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磁刺激与失眠认知行为对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丽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57-259,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采取经颅磁刺激、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山东邹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脑梗死并睡眠障碍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采取经颅磁刺激、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山东邹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脑梗死并睡眠障碍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提供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采取经颅磁刺激、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干预。观察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取经颅磁刺激、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干预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减轻睡眠障碍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睡眠障碍 经颅磁刺激 失眠认知行为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淑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936-938,共3页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CBTI)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CBTI)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加用CBTI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表(PSQI)、血压、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卧床时间及夜间觉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入睡时间、卧床时间及夜间觉醒时间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SQI、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血压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治疗期间采取CBTI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 原发性高血压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璐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1期94-97,共4页
探究了临床对于存在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失眠认知行为干预的价值。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对比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子予常规干预的... 探究了临床对于存在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失眠认知行为干预的价值。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对比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子予常规干预的同时,增加失眠认知行为方面的对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精神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精神症状改善较好(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发现,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干预失眠认知行为的效果较好,对于患者临床精神症状改善有较强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 精神障碍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症失眠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
4
作者 殷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161-162,共2页
探析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症失眠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一共纳入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09月至2020年09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焦虑失眠症患者,其中有40例患者在研究中采用药物治疗(对照组),有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 探析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症失眠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一共纳入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09月至2020年09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焦虑失眠症患者,其中有40例患者在研究中采用药物治疗(对照组),有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失眠认知疗法(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与干预前、干预后的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PSQ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焦虑症失眠患者实施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 焦虑症 失眠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阙建宇 陈斯婧 +3 位作者 邓佳慧 范滕滕 师乐 陆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88,共7页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紊乱类型,不仅会增加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还会影响精神障碍的病程、转归和预后。干预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有利于缓解亚临床型精神心理症状,从而降低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进行干预有助...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紊乱类型,不仅会增加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还会影响精神障碍的病程、转归和预后。干预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有利于缓解亚临床型精神心理症状,从而降低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社会功能的损害,进而改善临床预后与转归。本文围绕慢性失眠障碍一线治疗手段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改善失眠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症状,以及在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相关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自杀预防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既往研究发现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不仅能通过改善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来缓解其他精神心理症状,还可通过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来缓解焦虑抑郁症状、降低物质使用障碍和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风险、减少治疗成本和社会功能损害,是干预精神障碍患者失眠症状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基于既往研究证据列出了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推荐使用流程,并围绕临床获得性和患者依从性两大导致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推广受限因素进行阐述,以期为促进其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精神障碍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原文传递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失眠和抑郁症状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黄子津 韩侨 +4 位作者 卢奕安 宋艳 王新宇 姜淼 李艳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和抑郁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建库至2019年8月9日关于CBT-I对失眠伴抑郁... 目的:系统评价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和抑郁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建库至2019年8月9日关于CBT-I对失眠伴抑郁病人影响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并评价其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病人8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BT-I可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症状[SMD=-0.82,95%CI(-1.08,-0.56),P<0.000 01]、抑郁症状[SMD=-1.32,95%CI(-1.88,-0.76),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CBT-I改善重度抑郁病人的效果更显著(P=0.006),且干预时间在2个月及以上者效果更显著(P<0.000 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CBT-I能够通过治疗失眠改善其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对于重度抑郁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但干预时间应在2个月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 失眠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慢性失眠的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斌 张黎黎 +6 位作者 陈施雅 罗娴 Dhirendra Paudel 林秋雁 严彩萍 方乐琴 赵昱翰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73-378,共6页
目的探索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e-ai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eCBTI)对慢性失眠患者的疗效和治疗依从性。方法本研究是4周的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微信平台募集受试者,纳入符合DSM-5中慢性失眠诊断标准的190例患... 目的探索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e-ai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eCBTI)对慢性失眠患者的疗效和治疗依从性。方法本研究是4周的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微信平台募集受试者,纳入符合DSM-5中慢性失眠诊断标准的190例患者,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分为eCBTI组(n=95)和治疗等待组(n=95)。入组后2组均进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的评估并记录连续1周的睡眠日记,eCBTI组经4周包括5个CBTI核心模块的治疗,治疗等待组不做任何干预,第4周2组再次记录1周的睡眠日记并进行ISI的评估。分别以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85%和ISI<8为失眠痊愈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组间睡眠评估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痊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eCBTI组55例完成4周治疗,治疗等待组78例完成了2次评估。4周治疗后,eCBTI组与治疗等待组的睡眠效率(11.6%±3.9%与2.9%±1.1%,t=4.63,P=0.036)、睡眠潜伏期(-57.0%±-14.7%与-19.8%±-8.5%,t=13.44,P<0.01)、觉醒次数(-43.4%±-13.0%与-12.2%±-6.1%,t=3.73,P=0.042)、ISI分值(-49.7%±-15.7%与-16.4%±-8.3%,t=11.72,P<0.01)治疗减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睡眠效率>85%为失眠痊愈指标,eCBTI组和治疗等待组痊愈率分为67.3%与26.9%(χ^2=21.36,P<0.01);以ISI<8为失眠痊愈指标,eCBTI组和治疗等待组的痊愈率分为43.6%与6.4%(χ^2=26.22,P<0.01)。结论eCBTI对慢性失眠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治疗依从性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睡和睡眠障碍 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百乐眠胶囊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晓娟 刘少妮 +2 位作者 徐慧 徐璐 王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8期129-13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联合百乐眠胶囊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睡眠质量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PSS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CBT-i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百乐...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联合百乐眠胶囊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睡眠质量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PSS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CBT-i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百乐眠胶囊。比较两组的睡眠状况、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的PSQ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血清5-HT、MLT水平均升高,DA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T-i联合百乐眠胶囊治疗PSSD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睡眠效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清神经递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百乐眠胶囊 神经递质
下载PDF
网络式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艾司唑仑对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9
作者 阎加民 史玉梅 +2 位作者 朱世丽 田鹏江 宋超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采用网络式失眠认知行为疗法(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iCBT-I)联合艾司唑仑进行干预,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按照随机列表法将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分为试验组(n=46)与... 目的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采用网络式失眠认知行为疗法(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iCBT-I)联合艾司唑仑进行干预,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按照随机列表法将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分为试验组(n=46)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而试验组以iCBT-I联合艾司唑仑进行干预,干预8周。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观察两组干预前(T1)、干预1月末(T2)、干预2月末(T3)的睡眠质量、焦虑状态和焦虑特质;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评定治疗的安全性;干预2月末,比较两组的用药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χ2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干预1月末,对照组和试验组的PSQI总分分别为(10.41±2.48)分、(9.98±2.96)分;干预2月末,对照组和试验组的PSQI总分分别为(9.97±2.13)分、(7.82±1.57)分;干预1月末,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焦虑状态评分分别为(57.27±2.74)分、(56.27±2.89)分;干预2月末,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焦虑状态评分分别为(45.67±2.62)分、(42.67±2.97)分;以上时间节点数据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月末,试验组的总体有效率(86.96%)优于对照组(69.77%)。干预2月末,两组在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焦虑特质和使用药物量以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交互式iCBT-I联合艾司唑仑综合干预既能改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状态,又能改变焦虑特质,减少药物使用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式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艾司唑仑 失眠 睡眠质量 焦虑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更年期女性失眠的疗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金梅 张兆辉 +4 位作者 周晓香 龚雪 杨青 陈国华 梅俊华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对更年期女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筛选76例更年期女性失眠...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对更年期女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筛选76例更年期女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评定患者的睡眠情况;并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ISI评分[(16.39±4.03)分,(15.66±4.89)分]、PSQI评分[(14.97±2.70)分,(14.11±3.6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6,-1.190,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SI、PSQI评分[(10.08±3.65)分,(9.58±1.73)分]均低于对照组[(12.82±4.47)分,(12.13±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6,5.440,均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所有睡眠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对照组的睡眠效率、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的睡眠效率、N3期百分比和REM期百分比[(79.52±9.31)%,(22.80±6.05)%,(18.78±6.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38±12.99)%,(17.39±11.75)%,(13.98±6.3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6,-2.524,-3.212,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TMS联合CBT-I可显著改善更年期女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可作为更年期女性失眠较理想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更年期女性 失眠 睡眠质量 多导睡眠监测
原文传递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催眠对失眠和睡眠信念及态度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1
作者 雷莉 高东 +2 位作者 黄庆玲 陈小洁 张婷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联合催眠对慢性失眠患者失眠症状和睡眠信念及态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睡眠心理科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共5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分别给予6周团...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联合催眠对慢性失眠患者失眠症状和睡眠信念及态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睡眠心理科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共5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分别给予6周团体CBT-I治疗联合催眠和传统团体CBT-I治疗,在干预前、干预结束后即刻、干预结束后3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指数(ISI)及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用于评估失眠症状和睡眠的信念及态度。结果干预结束后即刻,试验组患者的PSQI、ISI及DB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PSQI、ISI及DB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干预结束后3个月PSQI和DBAS得分高于干预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结束后3个月ISI得分与干预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结束后3个月ISI和DBAS得分高于干预结束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3个月PSQI得分较干预后即刻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CBT-I治疗联合催眠较传统团体CBT-I治疗对失眠症状、睡眠状态及不良睡眠信念及态度有更好的改善效果,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催眠治疗 睡眠信念及态度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进展:有效性、依从性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潇 张琪然 +3 位作者 黄柳 丁丽娜 张小遥 蔡春凤 《中国临床护理》 2018年第6期470-474,共5页
由于心理治疗可以产生持久的收益而没有药物疗法的耐受性或不良反应风险,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现在被建议作为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文章介绍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有效性、依从性和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现存的问题和已有研究不足... 由于心理治疗可以产生持久的收益而没有药物疗法的耐受性或不良反应风险,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现在被建议作为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文章介绍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有效性、依从性和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现存的问题和已有研究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有效性 依从性 神经生物学研究
下载PDF
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4
1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数字心身医学协作学组 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写作组 +7 位作者 杨放如 王红星 王莹 袁勇贵 邓丽影 汤永红 王涛 宿长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0-661,共12页
得益于睡眠医学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失眠症数字疗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失眠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技术,亟须临床、科研、监管部门及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对失眠症数字疗法的应用形成推... 得益于睡眠医学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失眠症数字疗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失眠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技术,亟须临床、科研、监管部门及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对失眠症数字疗法的应用形成推荐意见。本专家共识系统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失眠症数字疗法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综合各领域专家意见,提出了失眠症数字疗法临床应用推荐及针对监管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的13条意见,为失眠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数字疗法 失眠数字疗法 数字化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认知特征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孟繁强 杨丽娟 +1 位作者 张居易 李占江 《四川精神卫生》 2022年第4期319-324,共6页
目的了解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对睡眠的信念与态度,并探讨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n=61)和原发性失眠患者(n=62)... 目的了解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对睡眠的信念与态度,并探讨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n=61)和原发性失眠患者(n=62)为研究对象,并招募健康对照组(n=64)。三组被试均接受睡眠功能失调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同时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被试PSQI和DBAS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PSQI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伴失眠的抑郁症组和原发性失眠组PSQ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8.932、18.610,P均<0.01),两组DB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561、-5.791,P均<0.01)。以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PSQI评分作为因变量,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14.095,R2=0.327,P<0.05),DBAS中对睡眠的预测与控制因子和年龄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B=-0.100、-0.279,P<0.05或0.01)。结论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存在更多的睡眠相关负性认知,且不良认知可能是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失眠 信念与态度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晶 苑成梅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67,共5页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CBT-I)是治疗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方法。本文回顾了目前主要的CBT-I应用形式及相应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并与药物治疗进行比较,发现目前多数证据表明CBTI效果持久,可以降低...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CBT-I)是治疗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方法。本文回顾了目前主要的CBT-I应用形式及相应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并与药物治疗进行比较,发现目前多数证据表明CBTI效果持久,可以降低未来医疗花费,具有长期的经济优势。目前我国没有关于CBT-I经济效益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综述可为我国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临床医生与失眠患者在未来选择CBT-I作为失眠的治疗方案提供经济学视角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卫生经济学
原文传递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焦虑及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令娜 王娜娜 +3 位作者 韩晓嫣 毛丽丽 李洁 严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焦虑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失眠认知行为疗...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焦虑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失眠严重程度,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焦虑严重程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常规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疗效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五大技术疗效因子及其治疗感受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卢静芳 李静茹 +7 位作者 葛方梅 张洁 张晶 孙莞绮 赵文清 师彬彬 罗鑫 苑成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2-407,共6页
目的研究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insomnia,CBTI)中睡眠卫生教育、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训练以及认知疗法五大技术的疗效相关因素及治疗感受。方法纳入21例失眠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开展连续8次CBTI,采用匹兹... 目的研究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insomnia,CBTI)中睡眠卫生教育、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训练以及认知疗法五大技术的疗效相关因素及治疗感受。方法纳入21例失眠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开展连续8次CBTI,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估睡眠症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别于第2、4、8次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关于治疗技术及自身感受的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下降(13.55±1.97 vs.6.91±2.43,P<0.05)。患者访谈表明CBTI五大技术对失眠症状均有改善效果。疗效相关因素包括: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减少无效躺床时间,规律作息,建立正向联结,改变不良认知等。患者治疗感受包括:前期体验糟糕,难以离开床,需要长期坚持等。结论CBTI治疗中的五大技术对睡眠均有帮助,患者会产生负面感受,需重视患者情绪变化及在执行过程中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质性研究 疗效因子 治疗感受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远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军君 李凡 +5 位作者 赵文瑞 高洁 蒋春凤 赵玉华 胡琛 李陈渝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比较远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与面对面CBT-I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差异,研究远程CBT-I的有效性。方法招募2019年3月至2023年5月重庆市中医院睡眠门诊收治的108例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经剔除后最终纳入74例进行分析,其中远程组38例,... 目的比较远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与面对面CBT-I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差异,研究远程CBT-I的有效性。方法招募2019年3月至2023年5月重庆市中医院睡眠门诊收治的108例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经剔除后最终纳入74例进行分析,其中远程组38例,面对面组36例。使用失眠严重指数(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失眠症状以及睡眠质量,使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问卷(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使用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16)评估患者的不合理睡眠认知,使用格拉斯哥睡眠努力量表(GSES)量化患者的睡眠努力。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ISI、PSQI、GAD-7、PHQ-9、DBAS-16、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面对面组的各问卷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远程组除GAD-7外的各问卷得分亦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远程CBT-I可有效改善中国失眠患者的夜间及日间症状、睡眠不良信念和行为,是可扩大CBT-I获得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远程 面对面
下载PDF
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淼 童丽琴 +2 位作者 朱逸霞 王玉玲 罗晓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慢性失眠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两组疗... 目的探讨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慢性失眠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和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P<0.05)。观察组治疗4周和治疗8周PSQI评分和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60、12.55、8.37、6.64,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而NPY和5-HT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23、8.54、6.95,P均<0.05)。结论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慢性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可减轻患者睡眠障碍,降低SP表达及提高NPY和5-HT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佐匹克隆 慢性失眠
下载PDF
在线认知行为治疗对不同年龄段情境性失眠患者的疗效和依从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艳 曾淑妃 +5 位作者 张陈茜 谢丽凯 林连虹 张黎黎 刘兴昌 张斌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e-ai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eCBTI)对不同年龄段情境性失眠患者的疗效和依从性。方法 2020年3月至4月在广东省广州市不同社区通过"预防和保护手册"招募受试者, 纳入194... 目的探讨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e-ai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eCBTI)对不同年龄段情境性失眠患者的疗效和依从性。方法 2020年3月至4月在广东省广州市不同社区通过"预防和保护手册"招募受试者, 纳入194例情境性失眠患者, 以年龄35岁为分界点, 将受试者分为<35岁组(n=87)和≥35岁组(n=107)。两组同时接受为期1周的eCBTI干预。干预前后, 通过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睡前觉醒量表(pre-sleep arousal scale, PSAS)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评估受试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变化。采用SPSS 21.0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组内各量表变化情况及组间减分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干预疗效:在<35岁组, 与基线相比, 干预后ISI量表总分为[(9.2±4.1)分, (14.8±5.1)分], PSAS认知觉醒量表分为[(18.5±8.4)分, (23.5±6.6)分] 、PSAS量表总分[ (34.3±15.8)分, (40.3±10.7)分]、HADS抑郁分量表分为[(5.8±3.6)分, (8.5±4.6)分]、HADS焦虑分量表分为[(7.1±3.9)分, (9.5±4.5)分] ,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8.80, 均P<0.01);PSAS躯体量表分[ (15.8±7.8)分, (16.8±5.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5岁组, 与基线相比, 干预后ISI量表总分为[(9.7±4.2)分, (14.4±4.3)分]、HADS抑郁分量表分为[(4.6±2.2)分, (6.6±3.5)分] 、PSAS认知觉醒量表分为[(16.9±8.5)分, (20.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6.86, 均P<0.01);PSAS躯体量表分[ (14.3±8.0)分, (13.9±5.2)分]、PSAS量表总分[(32.2±16.5)分, (33.9±9.2)分]、HADS焦虑分量表分为[(6.1±3.2)分, (7.0±3.5)分]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两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依从性:脱落率31.8%(194/280), 完整完成7 d线上治疗75例(38.7%), 完成1~6 d线上治疗119例(61.3%), 进一步研究发现依从性优、良、差三组ISI总分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5, P=0.004)。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性失眠 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年龄 依从性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