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匈奴西迁考略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幹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1期59-65,共7页
关于北匈奴西迁的问题,是国内外学者多年来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从公元91年北单于战败率众西逃,至公元290年前后在顿河以东出现,这二百年间,中外史书对它的活动几乎完全没有记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空白的。因此研究起... 关于北匈奴西迁的问题,是国内外学者多年来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从公元91年北单于战败率众西逃,至公元290年前后在顿河以东出现,这二百年间,中外史书对它的活动几乎完全没有记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空白的。因此研究起来十分困难,因而这方面的论文,也是绝无仅有。近年来,我国学者齐思和先生,曾于《历史研究》1977年第三期发表了《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一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但没有解决或者说没有完全解决。肖之兴同志在《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人 北匈奴 匈奴王 公元 阿兰人 提拉 康居 乌孙 单于
下载PDF
从高加索走向孔雀河——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探讨之一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炳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共14页
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是近数十年中新疆考古的重大收获。它的居民、经济生活、文化观念、与周邻地区间的关系等,是国内外相关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藏俄罗斯历史博物馆、早年出土于高加索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遗物,与孔雀河青铜... 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是近数十年中新疆考古的重大收获。它的居民、经济生活、文化观念、与周邻地区间的关系等,是国内外相关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藏俄罗斯历史博物馆、早年出土于高加索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遗物,与孔雀河青铜时代典型文化遗物间存在清晰的关联,文中提出了孔雀河青铜时代一支居民当是高加索地区徙入的新观点。这一观点可在古气候研究学界结论的公元前两千年曾有小冰期、并导致欧洲人口流徙的成果中得到支持;论文对移徙地区内相关自然地理形势展开分析,确认存在迁徙之可能;而从中亚两河流域进入天山,穿行天山峡谷东走,进入孔雀河谷,更具天然的合理性。对高加索地区与古代新疆曾经存在过的交通、历史文化交流,在考古、汉文史籍中也多有所见。相关观点,开启了亚欧学术界过去未见、或少见关注的一页新视窗,既值得关注、也值得学界就此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索 孔雀河 古墓沟 小河墓地 青铜时代考古文化
原文传递
游牧民族对古代东西交通的贡献——谈“草原之路” 被引量:2
3
作者 芮传明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通常认为,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通,始于张骞(?—前114)“凿空”(通西域)以后,因为迄今所见谈及此事的最早文字资料《史记》载道,在张骞数次出使西域后,“西北国始通于汉”。至于和西方交通所经由的道路,一般认为,就陆路而言,即是伟大的“... 通常认为,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通,始于张骞(?—前114)“凿空”(通西域)以后,因为迄今所见谈及此事的最早文字资料《史记》载道,在张骞数次出使西域后,“西北国始通于汉”。至于和西方交通所经由的道路,一般认为,就陆路而言,即是伟大的“丝绸之路”,其大致的路线如次:发自中原地区,经敦煌,越塔里木盆地(取道盆地之南或盆地之北均可),边帕米尔高原,穿越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绿洲地带,跨过阿姆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 东西交通 锡尔河 载道 康居 古代中国 索兰 阖苏 欧亚大陆
下载PDF
《史记》中的外来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东明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77-79,共3页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它收集了大量的外来词,从这个角度上讲,它亦不失为研究我国古代汉语词汇构成的一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 历史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乱以后,逐渐趋于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语言文字方...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它收集了大量的外来词,从这个角度上讲,它亦不失为研究我国古代汉语词汇构成的一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 历史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乱以后,逐渐趋于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语言文字方面,亦进行了一番统一,这即是“书同文字”。汉兴以后,“通关梁,不异远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词 《史记》 匈奴语 汗血马 匈奴列传 身毒 单于 司马贞 大月氏
下载PDF
奄蔡位置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俊卿 《西部学刊》 2021年第4期115-117,共3页
奄蔡是古代亚洲西北部游牧渔猎民族建立的古国,与中国古代诸多朝代、西亚诸国和拜占庭帝国均有联系。秦汉时期,奄蔡具体位置在里海北侧,伏尔加河下游地区。随着北匈奴西迁、阿提拉西征以及蒙古的扩张,奄蔡不断被征服,位置也随之不断变... 奄蔡是古代亚洲西北部游牧渔猎民族建立的古国,与中国古代诸多朝代、西亚诸国和拜占庭帝国均有联系。秦汉时期,奄蔡具体位置在里海北侧,伏尔加河下游地区。随着北匈奴西迁、阿提拉西征以及蒙古的扩张,奄蔡不断被征服,位置也随之不断变化。作为古丝绸之路辐射地区和游牧民族频繁争夺的热点地区,奄蔡的具体位置一直是学术界的争论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 康居 《史记·大宛列传》
下载PDF
两汉时期中国与奄蔡、阿兰交往刍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龙海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07-113,118,共8页
近代以来在奄蔡人、阿兰人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源自两汉时期中国的器物,这说明它们与当时的中国有着密切关系。结合史料记载可知,两汉时期中国与奄蔡、阿兰曾一度存在直接交往。奄蔡人和阿兰人甚至可能直接参与了与中国商人的贸易活动。... 近代以来在奄蔡人、阿兰人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源自两汉时期中国的器物,这说明它们与当时的中国有着密切关系。结合史料记载可知,两汉时期中国与奄蔡、阿兰曾一度存在直接交往。奄蔡人和阿兰人甚至可能直接参与了与中国商人的贸易活动。与此同时,中国与奄蔡、阿兰也存在间接交往,并且这种交往应是它们与中国往来的常态。持续的交往甚至影响到了奄蔡、阿兰的文化习俗,他们生活中逐渐习惯于使用带有中国元素的器物。毫无疑问,奄蔡、阿兰是丝路北道的重要参与者,它们通过多种方式的对外交往连接起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 两汉器物 丝路北道 交往
下载PDF
奄蔡和阿兰
7
作者 芮传明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后汉书·西域传》云:“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三国志魏书》引《魏略·西戎传》云:“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由于中国古代史料中将汉魏时期的奄蔡与阿兰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却又缺... 《后汉书·西域传》云:“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三国志魏书》引《魏略·西戎传》云:“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由于中国古代史料中将汉魏时期的奄蔡与阿兰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却又缺少更多的较详细的说明,所以导致了现代学者在奄蔡问题上聚讼纷纭,这主要体现在:对奄蔡与阿兰的相互关系、奄蔡的地理位置及其族属等问题叙说简略、含糊不清或者难圆其说。本文即依据中西史料,试图尽可能清楚地论述有关奄蔡的这些问题,不揣谫陋,对学术界前辈的某些观点提出商榷,以就正于专家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人 西域传 阖苏 汉魏时期 康居 魏略 族属 西戎 中国古代史
下载PDF
哈萨克族的族源和族名含义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钱伯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8-85,共8页
通过对中外历史文献的深入探讨,文章肯定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为两汉的奄蔡、南北朝的曷萨、隋唐的突厥可萨;次要族源是蒙古汗国和元朝西迁至钦察草原的蒙古人。又在细致分析“迦沙”、“曷萨”、“克普恰克”等突厥语词汇的基础上,认为... 通过对中外历史文献的深入探讨,文章肯定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为两汉的奄蔡、南北朝的曷萨、隋唐的突厥可萨;次要族源是蒙古汗国和元朝西迁至钦察草原的蒙古人。又在细致分析“迦沙”、“曷萨”、“克普恰克”等突厥语词汇的基础上,认为“哈萨克”族名的含义是“聪明能干的人”、“形质兼美”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曷萨 突厥可萨 迦沙 克普恰克
下载PDF
奄蔡、阿兰考
9
作者 余太山 《西北民族研究》 1988年第1期102-110,144,共10页
奄蔡和阿兰,一般认为应即西史所见Aorsi和Alani。兹结合中西记载,对有关问题略作考述。 一 《史记·大宛列传》载:“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汉书·西域传》所... 奄蔡和阿兰,一般认为应即西史所见Aorsi和Alani。兹结合中西记载,对有关问题略作考述。 一 《史记·大宛列传》载:“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汉书·西域传》所载略同。所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居 西域传 汉书 史记 兰考 大同 北海 大泽 托勒密
原文传递
关于奄蔡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洪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5期25-28,共4页
奄蔡国,汉代西域大国,其同名最初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说“控弦者十余万”,是指有军队十余万人。当时乌孙“控弦者数万”,康居“控弦者... 奄蔡国,汉代西域大国,其同名最初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说“控弦者十余万”,是指有军队十余万人。当时乌孙“控弦者数万”,康居“控弦者八九万人”,比较起来,奄蔡确实是大国。由于文献资料对奄蔡记载简略,故学者们研究也较困难,因而这方面的专论甚少。今笔者就所见史料做些粗浅论述,不对之处,请读者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居 西域传 读者批评 文献资料 《史记》 乌孙 军队 史料 北海
下载PDF
中亚奄蔡──阿速族考
11
作者 苏北海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4-51,共8页
本文论述哈萨克族源之一的奄蔡,对中国统一事业和草原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阿兰 阿速
下载PDF
悦般即乌孙说
12
作者 陈世良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41-150,106,共11页
《魏书·西域传》载天山腹地有乌孙与悦般两国。乌孙之名已见于《史记》,而悦般国名首见于《魏书》。《魏书·西域传》虽将乌孙与悦般分别记为两国,但却留下了许多疑点,详加推究,不得不使人认为悦般即是乌孙,两国实为一国。现... 《魏书·西域传》载天山腹地有乌孙与悦般两国。乌孙之名已见于《史记》,而悦般国名首见于《魏书》。《魏书·西域传》虽将乌孙与悦般分别记为两国,但却留下了许多疑点,详加推究,不得不使人认为悦般即是乌孙,两国实为一国。现说如下。 一、赤谷城同为乌孙、悦般之都城 公元前130年左右,乌孙昆莫由今天山东部西迁至伊犁河、纳伦河流域。至公元前126年后不久,摆脱了匈奴的直接统治,对匈奴“取羁属,不肯往朝会”,成为独立的乌孙国。据《汉书·西域传》载:“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又据《魏书·西域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孙 粟特 赤谷 西域传 《魏书》 龟兹 公元 都城 匈奴
原文传递
张骞通西域与西域诸国
13
作者 楚欣 《炎黄纵横》 2021年第4期33-35,共3页
张骞通西域,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可谓耳熟能详,而最早介绍这件事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列传》。建元年间(前140—前145年)的一天,汉武帝向前来投降的匈奴人询问西域情况。他们说,匈奴打败月氏(... 张骞通西域,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可谓耳熟能详,而最早介绍这件事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列传》。建元年间(前140—前145年)的一天,汉武帝向前来投降的匈奴人询问西域情况。他们说,匈奴打败月氏(西域古国,今兰州以西直至敦煌一带),用其国王的头骨当饮酒器皿。这种侮辱性的行为引起月氏人的强烈怨恨,但因没找到能一起攻打匈奴的伙伴,便向西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诸国 康居 乌孙 大宛 匈奴 月氏 汉武帝
原文传递
《资治通鉴》选读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14
作者 张国刚 《月读》 2015年第3期37-39,共3页
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1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2,以其头为饮器。馀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3,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馀岁。骞得间亡,... 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1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2,以其头为饮器。馀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3,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馀岁。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4。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5抵康居6,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7。骞留岁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居 《资治通鉴》 导译 大月氏 大宛 伊稚斜 身毒 阖苏 西南夷
原文传递
汉代“丝路”北道西段究竟如何走
15
作者 莫任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8年第3期98-101,共4页
西方学者认为,两汉“丝绸之路”北道经焉耆、喀什越葱岭至大宛后,转撒马尔罕,西趋木鹿,与(足俞)葱岭而来的“丝绸之路”南道会合,一道过安息、美索不达米亚、抵达大秦。我国研究者以为,北道过葱岭至大宛后,经锡尔河以北草原地区的康居,... 西方学者认为,两汉“丝绸之路”北道经焉耆、喀什越葱岭至大宛后,转撒马尔罕,西趋木鹿,与(足俞)葱岭而来的“丝绸之路”南道会合,一道过安息、美索不达米亚、抵达大秦。我国研究者以为,北道过葱岭至大宛后,经锡尔河以北草原地区的康居,西去位于里海、顿河一带的奄蔡,再西可通达大秦。它“不经过索格底亚那与伊朗”,即不与南道会合于木鹿,一道过美索不达米亚西去。关于汉代“丝绸之路”北道西段路线,中外学者意见分歧,值得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索不达米亚 丝绸之路 北道 汉代 大宛 大月氏 丝路 西域传 锡尔河
下载PDF
外国学者研究匈人和匈奴述评(上)
16
作者 林干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37-41,共5页
匈奴史是一门所谓“世界性”的学问,即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有人在研究它。(一)欧洲学者首次记载匈奴人在西方活动的一本书—阿密阿那斯的《历史》在西方,最早提到匈奴的,是罗马帝国后期的史学家阿密阿那斯·玛西里那斯(Ammainus Marc... 匈奴史是一门所谓“世界性”的学问,即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有人在研究它。(一)欧洲学者首次记载匈奴人在西方活动的一本书—阿密阿那斯的《历史》在西方,最早提到匈奴的,是罗马帝国后期的史学家阿密阿那斯·玛西里那斯(Ammainus Marcellinus,330—390)。他在他的名著《历史》一书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匈奴人于公元350—374年之间在东欧顿河以东击灭阿兰聊人的经过,同时也叙述了匈奴人经常骑在马上,在马上吃饭饮水,在马上做买卖,甚至在马上睡觉(即俯伏在马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人 阿兰聊 匈奴史 阿提拉 欧洲学者 外国学者 西域传 乌孙 粟特
下载PDF
中西早期交往行为的特性考察——《史记·大宛列传》评说
17
作者 张三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14-17,共4页
交往,是人类社会所赖以生存的普遍性行为之一。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类集体之间的交往(如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对于促进不同的地区的人民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
关键词 大宛 汉武帝时代 乌孙 李广利 汉王朝 贰师 文化交流 交往行为 大月氏
下载PDF
寻找匈奴西迁的踪迹——试论匈人、匈奴同族说
18
作者 吴曦 杨俊明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3-120,共8页
18世纪的法国学者德·奎尼在参考了中国古代文献后,提出了影响学术界两个多世纪的匈人、匈奴同族说。但是,这一说法在解释上却留有举证的空白期。即公元91年北匈奴在金微山之败后向西迁徙,到匈人见于西方记载之间存在着两百多年难... 18世纪的法国学者德·奎尼在参考了中国古代文献后,提出了影响学术界两个多世纪的匈人、匈奴同族说。但是,这一说法在解释上却留有举证的空白期。即公元91年北匈奴在金微山之败后向西迁徙,到匈人见于西方记载之间存在着两百多年难以考证的历史。因此,证明匈奴起源说的关键,就在于理清这二百多年中北匈奴人的走向。并尽可能的结合相关史料,考证其西迁的最后去向。文章在确认这一去向的基础上,对接西方文献关于匈人起源的相关信息,试图找出匈人即匈奴的关键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西迁 匈人
下载PDF
关于汉代大宛北鄙问题
19
作者 阮明道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68-70,共3页
大宛是古代西域诸国之一,是中亚战马的著名产地。日古以来就与中国内地有密切联系。下面仅就大宛北鄙问题谈一点看法。《册府元龟》载:“石国,唐显庆三年,列其地为大宛府”①。唐朝政府在石国设都督府之所以定名为“大宛”,这是有历史... 大宛是古代西域诸国之一,是中亚战马的著名产地。日古以来就与中国内地有密切联系。下面仅就大宛北鄙问题谈一点看法。《册府元龟》载:“石国,唐显庆三年,列其地为大宛府”①。唐朝政府在石国设都督府之所以定名为“大宛”,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唐人杜环《经行记》云:石国之“国城一名赭支,一名大宛”②。此赭支即《大唐西域记》所说“周千余里,西临叶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宛 《大唐西域记》 都督府 康居 经行记 西域传 西域诸国 西域都护 《册府元龟》
下载PDF
丝绸之路
20
《乌蒙论坛》 2012年第4期71-71,共1页
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迄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初次出使西域(包括今甘肃西部,新疆及葱岭以西中亚西亚一部分地区),和中亚西亚一些国家建立了联系。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又率领庞大使团第二次出使西域。... 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迄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初次出使西域(包括今甘肃西部,新疆及葱岭以西中亚西亚一部分地区),和中亚西亚一些国家建立了联系。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又率领庞大使团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狩 元朔 三年 大宛 四年 身毒 甘肃西部 大月氏 康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