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车碰撞事故中头盔防护研究
1
作者 王建硕 孙海洋 +1 位作者 裴元津 刘俊杉 《汽车零部件》 2024年第7期11-13,共3页
在电动二轮车碰撞事故中,骑行者头部与地面发生的二次碰撞是造成致命伤的重要因素。头盔作为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防护部件,可有效降低骑行者头部受到的损伤。对人车事故中骑行者头部二次碰撞开展试验,结果表明:车辆撞击速度越快,骑... 在电动二轮车碰撞事故中,骑行者头部与地面发生的二次碰撞是造成致命伤的重要因素。头盔作为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防护部件,可有效降低骑行者头部受到的损伤。对人车事故中骑行者头部二次碰撞开展试验,结果表明:车辆撞击速度越快,骑行者跌落高度越高,未佩戴头盔的头型冲击器受到的损伤就越大。佩戴头盔能有效避免骑行者头部受到致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碰撞 头盔防护 撞击速度 跌落高度 头部损伤
下载PDF
弹体冲击载荷下头部损伤与防护研究进展
2
作者 常利军 陈泰伟 +1 位作者 王天昊 蔡志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216,共9页
战场环境下士兵受到弹体(子弹、爆炸破片等)冲击的威胁,佩戴头盔不仅能防止头部产生贯穿伤,还能有效减轻头部损伤。文章聚焦弹体冲击载荷下头部损伤与防护热点问题,综述国内外科研团队在头部损伤方面采用的研究方法、弹体冲击载荷下的... 战场环境下士兵受到弹体(子弹、爆炸破片等)冲击的威胁,佩戴头盔不仅能防止头部产生贯穿伤,还能有效减轻头部损伤。文章聚焦弹体冲击载荷下头部损伤与防护热点问题,综述国内外科研团队在头部损伤方面采用的研究方法、弹体冲击载荷下的头部非贯穿伤机制和头部损伤评价标准。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等方面总结了现有评价标准现状,评述了各类研究方法、损伤机制、评价标准的适用性与优缺点,并重点讨论了头盔防护性能等关键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战场环境下弹体冲击致头部损伤与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综述内容可为战场士兵损伤评价及头盔防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体冲击 颅脑损伤 头部有限元模型 假人模型 头部损伤准则 头盔防护
下载PDF
基于爆炸冲击波的头盔防护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伍杨 覃彬 +4 位作者 王舒 熊漫漫 安硕 卢海涛 张先锋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21-2128,共8页
针对爆炸冲击波致脑损伤的防护问题,开展基于爆炸冲击波的头盔防护性能研究,结合壁面压力传感器和颅脑模拟靶标,形成不同头盔结构和头盔内不同位置的冲击波防护试验测试方法,获取模拟靶标前额、颅顶和颅后的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分析爆炸... 针对爆炸冲击波致脑损伤的防护问题,开展基于爆炸冲击波的头盔防护性能研究,结合壁面压力传感器和颅脑模拟靶标,形成不同头盔结构和头盔内不同位置的冲击波防护试验测试方法,获取模拟靶标前额、颅顶和颅后的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分析爆炸冲击波在有/无防护条件下的颅脑表面传播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头盔均能有效削弱冲击波超压,前额超压峰值可从无防护的352.57 kPa削弱至戴QGF-03式头盔的151.31 kPa,戴上全盔后则可削弱至11.36 kPa;冲击波在有防护的颅脑靶标传播过程中易发生绕射和叠加汇聚效应,与无防护相比,QGF-03式头盔内颅后超压提高了50%~100%,FAST头盔内颅后超压提高了9%,盔内压力作用时间显著增长,其中防护面罩可以大幅削弱爆炸冲击波对头部的作用,对前额和面部冲击波超压的削弱可达75%;全盔防护效果最好,能在前额、颅顶和颅后三处分别削弱90%、87%、80%超压峰值,密闭性对冲击波防护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脑损伤 头盔防护 颅脑靶标 冲击波超压
下载PDF
电动两轮车事故中不同头盔对地面碰撞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韩勇 何勇 +3 位作者 林丽雅 李永强 陈意升 冯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5-65,93,共12页
在电动两轮车碰撞事故中,地面碰撞是导致骑车人头部产生致命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头盔作为重要的头部损伤防护部件,其对骑车人头部-地面碰撞的防护性能是设计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首先根据真实头盔几何尺寸建立3款头盔有限元模型(全盔a,b... 在电动两轮车碰撞事故中,地面碰撞是导致骑车人头部产生致命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头盔作为重要的头部损伤防护部件,其对骑车人头部-地面碰撞的防护性能是设计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首先根据真实头盔几何尺寸建立3款头盔有限元模型(全盔a,b,半盔),结合物理跌落试验进行模型验证。通过3起电动两轮车事故的深度重建,分析3款头盔在落地冲击中对头部颅骨骨折损伤指标(HIC)及重度脑损伤指标(峰值合角加速度、头部碰撞能量、最大主应变、累积应变损伤测量准则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案例1中,全盔a和全盔b将颅骨骨折风险由100%均降低到了10%以内;半盔在与地面碰撞中,帽檐受到的冲击力使径向接地的泡沫发生偏移,泡沫过早触底导致其对颅骨骨折风险仅降低至98%。案例2和案例3中,3款头盔均将颅骨骨折风险降低90%以上。3起案例中,无论全盔a,b还是半盔,对PAA和MPS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尽管在CSDM0.25预测的重度脑损伤风险下,全盔a,b防护效果优于半盔,仍需进一步优化头盔对旋转载荷的防护性能。该结果对电动两轮车骑车人头部保护和头盔防护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两轮车事故 人-地面碰撞 头盔防护性能 深度事故重建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3D-DIC技术的防弹头盔性能测试与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温垚珂 李子轩 +3 位作者 闫文敏 张俊斌 崔广宇 刘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3-470,共8页
为研究防弹头盔在非贯穿侵彻情况下,头盔的瞬态力学响应规律以及对人体头部造成的钝性损伤程度,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3D-DIC)开展了试验研究,获得了头盔内部鼓包高度、变形速度和变形区域的面积等数... 为研究防弹头盔在非贯穿侵彻情况下,头盔的瞬态力学响应规律以及对人体头部造成的钝性损伤程度,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3D-DIC)开展了试验研究,获得了头盔内部鼓包高度、变形速度和变形区域的面积等数据,并结合钝性准则和简明损伤定级标准对头盔变形可能造成的头部损伤程度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在非贯穿侵彻过程中,瞬时鼓包的最大高度平均值为27.8 mm,静态鼓包高度平均为9.5 mm.头盔与颅骨间的间隙对头部钝击损伤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当间隙为12.7 mm时,平均AIS分值为5,平均颅骨骨折概率为22.3%;当间隙为15 mm时,平均AIS分值为2,平均颅骨骨折概率为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盔防护后钝性损伤 防弹头盔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钝性准则 简明等级损伤准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