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赵广录 冯铁建 +5 位作者 赵锦 王晓辉 石向东 张燕 罗贤如 甘永霞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的分子流行情况,帮助分析HIV-1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2006年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确认为阳性的样本18例,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技术,对...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的分子流行情况,帮助分析HIV-1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2006年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确认为阳性的样本18例,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技术,对该样本膜蛋白基因(env基因)和核心蛋白基因(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8份样本中共存在CRF01 AE、CRF07 BC、CRF08 BC 3种重组毒株及B一种亚型,分别占55.56%(10/18)、16.67%(3/18)、5.56%(1/18)和22.22%(4/18);在env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 AE.TH.90.CM240、07 BC.CN.97.97CN001、08 BC.CN.97.97CNGX 9F、B.US.86.JRFL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8.778±1.296)%、(7.650±0.212)%、11.300%和(13.300±0.819)%;CRF01 AE、CRF07 BC重组株和B亚型组内离散率分别为(10.192±4.179)%、(2.000±0.000)%和(14.367±8.812)%;在gag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 AE.TH.90.CM240、07 BC.CN.97.97CN001、08 BC.CN.97.97CNGX 9F、B.FR.83.HXB2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5.070±1.132)%、(2.167±0.551)%、4.800%和(7.350±1.926)%;CRF01 AE、CRF07 BC重组株和B亚型组内离散率分别为(4.504±1.692)%、(0.700±0.346)%和(10.167±4.352)%。结论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HIV-1流行株以CRF01-AE重组亚型为主,其次是B亚型,也存在CRF07 BC和CRF08BC重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I型 男男同性恋 序列分析 亚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北京市2007年新确认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gag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叶景荣 李洋 白立石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0-423,共4页
为了解北京市HIV-1亚型特点和流行特征,随机采集北京市2007年新确证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标本200份,分离血浆,提取病毒RNA,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gag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北京市HIV-1流行毒株分别属... 为了解北京市HIV-1亚型特点和流行特征,随机采集北京市2007年新确证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标本200份,分离血浆,提取病毒RNA,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gag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北京市HIV-1流行毒株分别属于7个亚型和流行重组型,分别为A1亚型1份,B亚型35份,泰国B亚型19份,C亚型3份,CRF01_AE亚型49份,CRF07_BC亚型51份,CRF08_BC亚型3份。北京市己存在7种HIV-1亚型和流行重组型,应该加强北京市HIV-1亚型流行情况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亚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HIV-1母婴垂直传播实验室诊断方法探索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石向东 赵广录 +4 位作者 宋俊敏 甘永霞 王晓辉 张燕 陈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索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阳性孕产妇新生婴儿核酸检测的辅助性诊断方法,了解深圳地区母婴传播所感染的HIV-1阳性婴儿HIV-1毒株的分子流行情况,帮助分析HIV-1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2000-2007年19例HIV-1阳性孕... 目的探索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阳性孕产妇新生婴儿核酸检测的辅助性诊断方法,了解深圳地区母婴传播所感染的HIV-1阳性婴儿HIV-1毒株的分子流行情况,帮助分析HIV-1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2000-2007年19例HIV-1阳性孕产妇的血样,她们所生新生儿中28人的血样,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对该样本膜蛋白基因(env基因)和核心蛋白(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28例婴儿中共得到6例PCR诊断为阳性的婴儿样本,6例样本中共存在CRF01-AE和CRF07-BC两种重组毒株以及B一种亚型,其在所有分析样本中的比例分别为4/6、1/6和1/6;在env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AE.TH.90.CM240的基因离散率为(9.200±1.600)%;CRF01-AE重组株组内离散率为(11.700±4.000)%;在gag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AE.TH.90.CM240、07-BC.CN.97.97CN001和B.CN.RL42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4.075±0.763)%、(5.500±0.566)%和(7.150±1.485)%;CRF01-AE重组株、CRF07-BC重组株和B亚型组内离散率分别为(4.033±1.692)%、0.800%和1.900%。结论该方法有望成为HIV母婴垂直传播中新生婴儿的早期辅助性诊断方法。在深圳地区HIV-1阳性婴儿中,HIV-1流行株以CRF01-AE重组亚型为主,其次是B亚型。并且在母婴传播过程中,HIV-1env和gag基因变异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Ⅰ型 孕产妇 序列分析 亚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宫颈糜烂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曹颂阳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00-201,共2页
对 194例宫颈糜烂 (分轻、中、重 3组 )患者及 30例无宫颈糜烂的正常组 ,检测其宫颈分泌物和血中的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结果 :宫颈糜烂中、重度组CT及UU阳性检出率宫颈分泌物中分别为 48.10 %、6 7.44 %和 39.2 4%、5 8.... 对 194例宫颈糜烂 (分轻、中、重 3组 )患者及 30例无宫颈糜烂的正常组 ,检测其宫颈分泌物和血中的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结果 :宫颈糜烂中、重度组CT及UU阳性检出率宫颈分泌物中分别为 48.10 %、6 7.44 %和 39.2 4%、5 8.81% ,血中分别为 5 1.89%、5 3.49%和 40 .5 1%、46 .5 1% ;CT、UU双重阳性率宫颈分泌物中分别为 34 .18%和 46 .5 1% ,血中分别为 31.6 5 %和 41.86 % ;宫颈分泌物和血中CT均阳性分别为 41.77%和39.5 3% ,UU均阳性分别为 30 .38%和 2 5 .5 8% ,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轻度糜烂组 (分别P <0 .0 5和P <0 .0 1)。提示宫颈糜烂与CT、UU感染相关 ,其阳性检出率与宫颈糜烂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 被引量:3
5
作者 童琳 王小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0-401,共2页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哮喘发作 聚合酶链式反应 急性呼吸道感染 小儿 微量免疫荧光 心血管疾病 疾病相关 感染情况 哮喘患儿
下载PDF
女性性服务者生殖道4种病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卫平民 浦跃朴 赵季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2-533,共2页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加德纳菌(GV)在女性性服务人群中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女性性服务者和妇科门诊病人生殖道拭子标本,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方法检测,电泳后紫外光下观察结果;采用统...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加德纳菌(GV)在女性性服务人群中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女性性服务者和妇科门诊病人生殖道拭子标本,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方法检测,电泳后紫外光下观察结果;采用统一问卷以个体访谈方式收集女性性服务者年龄、婚姻和安全套使用等资料。结果 75名女性性服务者中,Uu、Mh、Mg、GV检出率分别为78.6 7% ,36 .0 0 % ,17 .33% ,36 . 0 0 % ;4 2例门诊病人中Uu、Mh、Mg、GV检出率分别为4 0 . 4 8% ,11. 90 % ,2 1 .4 3% ,19. 0 5 %。2组的Uu、Mh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1)。女性性服务者中GV与Uu、Mh、Mg合并感染的构成分别为36 . 5 1% ,38. 4 6 % ,11 .11% ,门诊病人中分别为32 % ,8 33% ,0 .0 0 %。女性性服务人群年龄、婚姻状况、安全套使用等因素与Uu、Mh、Mg、GV检出率的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性服务者的Uu、Mh、Mg、GV检出率较高,GV分别与Uu、Mh、Mg等合并感染也相对较高,应加强女性性服务者Uu、Mh、Mg、GV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性服务者 感染状况 生殖道 病原体 聚合酶链式反应 安全使用 妇科门诊病人 服务人群 合并感染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生殖支原体 相关性分析 检出率 加德纳菌 拭子标本 观察结果 婚姻状况 统计学 Uu Mh Mg GV
下载PDF
北京市一例HIV-1 CRF15_01B亚型类似毒株的鉴定
7
作者 叶景荣 孙伟东 +6 位作者 赵月娟 黑发欣 张启云 张芹 刘海林 卢红艳 贺雄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10期674-676,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一例HIV-1毒株env、gag和pol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HIV-1 CRF15_01B亚型类似毒株已在北京市出现。方法从一例在北京居住的四川籍女性HIV-1感染者(BJ06108,通过性途径感染)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使用套式PCR方法扩增env、gag和pol基... 目的通过对一例HIV-1毒株env、gag和pol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HIV-1 CRF15_01B亚型类似毒株已在北京市出现。方法从一例在北京居住的四川籍女性HIV-1感染者(BJ06108,通过性途径感染)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使用套式PCR方法扩增env、gag和pol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病例BJ06108在env、gag和pol基因区与CRF15_01B亚型参考株1501B.TH.99.99TH_MU2079基因离散率较近,基因离散率分别为8.8%、6.1%和7.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BJ06108与CRF15_01B亚型参考株1501B.TH.99.99TH_MU2079聚在一起。结论CRF15_10B亚型类似毒株已在北京市出现,应该加强HIV-1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CRF15_01B亚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 序列分析 系统树分析
下载PDF
结膜炎症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研究
8
作者 吴青平 郑新永 +3 位作者 郑红 李雯 毛祖红 邱昆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4-124,126,共2页
关键词 结膜炎症 支原体感染 衣原体感染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进口锦鲤暴发病病原的nested-PCR鉴定 被引量:59
9
作者 刘荭 史秀杰 +1 位作者 高隆英 江育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418,共5页
为了查明锦鲤暴发性疾病的病因 ,将患病锦鲤的脑、肝、脾和肾等组织悬液接种到CO、CK和EPC等鱼类细胞系中培养 ,均未发现细胞病变 ;从病灶中取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证明锦鲤有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制备锦鲤疱疹病毒 (... 为了查明锦鲤暴发性疾病的病因 ,将患病锦鲤的脑、肝、脾和肾等组织悬液接种到CO、CK和EPC等鱼类细胞系中培养 ,均未发现细胞病变 ;从病灶中取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证明锦鲤有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制备锦鲤疱疹病毒 (KHV)的 2对引物KHV9/ 5F和KHV9/ 5R ,KHV1和KHV2 ,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nested -PCR)在脑和脾脏组织的抽提物中扩增出长度为 4 12bp的特异性的DNA片段。将该片段的nested -PCR扩增产物纯化后 ,克隆、测序。用NCBI -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在Genebank中进行搜寻、比较 ,结果发现与注册号为AF4 1180 3的KHV基因序列的一部分片段有 99%的同源性。因此初步判断这次锦鲤暴发性疾病是由KHV引起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暴发病 病原 nested-PCR鉴定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鉴别猪瘟强毒和弱毒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艳 仇华吉 +5 位作者 王秀荣 张守发 朱庆虎 李娜 李国新 童光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07-1914,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区分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CSFV)强毒和弱毒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现有CSF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设计了一对CSFV通用引物,并在该对引物跨... 【目的】建立一种能区分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CSFV)强毒和弱毒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现有CSF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设计了一对CSFV通用引物,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强毒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区分猪瘟强毒和弱毒的RT-nPCR鉴别诊断方法。【结果】应用该方法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石门强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了大小分别为447和343bp的一条特异性片段,从两种病毒基因组混合物中扩增出了大小为447和343bp的两条特异性片段,但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其它常见猪源病毒细胞培养物以及正常细胞基因组进行检测时均为阴性。该方法可以检测出0.04pg的CSFVRNA。对从黑龙江省采集的15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14份类似猪瘟强毒,1份类似弱毒疫苗。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种系发生分析证实了RT-nPCR的检测结果。【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T-nPCR可以有效区分猪瘟强毒和弱毒,减少了未感染的免疫猪被误杀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反转录-复合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1996~1998年中国流行的E亚型艾滋病病毒1型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邢辉 潘品良 +4 位作者 苏玲 范秀娟 冯毅 强来英 邵一鸣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通过对1996~1998年采集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毒株样本的env基因的序列分析,阐明在中国流行的E亚型HIV-1毒株的特点、来源和传播方式。为中国E亚型HIV-1疫苗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从HIV感染者淋巴细胞(PBMC)中提取前病... 目的通过对1996~1998年采集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毒株样本的env基因的序列分析,阐明在中国流行的E亚型HIV-1毒株的特点、来源和传播方式。为中国E亚型HIV-1疫苗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从HIV感染者淋巴细胞(PBMC)中提取前病毒DNA.使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HIV-1的env基因的C2V5区。PCR产物不经克隆直接测序并使用GCG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样品采自1996~1998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共发现37个E亚型HIV-1感染者。他们中大部分是通过性途径感染(23人,占62.2%);部分在静脉吸毒人群中发现(10人,占27.0%);少数是在职业献血员中发现(4人,占10.8%)。经C2-V3区序列分析发现,大部分中国E亚型HIV-1毒株与泰国株很相近,而与非洲株相差很大。而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毒株与越南吸毒人群中的流行株U48720相一致;系统树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E亚型HIV-1株与泰国(CM240X、H93TH966)、越南(U48720)的代表株聚在一起。结论 中国E亚型HIV-1毒株目前仅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涉及静脉吸毒、输供血和性乱等各种人群,通过env区的序列分析发现其主要来源于泰国,部分来源于与中国接壤的越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E亚型 艾滋病 分子流行病学 艾滋病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序列分析 系统树分析 AIDS
下载PDF
永川毛霉型豆豉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总量与区系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索化夷 赵欣 +4 位作者 骞宇 陈娟 李键 张玉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24-131,共8页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配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永川豆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生态演化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永川豆豉在制曲过程中霉菌和细菌呈对数增长,进入后发酵阶段菌落总数快速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永川豆豉在制曲前期有多...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配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永川豆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生态演化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永川豆豉在制曲过程中霉菌和细菌呈对数增长,进入后发酵阶段菌落总数快速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永川豆豉在制曲前期有多种乳酸菌生长,后期乳酸菌受霉菌增长抑制,种类减少。在后发酵阶段奥德赛芽孢杆菌(Bacillus odysseyi)、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oligofermentans)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lindneri)是优势菌群。同时在制曲初期也发现了费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等杂菌生长。永川豆豉制曲阶段优势霉菌是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同时伴有有性根霉(Rhizopus sexualis)、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大孢联轭霉(Syzygites megalocarpus)、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的生长,后发酵阶段有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sp.)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川豆豉 微生物区系 聚合酶链式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在莱姆病宿主动物监测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琳 苗广青 +2 位作者 侯学霞 李博 郝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应用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啮齿动物中伯氏疏螺旋体的带菌率,对2种方法在莱姆病宿主动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7年7-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古尔图地区野外放置鼠夹,采集啮齿动物,并鉴别种类... 目的应用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啮齿动物中伯氏疏螺旋体的带菌率,对2种方法在莱姆病宿主动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7年7-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古尔图地区野外放置鼠夹,采集啮齿动物,并鉴别种类;采用巢式PCR和qRT-PCR 2种方法检测标本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情况,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巢式PCR检测的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以初步确定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型别。结果共检测啮齿动物标本134份,巢式PCR和qRT-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3.43%和1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阳性标本均为长尾黄鼠,总阳性率为20.15%,其中8份标本经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10份巢式PCR检测为阳性的标本经qRT-PCR检测为阴性,9份qRT-PCR检测为阳性的标本经巢式PCR检测为阴性。采用q RT-PCR方法共检出伯氏疏螺旋体阳性17份,阳性样本Ct值为33.49~37.89。结论2种方法均可用于啮齿动物的伯氏疏螺旋体检测,同时使用2种方法可提高伯氏疏螺旋体的检出率。巢式PCR方法检测可以了解新疆古尔图地区啮齿动物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型别;而qRT-PCR方法则可对标本中的细菌载量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啮齿动物 聚合酶链式反应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流行的HIV-1 CRF01AE株基因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叶景荣 卢红艳 +2 位作者 白立石 辛若雷 曾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HIV-1 CRF01 AE株在的基因特征.方法 采集北京地区2006-2008年新确证HIV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标本,分离血浆和提取病毒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gag基因,对获得的105条CRF01_AE株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HIV-1 CRF01 AE株在的基因特征.方法 采集北京地区2006-2008年新确证HIV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标本,分离血浆和提取病毒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gag基因,对获得的105条CRF01_AE株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通过计算组间距离和Entropy核苷酸多态性差异方法分析病毒株的遗传特征.结果 在CRF01 AE株序列系统进化树中存在4个主要的亚簇,Homo-Max亚簇包含67例样本,同参考株CM240组间基因 离散率为5.4%,组内离散率为2.8%;Hetero亚簇包含6例样本,组间基因离散率为4.8%,组内离散率为4.2%.Mix亚簇包含8例样本,组间基因离散率为4.2%,组内离散率为5.2%.Homo-Min亚簇包含18例样本,组间基因离散率为4.4%,组内离散率为2.8%.Homo-Max、Hetero和Homo-Min亚簇无其他国家的序列,Mix亚簇与越南和泰国CRF01 AE株关系密切;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以Mix亚簇为参照,Homo-Max、Homo-Min和Hetero亚簇分别有37、29和11个位点的核苷酸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地区流行的CRF01_AE病毒株中首次观察到4个独立的亚簇;Homo-Max亚簇株为最主要的CRF01_AE株;Mix亚簇株与来自于泰国和越南的CRF01 AE株有较高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亚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转基因玉米59122品系的特异性检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许文涛 杨蓉 +4 位作者 陆姣 张南 罗云波 何景 黄昆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使用反向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了转基因玉米59122的外源基因与玉米基因组之间的两段侧翼序列,并据其左侧侧翼序列设计了具品系特异性的引物,运用半巢式PCR技术建立了59122的品系特异性二重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100bp,横跨pat终... 使用反向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了转基因玉米59122的外源基因与玉米基因组之间的两段侧翼序列,并据其左侧侧翼序列设计了具品系特异性的引物,运用半巢式PCR技术建立了59122的品系特异性二重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100bp,横跨pat终止子与转基因玉米侧翼基因之间。以转基因玉米59122、MON863、MON810、GA21、NK603,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和转基因油菜GT73等为材料,证明本方法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具有高特异性。本方法在检测59122时,确定出连接体系中线性DNA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ng/μL左右,检出限达到0.1%,灵敏度为38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数。因此可准确、快速、高效地检测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或作为常规PCR定性检测后的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品系特异性检测 半巢聚合酶链式反应 反向聚合酶链式反应 二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不良妊娠结局孕妇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垂直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咏梅 李增庆 乔福元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6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妊娠妇女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状况、临床表现及母婴垂直传播途径。方法 以不良妊娠结局孕妇作为病例组 ,以同期妊娠顺利孕妇作为对照。采用非结构蛋白DNA巢式PCR检测方法及传统的结构蛋白巢式PCR方法作为并联实验 ,...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妊娠妇女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状况、临床表现及母婴垂直传播途径。方法 以不良妊娠结局孕妇作为病例组 ,以同期妊娠顺利孕妇作为对照。采用非结构蛋白DNA巢式PCR检测方法及传统的结构蛋白巢式PCR方法作为并联实验 ,检测孕妇血清及部分妊娠产物中的人微小病毒B19DNA。结果 不良妊娠结局孕妇血清标本中B19病毒DNA检出率为 2 6 32 % (2 0 / 76 ) ,对照组血清标本检出率为 6 98% (12 / 172例 ) ,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B19病毒感染孕妇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孕期反复出现“流感样症状”、“咽喉炎、少数孕妇的面部及躯体出现丘疹样红斑、关节痛 ,平素健康状况较差及贫血者更易感染。在部分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死胎及畸胎的胎盘组织、胎儿组织中检测到B19病毒DNA。结论 武汉地区妊娠妇女存在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 ,并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 ,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微小病毒B19 聚合酶链式反应 妊娠 垂直传播 不良妊娠
下载PDF
恒温隔绝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传友 曾宝锋 +7 位作者 赵燕英 汤承 陈娟 刘骥 朱成林 曾英杰 于基成 唐俊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9-345,共7页
建立一种恒温隔绝式聚合酶链式反应(insulated isotherm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ii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根据nu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并探索针对食品样品快速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模板DNA的方法;通过优化引物... 建立一种恒温隔绝式聚合酶链式反应(insulated isotherm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ii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根据nu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并探索针对食品样品快速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模板DNA的方法;通过优化引物、探针及模板的用量,对iiPCR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利用该方法和传统PCR方法对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采集食品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水浴法因操作简便、耗时短、仪器要求不高,适合快速提取模板DNA;建立的ii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且与其他菌无交叉反应;对人工污染猪肉样品和牛奶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iiPCR方法可在培养至第6小时完成检测,检出限为10^(3) CFU/mL和10^(2) CFU/mL,传统PCR方法8 h后完成检测,检出限为10^(5) CFU/mL;针对实际采集的食物样品,验证实验表明iiPCR方法在培养至第6小时的检出结果与传统PCR在培养至第12小时以及传统培养方法培养至第16小时的检出结果一致。证明建立的iiPCR方法能够更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隔绝聚合酶链式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 DNA提取 nuc基因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液中布鲁氏菌与临床症状 和抗体水平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包桂英 陈俊杰 +5 位作者 张天承 朴东日 赵鸿雁 姜海 范玉 田国忠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血液中布鲁氏菌DNA,分析其与临床症状和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门诊就诊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包括临床症状、既往史、接触史、用药史等。布病可疑患者,采集血液,分离血清... 目的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血液中布鲁氏菌DNA,分析其与临床症状和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门诊就诊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包括临床症状、既往史、接触史、用药史等。布病可疑患者,采集血液,分离血清,进行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布鲁氏菌抗体,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WS269-2019)进行布病临床诊断。同时对患者抗凝全血进行细菌DNA提取,应用巢式PCR方法检测血液中布鲁氏菌DNA。对不同症状、抗体水平血液中布鲁氏菌细菌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8例布病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乏力、头痛、胸背酸痛、腰痛、四肢酸痛、关节肌肉疼痛、出汗、失眠和睾丸痛等。118例布病患者血液标本中,布鲁氏菌DNA阳性率为63.56%(75/118),布鲁氏菌细菌数中位数(MED)为7拷贝/mL血液,四分位数(IQR)为2~17拷贝/mL血液。118例布病患者中,SAT检测阳性率为38.14%(45/118)。118例布病患者中,新发病例和复诊病例分别占55.08%(65/118)和44.92%(53/118),新发病例和复诊病例血液中布鲁氏菌DNA阳性率分别为72.31%(47/65)和52.83%(28/53)。47例新发病例血液标本中布鲁氏菌细菌数MED为3拷贝/mL血液,IQR为2~26拷贝/mL血液;28例复诊病例血液标本中布鲁氏菌细菌数MED为4拷贝/mL血液,IQR为2~12拷贝/mL血液。结论巢式PCR方法检测布病疑似患者血液中布鲁氏菌DNA,有助于布鲁氏菌感染或血清抗体阴性患者的诊断,血液中布鲁氏菌DNA的检测和血清学检查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诊断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症状 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抗体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树鼩呼肠孤病毒RT-n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晓飞 殷安国 +3 位作者 张媛 罗军 孙晓梅 代解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3-68,共6页
目的建立树鼩呼肠孤病毒(TRV)RT-nPCR检测方法,为树鼩的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从三批野外来源的具有感染临床症状的树鼩粪便中分离得到三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根据GenBank中已发... 目的建立树鼩呼肠孤病毒(TRV)RT-nPCR检测方法,为树鼩的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从三批野外来源的具有感染临床症状的树鼩粪便中分离得到三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MRV L1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合成巢式引物,对所分离的三株树鼩呼肠孤病毒(TRV1、TRV2、TRV3)的RNA进行RT-nPCR扩增,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应用RT-nPCR方法对25只野外来源的相同症状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检测。结果针对分离到的三株树鼩呼肠孤病毒的RNA进行RT-nPCR扩增,均得到513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培养细胞及甲肝病毒、轮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阴性对照均未扩增出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可检测到的最小RNA模板浓度为0.01 pg/μL。25只树鼩粪便样本经RT-nPCR检测,有14只TRV阳性,其中死亡动物组10只,检出率为100%;存活动物组15只,检出率为27%。结论建立的TRV RT-nPCR检测方法特异、敏感、稳定,可用于TRV的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 反转录巢聚合酶链式反应 引物
下载PDF
新疆奶牛戊型肝炎病毒RNA检测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广东 马勋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2,共6页
从新疆两个奶牛场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抗体检测阳性的奶牛中分别采集牛粪便或肛拭子样品,利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所采集样品中的HEV RNA,结果来自第一个奶牛场的7份牛粪便样品为阳性,阳性率11.6... 从新疆两个奶牛场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抗体检测阳性的奶牛中分别采集牛粪便或肛拭子样品,利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所采集样品中的HEV RNA,结果来自第一个奶牛场的7份牛粪便样品为阳性,阳性率11.67%,来自第二奶牛场的1份肛拭子样品为阳性,阳性率为3.23%。将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对应于HEV ORF2 189bp核苷酸序列的8个牛源HEV基因组扩增片段的同源性为96.3%-100.0%,应当属于相同的基因型; 它们与HEV 1、2、3和4型ORF2 189bp核苷酸平均同源性分别为78.5%-86.4%,81.7%-83.8%,79.1%-85.3%和84.3%-95.8%,与4型的同源性最高达93.2%-95.8%。基于这些已测序核酸片段绘制的基因进化树显示:本研究中的8株牛源HEV ORF2 189bp核苷酸序列与HEV 4型人源C5株、猪源swC3与swXJ株位于同一进化枝上,同属HEV基因4型,提示新疆奶牛中可能存在HEV感染,并且奶牛可能是人类HEV传染源中除猪之外的新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HEV)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奶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