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统治神话的张扬和终结——《红楼梦》和《创世纪》中两个祖母形象的文化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楚爱华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65,75,共13页
贾母和戚紫薇分别是《红楼梦》中贾家和张爱玲小说《创世纪》中匡家的两位老祖母,她们都是家庭中的掌权人物。贾母的大家风范、理家才干富贵气象,代表了女性统治神话的极致,而产生在新旧交替时期的戚紫薇,其统治的失意困顿则暗示着女性... 贾母和戚紫薇分别是《红楼梦》中贾家和张爱玲小说《创世纪》中匡家的两位老祖母,她们都是家庭中的掌权人物。贾母的大家风范、理家才干富贵气象,代表了女性统治神话的极致,而产生在新旧交替时期的戚紫薇,其统治的失意困顿则暗示着女性统治神话的冷寂荒凉。贾母女性统治神话的悲剧是男性文明衰落的必然,是女性的性别悲剧的宿命体现,也是贾母对自身生命质量超越的悲剧;戚紫薇的统治悲剧主要是性格悲剧:女人的“心狱”及人性中刻薄虚荣、懒惰阴险等诸多的弱点,不仅使历史上的母亲神话得以解构,也是女性统治万劫不复的文化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统治 张扬 终结 祖母
下载PDF
经验与话语的冲突与逃逸——解析萧红《生死场》中“越轨的笔致” 被引量:2
2
作者 高艳丽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100,共3页
一 直到今天如何理解萧红那些"越轨的笔致",仍是《生死场》中解读争议较多的问题。女性经验天然地同话语的不协调,也许是一个切入点。约色芬·多万诺分析影响女性写作的女性经验时指出了女性进入公共领域时呈现着分裂的状态:"... 一 直到今天如何理解萧红那些"越轨的笔致",仍是《生死场》中解读争议较多的问题。女性经验天然地同话语的不协调,也许是一个切入点。约色芬·多万诺分析影响女性写作的女性经验时指出了女性进入公共领域时呈现着分裂的状态:"进入公共领域意味着向男性的统治妥协,接受大众的思想;而固守女性自身、女性真实,固守于母性的前文明——女性统治的‘前俄狄蒲斯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经验 《生死场》 萧红 话语 解析 逃逸 冲突 女性统治
原文传递
从贾母形象的塑造看曹雪芹的母亲崇拜 被引量:1
3
作者 楚爱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4-37,共4页
贾母是《红楼梦》中贾府的老祖母,是家庭中的掌权人物,是贾家家族秩序的重要支柱和象征符号。贾母出身富贵,恤贫怜老,博学多识,而且能够独当一面,具有卓异不凡的领袖才能。贾母女性统治神话的悲剧是男性文明衰落的必然,是女性的性别悲... 贾母是《红楼梦》中贾府的老祖母,是家庭中的掌权人物,是贾家家族秩序的重要支柱和象征符号。贾母出身富贵,恤贫怜老,博学多识,而且能够独当一面,具有卓异不凡的领袖才能。贾母女性统治神话的悲剧是男性文明衰落的必然,是女性的性别悲剧的宿命体现,也是贾母对自身生命质量超越的悲剧。贾母统治反映了曹雪芹潜意识中的母亲崇拜,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统治 超越 母亲崇拜
下载PDF
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统治主题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璐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99-101,共3页
男权思想仅仅体现在劳伦斯的后期作品中,其前期作品并无男权意识,其前期作品的主题是强大女性对男性的压迫以及备受压抑的男性屈辱与恐惧。劳伦斯的前期作品可诠释其前期作品女性统治这一主题。
关键词 劳伦斯 作品 女性统治主题
下载PDF
邢夫人与王夫人形象之女性主义批评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鸿渊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7-163,共17页
在封建贵族世家贾府的权力结构中,诸如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之类,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来看,大致可以归入"女性统治者"一类。作为女性,她们是男权社会受压迫的人;作为贵族家庭的主子或长辈,她们又有一定的特权,是压... 在封建贵族世家贾府的权力结构中,诸如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之类,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来看,大致可以归入"女性统治者"一类。作为女性,她们是男权社会受压迫的人;作为贵族家庭的主子或长辈,她们又有一定的特权,是压迫者或兼具压迫者的性质。通过比较邢夫人、王夫人两妯娌对待丈夫、儿女、媳妇、婆婆、奴婢,以及金钱与权力的态度,可以发现,她们同样是封建男权制度的受害者,失去了女性的价值、经验和意识,反过来又对下层女性转嫁自己所受的压迫,从而造成更多同性的人生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邢夫人 王夫人 女性统治 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从皇家禁地到庆典舞台:北京西郊万寿寺的微观格局变迁
6
作者 杨菁 叶翔 张小弸 《建筑师》 2021年第3期79-86,共8页
本文是对万寿寺建筑群这一微小空间领域由明末至清末三百余年变迁的研究。明代万历生母李太后崇佛及其个人情感归属,替僧制度,西郊的人文地理是万寿寺初创的背景。尔后三百余年,万寿寺历经多次营建变革,畅春园的始建,崇庆皇太后六旬和... 本文是对万寿寺建筑群这一微小空间领域由明末至清末三百余年变迁的研究。明代万历生母李太后崇佛及其个人情感归属,替僧制度,西郊的人文地理是万寿寺初创的背景。尔后三百余年,万寿寺历经多次营建变革,畅春园的始建,崇庆皇太后六旬和七旬庆典,慈禧太后六旬庆典无不例外地影响到了组群的建设。文章将史料与实际建制进行联系,分析万寿寺各时期的主要营建特色,并指出其成型除了时代语境给予的必然外,也是一座因古代水陆交通位置优越而成,随年代愈富女性统治者色彩的北京皇家寺院案例,以期见微知著,反映北京西郊这段时期历史、地理、建筑等方面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寺 长河 北京西郊 女性统治 营寺动机
下载PDF
Establishing Female Rule in Sixteenth Century England: A Tale of Two Queens
7
作者 LinMeixiang ZhuShida DavidKelly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4年第4期164-164,共1页
When Mary I, the first queen of England (1553-1558) and Elizabeth I (1558-1603) were in power, they faced dual challenges: suspicion about the inheritance of the imperial power and general social anxiety about the... When Mary I, the first queen of England (1553-1558) and Elizabeth I (1558-1603) were in power, they faced dual challenges: suspicion about the inheritance of the imperial power and general social anxiety about the rule of women. Mary I worked to make her rule legitimate by establishing a united rule through marri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世纪 英格兰 玛丽I世 伊丽莎白I世 女性统治 皇室权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