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重塑媒体融合新生态 被引量:46
1
作者 沈浩 袁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1,共4页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算法被广泛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技术不断突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和已有产品出现在内容的创作和内容的呈现中,媒体融合的走向更成...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算法被广泛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技术不断突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和已有产品出现在内容的创作和内容的呈现中,媒体融合的走向更成为了媒体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AI+媒体"的道路值得所有媒体从业者去寻找去探索。本文分析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革新的时代下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媒体融合智能化的实战案例对"媒体融合+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做出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媒体融合 智能化 两会报道 央视春晚
下载PDF
春晚作为记忆实践——媒介记忆的书写、承携和消费 被引量:31
2
作者 谢卓潇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76,共23页
本文考察媒介记忆被书写、承携和消费的过程,以受众为出发点讨论春晚和媒介记忆,即春晚是谁的和什么样的集体记忆,同时透过受众记忆讨论春晚长期社会文化影响,与现有关于春晚如何建构"家-国"意识形态的观点对话。研究以动态... 本文考察媒介记忆被书写、承携和消费的过程,以受众为出发点讨论春晚和媒介记忆,即春晚是谁的和什么样的集体记忆,同时透过受众记忆讨论春晚长期社会文化影响,与现有关于春晚如何建构"家-国"意识形态的观点对话。研究以动态、实践和流变的视角认识记忆建构,强调大众传媒既是行动主体也可能是记忆实践的途径和对象。笔者区分"中介化"(mediation)的集体记忆实践和"集体记忆化"的媒介实践,认为春晚内容单独不构成集体记忆,作为记忆实践的春晚是形成记忆机制的关键。春晚在受众主体的记忆实践中,成为记忆之所,记忆唤起和记忆操演的承携者,以及讲述和理解家庭、民族和阶层身份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媒介记忆 记忆实践 央视春晚 受众研究
原文传递
国家美学与社群美学的分野与对话——以“央视春晚”“B站拜年祭”为例 被引量:22
3
作者 马中红 任希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8,159,共10页
在当代春节"新民俗"中,央视春晚是普罗大众的电视盛宴,B站"拜年祭"则是青年二次元群体的网络狂欢。从媒介仪式的视角对这两台晚会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电视春晚将作为媒体的央视建构成"社会中心","... 在当代春节"新民俗"中,央视春晚是普罗大众的电视盛宴,B站"拜年祭"则是青年二次元群体的网络狂欢。从媒介仪式的视角对这两台晚会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电视春晚将作为媒体的央视建构成"社会中心","拜年祭"则将B站建构成二次元的"社群中心"。进一步,央视春晚通过独特的符号资源,以"家-国"的叙事模式,代社会主流文化召唤民众,形成融政治话语、宏大叙事、集体主义等特征于一体的"国家美学";而B站则以"趣缘-二次元"的叙事模式,代亚文化社群聚集二次元同好,建构起包含超现实幻想、萌酷风格、混搭混剪、梗文化等特征的"社群美学"。两种美学旨趣截然不同,但主流文化和商业逻辑的"框架"力量,促使央视春晚与B站拜年祭共享了社会的某些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符号。然而,试图通过"流通的符号"使两类晚会、两种文化同享"稳定的符号",显然还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视春晚 B站拜年祭 国家美学 社群美学 审美代沟
原文传递
从传统到全息:央视春晚舞美的奇观演绎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建蓉 《影视制作》 2010年第5期68-71,共4页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经历了27年的发展,从传统简洁的舞台场面到如今的舞台设计和制作不断追求宏大场景、充满炫技视觉舞台,可以说已经走进了一个充满"奇观"时代。本文就此奇观现象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央视春晚 电视舞美 媒体奇观
下载PDF
从仪式传播到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央视春晚对国家认同的建构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娟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4-65,96,共3页
本文认为借助大众传播的模式特别是电子媒体具备的"主流化"共鸣涵化功能,央视春晚起到形成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共识的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构建国家认同,包括对内的国民身份认同,明确核心价值观、塑造国家形象,以及对外表述&qu... 本文认为借助大众传播的模式特别是电子媒体具备的"主流化"共鸣涵化功能,央视春晚起到形成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共识的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构建国家认同,包括对内的国民身份认同,明确核心价值观、塑造国家形象,以及对外表述"中国梦"国家理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和全球目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视春晚 国家认同 意识形态 共识培养
下载PDF
技术力量下的剧场新景观——以2021年央视春晚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赵立诺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6期62-73,共12页
XR、5G等信息技术的登台亮相,是2021年央视春晚的最大亮点,它呈现出一种传统舞台艺术与当代数字艺术同台竞演的融合性景观。本文通过对其技术传统与语言本质的研究,探讨了央视春晚剧场首次出现的远程虚拟表演主体与人类同台表演的这一现... XR、5G等信息技术的登台亮相,是2021年央视春晚的最大亮点,它呈现出一种传统舞台艺术与当代数字艺术同台竞演的融合性景观。本文通过对其技术传统与语言本质的研究,探讨了央视春晚剧场首次出现的远程虚拟表演主体与人类同台表演的这一现象,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实验对于当代剧场艺术语言本质上的影响,及其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奇观消费给艺术带来的负面效果,从而对人类数字化未来起着一定的预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视春晚 XR 5G 扩展现实 信息技术 数字化 当代剧场
下载PDF
管与不管,父母管教孩子的边界在哪里?
7
作者 马昕玥 杨仪琳 李丹 《大众心理学》 2024年第8期29-30,共2页
在2023年央视春晚上,《是妈妈是女儿》唱进了万千父母和孩子的心,这首歌朴实地描写了父母面对孩子成长时的一些无措和养育中的困境,就像歌曲中所唱的:“我的孩子啊,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够好吗,我是第一次做妈妈……放手如果是一门功课,妈... 在2023年央视春晚上,《是妈妈是女儿》唱进了万千父母和孩子的心,这首歌朴实地描写了父母面对孩子成长时的一些无措和养育中的困境,就像歌曲中所唱的:“我的孩子啊,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够好吗,我是第一次做妈妈……放手如果是一门功课,妈妈一生没考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视春晚 放手 管与不管 父母 孩子
原文传递
央视春晚中的传统文化传播路径分析——以《山河诗长安》为例
8
作者 李艳阳 李燕凌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8期5-8,共4页
春晚作为中国每年固定的仪式活动,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能和使命。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中,陕西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节目组运用精美先进的特效技术,融合秦腔、社火等传统文化和流行的说唱元素、诗... 春晚作为中国每年固定的仪式活动,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能和使命。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中,陕西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节目组运用精美先进的特效技术,融合秦腔、社火等传统文化和流行的说唱元素、诗词吟诵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无限可能,一经播出热度便居高不下。节目中包含的对本土特色文化的挖掘、技术创新与用户思维革新共同促成这一节目的爆火,为媒体融合时代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河诗长安》 央视春晚 传统文化创新 媒体融合
下载PDF
花漾贵州 魅力无限
9
作者 徐涛 《当代贵州》 2024年第18期17-19,共3页
贵州持续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两个宝贝,聚焦“三大要素”精开资源、广拓客源、升级服务,推动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2024年央视春晚上,一首集结贵州元... 贵州持续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两个宝贝,聚焦“三大要素”精开资源、广拓客源、升级服务,推动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2024年央视春晚上,一首集结贵州元素的歌曲《上春山》红遍大江南北,引得无数游人无尽遐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黄小西,吃晚饭”这一打卡贵州旅游推荐语迅速在网络出圈,为贵州世界级的壮观美景加了不少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江春水 贵州旅游 升级服务 三月三 央视春晚 文化瑰宝 三大要素 推荐语
下载PDF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中文化认同构建研究
10
作者 郑兰兰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3期94-96,共3页
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官方媒体,承载着弘扬中华文化、构建文化认同体的责任与使命,是宣讲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之声的重要平台。自2013年党中央提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追求以来,中央电视台主动承担起诠释好中国故事的历史责任,借助插... 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官方媒体,承载着弘扬中华文化、构建文化认同体的责任与使命,是宣讲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之声的重要平台。自2013年党中央提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追求以来,中央电视台主动承担起诠释好中国故事的历史责任,借助插播春节公益广告等形式,以鲜明的中国特色、生动的文化符号,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公益广告作品,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本文首先阐述公益广告及春晚公益广告的基本概念,围绕主题设置、要素挖掘、媒介传播几个方面对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中文化认同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视春晚 公益广告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央视春晚戏曲节目的发展与传播
11
作者 薛敬亚 《传媒》 2024年第14期36-38,共3页
央视春晚作为电视文艺节目的代表,用“联欢”的形式将多种类文艺节目囊括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情境中。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春晚戏曲节目编排逐渐走向“定式”,在戏曲本体之外亦多有限制;在电视媒介技术不断发展与分众化传播趋势下,必须正确... 央视春晚作为电视文艺节目的代表,用“联欢”的形式将多种类文艺节目囊括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情境中。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春晚戏曲节目编排逐渐走向“定式”,在戏曲本体之外亦多有限制;在电视媒介技术不断发展与分众化传播趋势下,必须正确看待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现代转化,只有立足艺术本体并不断探索媒介技术与传播策略,才能走好传统戏曲文化的电视文艺突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联欢晚会 央视春晚 戏曲节目 电视文艺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央视春晚舞美设计变迁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海智 王珍 《当代电视》 2023年第4期57-61,28,共6页
央视春晚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华侨的新年俗,是新春佳节全国人民大联欢的集中体现,承载了大众对于除夕迎春的审美需求。舞台美术设计是央视春晚视觉叙事的主要载体。大众审美变化及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央视春晚舞美的表现... 央视春晚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华侨的新年俗,是新春佳节全国人民大联欢的集中体现,承载了大众对于除夕迎春的审美需求。舞台美术设计是央视春晚视觉叙事的主要载体。大众审美变化及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央视春晚舞美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叙事 数字舞美 央视春晚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央视春晚的文化记忆与创新表达
13
作者 范志忠 仇璜 《未来传播》 2024年第3期106-113,共8页
近年来,央视春晚在数字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与尝试现代传播技术和数字制作技术,以“再媒介化”为手段,对独具地域特色或民族风情的传统文化符号加以展映。由此,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被赋予了欣欣向荣的全新面貌,并鲜活地“嵌入”了大众的社... 近年来,央视春晚在数字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与尝试现代传播技术和数字制作技术,以“再媒介化”为手段,对独具地域特色或民族风情的传统文化符号加以展映。由此,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被赋予了欣欣向荣的全新面貌,并鲜活地“嵌入”了大众的社会生活,重新激活了大众的“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唤醒了人们对民族身份的自豪感与现代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央视春晚 文化记忆
下载PDF
童年该有的模样
14
作者 陈佳欣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什么是童年该有的模样?“如果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要用眼睛、耳朵,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在龙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田野诗班”的孩子们吟诵着这样的诗篇,瞬间把人们拉回到儿时过年的情景,而孩子... 什么是童年该有的模样?“如果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要用眼睛、耳朵,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在龙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田野诗班”的孩子们吟诵着这样的诗篇,瞬间把人们拉回到儿时过年的情景,而孩子们自信满满的脸,更是展现了童年最该有的模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怀化市 希望小学 央视春晚 自信满满 会同县 吟诵 童年 模样
原文传递
相声创演方向的有益尝试——2024年央视春晚相声《导演的“心事”》赏析
15
作者 张小卫 张吉宸 《曲艺》 2024年第3期51-52,共2页
2024年央视春晚共有6个语言类节目,其中由青年演员金霏、陈曦、董建春、李丁、盛伟等带来的群口相声《导演的“心事”》在整台晚会46个节目中取得平均收视率第一(34.62%)的好成绩,该节目凭借新颖的形式、深刻的立意以及贴合生活实际的... 2024年央视春晚共有6个语言类节目,其中由青年演员金霏、陈曦、董建春、李丁、盛伟等带来的群口相声《导演的“心事”》在整台晚会46个节目中取得平均收视率第一(34.62%)的好成绩,该节目凭借新颖的形式、深刻的立意以及贴合生活实际的内容收获了观众的认同和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类节目 平均收视率 央视春晚 相声 贴合生活
原文传递
铜梁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
16
作者 张青兰 《重庆与世界》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龙年春节,央视《新春非遗之夜》《东方时空》《甲辰春来福暖四季》等节目纷纷聚焦“铜梁龙”。三条英姿勃发的铜梁“竞技龙”更是在央视春晚微电影《争春》中惊艳亮相,为全国观众送上新春的问候与祝福。“铜梁龙”不仅是独具铜梁辨识度... 龙年春节,央视《新春非遗之夜》《东方时空》《甲辰春来福暖四季》等节目纷纷聚焦“铜梁龙”。三条英姿勃发的铜梁“竞技龙”更是在央视春晚微电影《争春》中惊艳亮相,为全国观众送上新春的问候与祝福。“铜梁龙”不仅是独具铜梁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和引领开放的文化名片,其承载的包容、奉献、忠诚、坚毅和自信,更契合了时代精神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时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铜梁龙 走向世界 英姿勃发 文化名片 精神特质 央视春晚
下载PDF
央视春晚的社会记忆建构与生产机制浅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颖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40,共4页
央视春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表征,是社会记忆的塑造者和见证者。经过近40年的发展,春晚本身也成为社会记忆的一部分。春晚对社会热点的持续关注、对日常生活的记忆建构,对家国叙事和表演者的符号选择与塑造,以及跨界、跨媒体、跨节目形态... 央视春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表征,是社会记忆的塑造者和见证者。经过近40年的发展,春晚本身也成为社会记忆的一部分。春晚对社会热点的持续关注、对日常生活的记忆建构,对家国叙事和表演者的符号选择与塑造,以及跨界、跨媒体、跨节目形态、跨内容等跨界融合生产机制,最终实现了社会记忆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视春晚 社会记忆建构 生产机制
原文传递
千载诗意 山河长安
18
作者 冯炜(摄) 《陕西画报》 2024年第2期4-5,共2页
月9日除夕夜,伴随着全民齐诵《将进酒》,西安将万干观众带入了盛世长安。“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作为央视春晚首个登场的分会场,西安分会场以独特的开场掀起“山河诗长安”的篇章:伴随着一声瞭亮的“开城门,迎宾”,西安永宁门缓缓... 月9日除夕夜,伴随着全民齐诵《将进酒》,西安将万干观众带入了盛世长安。“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作为央视春晚首个登场的分会场,西安分会场以独特的开场掀起“山河诗长安”的篇章:伴随着一声瞭亮的“开城门,迎宾”,西安永宁门缓缓开启,诗仙李白跨越历史长河“穿越”而来……“春晚8分钟”的惊艳背后,正是西安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仙李白 《将进酒》 央视春晚 长安 新气象
原文传递
央视春晚小品中女性媒介形象分析(1995—2023)
19
作者 陈洁 《东西南北》 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本文着眼于春晚小品中的女性角色,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分析了1995年—2023年春晚小品中女性角色的媒介形象。研究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角色的媒介形象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些形象变化是女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性别平等意识增强等原... 本文着眼于春晚小品中的女性角色,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分析了1995年—2023年春晚小品中女性角色的媒介形象。研究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角色的媒介形象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些形象变化是女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性别平等意识增强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视春晚 女性形象 小品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央视春晚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毓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7期13-17,共5页
网络流行语作为当下网民进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常用语,对现实生活的渗透同样不可小觑。为了贴合网友的喜好,增加内容的可读性和活泼性,一些主流媒体也在节目和文章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同样可以看到诸多网络流行... 网络流行语作为当下网民进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常用语,对现实生活的渗透同样不可小觑。为了贴合网友的喜好,增加内容的可读性和活泼性,一些主流媒体也在节目和文章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同样可以看到诸多网络流行语元素,在内容的创作中充分展现网络流行语的可塑性、娱乐性和反讽性,激发受众群体的情绪价值。文章对央视春晚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和受众反馈进行研究,分析春晚语言和场景中网络流行语的适用范围,以便央视春晚及众多主流媒体更好地贴近网络受众的习惯,接近受众心理预期。文章采用深度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各个时期、年份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语与央视春晚的融合程度,并从受众反馈入手,验证春晚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初衷和受众的实际评价之间存在差距。文章结合近年来央视春晚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具体表现,重点探究其在场景运用、意义建构和话语分析三方面的实际情况,发现春晚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运用创新思维,同时还存在语言不规范、想象空间不足、传者色彩过浓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受众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从中获得满足,甚至产生对抗情绪,激化两者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央视春晚 娱乐性 移动化 全民参与 情感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