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龙川 甘达凯 +1 位作者 胡青青 熊墨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3rdGC)耐药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rdGCR SBP)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20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均合并腹水培养单株细菌阳性的SBP。依据药敏结果,腹水病...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3rdGC)耐药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rdGCR SBP)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20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均合并腹水培养单株细菌阳性的SBP。依据药敏结果,腹水病原菌对3rdGC耐药者纳入3rdGCR SBP组(n=101),敏感者纳入对照组(n=105)。查阅患者电子病历采集各项信息。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自变量筛选采用Forward:LR法。结果 2组病原菌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单因素分析中,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候选预测指标为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χ^2=12. 351,P <0. 001)、SBP非首次发病(χ^2=14. 427,P <0. 001)、血肌酐(χ^2=-2. 537,P=0. 011)及血碳酸氢盐(Z=-4. 592,P <0. 001),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比值比(OR)=2. 376,95%置信区间(95%CI):1. 009~5. 598,P=0. 048]、SBP非首次发病(OR=2. 841,95%CI:1. 133~7. 122,P=0. 026)及血碳酸氢盐(OR=0. 892,95%CI:0. 818~0. 973,P=0. 010)对3rdGCR SBP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SBP非首次发病及低水平血碳酸氢盐是3rdGCR SBP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这些特征的SBP患者应慎用3rdGC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抗药性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不同部位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特点分析
2
作者 潘美秀 毛得斌 +1 位作者 陶建萍 李海凤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部位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及耐药...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部位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及耐药分析。结果2015—2021年全院检出肺炎克雷伯菌致病菌3496株,感染呼吸系统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最多2250株(64.34%);不同部位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66.77,P<0.001),感染呼吸道系统和血液系统肺炎克雷伯菌株数量以男性多见,感染泌尿系统的肺炎克雷伯菌数量则女性多于男性,感染其他部位的肺炎克雷伯菌男女比例相当;不同部位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76.54,P<0.001),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感染以>60~80岁的人群最为常见,而其他部位感染以>18~60岁的人群为主;不同部位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科室分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415.30,P<0.001),呼吸系统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ICU例数最多,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以内科最常见,而感染其他部位的肺炎克雷伯菌数量则以外科最多。感染血液系统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另外三种感染部位,感染呼吸道系统、泌尿系统和其他部位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低于10%,妥布霉素耐药率低于20%,其余抗菌药耐药率均在30%左右。结论不同部位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科室所占比例不同;感染血液系统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比另外三种感染部位低,感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其他部位的肺炎克雷伯菌尤其对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革兰阴性菌感染 呼吸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头孢菌素抗药性
原文传递
淋球菌对头孢菌素低敏耐药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丹 董森林 +1 位作者 訾秋叶 王艳青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年第8期651-654,共4页
淋球菌(即淋病奈瑟菌)极易产生耐药,头孢菌素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近几年国内外相继出现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和低敏的淋球菌,因此淋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研究显示淋球菌耐药的机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①抗生素... 淋球菌(即淋病奈瑟菌)极易产生耐药,头孢菌素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近几年国内外相继出现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和低敏的淋球菌,因此淋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研究显示淋球菌耐药的机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①抗生素作用位点的改变,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影响抗生素和淋球菌的结合;②细菌的膜外孔蛋白的改变,影响药物的内流;③外排系统的改变,使药物的外排作用增强,从而药物产生耐药。研究和探讨淋球菌耐药机制对淋病的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头孢菌素抗药性 头孢菌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