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6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被引量:41
1
作者 臧国尧 王义荣 +2 位作者 杨树旭 孙伟军 陈毅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3-33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自然消散 颅脑损伤 临床特点 头颅ct
原文传递
辅助检查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2
2
作者 钟元枝 罗荣 +3 位作者 樊爱军 王金虎 李斯 洪正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0-832,共3页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探讨辅助检查在临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1例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分析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24 h内诊断23例,48 h内累计诊断34例,72 h内累计诊断40例。急性病毒...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探讨辅助检查在临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1例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分析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24 h内诊断23例,48 h内累计诊断34例,72 h内累计诊断4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以发热、抽搐或惊跳、呕吐为主。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仍然是临床诊断急性病毒性脑炎最主要的依据。结论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大多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与MRI检查、脑电图,可早期作出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脑炎 诊断 脑脊液 头颅ct 头颅MRI 脑电图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辩证分型与头颅CT、MRI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永全 邢军 +2 位作者 张惠玉 仝树坡 熊瑜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MRI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属中风中经络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中医辩证分型及CT、MRI扫描检查,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医并辩证分型主要以气虚血瘀、风痰阻络二证型为主,二证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MRI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属中风中经络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中医辩证分型及CT、MRI扫描检查,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医并辩证分型主要以气虚血瘀、风痰阻络二证型为主,二证型在放射冠及基底节区的病灶分布有显著差异,气虚血瘀证以放射冠区病变多见,而风痰阻络证以基底节区病变多见。在病灶大小方面,痰热腑实证以大片状病灶表现为主,其他证型均表现为小片状病灶。结论: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MRI影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中医辩证分型 头颅ct MRI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江萍 龙全铭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7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2003年住院经颅脑CT或MRI检查出现脑白质疏松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例头颅CT或MRI均存在白质疏松,其中高血压41例,脑梗死灶39例,脑萎缩43例,认知功能下降37...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2003年住院经颅脑CT或MRI检查出现脑白质疏松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例头颅CT或MRI均存在白质疏松,其中高血压41例,脑梗死灶39例,脑萎缩43例,认知功能下降37例。血管性痴呆组包括26例Binswanger脑病型。血管性痴呆组慢性脑外器官功能障碍高于非痴呆组,以2-4个器官障碍为多,预后差。结论脑白质疏松与高血压和血管性痴呆密切相关,痴呆组有较多的血管危险因素和中风事件,死亡率高。对患有脑白质疏松的病人需仔细诊断、评估并给予发展成痴呆者以有效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血管性痴呆 血管危险因素 脑外器官功能障碍 头颅ct
下载PDF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临床探讨 被引量:22
5
作者 高丽霞 卢丽萍 +1 位作者 杜小鹏 兰丽康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中 (SI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 10 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进展组、非进展组各 5 2例 ,对其体温、血压、血糖及头颅CT、TCD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进展组 2 4h内体温增高者 18例 ,非进展...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中 (SI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 10 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进展组、非进展组各 5 2例 ,对其体温、血压、血糖及头颅CT、TCD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进展组 2 4h内体温增高者 18例 ,非进展组 9例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 )进展组有糖尿病史者高于非进展组 (P <0 0 1) ,且进展组收缩压≥ 14 0mmHg者占 75 % ,非进展组者占5 2 % ,两组相比显著差异 (P <0 0 1)。 (3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 (SIP)组TCD检查颅内外大血管狭窄率 85 % ,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 4 2 % )。 (4 )头颅CT示分水岭脑梗死或侧脑室体旁梗死多提示大血管病变 ,常预示进展性卒中。结论 SIP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 ,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引起SIP ,故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 大血管 临床探讨 颅内 狭窄 收缩压 头颅ct 患者 体温
下载PDF
超早期脑梗死的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一宁 金征宇 +2 位作者 徐蔚海 张清 叶健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及其分布。方法 观察对象为发病6h以内中度至重度的缺血性卒中,头颅CT排除出血,拟选择进行动脉内溶栓的患者。全部进行高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同步检查正侧位血管...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及其分布。方法 观察对象为发病6h以内中度至重度的缺血性卒中,头颅CT排除出血,拟选择进行动脉内溶栓的患者。全部进行高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同步检查正侧位血管造影相和连续动态电影录像。必要时增加检查斜位相。使用血管直径和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分析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结果 共收集了30例患者,平均57岁,其中男性23例。发病至血管造影时间(218±64)min。头颅CT显示陈旧脑梗死灶2例,可疑低密度9例,其余正常。血管造影显示87%患者有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其中20例(77%)为前循环受累,6例(23%)后循环受累;另外还发现10条无临床症状的血管狭窄或者闭塞。4例(13%)血管造影正常。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受累最为常见。后循环受累的血管中以椎动脉最为常见。多部位和多血管受累达11例(37%)。高度狭窄的血管中需要高选择加压才显示血管残腔。1例患者同时有双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结论脑梗死6 h内超早期血管造影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在选择治疗的方法和治疗途径上应该考虑不同的血管狭窄程度、部位和同时受累的血管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梗塞 脑血管造影术 头颅ct 溶栓治疗 血管狭窄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钦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2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头颅CT的改善。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3例均给予丹参注射液 2 5 0mL静滴、适当的脱水剂、脑保护剂及其他处理作为基础治疗 ,治疗组另给予低分子肝素钙 2 5 0 0抗Ⅹa国...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头颅CT的改善。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3例均给予丹参注射液 2 5 0mL静滴、适当的脱水剂、脑保护剂及其他处理作为基础治疗 ,治疗组另给予低分子肝素钙 2 5 0 0抗Ⅹa国际单位腹部皮下注射 ,bid ,连续 10d为 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作神经功能评分、头颅CT和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头颅CT和血液流变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脑梗死 头颅ct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爱平 张小林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 (HICH)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将 14 2例早期就诊的HICH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组 (A组 )和速尿组 (B组 )。 2 4h后复查头颅CT ,比较血肿扩大的情况。结果 A组血肿扩大率为 3 7 5 % ,B组血肿扩大率为... 目的 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 (HICH)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将 14 2例早期就诊的HICH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组 (A组 )和速尿组 (B组 )。 2 4h后复查头颅CT ,比较血肿扩大的情况。结果 A组血肿扩大率为 3 7 5 % ,B组血肿扩大率为 16 7%。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能是引起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扩大 甘露醇 早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 HICH 脱水治疗 就诊 影响 速尿 头颅ct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大面积脑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冯玉兰 于峻 邵京山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 :从临床上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脑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栓塞病人 72例 ,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在治疗前、后 14d分别对临床疗效及颅CT作比较。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临床疗效... 目的 :从临床上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脑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栓塞病人 72例 ,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在治疗前、后 14d分别对临床疗效及颅CT作比较。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 73.7% ,显效率为 5 5 .3% ,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41.2 %、14 .7%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0 5 ) ;复查颅CT发现治疗组的梗死灶明显缩小。结论 :临床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疗效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急性脑梗塞 头颅ct 神经功能缺失
下载PDF
术中超声对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所致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江安 刘佰运 +3 位作者 鲁晓杰 吴曙军 李兵 钱硕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26-727,共2页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有时会出现急性脑膨出,起病急骤,进展快,手术者处理有时颇为困难,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为常见原因,既往多需复查头颅cT确诊后再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我科自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术中应用超声协助治疗该类患者...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有时会出现急性脑膨出,起病急骤,进展快,手术者处理有时颇为困难,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为常见原因,既往多需复查头颅cT确诊后再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我科自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术中应用超声协助治疗该类患者共2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 急性脑膨出 术中超声 协助治疗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诊断 重型颅脑损伤 头颅ct
原文传递
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理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旭 匡涛 +2 位作者 雷琳 李红梅 郑涛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6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大部分病人发病前多有先兆,原发病因为脑梗塞,与高血压、高血糖、抗凝、溶栓等药物...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大部分病人发病前多有先兆,原发病因为脑梗塞,与高血压、高血糖、抗凝、溶栓等药物的应用关系密切,多发生在发病后的7~14d;本组67例患者,全部经头颅CT检查确诊,经治疗基本痊愈36例,好转24例,死亡7例。结论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当病情加重时,及时检查CT是必要的,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溶栓、抗凝等药物,有利于出血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发病机理 头颅ct
下载PDF
全面性癫癇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任连坤 吴立文 +3 位作者 卢强 金丽日 刘秀琴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全面性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点。方法收集4个GEFS+的家系资料,通过详细的调查建立完善的家系谱,并对受累者的临床资料、EEG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个家系共有60名成员,其中受累者20例,表现为FS者5例,... 目的探讨全面性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点。方法收集4个GEFS+的家系资料,通过详细的调查建立完善的家系谱,并对受累者的临床资料、EEG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个家系共有60名成员,其中受累者20例,表现为FS者5例,FS+者7例,FS+与失神发作2例,FS+与肌阵挛发作1例,FS+与失神和肌阵挛发作1例,此例患者发作间期EEG呈现局灶性癫放电和全面性癫放电共存的现象,1例表现为FS+和部分性发作,其发作间歇期EEG呈现中央中颞棘波灶,个体诊断符合良性罗兰多区癫。另外,受累者有肯定的临床发作,但是由于不能收集到可靠的发作表现资料,无法进行发作分类者3例。受累者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GEFS+的正确诊断需要注重个体,立足于整个家系进行,其临床发作谱还包括部分性发作,脑电图也有局灶的癫样放电。良性罗兰多区癫也许是GEFS+的一个新表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全面性 附加症 特征分析 GEFS^+ 脑电图(EEG) 肌阵挛发作 部分性发作 神经系统检查 癫痫放电 临床发作 发作间歇期 磁共振成像 癫痫样放电 家系资料 临床资料 失神发作 发作间期 个体诊断 发作分类 头颅ct 正确诊断
原文传递
中风急性期各证头颅CT征象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余朝骏 侯键 +3 位作者 曾雪峰 曹英 吴永康 谢明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对161例中风病患者头颅CT表现和临床辨证分型研究,探索中风病各证型头颅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及双盲法对161例中医辨证为中风病各证的患者,行头部CT平扫,观察、记录病变的性质、密度,病灶的大小、部位、周围水肿情... 目的:通过对161例中风病患者头颅CT表现和临床辨证分型研究,探索中风病各证型头颅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及双盲法对161例中医辨证为中风病各证的患者,行头部CT平扫,观察、记录病变的性质、密度,病灶的大小、部位、周围水肿情况,出血量的多少,脑室的改变(包括脑室受压改变和出血破入脑室)和中线移位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在病变性质、出血量、范围上有极显著差异,病变部位有显著差异,病变周围情况也明显不同。中脏腑闭证、脱证在脑出血发生率、大病灶发生率、脑出血量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头部CT表现可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临床辨证提供参考,并指导临床治疗,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头颅ct 征象 中脏腑 急性期 患者 中经络 头部ct 病灶 出血量
下载PDF
6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头颅CT异常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贾军朴 董杰 张宇 《中国病案》 2015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M000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头颅CT变化的关系,探讨头颅CT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63例采用ICD-10诊断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案资料,对其脑部CT的影像资料及各种临床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头颅CT变化的关系,探讨头颅CT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63例采用ICD-10诊断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案资料,对其脑部CT的影像资料及各种临床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越大,其脑萎缩发生率明显增高;透明间隔腔的出现与年龄的增大有关;精神分裂症病程越长,其颞叶脑沟裂的增宽和侧脑室的扩大概率的增加分别为10.2%和14.6%;复发次数的增加与脑萎缩无显著相关性,但复发次数越多,发生松果体囊肿的概率增加49.3%;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为主与阳性症状为主的病例相比,前者头颅CT变化较后者更多,但差异并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有自杀企图和行为的患者与没有自杀企图和行为的患者其脑实质的改变有显著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改变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呈正相关;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头部CT异常改变集中在额叶和顶叶,而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头部CT异常改变集中在额叶和颞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头颅ct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隐球菌性脑膜炎42例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4
15
作者 莫凡 林英堂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分析对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脑 )的临床特征 ,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诊治隐脑 42例 ,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误诊率高 ,达 81 % ,其中以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最高 ;②采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 (或 )氟康唑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总有... 目的 :分析对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脑 )的临床特征 ,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诊治隐脑 42例 ,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误诊率高 ,达 81 % ,其中以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最高 ;②采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 (或 )氟康唑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总有效率为 64 .7%。结论 :隐脑的误诊率高 ,临床上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时应提高隐脑警惕性 ;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 头颅ct 霉菌感染 免疫功能 脑脊液
下载PDF
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朝武 涂明义 +3 位作者 聂海岭 成勇 丁宇慧 袁术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0期7-8,共2页
目的 :探索神经内窥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 :运用德国蛇牌神经内窥镜治疗 37例高血压脑出血。结果 :与单纯颅内血肿抽吸治疗方法相比较 ,运用神经内窥镜可直视下快速、彻底清除血肿 ,治疗组血肿完全吸收平均天数为 (15± 3.8)d ... 目的 :探索神经内窥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 :运用德国蛇牌神经内窥镜治疗 37例高血压脑出血。结果 :与单纯颅内血肿抽吸治疗方法相比较 ,运用神经内窥镜可直视下快速、彻底清除血肿 ,治疗组血肿完全吸收平均天数为 (15± 3.8)d ,对照组血肿完全吸收平均天数为 (18± 4 .7)d。结论 :神经内窥镜下做此手术可避免盲目穿刺损伤脑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窥镜 微创外科 治疗 头颅ct
下载PDF
活血化瘀早期治疗中小量脑出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原爱中 姚小军 +3 位作者 文军宝 梁爱堂 许勇 白冬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对血肿吸收速度、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相类似的8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 目的探讨早期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对血肿吸收速度、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相类似的8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 m l,1次/d静滴,连用14-24 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5,14,24天行头颅CT动态观察分析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血肿吸收后所留中风囊及神经功能采用N IHSS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血肿平均吸收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第14、24天治疗组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P〈0.01),血肿吸收后所留中风囊平均面积,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小量脑出血早期采用活血化瘀治疗能促进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活血化瘀 头颅ct
下载PDF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影像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杜彬 姜卫剑 +4 位作者 金旻 李东群 王拥军 王素香 王桂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总结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的影像学特点 ,对不同表现加以分类 ,并根据不同分类 ,指导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检查的患者共 87例。其中 ,颅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 目的 总结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的影像学特点 ,对不同表现加以分类 ,并根据不同分类 ,指导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检查的患者共 87例。其中 ,颅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支架成形术的患者 71例 ;颅外颈内动脉系统支架成形术患者 1 6例。将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的表现分为 3型 ,Ⅰ型为未见异常表现 ,Ⅱ型为梗死灶内强化 ,Ⅲ型为颅内出血。结果 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显示 :Ⅰ型共 74例 (85 1 %) ;Ⅱ型共 8例 (9 2 %) ,其中 3例行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 ,4例行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 ,1例行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 ,8例高密度影均位于支架成形血管的供血区内 ;Ⅲ型共 5例(5 7%) ,均为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后 ,其中 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出血。 1例因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 ,其余 4例痊愈出院。结论 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检查是及时发现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Ⅰ型表现者可继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具有Ⅱ型表现者可待高密度影吸收后继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具有Ⅲ型表现者则要立即中和肝素 ,给予止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成形术 术后 脑动脉狭窄 抗血小板治疗 头颅ct 患者 抗凝 显示 异常 系统
原文传递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国庆 刘世勤 燕景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2-273,共2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治疗 疗效观察 颅脑损伤患者 MRI检查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神经外科 交通事故 头颅ct
下载PDF
全身运动评估、头颅CT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高危儿脑发育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之林 杨忠秀 +5 位作者 王冀平 仇爱珍 李素珍 李新剑 朱萍 辛涛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 研究全身运动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头颅CT、脑干诱发电位在高危儿脑发育评估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32例高危儿根据月龄分为1月龄组(n=19)、3月龄组(n=13)进行GMs、头颅CT、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根据高危儿的... 目的 研究全身运动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头颅CT、脑干诱发电位在高危儿脑发育评估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32例高危儿根据月龄分为1月龄组(n=19)、3月龄组(n=13)进行GMs、头颅CT、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根据高危儿的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不同月龄组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结果 1月龄的治疗组额叶、颞叶、枕叶、顶叶CT值(18.27±2.72、19.91±3.15、19.45±3.48、17.18±2.89)与对照组的(23.27±2.49、22.36±1.50、23.18±2.86、21.09±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龄的治疗组额叶、颞叶、枕叶、顶叶CT值(20.11±4.51、21.78±3.70、21.00±5.39、18.44±4.33)与对照组的(25.11±1.17、26.11±2.32、26.89±1.05、26.11±1.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用GMs方法评估治疗组的高危儿均异常,评估对照组的高危儿均正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潜伏期治疗组[1月龄组左(4.531±0.204) ms,右(4.540±0.202) ms;3月龄组:左(4.460±0.206) ms;右(4.547±0.240) ms]与对照组[1月龄组:左(4.380±0.033) ms,右(4.400±0.120) ms;3月龄组:左(4.570±0.165) ms;右(4.454±0.140)m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V波潜伏期治疗组:[1月龄组:左(7.177±0.769) ms,右(7.142±0.646) ms;3月龄组:左(6.859±0.290) ms;右(6.876±0.313) ms]与对照组[1月龄组:左(6.626±0.183) ms,右(6.611±0.052) ms;3月龄组:左(6.596±0.291) ms;右(6.594±0.092) m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估高危儿脑发育不确定时,可采用GMs和头颅CT,GMs和头颅CT有很高的一致性.运用GMs评估高危儿的脑发育更全面准确,且经济,可以反复检查,还可预测该高危儿的发育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评估 脑干诱发电位 头颅ct 高危儿 脑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