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3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要静脉与头静脉行PICC置管的对比分析(三等奖) 被引量:91
1
作者 罗奕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4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观察贵要静脉与头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 :将 4 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贵要静脉组 (2 6例 )与头静脉组 (1 4例 )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置管 1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 :两组静脉穿刺置管 1次成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目的 :观察贵要静脉与头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 :将 4 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贵要静脉组 (2 6例 )与头静脉组 (1 4例 )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置管 1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 :两组静脉穿刺置管 1次成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7.0 3,P <0 .0 1 ) ;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1 3,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要静脉 静脉 PICC置管 静脉穿刺 无菌技术 护理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术前目标血管选择及术后内瘘通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2
作者 龚丽娜 王淑清 颜明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852-1854,共3页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目标血管的选择及术后内瘘通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9月南京市中心医院尿毒症病人49例,行动静脉造瘘术前双侧桡动脉、头静脉彩色超声检查,观察管...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目标血管的选择及术后内瘘通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9月南京市中心医院尿毒症病人49例,行动静脉造瘘术前双侧桡动脉、头静脉彩色超声检查,观察管壁的状况,测量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血管走形及分支的位置。动态观察术后2、4、8周头静脉内径、头静脉血流量的变化及各种并发症。术后8周根据内瘘成熟情况将其分为成熟组32例及不成熟组11例,对两组桡动脉内径及频谱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综合评定分析。结果术前检出不符合手术标准的病人6例,术后检出并发症11例,包括血栓3例,闭塞2例,静脉瘤样扩张1例,瘘口周围血肿1例,狭窄4例,内瘘成熟率为74.41%(32/43)。术后2、4、8周头静脉内径分别为(3.6±0.4)、(4.4±0.6)、(5.7±0.5)mm,血流量分别为(498.8±213.7)、(821.9±341.6)、(976.8±487.1)mL/min,均呈逐步上升趋势,且术后4、8周显著高于术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熟组桡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期末期流速(EDV)分别为(3.9±0.5)mm、(170.4±22.7)cm/s、(97.6±14.8)cm/s,不成熟组分别为(2.4±0.3)mm、(76.4±10.3)cm/s,(37.9±6.2)cm/s,成熟组较不成熟组均有显著增加,血管阻力指数(RI)成熟组(0.39±0.07),较不成熟组的(0.70±0.13)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术前选择血管和术后动态监测内瘘通道成熟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造口术/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尿毒症 肾透析 桡动脉 静脉
下载PDF
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发生率比较 被引量:37
3
作者 李健 纪托 +3 位作者 张亚荣 任志英 曹雪 孙婉玲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9年第8期52-54,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的发生情况,为扩大PICC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观察146例(180例次)PICC置管术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右上肢、左上肢)和置管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置管障碍发生率。结果不同部位置管障...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的发生情况,为扩大PICC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观察146例(180例次)PICC置管术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右上肢、左上肢)和置管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置管障碍发生率。结果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静脉有显著差异(P<0.05)。发生较多的置管障碍为:送管困难、置入过深、置入颈静脉及返折入腋静脉。组间比较除不同静脉置管返折入腋静脉和不同部位置管送管困难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P<0.05)外,其余差异不显著(均P>0.05)。结论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大,选取置管静脉和部位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首选贵要静脉;在置管过程中要重点防范送管困难和置入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 贵要静脉 静脉 置管障碍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并发症的超声观察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晓萌 陈玉珍 +2 位作者 白玉梅 杜巍 党笑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8期726-727,共2页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通路功能良好是维持性透析的重要保证,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AVF通路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的端侧吻合。AVF建立后影响血流量的情况涉...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通路功能良好是维持性透析的重要保证,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AVF通路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的端侧吻合。AVF建立后影响血流量的情况涉及很多因素,包括血管分布因素,如血管直径和长度;血管网结构,如静脉侧枝数量;毛细血管床的阻力以及吻合口的结构等,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实时动态观察内瘘血管影像学信息,判断通路功能,早期发现血管并发症并提示临床及时干预,从而延长AVF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瘘 端侧吻合 静脉 血管并发症 内瘘并发症 血流信号 血流量 超声表现 AVF 透析患者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不同部位和静脉置入PICC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健 刁赛楠 +4 位作者 刘月 国虹 张茜倩 史爱华 李淑迦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不同部位和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对患者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穿刺部位与血管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70例患者不同部位与不同静脉置入PICC一次置管到位率、置管障碍发生率、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最终到位率、留置时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不同部位和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对患者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穿刺部位与血管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70例患者不同部位与不同静脉置入PICC一次置管到位率、置管障碍发生率、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最终到位率、留置时间及异常拔管率。结果左上肢置管与右上肢置管一次置管到位率、置管障碍发生率、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最终到位率、留置时间及异常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贵要静脉送导丝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肱静脉和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应以尊重患者意愿为原则,首选非惯用手及贵要静脉。使用无导引系统的超声仪时,准确选择进针点、掌握恰当的进针角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PICC 贵要静脉 静脉 静脉
下载PDF
不同握力方式对前臂预行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殷莹 郑璇 +1 位作者 刘双玉 包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握力方式对前臂预行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终末期肾病预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但血管条件较差的病人88例,随机将病人分为4组:A组为使用手握握力器强档组(用力15.1kg^20.0kg),B组为中档组(用力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握力方式对前臂预行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终末期肾病预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但血管条件较差的病人88例,随机将病人分为4组:A组为使用手握握力器强档组(用力15.1kg^20.0kg),B组为中档组(用力10.1kg^15.0kg),C组为弱档组(用力5.0kg^10.0kg),D组为徒手握拳组;分别在锻炼前和锻炼后第2周、第4周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桡动脉血流速度和头静脉血管直径变化。[结果]4组病人在锻炼前及锻炼2周后桡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锻炼4周后桡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在锻炼前头静脉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锻炼2周后和4周后头静脉血管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行动静脉内瘘术但血管条件较差未能达到手术要求的病人,早期进行握力器功能锻炼,可一定程度改善头静脉血管直径和桡动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方式 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静脉 桡动脉 血流速度 血管直径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静脉输液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曼 盛一平 +1 位作者 谢伟群 刘鸿芹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896-897,共2页
1982年,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Niederhuber等首次应用外科技术将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通过头静脉放人中心静脉;1992年,Morris等通过介入方法完成了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手术;而此项在国外已有30多年应用经验的技术在我国起步较... 1982年,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Niederhuber等首次应用外科技术将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通过头静脉放人中心静脉;1992年,Morris等通过介入方法完成了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手术;而此项在国外已有30多年应用经验的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于1988年引进并首次被报道。本文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概念、临床应用、相关研究及其特点等方面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临床应用 MORRIS 中心静脉 外科技术 植入手术 介入方法 静脉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明旭 周春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3期159-163,共5页
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于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的生存有重要意义。自1966年Brescia[1]首次将桡动脉和头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以来,维持性血液净化通路无论在手术技术、护理及材料应用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血液透析通路 维持性 血液净化通路 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手术技术 静脉 桡动脉
下载PDF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38例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梁兆煜 谢学羿 +1 位作者 区小卫 范文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7-218,共2页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 38例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 结果 临床应用 38例44次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 38例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 结果 临床应用 38例44次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 ,其中 32例仅 1次手术 ,有 6例因血管炎症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 2次手术。术后近期内因血管闭塞未能使用者 2例 ,另有 2例因血流量不足而放弃使用 ,40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 1个月~ 3年 ,最长已穿刺达 30 0余次 ,仍使用良好。 结论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操作简便 ,吻合成功率高 ,效果确切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静脉 桡动脉端侧吻合 显微外科手术 内瘘术
原文传递
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田万成 宋一平 岳素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下l/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 目的: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下l/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皮支6~11支,外径(0.7±0.3)mrn;掌浅支皮支2~6支,外径(0.5±0.3)mm;桡骨茎突返支皮支1~2支,外径(0.8±0.1)mm;鼻烟壶皮支1~2支,外径(0.6±0.2)mm.在桡骨茎突上8.0~15.0 cm之间,桡动脉肌间隙骨皮支1~3支,外径(1.1±0.2)mm,骨膜支分布桡骨体部中下段的裸露区,皮支外径(0.8±0.2)mm.上述穿支血管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头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桡动脉皮支为蒂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远处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外侧皮神经 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复合瓣
下载PDF
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路 彭芳丽 余知灵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88-89,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8例尿毒症患者行改良动脉、头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其中150例扩张后管径<5 mm者采用间断缝合吻合血管,178例扩张后管径>5 mm者采用连续缝合吻合血管。术... 目的观察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8例尿毒症患者行改良动脉、头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其中150例扩张后管径<5 mm者采用间断缝合吻合血管,178例扩张后管径>5 mm者采用连续缝合吻合血管。术后随访1 a,观察血管通畅率,并用彩超监测吻合口直径及内瘘血流量变化。结果本组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术后3、6、12个月与术后1个月时比较,其吻合口内径、血流量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采用改良动静脉内瘘术造瘘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瘘管可保留功能1 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瘘 桡动脉 静脉 液压扩张 血液透析 尿毒症
下载PDF
头静脉与桡动脉显微吻合内瘘术42例体会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友华 周正彪 段力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总结并报道42例动静脉内瘘显微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终未期肾功能衰竭患者45次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前臂行端侧吻合21例,侧侧吻合3例,在鼻咽窝处行端端吻合19例,行端侧吻合2例。均能保证透析中... 目的 总结并报道42例动静脉内瘘显微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终未期肾功能衰竭患者45次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前臂行端侧吻合21例,侧侧吻合3例,在鼻咽窝处行端端吻合19例,行端侧吻合2例。均能保证透析中血流量要求,一次手术成功38例,成功率90.5%。结论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桡动脉 静脉内瘘 显微手术 终末期 肾功能衰竭 吻合术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秦冰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871-873,共3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是指经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外周静脉置入,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三分之一处,为患者建立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避免了因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和静脉炎...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是指经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外周静脉置入,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三分之一处,为患者建立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避免了因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和静脉炎的发生。但是经PICC置管也存在穿刺点感染、血栓形成、机械性静脉炎、堵管等并发症,对患者临床用药以及治疗效果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2]。收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组织坏死 肘正中静脉 PICC置管 静脉通路 上腔静脉 机械性静脉 静脉 化疗药物外渗
下载PDF
头静脉与贵要静脉的应用解剖和PICC置管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玉彬 胡一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4期3027-3029,共3页
目的:为临床上经头静脉或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标本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共36侧,对头静脉和贵要静脉进行观察并测量。结果:头静脉、贵要静脉长... 目的:为临床上经头静脉或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标本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共36侧,对头静脉和贵要静脉进行观察并测量。结果:头静脉、贵要静脉长度和各部位外径数值,均是男性高于女性,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头静脉外径以IEL处最为粗大,贵要静脉外径则是IEL以上尤其是注入点处最为粗大,且明显超过头静脉外径。相对于头静脉,贵要静脉走行较直,瓣膜少。结论:PICC置管穿刺选择在IEL以上的贵要静脉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贵要静脉 应用解剖 PICC置管
下载PDF
经静脉胸前植入单导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方正 华伟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7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总结15例经静脉胸前植入单导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15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1.7岁。患者植入 ICD 适应证为:心室颤动(室颤)8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7例。所有患者均有院外晕厥史。ICD 均... 目的:总结15例经静脉胸前植入单导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15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1.7岁。患者植入 ICD 适应证为:心室颤动(室颤)8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7例。所有患者均有院外晕厥史。ICD 均为非开胸经静脉单导线系统,其中Medtronic 7219 C 型2例,7220 C 型3例。除颤电流由右心室心内线圈状电极至除颤器外壳本身。CPIVentak PR×Ⅲ10例,除颤电流由右心室远端线圈状电极至近端线圈状电极。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地植入了经静脉单导线 ICD。平均除颤阈值为12.8J(5~15J)。R 波高度为9.9mV(3.7~14.6mV),电极导线插入途径14例经左锁骨下静脉,1例经右头静脉到右心室。ICD 埋于患者胸前壁肌肉下(11例)或皮下(4例)囊袋,2例发生囊袋血肿,经挤压排出血块、局部压迫纠正。平均随访7.6个月(0.5~18个月),有3例患者发生了室速,由 ICD 抗心动过速起搏及低能量电转复终止。1例室颤经高能量除颤终止。结论:经静脉胸前植入单导线 ICD 是一种操作简单、除颤效果满意的植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患者 ICD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右心室 室速 临床应用 静脉 开胸 皮下
原文传递
桡神经浅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之一 杜光祖 +2 位作者 李建录 赵小平 张乃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9-40,共2页
在30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桡神经浅支浅出处、分支处的位置和距桡骨茎突的距离,结果表明:83.3%的桡神经浅支在前臂中下1/3处浅出,临床上对桡神经浅支卡压症采取局部封闭治疗或手术松解时,应在桡骨茎突近侧8.8±... 在30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桡神经浅支浅出处、分支处的位置和距桡骨茎突的距离,结果表明:83.3%的桡神经浅支在前臂中下1/3处浅出,临床上对桡神经浅支卡压症采取局部封闭治疗或手术松解时,应在桡骨茎突近侧8.8±1.2cm,肱骨外上髁最突出点与桡骨茎突连线内侧0.4±0.3cm处进行为宜。为临床探讨桡神经浅支卡压症的病因和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浅支 静脉 解剖学
下载PDF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置管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万红 齐颖 +3 位作者 林筱 曾德润 何英 黎晓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88-189,共2页
新生儿患病,特别是极低体质量早产儿,需给予长期静脉输液、肠外营养支持等[1],并建立一段长期有效的静脉通道。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中应用广泛,穿刺部位一般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等浅静脉,有时也在腋静脉、... 新生儿患病,特别是极低体质量早产儿,需给予长期静脉输液、肠外营养支持等[1],并建立一段长期有效的静脉通道。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中应用广泛,穿刺部位一般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等浅静脉,有时也在腋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等深静脉。本研究比较了3种常见新生儿PICC置管的不同部位的优劣,分析置管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贵要静脉 静脉 正中静脉
下载PDF
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庆达 苏瑞鉴 +1 位作者 李文恒 梁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1期58-58,62,共2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该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及虎口狭窄17例。结果16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浅层坏死,经植皮愈合,术后随访外形、功能良好。结论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解剖位置恒定,血供丰富,皮瓣较薄,... 目的探讨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该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及虎口狭窄17例。结果16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浅层坏死,经植皮愈合,术后随访外形、功能良好。结论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解剖位置恒定,血供丰富,皮瓣较薄,外形美观,并且血管蒂旋转点远,可达手部较远端创面,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上行穿支 静脉 外科皮瓣
下载PDF
678例双腔起搏器安置术中导线入路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琪 姜萌 +4 位作者 金艳 周笙珩 章隆泉 毛家亮 何奔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讨论双腔起搏器安置术中导线入路的选择对手术过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以来安置双腔起搏器患者,比较选择不同静脉入路所需曝光百分比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共入选678例。腋静脉入路需曝光者最多... 目的讨论双腔起搏器安置术中导线入路的选择对手术过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以来安置双腔起搏器患者,比较选择不同静脉入路所需曝光百分比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共入选678例。腋静脉入路需曝光者最多,其次为双径路者,锁骨下静脉及颈外静脉入路最少。头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入路成功率较高,均在80%以上。但不同入路并发症相似。结论除传统的头静脉外,包括腋静脉在内的不同导线入路均是可选择的途径,术前及术中明确靶血管解剖结构是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导线静脉入路 双腔起搏器 静脉 静脉
下载PDF
不同血管的血流量对动静脉内瘘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霞 龚雄 +2 位作者 熊晓芬 张林 李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的血流量对动静脉内瘘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前瞻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做动静脉内瘘的患者145例,根据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将患者分为功能正常组99例和功能异常组46例,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的血流量对动静脉内瘘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前瞻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做动静脉内瘘的患者145例,根据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将患者分为功能正常组99例和功能异常组46例,比较两组肱动脉、头静脉、桡动脉血流量和内径差异,同时使用ROC曲线分析肱动脉、头静脉、桡动脉血流量和内径对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功能异常组比较,功能正常组患者肱动脉血流量增高[(672.74±127.47)ml/min比(504.88±144.82)ml/min,P=0.000];头静脉血流量增高[(482.62±108.83)ml/min比(365.81±122.48)ml/min,P=0.000];桡动脉血流量增高[(284.27±81.46)ml/min比(220.48±80.73)ml/min,P=0.000]。两组患者肱动脉、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肱动脉、头静脉、桡动脉血流量对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均有一定诊断价值(P<0.05)。其中肱动脉血流量和头静脉血流量诊断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055和0.818±0.053。结论肱动脉血流量和头静脉血流量对动静脉内瘘功能评估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 血流量 静脉内瘘 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