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石质山地火炬树无水滚动造林
1
作者 马富南 梁保国 陈振江 《河北林业》 1994年第1期14-15,共2页
太行山石质山地是山区绿化难度最大的地方。磁县从1986年开始,进行了火炬树无水滚动造林研究,营造火炬树6万余株。火炬树有以下几个优点:1、耐干旱,易成活,可以进行无水造林。2、自然更新能力强,一次造林,永久受益。火炬树造林后一二年... 太行山石质山地是山区绿化难度最大的地方。磁县从1986年开始,进行了火炬树无水滚动造林研究,营造火炬树6万余株。火炬树有以下几个优点:1、耐干旱,易成活,可以进行无水造林。2、自然更新能力强,一次造林,永久受益。火炬树造林后一二年,即可在定植穴周围2平方米内根蘖出20多株幼树,形成自然苗圃或自然成林。砍伐后,伐根萌芽生长迅速,当年高生长量可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造林 太行山山地 绿化
原文传递
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结构优化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志清 郭保贵 李昌哲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30,共5页
以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山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对典型植被类型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山地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10项指标,并通过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效能指标测定和径流小区泥沙对比分析,认为人工—天然复合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果最... 以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山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对典型植被类型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山地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10项指标,并通过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效能指标测定和径流小区泥沙对比分析,认为人工—天然复合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乔木林最适郁闭度为0 6~0 7。阐述了突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的植被优化结构建设是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的根本途径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石质山地 植被类型 结构优化 水源涵养效能 水土保持 植被恢复 产沙量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龙王帽仁用杏品种在太行山西侧山地生长结实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吕皎 《防护林科技》 2004年第6期19-21,共3页
1990~1998年,在太行山西侧旱薄山地进行了仁用杏品种龙王帽的引种与选育,通过对该品种的果实品质、树体生长发育及丰产性能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调查研究,得出龙王帽仁用杏品种可作为太行山西侧山地干旱少雨、水源缺乏、土壤瘠薄、自... 1990~1998年,在太行山西侧旱薄山地进行了仁用杏品种龙王帽的引种与选育,通过对该品种的果实品质、树体生长发育及丰产性能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调查研究,得出龙王帽仁用杏品种可作为太行山西侧山地干旱少雨、水源缺乏、土壤瘠薄、自然环境恶劣地区适宜栽植的仁用杏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王帽仁用杏 太行山西侧山地 生长结实性 引种
下载PDF
太行山石质山地爆破整地技术研究
4
作者 赵玉龙 王淑京 杨春雨 《河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太行山石质山地 爆破整地技术 水平沟 经济型防护林 水平梯田 爆破当量 施工质量 打炮眼 爆破效果 测量定位
下载PDF
微生境改良对太行山干瘠山地沙地柏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玥 裴顺祥 +3 位作者 辛学兵 郭慧 吴莎 吴迪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6-163,共8页
[目的]探究太行山干瘠山地植被恢复技术。[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土层厚度15 cm条件下,以耐瘠薄植物沙地柏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微生境改良技术,研究不同微生境改良措施下沙地柏生长、叶绿素含量、露点水势及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株高增长... [目的]探究太行山干瘠山地植被恢复技术。[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土层厚度15 cm条件下,以耐瘠薄植物沙地柏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微生境改良技术,研究不同微生境改良措施下沙地柏生长、叶绿素含量、露点水势及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株高增长量中,石块覆盖(ST)、塑料地膜覆盖(DM)、液态地膜覆盖(YM)、菌根处理(JG)、枯落物覆盖(KL)均显著高于对照(CK),且分别比CK高385.75%、403.03%、1330.00%、1490.00%、1533.00%;冠幅增长量中,ST、DM、JG、KL处理均显著高于CK处理,且分别比CK处理高185.03%、160.36%、239.80%、161.67%;7月ST处理主根长度显著高于JG,10月DM、KL处理显著高于JG;不同微生境改良处理对沙地柏叶片叶绿素含量产生影响,且ST、YM、JG和DM、KL分别在2016年7月和2017年6月显著高于CK;相对于CK处理,除4月外,不同月份微生境改良会增加沙地柏叶片露点水势,且各处理间大部分不显著,仅7月份ST处理显著低于DM、JG、KL;不同处理对沙地柏地上、地下生物量积累产生的影响不同,且JG处理影响最显著;不同处理对沙地柏生物量分配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其中,10月ST处理下的地上/地下干质量比显著高于YM、KL,且CK显著高于KL,第二年6月KL显著高于CK、DM,其他月份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生境改良技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显著提高太行山干瘠山地沙地柏株高、冠幅、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露点水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积累;通过对比不同微生境改良技术,发现菌根处理明显优于其他微生境改良技术;建议在太行山土壤厚度为15 cm的干瘠山地开展以沙地柏为植物材料的植被恢复时,应结合菌根处理微生境改良技术,可有效提高植被恢复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干瘠山地 微生境改良 沙地柏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