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子弟书对女英雄形象的重塑透视满族的性别文化心理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姚韫
-
机构
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
-
出处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3,共5页
-
文摘
子弟书从女性视角切入,重新塑造了一批忧国爱民、深明大义、不惜舍生取义的女英雄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文本分析,可以探寻满族族群特有的性别文化心理,即女性英雄崇拜。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萨满教作为满族的原始宗教,女神(女性英雄)崇拜是其重要表征。其二,与早期满族社会中母系氏族特征的遗存有关。其三,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主要从事渔猎活动,相对于以农耕为主的汉族来说,满族女性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程度相对较高。这一性别观念特征也是构成满族文化系统的重要质素。而子弟书对女英雄形象的重塑也体现出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内涵。
-
关键词
子弟书
女英雄形象
女性英雄崇拜
满族
性别文化心理
-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木兰诗》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洪申我
-
机构
黎明职业大学
-
出处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3-5,共3页
-
文摘
《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歌 ,但诗歌本身并不具备这种品格。诗歌抒写的是从军的无奈 ,对凡常生活和家乡亲人的渴求思念 ,及丝丝缕缕透露出来的战争隐痛。
-
关键词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女英雄形象
战争控诉
思乡之情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体与女英雄形象审美新质研究——以《女勇士》为例
- 3
-
-
作者
林思丞
-
机构
桂林学院
-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8期1-4,共4页
-
基金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世纪美国华裔女作家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嬗变研究”(项目编号:2019KY0989)阶段性成果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广西与东盟戏曲文化教育及跨境交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1ZJY1667)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1976)以自传形式出版,其文体却难以定性,它兼具小说、神话、自传和回忆录等多种文体特征。汤亭亭的文体创新与20世纪文学、社会等场域息息相关,同时她颠覆并重塑了中国女英雄花木兰形象,也为无名女人赋以女英雄形象特质。在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视域下,将《女勇士》置于场域中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究文体与形象、文本与场域的关系,以及场域内权力和自主性对文本或形象的作用。
-
关键词
文体
《女勇士》
女英雄形象
场域
-
Keywords
Genre
The Woman Warrior
Heroine images
Field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普通的超级女英雄——宫崎自身的投影
- 4
-
-
作者
田中千世子
吴娜
-
出处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7-149,共3页
-
-
关键词
日本
宫崎骏
电影
《千与千寻》
女英雄形象
现代主义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从《水浒传》看中国古代文学女性意识的觉醒
- 5
-
-
作者
李源
-
机构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学系
-
出处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12年第Z1期42-45,共4页
-
文摘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男性为主的作品,对女性形象着墨不多,却与中国古典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与那些温柔顺从,才貌双全的女性相比,《水浒传》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如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等人都是对传统的颠覆,她们改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依附于男权文化,缺乏女性主体意识的格局。从这些女性身上可以发现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的初步觉醒。
-
关键词
传统女性形象
女英雄形象
女性角色意识
-
Keywords
traditional female images
heroine
feminism consciousness
-
分类号
I207.41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精巧的细读 无限的创意
- 6
-
-
作者
朱晓萍
-
机构
富阳市环山中学
-
出处
《新校园(上旬刊)》
2011年第2期160-161,共2页
-
文摘
一、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
1.文本解读的概念化、教条化
许多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建立了一套强大的解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开,乃至取代了文本。读到《我的叔叔于勒》就想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读到《木兰诗》大抵就是“欣赏花木兰英勇善战的这一女英雄形象”;读到《变色龙》就要通过赏读其“变”与“不变”,感受并批判他的“见风使舵”。如此这般,解读文本形同贴标签。
-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变”与“不变”
文本解读
细读
创意
女英雄形象
《木兰诗》
《变色龙》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英国女作家安吉拉笔下的女英雄形象
- 7
-
-
作者
曹莉
-
机构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作家》
2015年第3X期55-56,共2页
-
文摘
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一贯被评论界指认为女权主义者,但安吉拉的"女权主义"却显得与众不同。安吉拉的女权主义只出现在她对作品女性人物的态度上,以及她对女性社会角色的理解中。安吉拉是一位重新审定女性价值的作家,她把女性从传统的鄙视与误解中剥离出来,解析出女性在传统生活方式下所散发出的坚强勇敢的性格,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女英雄,这就是安吉拉笔下富有英雄色彩的女性形象。
-
关键词
英国女作家
安吉拉·卡特
女英雄形象
-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木兰诗》教学设计
- 8
-
-
作者
朱则光
-
机构
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59,共3页
-
文摘
【设计说明】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深度感受木兰的女英雄形象。从诗歌创作倾向看,木兰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爱、并非天生顽强的女人,然后才是英雄,这是木兰是此英雄而非彼英雄的特质,是《木兰诗》是此文本而非彼文本的特质。抓住了这个“女”字,也就抓住了文本的关键。
-
关键词
《木兰诗》
教学设计
女英雄形象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品味语言
创作倾向
“女”字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花木兰》:英雄叙事的情与义
- 9
-
-
作者
胡牧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11年第8期19-20,共2页
-
文摘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在人们惯常印象中,关于花木兰的叙事总是彰显花木兰作为女英雄的骁勇善战和英勇顽强,而在影片《花木兰》中,花木兰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别样的“女英雄”形象。一、在苦涩柔情的背后《花木兰》中的女英雄形象显然不同于“十七年”和“文革”中塑造的女英雄形象。影片较为灵活地处理好了性别叙事与英雄性契合的叙事难题。《花木兰》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典型的英雄形象,花木兰(赵薇饰演)就是其中之一。
-
关键词
《花木兰》
英雄叙事
女英雄形象
“十七年”
“文革”
性别叙事
英雄性
影片
-
分类号
J82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中国“十七年”小说中的女英雄形象与男性修辞
被引量:1
- 10
-
-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62-62,共1页
-
文摘
中国“十七年”小说中的女英雄形象与男性修辞中国的“十七年”(1949-1966年)是一个追求英雄的年代。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在《二十一世纪》1994年第6期发表同题文章,指出;“十七年”小说中的女英雄的形成有两个特点:首先,他们往往是伴随着男英雄出场的;...
-
关键词
女英雄形象
“十七年”
政治小说
修辞手段
男性作家
中国
后现代小说
《红旗谱》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亲爱的
- 11
-
-
作者
韦斯琴
-
出处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5年第5期19-19,共1页
-
文摘
陈可辛执导的影片《亲爱的》,讲述了一个寻子打拐的故事,主演赵薇告别了从前顽皮嬉闹的小燕子时代,也突破了花木兰式的女英雄形象,将一个没有文化、盲目而偏执的安徽农村妇女演绎得十分到位,
-
关键词
女英雄形象
农村妇女
花木兰
有文化
故事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