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老子》的整全之“道”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可真 刘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55,共9页
《老子》中“道”有多种含义,本文以第二十五章为中心,围绕“字之曰道”来探究这里的“道”概念的具体涵义。此章对“道”的描述涉及了物质、时间、空间、运动、规律五个方面的特性,基于这五方面的描述而“字之曰道”,表明了此“道”乃... 《老子》中“道”有多种含义,本文以第二十五章为中心,围绕“字之曰道”来探究这里的“道”概念的具体涵义。此章对“道”的描述涉及了物质、时间、空间、运动、规律五个方面的特性,基于这五方面的描述而“字之曰道”,表明了此“道”乃是标识物质、时间、空间、运动、规律互相统一不可分割的宇宙整体的概念。借助于此概念所表达的宇宙整全原理,本质上是世界一元性与世界多样性相互统一的辩证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 周行 整全
下载PDF
杨利慧女娲神话思想与实践研究
2
作者 何春晖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女娲神话作为现代中国神话学的核心对象,不仅因为其位于中国神话谱系的核心层,也因为它的精神发掘正好与现代中国的民族历史高度契合。如果从女娲神话研究的第一代学者茅盾、顾颉刚等人算起,杨利慧应属第四代学者。杨利慧的女娲神话研究... 女娲神话作为现代中国神话学的核心对象,不仅因为其位于中国神话谱系的核心层,也因为它的精神发掘正好与现代中国的民族历史高度契合。如果从女娲神话研究的第一代学者茅盾、顾颉刚等人算起,杨利慧应属第四代学者。杨利慧的女娲神话研究,研究资料宏富,理论视角创新,学术思想敏锐,确立了女娲的中华民族始母神地位。从文献与田野中探讨女娲的神格、流变和功能开始,到表演、旅游与电子媒介中朝向当下阐述女娲的新实践和新视角,杨利慧及其团队持续30年的整体研究对于女娲神话信仰和中国神话的研究史而言,具有神话学术史范式价值,反映出当代中国神话学和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转换与嬗变,为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和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现代建构提供了代表性案例。女娲神话思想与实践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且加快了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利慧 女娲神话信仰研究 中华民族 朝向当下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
下载PDF
女娲与伊邪那美命——中日始母神形象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燕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2期214-217,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始母神形象的比较,试图发现始母神形象的一些共性和差异,并探寻儒家文化和伦理观念对两国神话的不同影响,以及中日风格迥异的文学传统是如何在作为最初的文学形态的神话中体现出来的,进而揭示出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心... 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始母神形象的比较,试图发现始母神形象的一些共性和差异,并探寻儒家文化和伦理观念对两国神话的不同影响,以及中日风格迥异的文学传统是如何在作为最初的文学形态的神话中体现出来的,进而揭示出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 伊邪那美命 形象
下载PDF
西王母的神格定位:西戎部落的始母神 被引量:1
4
作者 邢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6期178-182,共5页
从古代文献《山海经》等记载看,神话西王母具有多重神格。古今学者也做了各种考证。剥去多种说法的扑朔迷离,西王母的神格应该定位于大母神,也可为女性的祖母神和祖先神。西王母的神话符号与昆仑山结为一体,属于女性符号的表征。学术界... 从古代文献《山海经》等记载看,神话西王母具有多重神格。古今学者也做了各种考证。剥去多种说法的扑朔迷离,西王母的神格应该定位于大母神,也可为女性的祖母神和祖先神。西王母的神话符号与昆仑山结为一体,属于女性符号的表征。学术界有西王母为月神之说,实际上,月亮的圆形和不断圆缺周而复始的表象与原始神话中崇拜的祖先神是同位的。西王母神话的产生与历史上商周时期活跃的部族西戎有密切的关系。戎族崇拜的女性祖先就是西王母。按其祖先原始宗教产生的崇拜偶像尊为化生天地的西方至高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 神格 西戎
下载PDF
女娲神话的文学化
5
作者 宁稼雨 《书摘》 2020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女蜗神话的最早记栽是先秦时期的《楚辞》和《山海经》。尽管二书中的记载还比较模糊朦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为职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袁珂先生就将《楚辞·天问》中的“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理解为“女娲作成了别人的身体,她的... 女蜗神话的最早记栽是先秦时期的《楚辞》和《山海经》。尽管二书中的记载还比较模糊朦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为职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袁珂先生就将《楚辞·天问》中的“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理解为“女娲作成了别人的身体,她的身体又是谁作成的呢”。丁山先生则更为明确地认为这两句话说明:“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固已盛传女娲造人的故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天问》 《楚辞》 文学化 女娲神话 《山海经》 女娲有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