势控制训练联合运动训练对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干预,可有效降低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程度,改善最大主动张口度,促进盘-髁关系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势控制训练 运动训练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下载PDF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指导对其足底压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荣亮 容健成 +2 位作者 方健斌 杨忠虎 李明高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9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指导对其足底压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34...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指导对其足底压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34例/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指导。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健足前半足的压力峰值、健足后半足的压力峰值、患足前半足的压力峰值、患足后半足的压力峰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健足前半足的平均压力、健足后半足的平均压力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患足前半足的平均压力、患足后半足的平均压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足底压力中心偏移椭圆的面积、足底压力中心偏移椭圆轨迹长度与面积的比值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其足底压力中心偏移椭圆的轨迹长度短于对照组患者,其PAS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进行TUGT的用时短于对照组患者,其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指导可有效地改善其足底压力负荷的分配,促进其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姿势控制训练 步行能力 足底压力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姿势控制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纠正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文祥 李小燕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1-52,28,共3页
目的探讨采取姿势控制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膝过伸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脑卒中膝过伸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姿势... 目的探讨采取姿势控制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膝过伸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脑卒中膝过伸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姿势控制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姿势控制能力及等速肌力水平进行观察。结果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两组患者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ostural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PAS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相比之下,实验组的评分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峰力矩(peak torque,PT)及峰力矩体重比值(peak torque/body weight,PT/BW)均较治疗前提高,实验组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膝过伸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姿势控制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及等速肌力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势控制训练 等速肌力训练 脑卒中 膝过伸 疗效
下载PDF
基于悬吊运动训练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析
13
作者 毛荣升 李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34-37,共4页
探究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基于悬吊(SET)运动训练联合姿势控制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6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段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将其按不同的... 探究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基于悬吊(SET)运动训练联合姿势控制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6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段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将其按不同的干预形式,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悬吊(SET)运动训练干预,基于此,实验组增加姿势控制训练,就两组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步行功能、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经过6周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Sheikh、BBS、MBI进行评价,训练之后,Sheikh、BBS、MBI评分两组均上升,且实验组Sheikh、BBS、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FMA工具,对患者上肢与下肢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训练后,上肢、下肢FMA评分两组均上升,且实验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用FAC工具,对患者的步行功能进行评分,训练后,两组FAC评分均上升,且实验组FA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训练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训练过程中,采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姿势控制训练,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还能提升其步行功能与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期脑卒中 悬吊运动训练 姿势控制训练 运动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电动起立床结合姿势训练治疗偏瘫平衡失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14
作者 张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偏瘫平衡失调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电动起立床结合姿势训练治疗方案进行实践。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了88例脑卒中后偏瘫平衡失调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编号法分设为两组并实施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康复治疗... 为了进一步提高偏瘫平衡失调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电动起立床结合姿势训练治疗方案进行实践。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了88例脑卒中后偏瘫平衡失调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编号法分设为两组并实施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并采取电动起立床辅助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方案加上姿势控制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步行功能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评分、Fugl-Meyer平衡评分、6 min步行测试分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Ashworth、TUGT分值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步行功能分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步行功能4级率和5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ASS评分、压力中心偏移椭圆轨迹长度和椭圆轨迹包络面积对比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SS评分高于对照组,“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动起立床结合姿势控制训练治疗偏瘫平衡失调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起立床 姿势控制训练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失调
下载PDF
强化姿势控制对伴高血压病AIS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孟云清 武云涛 +1 位作者 包萨如拉 朱润秀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强化姿势控制训练对伴有高血压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伴高血压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训练组(...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强化姿势控制训练对伴有高血压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伴高血压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训练组(n=52)和联合训练组(n=52)。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姿势控制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4周后分别采用FugI-Meyer运动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表(MBI)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差异,并分析治疗后两组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FMA、BBS、MBI评分和FAC分级均显著提高(P均<0.001),且联合训练组FMA、BBS、M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P<0.001),但治疗后联合训练组FAC分级较常规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P=0.199)。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改善伴有高血压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强化姿势控制训练对其运动功能提高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姿势控制训练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姿势控制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中老年非特异性下背痛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琳 何羽 +1 位作者 李子楠 杨威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797-1801,共5页
目的探讨姿势控制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患者疼痛、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平衡能力、负性情绪改善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慢性NLBP患者1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姿势控制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患者疼痛、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平衡能力、负性情绪改善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慢性NLBP患者1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肌内效贴(每布贴24~36 h,每周3贴,连续贴8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每次30 min,1~2次/d,5 d/周,连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腰椎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能力,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抑郁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VAS、ODI、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BBS、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BBS、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11%)与对照组(11.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姿势控制联合肌内效贴能减轻NLBP患者疼痛,改善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缓解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背痛 姿势控制训练 肌内效贴 疼痛
下载PDF
功能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俊杰 李孟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071-1072,共2页
目的探究悬吊系列运动+姿势控制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43例,根据治疗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于对... 目的探究悬吊系列运动+姿势控制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43例,根据治疗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悬吊系列运动+姿势控制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独立功能评定(FIM)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BBS、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FAC、FIM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悬吊系列运动+姿势控制训练应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提高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系列运动 姿势控制训练 亚急性期脑卒中
下载PDF
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6
18
作者 郄淑燕 王丛笑 +2 位作者 汪杰 马全胜 米立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16-1419,1439,共5页
目的:观察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患者的疼痛及静动态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共有40例CNLBP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9例)及对照组(21例... 目的:观察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患者的疼痛及静动态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共有40例CNLBP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9例)及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理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姿势控制训练,对照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核心稳定性训练30min/次,每天2次,每周5天,试验组核心稳定训练和姿势控制训练每天各1次,30min/次,每周5天,连续6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时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功能障碍程度,使用三维平衡测试仪进行静动态平衡评估来评价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静态平衡指标为三种体位下的重心摆动速度;动态平衡指标为稳定时间。结果:治疗3周两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闭眼站立和脚前后站立平衡得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周两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睁眼站立和闭眼站立平衡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静动态平衡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6周试验组VAS、ODI、睁眼站立、闭眼站立、稳定时间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脚前后站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显著减轻CNLBP患者的疼痛及改善静动态的姿势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姿势控制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平衡控制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态姿势控制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姿势控制障碍的作用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舒馨馨 应羽洲 +2 位作者 俞红 周思薇 陈健尔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2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动态姿势控制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姿势控制障碍的作用。方法:纳入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脱落4例,共16例完成研究,对照组脱落2例,共18例完成研究。2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动态姿势控制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姿势控制障碍的作用。方法:纳入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脱落4例,共16例完成研究,对照组脱落2例,共18例完成研究。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用动态平衡治疗仪进行姿势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10Hz高频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感觉整合测试(SOT)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OT结果中的本体觉(SOM)、视觉(VIS)、前庭觉(VES)、综合分值(COM)及BB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2组患者VIS、VES、COM分值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SOM分值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rTMS联合动态姿势控制训练方法改善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能力优于单独动态姿势控制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动态姿势控制训练 脑卒中 姿势控制障碍
下载PDF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指导对其足底压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张浩 巩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21-25,共5页
探讨姿势控制训练指导在脑卒中后偏瘫中的影响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加以姿势控制训练指导,比较效果。结果:数据比较,研究组步态参数、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改善效果均较高,足... 探讨姿势控制训练指导在脑卒中后偏瘫中的影响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加以姿势控制训练指导,比较效果。结果:数据比较,研究组步态参数、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改善效果均较高,足底压力指标均较低,且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功能恢复效果均较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开展姿势控制训练指导有着较大作用,可以降低足底压力,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姿势控制训练指导 足底压力 平衡能力 步行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