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畅饮“天河之水”——迟子建访谈录 |
文能
迟子建
|
《花城》
北大核心
|
1998 |
165
|
|
2
|
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我读迟子建的小说 |
谢有顺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89
|
|
3
|
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 |
戴锦华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70
|
|
4
|
我们需要两个世界 |
张抗抗
|
《文艺评论》
|
1986 |
68
|
|
5
|
温情的力量——迟子建访谈录 |
迟子建
阿成
张英
|
《作家》
|
1999 |
46
|
|
6
|
关于“女性文学”的对话 |
张抗抗
刘慧英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51
|
|
7
|
解读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国麻将 |
张瑞华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4
|
|
8
|
超越二元对立的话语:读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 |
陆薇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41
|
|
9
|
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 |
孙宗白
|
《外国文学研究》
|
1981 |
36
|
|
10
|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述评 |
康正果
|
《文学评论》
|
1988 |
39
|
|
11
|
阿特伍德小说的生态主义解读:表现、原因和出路 |
陈秋华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9
|
|
12
|
并非自觉的女性内审意识——论张爱玲等女作家群 |
于青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34
|
|
13
|
两性对话:中国女性文学十五年 |
王光明
荒林
|
《文艺争鸣》
CSSCI
|
1997 |
26
|
|
14
|
现代美国妇女的困境与自救——论当代美国女性小说 |
罗婷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36
|
|
15
|
多丽丝·莱辛笔下的政治与妇女主题 |
李福祥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29
|
|
16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 |
阎纯德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2
|
|
17
|
刀刃上的舞蹈──评卫慧《上海宝贝》兼及晚生代女作家创作 |
马春花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0 |
26
|
|
18
|
雷切尔·卡森的生态文学成就和生态哲学思想 |
王诺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2
|
|
19
|
多丽丝·莱辛 |
王家湘
|
《外国文学》
|
1987 |
23
|
|
20
|
上海/香港:女作家眼中的“双城记”——从王安忆到张爱玲 |
倪文尖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