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姜炙法对寒凉性药挥发油含量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10
1
作者
贠亚波
杨春雨
+4 位作者
郭凤倩
尚悦
臧琛
张保献
李翠
《中医药信息》
2019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姜炙前后黄连、竹茹和栀子的挥发油含量及其组成成分,初步探讨姜炙法中姜汁对寒凉性药物的影响。方法:运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姜炙前后黄连、竹茹、栀子的挥发油成分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黄连和竹茹姜炙后挥发...
目的:通过比较姜炙前后黄连、竹茹和栀子的挥发油含量及其组成成分,初步探讨姜炙法中姜汁对寒凉性药物的影响。方法:运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姜炙前后黄连、竹茹、栀子的挥发油成分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黄连和竹茹姜炙后挥发油含量显著升高(P <0. 05),栀子姜炙后挥发油总含量无显著变化。姜炙后,3种药材的挥发油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姜汁挥发油的部分组分转移到了被炮制药材中,成为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引入的主要成分为α-姜黄烯、姜烯、β-没药烯和β-倍半水芹烯。结论:该研究揭示了寒凉药姜炙后挥发油变化的规律,为完善姜炙法炮制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
炙法
挥发油
姜
黄连
姜
竹茹
姜
栀子
组分变化
α-
姜
黄烯
姜
烯
β-没药烯
β-倍半水芹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GC-MS分析栀子姜制前后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成分变化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雨田
肖永庆
+3 位作者
张村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434-3438,共5页
目的:比较栀子姜制前后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的变化,为阐释姜栀子配伍炮制的物质基础内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生姜、姜栀子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鉴定并比较分析3个样品中化学成分变化,应用峰面...
目的:比较栀子姜制前后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的变化,为阐释姜栀子配伍炮制的物质基础内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生姜、姜栀子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鉴定并比较分析3个样品中化学成分变化,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栀子、生姜、姜栀子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1.5μL.g-1。从栀子、生姜和姜栀子挥发油中分别检出42,75,77个色谱峰,总共鉴定了89种化合物,其中栀子30种、生姜58种、姜栀子67种,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4.10%,90.52%,94.38%。结论:栀子姜制后挥发油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生
姜
姜
栀子
挥发油
GC-MS
原文传递
姜栀子炮制工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雨田
肖永庆
+3 位作者
张村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0-42,共3页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姜栀子的炮制工艺。方法:以京尼平苷、藏红花酸糖苷-1和藏红花酸糖苷-2含量为指标,选择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和生姜用量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姜栀子炮制工艺优选考察。结果:生姜用量对姜制子炮制工艺有...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姜栀子的炮制工艺。方法:以京尼平苷、藏红花酸糖苷-1和藏红花酸糖苷-2含量为指标,选择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和生姜用量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姜栀子炮制工艺优选考察。结果:生姜用量对姜制子炮制工艺有显著影响,最佳工艺为:取生栀子饮片加12.5%姜汁拌匀,闷润至干,置120℃烘箱烘制15 min,取出,放凉。结论:正交试验确定的姜栀子炮制工艺合理可靠,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
栀子
炮制工艺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及网络药理学探究姜栀子及栀子炭差异性功效机制
4
作者
付小梅
毛喜凤
+6 位作者
裴建国
刘婧
夏紫微
黄潇
吴志瑰
王芳
李炘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94-1501,共8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姜栀子及栀子炭功效改变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分析鉴定姜栀子和栀子炭中的化学成分,通过与文献质谱数据对比分析,对姜栀子...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姜栀子及栀子炭功效改变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分析鉴定姜栀子和栀子炭中的化学成分,通过与文献质谱数据对比分析,对姜栀子和栀子炭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不同栀子炮制品产生不同功效的“有效成分-靶点-通路”,通过网络节点度值筛选栀子不同炮制品产生不同功效的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结果:与生栀子相比,姜栀子与栀子炭中的成分数量均发生减少,其中生栀子共鉴定出42个化合物,姜栀子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栀子炭中共鉴定出26个化合物。网络药理学预测姜栀子止呕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PI3K-Akt、Rap1、Ras、C型凝集素受体、催乳素、ErbB等信号通路。栀子炭止血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AGE-RAGE,磷脂酶D、鞘脂、Rapl、松弛素、Fc epsilon RI、ErbB、C型凝集素受体、TNF、VEGF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姜栀子和栀子炭均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作用其功效发生改变,该研究可为栀子炮制品临床应用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
栀子
栀子
炭
差异功效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姜栀子炮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雨田
肖永庆
+3 位作者
张村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92-295,共4页
目的:研究姜栀子历史炮制情况及现代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查阅、整理有关姜栀子的文献资料,对其炮制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总结。从姜栀子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规范收载情况、炮制工艺研究现状、炮制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情况等几个方面...
目的:研究姜栀子历史炮制情况及现代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查阅、整理有关姜栀子的文献资料,对其炮制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总结。从姜栀子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规范收载情况、炮制工艺研究现状、炮制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姜栀子炮制方法始载于《产宝杂录》,在全国及数个省市的炮制规范中均有收载,目前对其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较少。结论:有必要深入、系统开展姜栀子的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为揭示其炮制原理、规范其炮制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姜
栀子
炮制
姜
制
原文传递
姜栀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6
作者
钟瑞
付小梅
+4 位作者
刘婧
黄潇
高莎
阚瑞
潘玲玲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2期228-228,230,共2页
栀子作为我国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但其苦性寒而易伤中气,故临床上常常使用其不同炮制品来降低其寒性,降低临床应用的副作用。姜栀子作为栀子炮制品之一,其利用姜辛温之性来抑制栀子的寒性,同时增强其和胃止呕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
栀子作为我国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但其苦性寒而易伤中气,故临床上常常使用其不同炮制品来降低其寒性,降低临床应用的副作用。姜栀子作为栀子炮制品之一,其利用姜辛温之性来抑制栀子的寒性,同时增强其和胃止呕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姜栀子的相关报道,从姜栀子的炮制工艺、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作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揭示其炮制原理,规范其饮片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
栀子
炮制工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栀子炮制琐谈
7
作者
于大猛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2期225-228,共4页
栀子去皮用种仁始于晋代,元代开始出现对栀子留皮与去皮的理论探讨。栀子去皮的手工方法有横切、纵切、拍碎、碾碎簸出等,以水润后纵切为最优。姜制栀子的主要目的是治疗郁烦呕吐与胃火郁热疼痛。元代以前,栀子以生用为主流,明清时期,...
栀子去皮用种仁始于晋代,元代开始出现对栀子留皮与去皮的理论探讨。栀子去皮的手工方法有横切、纵切、拍碎、碾碎簸出等,以水润后纵切为最优。姜制栀子的主要目的是治疗郁烦呕吐与胃火郁热疼痛。元代以前,栀子以生用为主流,明清时期,医家在栀子生用还是炒用方面出现分歧。在炒焦过程中,整个栀子或串碎均难以炒匀,唯有将皮与种仁分离,才能分别炒至棕褐色。应加强对栀子皮与种仁的研究,恢复栀子仁这一传统炮制品种,对焦栀子的炮制工艺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炮制
去皮
姜
栀子
栀子
仁
焦
栀子
原文传递
不同姜炙方法对姜栀子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8
作者
钟瑞
付小梅
+3 位作者
高莎
黄潇
潘玲玲
刘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75-3381,共7页
目的 比较不同姜炙方法对姜栀子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鉴定挥发性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再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结果 从8种姜炙品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8、47、44、47、42、48、46、48...
目的 比较不同姜炙方法对姜栀子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鉴定挥发性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再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结果 从8种姜炙品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8、47、44、47、42、48、46、48种成分,共有成分16种。各姜炙方法可按照姜汁喷洒方式、栀子处理程度进行明显区分。结论 不同姜炙方法可较大程度地影响姜栀子挥发性成分总量及化学组成,以姜汁喷洒方式、栀子处理程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
栀子
挥发性成分
姜
炙
GC-MS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姜炙法对寒凉性药挥发油含量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10
1
作者
贠亚波
杨春雨
郭凤倩
尚悦
臧琛
张保献
李翠
机构
河南省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国家药典委员会
出处
《中医药信息》
2019年第1期11-16,共6页
基金
国家药典委员会项目(No.2017-3)
文摘
目的:通过比较姜炙前后黄连、竹茹和栀子的挥发油含量及其组成成分,初步探讨姜炙法中姜汁对寒凉性药物的影响。方法:运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姜炙前后黄连、竹茹、栀子的挥发油成分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黄连和竹茹姜炙后挥发油含量显著升高(P <0. 05),栀子姜炙后挥发油总含量无显著变化。姜炙后,3种药材的挥发油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姜汁挥发油的部分组分转移到了被炮制药材中,成为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引入的主要成分为α-姜黄烯、姜烯、β-没药烯和β-倍半水芹烯。结论:该研究揭示了寒凉药姜炙后挥发油变化的规律,为完善姜炙法炮制理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姜
炙法
挥发油
姜
黄连
姜
竹茹
姜
栀子
组分变化
α-
姜
黄烯
姜
烯
β-没药烯
β-倍半水芹烯
Keywords
Processing method with ginger
Volatile oil
Huanglian processed with ginger
Zhuru processed with ginger
Zhizi processed with ginger
component change
α-curcumene
Zingiberere
β-Bisabolene
β- sesquiphellandrene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C-MS分析栀子姜制前后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成分变化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雨田
肖永庆
张村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434-3438,共5页
基金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01)
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ZZ20090110)
文摘
目的:比较栀子姜制前后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的变化,为阐释姜栀子配伍炮制的物质基础内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生姜、姜栀子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鉴定并比较分析3个样品中化学成分变化,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栀子、生姜、姜栀子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1.5μL.g-1。从栀子、生姜和姜栀子挥发油中分别检出42,75,77个色谱峰,总共鉴定了89种化合物,其中栀子30种、生姜58种、姜栀子67种,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4.10%,90.52%,94.38%。结论:栀子姜制后挥发油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关键词
栀子
生
姜
姜
栀子
挥发油
GC-MS
Keywords
Gardenia jasminoids
Zingiber officinale
Gardenia jasminoids roasted with ginger juice
volatile oil
GC-MS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姜栀子炮制工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雨田
肖永庆
张村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0-42,共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09ZX09301)
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ZZ20090110)
文摘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姜栀子的炮制工艺。方法:以京尼平苷、藏红花酸糖苷-1和藏红花酸糖苷-2含量为指标,选择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和生姜用量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姜栀子炮制工艺优选考察。结果:生姜用量对姜制子炮制工艺有显著影响,最佳工艺为:取生栀子饮片加12.5%姜汁拌匀,闷润至干,置120℃烘箱烘制15 min,取出,放凉。结论:正交试验确定的姜栀子炮制工艺合理可靠,稳定性好。
关键词
姜
栀子
炮制工艺
正交试验
Keywords
Gardenia jasminoids roasted with ginger
processing technique
orthogonal design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UPLC-Q-TOF-MS及网络药理学探究姜栀子及栀子炭差异性功效机制
4
作者
付小梅
毛喜凤
裴建国
刘婧
夏紫微
黄潇
吴志瑰
王芳
李炘冉
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范崔生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出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94-150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060710,82360781)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02BABL206153)
+1 种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GJJ201229,GJJ2200951)
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编号:CXTD22002)。
文摘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姜栀子及栀子炭功效改变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分析鉴定姜栀子和栀子炭中的化学成分,通过与文献质谱数据对比分析,对姜栀子和栀子炭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不同栀子炮制品产生不同功效的“有效成分-靶点-通路”,通过网络节点度值筛选栀子不同炮制品产生不同功效的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结果:与生栀子相比,姜栀子与栀子炭中的成分数量均发生减少,其中生栀子共鉴定出42个化合物,姜栀子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栀子炭中共鉴定出26个化合物。网络药理学预测姜栀子止呕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PI3K-Akt、Rap1、Ras、C型凝集素受体、催乳素、ErbB等信号通路。栀子炭止血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AGE-RAGE,磷脂酶D、鞘脂、Rapl、松弛素、Fc epsilon RI、ErbB、C型凝集素受体、TNF、VEGF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姜栀子和栀子炭均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作用其功效发生改变,该研究可为栀子炮制品临床应用奠定科学基础。
关键词
姜
栀子
栀子
炭
差异功效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Keywords
ginger juice Fructus Gardeniae
carbonized Fruotus Gardeniae
differential efficacy
UPLC-Q-TOF/MS
network pharmacology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R962 [医药卫生—中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姜栀子炮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雨田
肖永庆
张村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92-295,共4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ZZ20090110)
文摘
目的:研究姜栀子历史炮制情况及现代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查阅、整理有关姜栀子的文献资料,对其炮制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总结。从姜栀子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规范收载情况、炮制工艺研究现状、炮制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姜栀子炮制方法始载于《产宝杂录》,在全国及数个省市的炮制规范中均有收载,目前对其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较少。结论:有必要深入、系统开展姜栀子的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为揭示其炮制原理、规范其炮制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栀子
姜
栀子
炮制
姜
制
Keywords
Gardenia jasminoids
Gardenia jasminoids roasted with ginger juice
processing
to roast with ginger juice
分类号
R283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姜栀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6
作者
钟瑞
付小梅
刘婧
黄潇
高莎
阚瑞
潘玲玲
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出处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2期228-228,230,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06071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2BABL206153)
+2 种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70753,GJJ190678)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项目(2017A323,2018A311)
2018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T20184828005)。
文摘
栀子作为我国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但其苦性寒而易伤中气,故临床上常常使用其不同炮制品来降低其寒性,降低临床应用的副作用。姜栀子作为栀子炮制品之一,其利用姜辛温之性来抑制栀子的寒性,同时增强其和胃止呕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姜栀子的相关报道,从姜栀子的炮制工艺、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作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揭示其炮制原理,规范其饮片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姜
栀子
炮制工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Keywords
Gardeniae Fructus processed with ginger juice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chemical compon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分类号
TQ [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栀子炮制琐谈
7
作者
于大猛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出处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2期225-228,共4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CI2021A00415)。
文摘
栀子去皮用种仁始于晋代,元代开始出现对栀子留皮与去皮的理论探讨。栀子去皮的手工方法有横切、纵切、拍碎、碾碎簸出等,以水润后纵切为最优。姜制栀子的主要目的是治疗郁烦呕吐与胃火郁热疼痛。元代以前,栀子以生用为主流,明清时期,医家在栀子生用还是炒用方面出现分歧。在炒焦过程中,整个栀子或串碎均难以炒匀,唯有将皮与种仁分离,才能分别炒至棕褐色。应加强对栀子皮与种仁的研究,恢复栀子仁这一传统炮制品种,对焦栀子的炮制工艺进行改进。
关键词
栀子
炮制
去皮
姜
栀子
栀子
仁
焦
栀子
Keywords
Fructus Gardeniae
Medicinal processing
Peeling
Fructus Gardeniae processed with ginger
Seed of fructus Gardeniae
Fructus Gardeniae Praeparatus
分类号
R283.3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姜炙方法对姜栀子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8
作者
钟瑞
付小梅
高莎
黄潇
潘玲玲
刘婧
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出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75-338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060710)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项目(T20184828005)
+2 种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2BABL206153)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70753,GJJ190678)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项目(2017A323,2018A311)。
文摘
目的 比较不同姜炙方法对姜栀子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鉴定挥发性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再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结果 从8种姜炙品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8、47、44、47、42、48、46、48种成分,共有成分16种。各姜炙方法可按照姜汁喷洒方式、栀子处理程度进行明显区分。结论 不同姜炙方法可较大程度地影响姜栀子挥发性成分总量及化学组成,以姜汁喷洒方式、栀子处理程度更明显。
关键词
姜
栀子
挥发性成分
姜
炙
GC-MS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分类号
R283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姜炙法对寒凉性药挥发油含量及组分的影响
贠亚波
杨春雨
郭凤倩
尚悦
臧琛
张保献
李翠
《中医药信息》
201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GC-MS分析栀子姜制前后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成分变化
李雨田
肖永庆
张村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原文传递
3
姜栀子炮制工艺的实验研究
李雨田
肖永庆
张村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
9
原文传递
4
基于UPLC-Q-TOF-MS及网络药理学探究姜栀子及栀子炭差异性功效机制
付小梅
毛喜凤
裴建国
刘婧
夏紫微
黄潇
吴志瑰
王芳
李炘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5
姜栀子炮制研究概况
李雨田
肖永庆
张村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
3
原文传递
6
姜栀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钟瑞
付小梅
刘婧
黄潇
高莎
阚瑞
潘玲玲
《广东化工》
CAS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栀子炮制琐谈
于大猛
《新中医》
CAS
2022
0
原文传递
8
不同姜炙方法对姜栀子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钟瑞
付小梅
高莎
黄潇
潘玲玲
刘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