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奥斯维辛”与现代哲学——考察现代哲学转向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
贺来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
2004 |
8
|
|
2
|
“集体记忆”理论视阈下南京大屠杀事件对外传播的三个维度 |
佘庄墅
|
《对外传播》
|
2017 |
4
|
|
3
|
抗战集体记忆跨国重建的困境与策略 |
朱政德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4
|
“闲笔”之妙 |
程为民
|
《新闻实践》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5
|
数字奥斯维辛 |
张春燕
|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
2007 |
0 |
|
6
|
奥斯维辛与诗歌 |
耿林莽
|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
2007 |
0 |
|
7
|
从《调查》看德国文献剧 |
周亦珺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8
|
论凯尔泰斯·伊姆雷《无命运的人生》 |
谭方黎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2 |
1
|
|
9
|
禁忌之恋 |
哈米
|
《青年博览》
|
2022 |
0 |
|
10
|
奥斯维辛集中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
汤芳菲
|
《北京规划建设》
|
2016 |
1
|
|
11
|
遗憾终生只为爱 |
张达明
|
《绿色天府》
|
2015 |
0 |
|
12
|
音乐的力量 |
李良旭
|
《琴童》
|
2014 |
0 |
|
13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 |
|
《新世纪周刊》
|
2015 |
0 |
|
14
|
乐道院的前世今生 |
李楠
隋炜凤
李宜龙
|
《走向世界》
|
2020 |
0 |
|
15
|
天堂的颜色或现世的反诉 |
易彬
|
《天涯》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6
|
犹太人的智慧两则 |
卡洛琳·李
|
《农村财务会计》
|
2010 |
0 |
|
17
|
旅顺日俄监狱——东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
刘少才
|
《党史纵横》
|
2015 |
0 |
|
18
|
旅顺监狱——中国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
王崇
|
《党史纵横》
|
2015 |
0 |
|
19
|
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的孩子 |
普里莫·莱维
杨晨光
|
《书摘》
|
2016 |
0 |
|
20
|
那是多么美丽的花 |
刘成龙
钟梦婷(指导)
|
《高中生(作文)》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