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的“早朝”──御门听政的发展及其衰微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文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152,163,共11页
清代国家的政务处理,主要体现为文书流转和朝会议事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康熙朝形成制度的御门听政,是清前期重要的朝会,最先每日举行,各部院上呈题本、奏本,内阁上奏折本,皇帝阅后进行商讨。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强调文书机密性的奏折... 清代国家的政务处理,主要体现为文书流转和朝会议事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康熙朝形成制度的御门听政,是清前期重要的朝会,最先每日举行,各部院上呈题本、奏本,内阁上奏折本,皇帝阅后进行商讨。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强调文书机密性的奏折制度兴起,题本地位下降,沦为寻常事件的奏报。题奏本章由原有的皇帝先阅、发下内阁票拟,变为先呈内阁票拟、交皇帝批准这一模式。与此同时,处理奏折时召见军机、部院轮值制度也逐渐兴起。这使得御门听政的必要性大减,留给御门听政的时间也随之减少。乾隆朝之后,御门听政次数逐年锐减;到同治帝即位后,御门听政制已完全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朝 御门听政 题本 奏本 清代内阁 奏折
原文传递
明清奏本运转流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彦昌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奏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上行文书,它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大价值。本文对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奏本处理和运转过程分进呈、接收、翻译、票拟、批红、发钞、保存副本等七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奏本 处理程序 批红 票拟 贴黄
原文传递
奏折制度的确立及其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眭达明 《秘书》 2003年第4期42-44,共3页
奏折作为一种上奏文书,虽然在康熙中叶就已产生,但作为一种文书制度,直到雍正以后才确立下来.奏折制度不仅牵涉朝廷政令的推行,而且关乎君臣间权力的分配.它的确立与军机处的设立一样,都是清朝官僚在政治上的重大变化,对清朝中后期的政... 奏折作为一种上奏文书,虽然在康熙中叶就已产生,但作为一种文书制度,直到雍正以后才确立下来.奏折制度不仅牵涉朝廷政令的推行,而且关乎君臣间权力的分配.它的确立与军机处的设立一样,都是清朝官僚在政治上的重大变化,对清朝中后期的政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折制度 军机处 皇帝 文书 奏人 政治 奏本 朱批奏折 朱批谕旨
下载PDF
官员奏疏和官府行移——我国古代重要的公文样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治安 杜家骥 《秘书工作》 2005年第8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官员 题本 奏本 公文 奏疏 官府 行移
原文传递
清末“改题为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才庚 《档案》 1987年第4期6-9,共4页
清朝初年,文武大臣的上奏文书,仍沿袭明代本章制度,公题私奏,不遑更张。但顺治朝已经有了奏折文书,康熙朝已经广泛使用,雍正朝正式规定为文武大臣的上奏文书,并明确指定其用途。凡属机要事件,不论公私,均直接封寄上陈,直达御前,由皇帝... 清朝初年,文武大臣的上奏文书,仍沿袭明代本章制度,公题私奏,不遑更张。但顺治朝已经有了奏折文书,康熙朝已经广泛使用,雍正朝正式规定为文武大臣的上奏文书,并明确指定其用途。凡属机要事件,不论公私,均直接封寄上陈,直达御前,由皇帝亲笔批答其可否。公事用题本,都要盖本衙门印章,随着清朝国家政务的日益繁杂,题本越来越多。办理题本必须由各省驻京提塘官,送通政使司,该司还要检查,凡合格的题本,才由通政使司送内阁经办,题本送内阁以后,必须经过汉本房、满本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批本处、收发红本处、典籍厅、送奏事处,再呈送皇帝批阅,这样辗转办理,异常缓慢,行政效率极低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折 通政使司 奏议 题本 奏本
原文传递
奏折 被引量:1
6
作者 潘玉民 《档案》 1986年第6期30-31,共2页
《辞海》:“明清两代官员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也称折子。”(见本书下册,第3687页) 《辞源》:“君主时代官吏上书皇帝叫奏,其文件叫奏折,因用折本缮写,故名。
关键词 奏折 官员 释文 皇帝 奏议 奏本 题本
原文传递
明代密疏内容略论
7
作者 王剑 《明史研究》 2005年第1期129-151,共23页
明代的密疏是一种有别于一般题、奏本的特殊上行官文书,有别只是体现在密疏的内容相对保密,上呈的渠道较为特殊,皇帝对密疏的处理方式既无须内阁的票拟,也不要司礼监代为批红,更不经过六科的发抄,但这种形式上的不同,只是体现为上奏内... 明代的密疏是一种有别于一般题、奏本的特殊上行官文书,有别只是体现在密疏的内容相对保密,上呈的渠道较为特殊,皇帝对密疏的处理方式既无须内阁的票拟,也不要司礼监代为批红,更不经过六科的发抄,但这种形式上的不同,只是体现为上奏内容的载体差异, 就密疏所奏报的内容性质来说,与正常章奏可能并无太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式 六科 内阁 差异 渠道 内容 奏本 皇帝 奏报
原文传递
自行其意——古代公文办理趣闻杂谈
8
作者 眭达明 《秘书》 2005年第5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题本 明神宗 奏疏 奏本
下载PDF
崇祯二年毛文龙奏本探析
9
作者 李伟强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8期27-31,共5页
崇祯二年(1629年),毛文龙向崇祯帝上呈了四封奏本。分别是"为兵变万难弥息,臣命万难保全等事""为禁海改运,饥军绝粮,谨进登候旨等事""为请发敕谕以励属国、以防祸萌事"和"为三军命若悬丝,孤臣势如累... 崇祯二年(1629年),毛文龙向崇祯帝上呈了四封奏本。分别是"为兵变万难弥息,臣命万难保全等事""为禁海改运,饥军绝粮,谨进登候旨等事""为请发敕谕以励属国、以防祸萌事"和"为三军命若悬丝,孤臣势如累卵,亟恳圣明俯赐干断以清粮饷、以活饥军事"。这四封奏本集中展现了明东江镇和朝鲜、后金三方的关系,以及以东江镇为视角的明金辽东战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文龙 崇祯 奏本 东江镇 朝鲜
下载PDF
高度中央集权主义的明朝文书及其制度研究
10
作者 黄才庚 《档案》 1988年第5期13-16,共4页
朱元璋推翻元朝洪武建元以后,总结了元朝统治中国九十多年的经验教训,封建专制主义有了明显的加强,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一系列机构的同时,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文书和文书机构.
关键词 文书 皇帝 大明会典 朱元璋 司礼监 勘合 章奏 洪武 明太祖实录 《明神宗实录》 奏本 通政司 题奏 条旨 文书房 《国榷》 宣德 明宫史
原文传递
清代涉台官式文书析要
11
作者 王冠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5期59-67,共9页
《宫中档》主要为清代皇帝的御批奏折及军机大臣奉旨代批的奏折及其附件,清朝的各式要务及决策均载于档内。观乎奏折即能看出,清初三朝为帝国盛世,皇帝们施政宽严并济,对地方利弊了若指掌;议事思虑缜密,并且处置明快;大臣们亦多能勤勉... 《宫中档》主要为清代皇帝的御批奏折及军机大臣奉旨代批的奏折及其附件,清朝的各式要务及决策均载于档内。观乎奏折即能看出,清初三朝为帝国盛世,皇帝们施政宽严并济,对地方利弊了若指掌;议事思虑缜密,并且处置明快;大臣们亦多能勤勉任事。透过对清代涉台官式文书的研究,可见清代对台的关注与治理方略,并认识海峡两岸间不可分割的一体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官式文书 台湾史 折子 奏折 奏本 题本
下载PDF
明代题本源流考
12
作者 梁艳萍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89,共7页
题本是我国明清时期一种重要的奏议类文书,在当时的政治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考察题本在明代的产生及演变过程,并为每一关键节点标注时间,以见其渊源流变。题本最初以处理急切机务、书写方便出现,由于不受字数、纸式等繁琐规定... 题本是我国明清时期一种重要的奏议类文书,在当时的政治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考察题本在明代的产生及演变过程,并为每一关键节点标注时间,以见其渊源流变。题本最初以处理急切机务、书写方便出现,由于不受字数、纸式等繁琐规定的限制,所以很快成为明代的主要上奏文书。清初承袭明制,题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之后随着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处理程序的愈加繁琐遭到废除。帝制后期,君主集权加强,题本最初以时效性强、保密效果好的特点,在和其他文书竞争的过程中占据了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没有得到及时革新,最终被时代淹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本 奏本 抹子
原文传递
台湾历史观的拨乱反正
13
作者 王冠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2-606,共5页
台湾当局近期拟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将台湾自外于中国;惟大陆与台湾间之关系源远流长,着于史册;依据史料及清初对台奏折可知,至少是三百多年以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即已十分密切;相关奏折的内容清晰的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对台湾经济、治安以及... 台湾当局近期拟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将台湾自外于中国;惟大陆与台湾间之关系源远流长,着于史册;依据史料及清初对台奏折可知,至少是三百多年以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即已十分密切;相关奏折的内容清晰的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对台湾经济、治安以及国防的治理用心。凡论及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历史文章,均不应忽视清朝宫中档案的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史 清代公文书 折予 奏折 奏本 题本
下载PDF
清帝国的奏疏本章撮要
14
作者 邢宁 《信息管理(上海)》 2003年第5期58-60,40,共4页
奏疏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本文从古典文献学角度阐述了清代本章制度的主体、内容、形式,及其由来和变迁。
关键词 清朝 奏疏 古典文献学 本章制度 奏本 奏折 题本
下载PDF
明代通政使司、六科权责及关系研究
15
作者 文雅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明代通政使司创设于洪武朝初期,后不断变化发展。其职责为主管政令、奏本、题本收发,下情上达。通政使司和六科在明初创设沿革上便是两条独立的脉络,但通政使司和六科出现过从属关系,六科隶属于通政使司,后六科权力增大脱离通政使司,独... 明代通政使司创设于洪武朝初期,后不断变化发展。其职责为主管政令、奏本、题本收发,下情上达。通政使司和六科在明初创设沿革上便是两条独立的脉络,但通政使司和六科出现过从属关系,六科隶属于通政使司,后六科权力增大脱离通政使司,独立办事。两者在章奏、监察权上职责侧重逐渐明晰,相互独立运行,执掌各自核心部分,并共同参与重大案件审理。通政使司和六科在有明一代的政治体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政使司 六科 奏本 监察权
下载PDF
明清时期题本的发展变化研究
16
作者 王云庆 张笑秋 《秘书》 2019年第3期3-10,共8页
明朝为弥补奏本的缺陷,创立题本,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理流程。清朝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广题本,令其成为当时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奏议文种。然而奏折带来的巨大冲击、国家内外部环境的巨变以及题本自身的种种缺陷,使得清廷在光绪时期... 明朝为弥补奏本的缺陷,创立题本,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理流程。清朝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广题本,令其成为当时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奏议文种。然而奏折带来的巨大冲击、国家内外部环境的巨变以及题本自身的种种缺陷,使得清廷在光绪时期正式宣布停用题本。从明初到清末的五百年间,题本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在展现明清两朝各具特色的文书处理制度的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制度乃至社会的总体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本 奏本 奏折 明清 文书制度
下载PDF
历代贴黄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彦昌 《山东档案》 2008年第1期58-60,共3页
  '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是唐首创的文字改错制度'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贴黄是等同于贴黄制度的,但是贴黄不仅仅是一种公文制度,它还是一种公文文种,也是一种专门的人事档案.要之,贴黄在中国古代文书档案发展史上一共有...   '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是唐首创的文字改错制度'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贴黄是等同于贴黄制度的,但是贴黄不仅仅是一种公文制度,它还是一种公文文种,也是一种专门的人事档案.要之,贴黄在中国古代文书档案发展史上一共有四种含义:首先是肇始于唐的公文改错制度,其次是发展于宋的公文补充制度:再次是成熟于明代的内容提要制度:最后,贴黄还是一种文武官员人事档案.这四种含义,有的是单独存在,有的在一朝即有两重内涵,这是我们研究中国文书史乃至档案史所必须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黄 人事档案 奏本 通政使 印绶监 文书档案 文武官员 崇祯皇帝 《明实录》 升授
原文传递
论明清时期河口镇的发展及其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萧放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62-67,共6页
河口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它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晶,其镇区人口曾达数万,商业影响波及国内外,是明清商品市场的重要网结,在中国商业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试图通过对河口镇兴起的历史、自然条件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其自身... 河口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它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晶,其镇区人口曾达数万,商业影响波及国内外,是明清商品市场的重要网结,在中国商业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试图通过对河口镇兴起的历史、自然条件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其自身的特点,探究其所以在近代走向衰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商业史 镇区人口 河口地区 大名镇 明后期 商道 山西票号 奏本 内部分工 明代后期
下载PDF
古纸纸名研究与讨论之十一│明代纸名(下)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仁庆 《中华纸业》 CAS 2017年第11期79-84,共6页
斗方(纸)明代纸名。明·文震亨(1585—1644)《长物志》卷七称:"堂中宜挂大幅横披,斋宜小景花鸟。若单条、扇面、斗方、挂屏之类,俱不雅观。"又,清·吴敬梓(1701—1754)《儒林外史》第八回:"蘧(qu,音渠)太守知道了... 斗方(纸)明代纸名。明·文震亨(1585—1644)《长物志》卷七称:"堂中宜挂大幅横披,斋宜小景花鸟。若单条、扇面、斗方、挂屏之类,俱不雅观。"又,清·吴敬梓(1701—1754)《儒林外史》第八回:"蘧(qu,音渠)太守知道了,成事不说,也就此常教他做些诗词,写斗方同诸名士赠答。"所谓斗方,原是指一尺或二尺见方的书画幅页,约为25—50厘米见方的书画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年画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书画作品 文震亨 瓷青纸 长物志 榜纸 奏本 小景
下载PDF
《大清国籍条例》及其施行细则制定过程新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章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84-93,共10页
论文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清政府制定国籍法的动机和《大清国籍条例》及其施行细则的制定过程做了进一步探究。研究显示,清政府制定国籍法,是顺应现实政治的需要,具有多重动机。解决荷印华侨国籍问题,可谓是清末国籍法诞生的催化... 论文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清政府制定国籍法的动机和《大清国籍条例》及其施行细则的制定过程做了进一步探究。研究显示,清政府制定国籍法,是顺应现实政治的需要,具有多重动机。解决荷印华侨国籍问题,可谓是清末国籍法诞生的催化剂。在国籍法制定过程中,清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最终完成法条的制定工作非常仓促。修订法律馆最先拟成国籍条例草案说帖,而后完成《国籍条例草案》。草案经宪政编查馆审核、修改,最后定稿为《大清国籍条例》及其施行细则。《东方杂志》等报刊刊载的《中国国籍法草案》不是《大清国籍条例》的草案。《大清国籍条例》的草案应为《国籍条例草案》,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应为会签本,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收藏的则为上奏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籍法 大清国籍条例 国籍条例草案 荷印华侨 会签本 奏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