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地区对流层臭氧长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希 黄富祥 +2 位作者 夏学齐 曹静 徐晓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2659-2666,共8页
利用1979~2013年卫星对流层臭氧遥感数据序列,分析华北地区对流层臭氧的长期变化趋势,考察各主要影响因子和对流层顶高度变化对臭氧变化的影响作用.过去30多年来,华北地区对流层臭氧长期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差异很大:夏季对流层臭氧呈... 利用1979~2013年卫星对流层臭氧遥感数据序列,分析华北地区对流层臭氧的长期变化趋势,考察各主要影响因子和对流层顶高度变化对臭氧变化的影响作用.过去30多年来,华北地区对流层臭氧长期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差异很大:夏季对流层臭氧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28 DU/10 a;冬季表现出下降趋势,下降率为1.46 DU/10 a;在春季和秋季表现出波动性下降趋势.对流层臭氧夏季含量最高,一般在50 DU上下,春季平均值大约40 DU,秋季平均值35 DU左右,冬季含量最小一般在26 DU左右.对华北地区对流层臭氧分布变化产生显著影响的因子主要有太阳周期(Solar),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准两年振荡(QBO).其中,Solar的影响幅度可达到5~6 DU,ENSO影响作用1~2 DU,QBO影响一般小于1 DU.对流层顶高度在年内不同季节存在显著周期变化,与对流层臭氧变化紧密相关,相关系数R=0.826,表明对流层顶高度年周期变化对对流层臭氧产生重要影响.从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对流层顶高度不存在显著性变化趋势,对对流层臭氧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对流层臭氧 太阳周期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准两年振荡
原文传递
北半球冬季平流层温度和Brewer-Dobson环流对11 a太阳循环的响应 被引量:8
2
作者 施春华 蔡娟 +2 位作者 郭栋 徐婷 陆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5-281,共7页
采用北京气候中心大气辐射模式(BCC-RAD)、日本气象厅JRA-5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北半球冬季低纬度平流层上、下两个温度异常区对太阳周期的响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偏强年,低纬度的上平流层温度暖异常是由臭氧短波加热异常... 采用北京气候中心大气辐射模式(BCC-RAD)、日本气象厅JRA-5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北半球冬季低纬度平流层上、下两个温度异常区对太阳周期的响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偏强年,低纬度的上平流层温度暖异常是由臭氧短波加热异常引起的,它在中纬度的上平流层激发出异常强西风,阻碍行星波正常上传,由波破碎驱动的Brewer-Dobson环流也减弱,该环流上升支减弱的动力加热作用导致了低纬度的下平流层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周期 臭氧短波加热 平流层温度 行星波 Brewer-Dobson环流
下载PDF
从演员到天文学家
3
作者 丽贝卡·博伊尔 赵剑琳(翻译) 《环球科学》 2024年第1期92-93,共2页
美国仅有26位黑人女性获得过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奥玛瓦·希尔兹便是其中之一,她将与我们分享她从天文转向表演后重拾天文梦想的故事。在奥玛瓦·希尔兹(Aomawa Shields)攻读天文学博士学位之初,她经常会出现张口结舌、无法作... 美国仅有26位黑人女性获得过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奥玛瓦·希尔兹便是其中之一,她将与我们分享她从天文转向表演后重拾天文梦想的故事。在奥玛瓦·希尔兹(Aomawa Shields)攻读天文学博士学位之初,她经常会出现张口结舌、无法作答的情况。自她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毕业到重返科研工作,中间有11年的空白,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太阳周期。希尔兹其实拥有表演专业的硕士学位,但某次轮到她向同行介绍科研成果时,却出现了严重的怯场反应,登场前她颤抖得甚至无法系上鞋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太阳周期 希尔 表演专业 天体物理学 黑人女性
原文传递
Global cooling in the immediate future? 被引量:3
4
作者 WANG ShaoWu WEN XinYu HUANG JianB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33期3847-3852,共6页
New perspectives regarding the possible cooling of the Earth's climate as a result of solar change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major findings include:(1)solar activity is weakening to its very low level,which ... New perspectives regarding the possible cooling of the Earth's climate as a result of solar change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major findings include:(1)solar activity is weakening to its very low level,which is comparable with the level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2)the current grand solar maximum has already lasted for eight 11-year solar cycles and might end in the coming one/two 11-year cycles;(3)a grand solar minimum might prevail in the next 100-200 years;and(4)the number of sunspots in the coming solar maximum(M)-year,around 2013,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hat needs to be closely monit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冷 地球气候变化 太阳活动 太阳 太阳周期 太阳黑子 周期
原文传递
Latitude migration of solar activity at high latitudes 被引量:4
5
作者 GAO PengXin LI KeJun Li QiXi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1期8-11,共4页
Utilized here is the Carte Synoptique solar filament archive, namely the catalogue of solar filaments from March 1919 to December 1989, corresponding to solar rotation numbers 876 to 1823 to study latitudinal migratio... Utilized here is the Carte Synoptique solar filament archive, namely the catalogue of solar filaments from March 1919 to December 1989, corresponding to solar rotation numbers 876 to 1823 to study latitudinal migration of solar activity at high latitudes. Except the well-known poleward migration of solar activity from middle latitudes to the poles, an equatorward migration is found from the solar poles toward middle latitudes (about 40°) within a normal cycle, which is neglected before, and the time in-terval for the former migration (4.4 years) is about 2.2 years shorter than that for the latter (6.6 years), indicating that the change from one migration to the other takes place around the maximum time of a normal cycle. In the future, a dynamo model should represent the migration from the poles toward middle latitudes of the Sun, besides the migration in "butterfly diagrams" and the "rush to the poles". The traditional extended activity cycle is actually a part of the period of the successive migration from the poles toward the solar equ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性 太阳周期 纬度偏移 地球
原文传递
短中时间尺度上的气温变化和太阳辐射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春霞 伍宏发 胡丹婷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3-424,共12页
探讨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越来越成为当代大气科学关注的焦点.过去的大多研究揭示了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情况.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的方法,通过识别气温和太阳黑子变化中的特征时间尺度,分析了短中时间尺... 探讨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越来越成为当代大气科学关注的焦点.过去的大多研究揭示了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情况.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的方法,通过识别气温和太阳黑子变化中的特征时间尺度,分析了短中时间尺度上南京市与石家庄市气温和太阳辐射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吻合以前实证结果的太阳黑子11a的准周期成分等,在气温变化中也找到了相似于太阳黑子5.5和11a的准周期成分,但是相关性分析及检验某一模态信号是否为随机信号的验证分析同时说明相似周期成分之间并不相关.在95%的置信度下,南京市和石家庄市气温变化中确实存在不少短周期波动,它们和太阳辐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相关关系,而且南京市气温3.1a的中周期波动也吻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多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 太阳周期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含量变化的太阳周期活动信号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富祥 刘年庆 赵明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01-2209,共9页
利用1979-1992年卫星TOR对流层臭氧数据库资料,以及同期太阳辐照度数据序列,考察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含量变化与太阳辐射周期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分布表现出与太阳辐照度相同的变化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太阳周期变... 利用1979-1992年卫星TOR对流层臭氧数据库资料,以及同期太阳辐照度数据序列,考察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含量变化与太阳辐射周期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分布表现出与太阳辐照度相同的变化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太阳周期变化特征.逐月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太阳辐照度增加导致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增加的正效应.在太阳周期内,太阳辐射增加可使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平流层臭氧和臭氧总量分别增加1.31、4.97、6.628DU,或4.07%、2.04%、2.28%.该特征与赤道太平洋地区完全相反,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至少应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是背景大气NOx和水汽含量的差异;二是青藏高原频繁发生的平流层一对流层大气物质交换和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对流层臭氧 TOR对流层臭氧数据库 太阳周期
下载PDF
揭开太阳耀斑爆发之谜
8
作者 旭峰 《国外科技动态》 2006年第7期20-24,共5页
有史以来最大的太阳耀斑 2005年9月,一个编号为808的黑子群随着太阳的自转而逐渐面向地球,太阳活动随即活跃起来,剧烈的太阳耀斑先后在9月7日至17日内爆发,其中9月7日发生的耀斑是本次太阳周期(从1995至2006年)中最大的耀斑爆发... 有史以来最大的太阳耀斑 2005年9月,一个编号为808的黑子群随着太阳的自转而逐渐面向地球,太阳活动随即活跃起来,剧烈的太阳耀斑先后在9月7日至17日内爆发,其中9月7日发生的耀斑是本次太阳周期(从1995至2006年)中最大的耀斑爆发之一。巨大的太阳耀斑温度达2000万摄氏度以上,其爆发的能量相当于数十亿个百万吨级的氢弹。耀斑向宇宙释放出大量的辐射能,电磁场携带着高能粒子,形成潮汐一样的能量波,猛烈地冲击地球。到9月11日,美国“地球同步业务环境卫星”(GOES)卫星上的太阳X射线监测仪也因此失效。专家们原先预计,当太阳黑子群移到面向地球时,太空天气会更为恶劣,但幸好黑子群活动有所减弱,最终未造成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耀斑爆发 地球同步 环境卫星 黑子群 太阳活动 太阳周期 高能粒子 太空天气 万吨级
下载PDF
太阳黑子数、准两年振荡与北极极区平流层的温度 被引量:1
9
作者 Karin Labitzke 赵兵科 《沙漠与绿洲气象》 1992年第4期58-60,共3页
1.引言准两年振荡(QBO,西风或者东风位相)是这样影响北半球冬季平流层极涡的:当赤道50hPa为西风位相时,北极平流层中层要比它为东风位相时冷且极涡强(Holton和Tan,1980与1982;Labitzke,1982;VanLoon和Labitzke,1987).Labitzke(1982)指... 1.引言准两年振荡(QBO,西风或者东风位相)是这样影响北半球冬季平流层极涡的:当赤道50hPa为西风位相时,北极平流层中层要比它为东风位相时冷且极涡强(Holton和Tan,1980与1982;Labitzke,1982;VanLoon和Labitzke,1987).Labitzke(1982)指出隆冬强增暖更多地发生在东风位相情况下,而且她说明在西风位相时观测到相对少的隆冬强增暖,且仅发生在太阳黑子数高时.本文通过分析17个西风位相时和13个东风位相时冬季北极30hPa温度证实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两年振荡 极涡 太阳周期 纬向风 新疆气象 中高压 相关系数 卷第 大阳 竖排
下载PDF
动态点击
10
《科学24小时》 2013年第3期18-19,共2页
太阳风暴威胁导航卫星 今年是第25个太阳周期中最活跃的一个阶段,地球或将面临强大太阳风暴的袭击,全球定位系统等轨道卫星将遭受严重威胁。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太阳风暴 导航卫星 太阳周期 轨道卫星 地球
下载PDF
天空画廊
11
《飞碟探索》 2014年第4期38-39,共2页
紫外光波段的太阳黑子环 对太阳来说,这是相当宁静的一天。不过即便是图中处于宁静期的太阳,表面还是很忙碌的。这张紫外光波段的影像中,较冷较暗的区域温度在数千摄氏数。影像中间的明亮区域是上一太阳周期编号为AR 9169的大黑子... 紫外光波段的太阳黑子环 对太阳来说,这是相当宁静的一天。不过即便是图中处于宁静期的太阳,表面还是很忙碌的。这张紫外光波段的影像中,较冷较暗的区域温度在数千摄氏数。影像中间的明亮区域是上一太阳周期编号为AR 9169的大黑子群,黑子周围环绕着光亮的炽热气体,其温度超过100万摄氏度。这些气体的温度为什么如此之高,仍然是个待解的谜团,可能和周围这些引导太阳电浆快速变化的磁场环有关。太阳黑子群AR9169在2000年9月活跃于太阳表面,持续了数周才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周期 画廊 太阳表面 黑子群 光波段 热气体 温度 摄氏度
下载PDF
太阳周期长度:太阳活动性与气候紧密联系的一个“指示器”
12
作者 E.Friis.Christensen 吴继星 《世界科学》 1992年第9期39-40,共2页
科学家进行了许多尝试,力图探讨CO_2大量释放到大气中后对气候的影响。从现实情况考虑,在全球范围进行实验是不可能的,物理学理论的证据就是依赖模型模拟和观察。模型模拟需要某种假设,而获得大量基本数据则需长时间的观察。太阳辐射是... 科学家进行了许多尝试,力图探讨CO_2大量释放到大气中后对气候的影响。从现实情况考虑,在全球范围进行实验是不可能的,物理学理论的证据就是依赖模型模拟和观察。模型模拟需要某种假设,而获得大量基本数据则需长时间的观察。太阳辐射是与地球气候相关的一个最基本因素。这是无法准确知道的一个参数。埃迪(Eddy)指出,太阳活动性与全球气候的某些“指示器”之间的长期关系可能是由太阳辐照度的变化所引起的。但是,只有在当今人造卫星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气候 太阳周期
下载PDF
太阳周期长度:与气候紧密相关的太阳活动指示器
13
作者 Chri.,EF 周亚军 《大气情报》 1995年第4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太阳活动 指示器 太阳周期 气候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对未来两个太阳周太阳活动参数的统计预测
14
作者 丁煌 廖云琛 肖子牛 《气象科技进展》 2016年第4期24-29,共6页
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后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方法,结合前23个太阳周期(1700—2008年)的周期特征数据,对第24和第25个太阳周的各个周期特征进行了预测,并且通过交叉验证算法得出两种方法都可... 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后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方法,结合前23个太阳周期(1700—2008年)的周期特征数据,对第24和第25个太阳周的各个周期特征进行了预测,并且通过交叉验证算法得出两种方法都可达到最优。通过分析SVM与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结果,均表明第25个太阳周将会达到较强的强度,且大于第24个太阳周。此外,两种方法都预测出第25个太阳周的太阳黑子数在谷值年维持异常偏低,周期长度都会维持在10年左右。根据第24个太阳周已经过去的特征验证,BP神经网络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预测太阳活动在2020开始进入第25个太阳周,在2025年达到峰值,峰值年强度比第24个太阳周偏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黑子数 太阳周期 支持向量机 后向传播神经网络
下载PDF
疯狂的太阳周期
15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 2021年第S02期13-15,共3页
地球自转一圈大约24小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它绕着太阳旋转一圈需要大约365天,也就是一年的时间。太阳也是有运动周期的,不过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完全不同。
关键词 运动周期 地球自转 太阳周期
原文传递
北部湾海岸Smackover组灰质泥岩的沉积环境、有机碳堆积及太阳周期研究
16
作者 陈琳琳 EzatHeydari 《海洋地质译丛》 1997年第4期44-53,共10页
关键词 灰质泥岩 沉积环境 有机碳堆积 海岩 太阳周期
下载PDF
太阳活动11年周期与埃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关系
17
作者 李自强 马生春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25,共7页
本文利用本世纪以来所出现的埃尔-尼诺现象和太阳活动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数及其差异,并分析了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位相的关系,以期对埃尔-尼诺现... 本文利用本世纪以来所出现的埃尔-尼诺现象和太阳活动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数及其差异,并分析了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位相的关系,以期对埃尔-尼诺现象的预测提供太阳活动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太阳周期 东太平洋
下载PDF
太阳周期对超视距雷达系统的影响
18
作者 刘惠机 《电波与天线》 1995年第2期21-24,共4页
前言天波超视距雷达后向散射系统(OHB-B R5)与电离层的传播条件有关。这些变化具有不同的周期:日周期,季节周期和太阳周期,与地理位置和系统的设计也有关。在代表上述这些变化的条件下要测试雷达是很困难的。在接近半年或更短时间内的... 前言天波超视距雷达后向散射系统(OHB-B R5)与电离层的传播条件有关。这些变化具有不同的周期:日周期,季节周期和太阳周期,与地理位置和系统的设计也有关。在代表上述这些变化的条件下要测试雷达是很困难的。在接近半年或更短时间内的实际测试可以获得除太阳周期以外所有条件下有代表性的数据。通过在其它位置上收集的数据以及采用历史数据能得到经地理电离层的测试条件。通过模拟可以完成太阳周期的系统性能测试。为配合这项任务研制出了几种模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进行模拟则要预告下一太阳周期的情况,在这方面,科学委员会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视短雷达 太阳周期 电离层扰动
下载PDF
古文中记载的二十四节气
19
作者 王海英 《少儿国学》 2020年第23期26-27,共2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期运动,把太阳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期运动,把太阳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是人们对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认识,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即使在今天,也和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太阳周期 清谷
原文传递
紫外波段高光谱太阳参考光谱时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裴国超 李元 白廷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32-2338,共7页
太阳参考光谱是星上辐射定标和波长定标的基准。太阳活动周期内,太阳辐照度光谱幅值存在周期性波动,紫外波段光谱幅值变化达10%以上,相对于3%的星上绝对定标需求,太阳的时变特性不可忽略。针对不同分辨率和采样率的太阳参考光谱,首先研... 太阳参考光谱是星上辐射定标和波长定标的基准。太阳活动周期内,太阳辐照度光谱幅值存在周期性波动,紫外波段光谱幅值变化达10%以上,相对于3%的星上绝对定标需求,太阳的时变特性不可忽略。针对不同分辨率和采样率的太阳参考光谱,首先研究了插值间隔和卷积间隔对计算MgII参数的数值影响,通过分析比较后选择合适的插值、卷积间隔,并基于Climate和SORCE的MgII参数时间序列完成太阳周期性变化建模。然后选择2003年8月21日至2012年4月15日期间80组数据,每组包含2个不同日期的不同波长的辐照度光谱幅值和MgII值,针对该80组数据使用一阶拟合取代比值方法计算得到转换因子,将不同日期的太阳参考光谱幅值修正到同一日期并与实际观测真值比较;结果表明了一阶拟合与比值方法相比有着更高的反演精度及预测精度。最后,基于一阶拟合转换因子和MgII参数时间序列对现有光谱进行时间和格式归一化,通过分波段筛除偏离较大光谱数据的方法构建了2008年6月25日,分辨率为1 nm、采样率为0.1 nm的太阳参考光谱。原有的12条光谱经过筛除后,留下全波段均位于中位的光谱6条,所构建的光谱同筛选出的6条光谱平均值相比,绝对误差在0.982%以内。所构建的光谱可以通过MgII参数时间序列和转换因子计算得到任意日期下的光谱。针对该参考光谱利用KNMI高光谱进行分辨率和采样率提升,最终基于我国计划发射的风云三号紫外高光谱臭氧探测仪(OMS)在轨观测和星上定标需求,构建得到了波长范围250~500 nm,分辨率0.1 nm,采样率0.01 nm的太阳参考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参考光谱 紫外波段 太阳周期变化 MgII参数 星上定标 光谱定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