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性早搏始动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永全 罗孝成 +5 位作者 贾三庆 孙涛 张红 李莉 邢云利 宋开友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41-443,共3页
了解房性早搏 (简称早搏 )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关系。通过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 2 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观察其 2 4h房颤的发作阵数 ,房早的发作情况 ,诱发和未诱发房颤的房早的联律间期、房早前周长、房早前12 0s房早频率等... 了解房性早搏 (简称早搏 )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关系。通过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 2 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观察其 2 4h房颤的发作阵数 ,房早的发作情况 ,诱发和未诱发房颤的房早的联律间期、房早前周长、房早前12 0s房早频率等。结果 :诱发房颤的房早比未诱发房颤的房早显著提前 (35 5 .9± 32 .8msvs 4 0 8.4± 4 1.7ms,P <0 .0 1) ,房早是否诱发房颤还与房早前周长长 (85 4± 10 6msvs 74 2± 113ms ,P <0 .0 1)及房早前 12 0s的房早频率快 (2 1.7± 15 .3次 /分vs9.79± 7.92次 /分 ,P <0 .0 1)有关。结论 :房早是否始动阵发性房颤不仅与房早的联律间期有关 ,而且与房早前周长及其前 12 0s房早的频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阵发性心房颤 房性早搏 机制
下载PDF
羊肠线埋入对大鼠“足三里”穴区巨噬细胞CD68、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倩 李丽红 +6 位作者 侯珣瑞 梁欣 卢雨微 聂红昉 王钰嘉 程玲 叶婷婷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1-685,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足三里”穴区羊肠线埋入后局部巨噬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埋线后穴位局部初始应答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羊肠线埋线组50只、埋线针空刺组50只... 目的:观察大鼠“足三里”穴区羊肠线埋入后局部巨噬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埋线后穴位局部初始应答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羊肠线埋线组50只、埋线针空刺组50只,羊肠线埋线组、埋线针空刺组又随机分为干预后8 h,3、7、14、21 d组,每组10只。羊肠线埋线组进行“足三里”羊肠线埋线1次,埋线针空刺组进行“足三里”空刺1次。对应时间点采集各组“足三里”穴区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穴区巨噬细胞CD68的表达,ELISA法检测“足三里”穴区组织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与同时点空白组比较,羊肠线埋线组埋线后8 h,3、7、14、21 d穴区组织TNF-α、IL-1β含量及巨噬细胞CD68表达均升高(P<0.05);埋线针空刺组TNF-α含量空刺后8 h、3 d升高(P<0.05),IL-1β含量在空刺后8 h,3、7、14 d升高(P<0.05),巨噬细胞CD68表达在空刺后8 h升高(P<0.05)。与同时点埋线针空刺组比较,羊肠线埋线组3、7、14、21 d穴区组织IL-1β含量及8 h,3、7、14、21 d TNF-α含量、巨噬细胞CD68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大鼠“足三里”实施羊肠线埋入后,局部巨噬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发生变化,羊肠线为引起“足三里”穴区微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其埋入后引起的局部免疫炎性动态变化可能参与了埋线后穴位局部初始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机制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