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91
1
作者 闫桂琴 赵桂仿 +1 位作者 胡正海 岳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824-828,共5页
在秦岭太白山、光头山、玉皇山和冰晶顶等 4个地段分别设置了 4个样地 ,用样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进行了调查 .共做样方 2 80个 .分析了太白红杉的群落学特征、径级结构及其密度变化规律 ;编制了太白红杉的静态生命表 ;绘制了存活曲线和... 在秦岭太白山、光头山、玉皇山和冰晶顶等 4个地段分别设置了 4个样地 ,用样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进行了调查 .共做样方 2 80个 .分析了太白红杉的群落学特征、径级结构及其密度变化规律 ;编制了太白红杉的静态生命表 ;绘制了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 ;从多角度研究了太白红杉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该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 Ⅱ和Ⅲ之间 ,高径级种群趋向于稳定 ,低径级种群则反之 .幼年个体补充不足 ,严重影响着该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种群结构 径级结构 生命表 存活曲线 种群动态 秦岭
下载PDF
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 被引量:74
2
作者 段仁燕 王孝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250,共9页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 (Objectivetree)的最佳竞争范围 ,利用单木竞争指数的改进模型对太白红杉 (Larixchinensis)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讨论了不同竞争强度下太白红杉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 :随对象木...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 (Objectivetree)的最佳竞争范围 ,利用单木竞争指数的改进模型对太白红杉 (Larixchinensis)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讨论了不同竞争强度下太白红杉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 :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 ,由于太白红杉种群自然稀疏过程中密度调节作用 ,植株距离增加 ,种内竞争强度降低 ;太白红杉主要分布于亚高山地段 ,群落内其它物种较少 ,个体普遍较小 ,结果种间竞争相对较弱 ,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顺序为 :太白红杉 太白红杉 >巴山冷杉 (Abiesfargesii) 太白红杉 >牛皮桦 (Betulaplatyphylla) 太白红杉 >其它树种 太白红杉 ;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 (CI =AD-B) ,当太白红杉胸径达到 35cm以上时 ,竞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 ,所得的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 ;不同竞争强度下 ,太白红杉主茎各层的分枝角度、总分枝数、当年生枝条长、平均枝长和活枝数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表明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竞争木范围 ,较好地反应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关系。同时 ,太白红杉通过自身形态变化 ,提高了对光的截获能力和对不同竞争强度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竞争强度 逐步扩大范围法 单木竞争指数模型
下载PDF
太白山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74
3
作者 张文辉 王延平 +1 位作者 康永祥 刘祥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2,共6页
针对研究区太白红杉种群分布特点,设置了15个20m×20m样地,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和聚集强度测定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分析.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属于聚集型,在25m2和100m2面积上聚集强度较大.随海拔上升,... 针对研究区太白红杉种群分布特点,设置了15个20m×20m样地,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和聚集强度测定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分析.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属于聚集型,在25m2和100m2面积上聚集强度较大.随海拔上升,聚集强度降低;在分布下限地区,聚集最强的尺度较小,中下部地区较大;阴坡的种群分布聚集强度大于阳坡.随着年龄增加,种群分布由聚集型向随机型过渡,强度减弱;聚集性最强的格局尺度在幼、老龄期为150m2,中龄期则为100m2.分布格局受生物学特性、年龄阶段、群落组成、环境因素等影响.在未来保护与利用中,低海拔和阴坡应该适度间伐乔木层非目的树种;在高海拔和阳坡地区,适度间伐灌木,促进群落内团块状更新;育林作业面积应该与聚集性最强的面积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空间分布 聚集分布型 尺度
下载PDF
秦岭太白红杉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阎桂琴 赵桂仿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97-506,共10页
选择太白红杉群落分布较集中的太白山、长安光头山、玉皇山和冰晶顶等 4个地段 ,设计 1 8个样地 ,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共作样方 2 80个。分析了太白红杉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 ,并对该群... 选择太白红杉群落分布较集中的太白山、长安光头山、玉皇山和冰晶顶等 4个地段 ,设计 1 8个样地 ,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共作样方 2 80个。分析了太白红杉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 ,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 ,计测了不同地段上群落的频、盖度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 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种间相遇指数。结果表明 ,太白红杉主要分布于秦岭海拔 2 80 0~ 350 0 m的高海拔山地 ,群落组成种类约 85种 ,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 ,地面芽植物种类多、数量大 ,是该群落的优势层片。乔木层为太白红杉单优组成 ,平均高度约 8.6m;多样性指数 0 .2 0 7~ 0 .42 0 ;灌木层 H值为 1 .779~ 2 .363;草本层 H值最高 ,为 2 .1 2 2~ 3.0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太白红杉 群落学特征 区系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秦岭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动态及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郭华 王孝安 肖娅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采集数据,应用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研究了太白红杉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太白红杉种群有较高的计盒维数(18087)和信息维数(17931),表明其对空间占据程度较高.用分布系数法和Morisita格局指数法检验格局类型...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采集数据,应用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研究了太白红杉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太白红杉种群有较高的计盒维数(18087)和信息维数(17931),表明其对空间占据程度较高.用分布系数法和Morisita格局指数法检验格局类型,发现不同年龄组太白红杉种群均呈聚集分布.运用GreigSmith的方法研究格局规模,发现太白红杉种群在128m2和512m2处聚集,不同年龄组在不同规模尺度聚集.以区组分布格局强度(PI)检测聚集强度,发现太白红杉种群格局强度随尺度变化程度较高,个体分布不均匀,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聚集强度呈下降趋势.太白红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是其对严酷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分形维数 空间分布格局 格局强度 格局规模
下载PDF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叶的形态解剖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全宏 王孝安 +1 位作者 田先华 肖娅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885-893,共9页
根据生态气候学方法推断出不同海拔高度气候指标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 ,对分布于秦岭太白山地区海拔 30 0 0~ 340 0 m的太白红杉 ( L arix chinensis)叶特征进行了生态解剖学研究 ,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导生态因子。观察指标包括叶形态指... 根据生态气候学方法推断出不同海拔高度气候指标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 ,对分布于秦岭太白山地区海拔 30 0 0~ 340 0 m的太白红杉 ( L arix chinensis)叶特征进行了生态解剖学研究 ,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导生态因子。观察指标包括叶形态指标 (叶片总厚度、每束叶中的叶数和叶长宽比 )、叶解剖学特征 (叶表皮角质膜厚度 ,上、下表皮厚度 ,近上、下表皮叶肉厚度 ,内皮层厚度 ,管胞直径 ,叶转输组织和维管束厚度及其与叶片总厚度之比 )。结果表明 :1水热综合因子是影响太白红杉叶长宽比和叶表皮角质膜厚度的主导因子 ,随着水热综合因子的增大 ,叶长宽比呈增加趋势 ,而角质膜厚度则逐渐变薄。2年降水量是影响其它形态解剖学指标的主导因子 ,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 ,每束叶中的叶数、叶厚度、管胞直径、叶转输组织和维管束厚度、内皮层厚度、转输组织和维管束厚度及其与叶总厚度之比呈减少和变薄的趋势 ,而上、下表皮厚度则逐渐增加。 3近上、下表皮叶肉厚度与环境因子无明显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形态解剖 环境因子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太白山南北坡高山林线太白红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34
7
作者 秦进 白红英 +3 位作者 李书恒 王俊 甘卓亭 黄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333-5342,共10页
气候变化对秦岭植被生长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会因坡向不同而产生差异,秦岭的分水岭太白山尤为典型,为更进一步揭示不同坡向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以树木... 气候变化对秦岭植被生长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会因坡向不同而产生差异,秦岭的分水岭太白山尤为典型,为更进一步揭示不同坡向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以树木年代学为依据,利用采自太白山南、北坡相同海拔的太白红杉树芯样本分别建立了树轮年表,并分析了两者的年表特征,探讨了树轮宽度指数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及逐步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太白山南、北坡太白红杉年表的平均敏感度、样本间平均相关系数、样本总体代表性等特征值较高,表明两个不同坡向年表中皆含有丰富的环境信息,相对而言,北坡样地植被对气候的响应较南坡样地敏感;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南北坡太白红杉差值年表对气温和降水响应显著的月份有所差异,北坡样地轮宽指数与当年和前一年1—6月平均气温皆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南坡样地轮宽指数仅与当年5—6月平均气温通过显著性检验。南、北坡太白红杉径向生长都明显受到前一年6月降水"滞后效应"的一致影响,但北坡仅与当年8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南坡与当年1—4月的平均降水量存在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显示,气温因子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最大值均大于降水因子的贡献最大值,表明气温因子的变化更易引起太白红杉树轮宽度的变化,另外,气温因子对北坡样地回归模型的贡献值比气温因子对南坡样地回归模型的贡献值大,表明北坡样地处树轮宽度指数对气温因子更敏感,并且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不同坡向 树轮宽度 太白红杉 气候响应
下载PDF
太白山不同海拔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4
8
作者 康永祥 刘婧辉 +1 位作者 代拴发 何晓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147,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太白红杉年轮宽度序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以太白红杉为研究对象,在太白山同一坡向、不同海拔(3100,3200,3300和3400m)分别设立样地,用生长锥法在树高1.3m处钻取木芯,经晾干、打磨后,使用WinDENDROTM年轮分...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太白红杉年轮宽度序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以太白红杉为研究对象,在太白山同一坡向、不同海拔(3100,3200,3300和3400m)分别设立样地,用生长锥法在树高1.3m处钻取木芯,经晾干、打磨后,使用WinDENDROTM年轮分析系统进行轮宽测量和交叉定年,并分别建立各海拔年表;利用相关分析及响应分析统计方法,对年轮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响应函数解释量进行研究。【结果】最高海拔4号样地与其他样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当年生长季(3,4,6,7月)温度与1,2,3号样地太白红杉年轮指数序列均呈正相关,而与4号样地呈负相关;当年生长季(3,4,7月)降水量与1,2,3号样地年轮指数序列均呈负相关(4月份3号样地除外),而与4号样地呈正相关。由响应函数分析可知,低海拔采样点1号样地,气象要素(温度和降水量)在响应函数解释量中所占的比重较高;但与降水量相比,高海拔林线采样点4号样地温度的解释量明显较大。【结论】太白红杉林最高海拔样地年轮指数序列变化与其他样地有明显差异;在响应函数分析中,气候要素对最低海拔样地年表贡献率最大,但最高海拔太白红杉生长对温度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海拔梯度 年轮宽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太白红杉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孝安 段仁燕 王明利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通过比较分析4种有代表性的植物竞争指数的预测效果,选择较合适的指标构建太白红杉(Larixchinen-sis)的单木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包含对象木胸径、竞争木胸径及对象木与竞争木距离的APA指数能客观反映太白红杉群落植株间的竞争关系;... 通过比较分析4种有代表性的植物竞争指数的预测效果,选择较合适的指标构建太白红杉(Larixchinen-sis)的单木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包含对象木胸径、竞争木胸径及对象木与竞争木距离的APA指数能客观反映太白红杉群落植株间的竞争关系;以近2年内胸径相对生长速率为因变量,自身胸径大小和竞争强度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太白红杉单木生长模型具有较高的回归优度(r=0.916,P<0.05),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太白红杉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生存面积指数 竞争指数 生长模型
下载PDF
太白红杉群落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苗莉云 王孝安 王志高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应用样带法对太白红杉群落及其交错带进行调查,采用各群落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 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D)、Shannon 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种间相遇机率(PIE)及Pielou均匀度 指数(Jsw和Jsi),分析了6条样带的群落结... 应用样带法对太白红杉群落及其交错带进行调查,采用各群落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 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D)、Shannon 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种间相遇机率(PIE)及Pielou均匀度 指数(Jsw和Jsi),分析了6条样带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结果显示在环境条件(土壤和地形)变化较小、层 次结构剧变的群落交错带中,边缘效应明显。而在环境条件较差(即空间波动大)的群落交错带中,边缘效应 不明显,甚至无边缘效应出现。可见,群落的边缘效应不仅受小气候影响,也受地形和土壤等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交错带 物种多样性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 边缘效应 环境条件 均匀度指数 维管植物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层次结构 气候影响 样带法 地形 土壤 种间
下载PDF
太白红杉种群邻体范围与邻体竞争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段仁燕 王孝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2335-2340,共6页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径级基株所受的邻体竞争强度 平均竞争强度和总竞争强度 与影响范围的关系 ,结果发现 : 1 邻体的平均竞争强度随影响范围的增加而降低 ,在一定的范围内下降较快 ,而超出该范围后下降的幅度变小 ,可...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径级基株所受的邻体竞争强度 平均竞争强度和总竞争强度 与影响范围的关系 ,结果发现 : 1 邻体的平均竞争强度随影响范围的增加而降低 ,在一定的范围内下降较快 ,而超出该范围后下降的幅度变小 ,可以此为依据来确定邻体范围 ; 2 不同径级的基株 ,邻体范围有一定的差异 ; 3 邻体总的竞争强度和影响范围的关系服从对数函数关系 CI=Aln C+B .结果表明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能有效地确定邻体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种群 邻体竞争 邻体范围 生态学 生境
下载PDF
林线树种太白红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玲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9-583,共5页
太白红杉 (Larixchinensis)是太白山的高山林线树种。通过在人工气候室内的试验 ,研究了太白红杉种子在 6种不同的光照与温度组合处理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 :在恒温和变温两种条件下 ,交替光照对于种子吸胀后的脱落酸 (ABA)和赤霉... 太白红杉 (Larixchinensis)是太白山的高山林线树种。通过在人工气候室内的试验 ,研究了太白红杉种子在 6种不同的光照与温度组合处理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 :在恒温和变温两种条件下 ,交替光照对于种子吸胀后的脱落酸 (ABA)和赤霉素 (GA)有刺激作用。在恒温条件下 ,持续光照对于种子吸胀后的生长素 (IAA)有刺激作用 ,而变温条件下交替光照对生长素有刺激作用。细胞分裂素 (CTK)的变化情况与IAA相反。光照条件相同时 ,恒温条件下的植物激素含量要高于变温条件下的含量 ,说明恒温对于各种激素有刺激作用。在 2 5℃环境下种子的萌发率高于在 12℃环境下的萌发率 ,说明温度对于种子的萌发有重要作用。太白红杉种子的萌发受交替光照 (12h光照 / 12h黑暗 )的刺激 ;恒温 (2 5℃ )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高于变温 (12℃ / 2 5℃ )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种子 光照 温度 萌发 激素 生理生态特性
下载PDF
秦岭太白红杉林的群落学特征及类型划分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存根 彭鸿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87-496,共10页
根据37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系统研究了太白红杉林的群落学特征,并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对群落进行了分类。秦岭太白红杉林可划分为3个林型组,即灌木太白红杉林、草类太白红杉林、藓类太白红杉林,和16个林分类型。应用N... 根据37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系统研究了太白红杉林的群落学特征,并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对群落进行了分类。秦岭太白红杉林可划分为3个林型组,即灌木太白红杉林、草类太白红杉林、藓类太白红杉林,和16个林分类型。应用NMDS排序技术,分析了太白红杉林下草本植物生态种组的特点,探讨了各林分类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从而为保护经营这一珍稀植物群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群落学特征 林分类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Vaganov-Shashkin模型的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兰 李书恒 +2 位作者 侯丽 史阿荣 白红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70-2480,共11页
利用采自太白山南坡药王殿、北坡上板寺的太白红杉树芯样品分别建立树轮宽度年表,运用Vaganov-Shashkin模型揭示秦岭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对各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生长季(4—8月)的温度、生长初期的降水量以及7、8月的降水量是限制秦... 利用采自太白山南坡药王殿、北坡上板寺的太白红杉树芯样品分别建立树轮宽度年表,运用Vaganov-Shashkin模型揭示秦岭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对各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生长季(4—8月)的温度、生长初期的降水量以及7、8月的降水量是限制秦岭地区太白红杉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良好的温度条件有利于太白红杉的生长,但生长初期的降水量会抑制太白红杉的生长;7、8月的降水量对秦岭南坡和北坡太白红杉的影响差异明显,该时段内丰富的降水量对北坡太白红杉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南坡太白红杉的生长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同一坡向、不同海拔采样点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同样存在差异,高海拔采样点太白红杉的生长需要的温度条件低于低海拔采样点,但对土壤湿度的需求大于低海拔采样点.生长开始日的早晚对太白红杉树轮宽度的形成影响很大,而生长结束日仅与南坡采样点树轮宽度之间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ganov-Shashkin模型 树木年轮 气候要素 太白红杉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落叶松林的分布、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方文静 蔡琼 +7 位作者 朱江玲 吉成均 岳明 郭卫华 张峰 高贤明 唐志尧 方精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2-752,共11页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林及太白红杉(L.chinensis)林是华北地区常见的3种落叶松林类型,其中日本落叶松林为人工林,华北落叶松林既有天然分布又有人工种植,太白红杉林则主要是天然林。该...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林及太白红杉(L.chinensis)林是华北地区常见的3种落叶松林类型,其中日本落叶松林为人工林,华北落叶松林既有天然分布又有人工种植,太白红杉林则主要是天然林。该研究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对这3种落叶松林的分布、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3种落叶松林的分布受年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落叶松林的天然分布减少而人工种植的分布增加。3种森林中落叶松的林分径级及树高均为右偏分布,说明3种落叶松林均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3种落叶松林均拥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且差异显著,其中太白红杉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大(39.3±17.9),而华北落叶松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小(人工林27.2±17.7,天然林27.5±13.8)。除最大树高与经度的关系不显著以外,落叶松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及物种丰富度均随经纬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此外,年平均气温对落叶松林的总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但是对其群落结构影响显著。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落叶松林的最大胸径显著降低而最大树高却显著增加。落叶松天然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与落叶松林总体的基本一致,但群落结构的格局不尽相同:随着经纬度的增加,落叶松人工林的最大树高增加而天然林的最大树高减小;落叶松天然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分别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小,而落叶松人工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分别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林 华北落叶松 日本落叶松 太白红杉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混交林径级结构与竞争的关系 被引量:16
16
作者 段仁燕 王孝安 +2 位作者 黄敏毅 涂云博 汪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19-4924,共6页
混交林的径级结构和竞争关系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群落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了太白山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混交林的径级结构和竞争关系,并对该区域森林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在混交林内,太白红杉幼苗数量较少... 混交林的径级结构和竞争关系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群落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了太白山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混交林的径级结构和竞争关系,并对该区域森林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在混交林内,太白红杉幼苗数量较少,更新差,种群径级结构呈衰退型;而巴山冷杉(Abiesfargesii)幼苗数量较多,更新良好,种群径级结构为增长型。②太白红杉种内竞争强度大于种间竞争强度,巴山冷杉种内竞争强度小于种间竞争强度。在混交区域,巴山冷杉处于群落的优势地位,而太白红杉处于劣势地位,应加强对太白红杉的保护,合理抚育管理太白红杉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巴山冷杉 竞争 径级结构 动态
下载PDF
秦岭太白红杉林遥感物候提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郭少壮 白红英 +2 位作者 黄晓月 孟清 赵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3-1132,共10页
高山林线树种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化的理想树种。本文基于双Logistic曲线拟合法重建了2000—2015年MODIS EVI2时间序列影像并提取太白红杉林关键物候参数,结合太白山地区气象站的气候资料,研究太白红杉林遥感物... 高山林线树种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化的理想树种。本文基于双Logistic曲线拟合法重建了2000—2015年MODIS EVI2时间序列影像并提取太白红杉林关键物候参数,结合太白山地区气象站的气候资料,研究太白红杉林遥感物候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太白红杉林生长期开始时间在第120天左右,生长期结束时间在第288天左右,平均生长期长度为168 d; 16 a来太白红杉林生长期始期整体呈提前趋势,变化率为-0.65 d·10 a^(-1);生长期末期整体呈推迟趋势,变化率为0.35 d·10 a^(-1);整个生长期呈延长趋势,平均延长幅度为0.99 d·10 a^(-1);太白红杉林物候始期与同期气温、降水呈负相关的区域分别占研究区的73.11%和61.25%,而与潜在蒸散呈正相关的区域占65.17%;物候末期与同期气温、降水、潜在蒸散、日照和风速均呈正相关,面积比分别为74.91%、72.87%、78.14%、68.60%和64.74%,其中气温是太白红杉林物候始期提前的主要影响因素,气温、降水、潜在蒸散是物候末期推迟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双Logistic 物候参数 生长期
原文传递
近144年来秦岭太白山林线区3—6月平均气温的重建 被引量:17
18
作者 秦进 白红英 +4 位作者 刘荣娟 翟丹平 苏凯 王俊 李书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585-7594,共10页
秦岭太白山林线植被因海拔较高且受人为扰动较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为敏感,为获取过去气候变化信息提供了可靠代用资源。然而,结合树木年代学方法及Arcgis空间插值功能进行秦岭林线气候变化重建的工作至今仍处于空白。利用采自太白山... 秦岭太白山林线植被因海拔较高且受人为扰动较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为敏感,为获取过去气候变化信息提供了可靠代用资源。然而,结合树木年代学方法及Arcgis空间插值功能进行秦岭林线气候变化重建的工作至今仍处于空白。利用采自太白山林线地带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所建立的树轮宽度资料,与提取自太白山保护区气温栅格数据中的采样点位置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太白红杉与3—6月平均气温相关性最显著,采用线性回归建立了两者的拟合模型,剔除重建方程中的1997、1998年之后,方差解释量达57.2%(调整自由度后为55.5%);重建气温序列显示偏冷时段平均跨度(16年)较偏暖时段平均跨度(10.8年)长,偏冷时段有:1870—1881年、1903—1918年和1977—1996年;偏暖的时段有:1882—1892年、1919—1929年和1997—2013年;在1931—1978年这一时期,气温相对稳定,1988年之后升温强烈;周期分析显示近144年以来3—6月气温存在22—31 a,18—22 a以及10—13 a的3个振荡周期,可能与大尺度气候驱动及太阳活动存在联系。以上结果均得到历史记录以及周边重建结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林线 太白红杉 树轮宽度 气温插值 气候重建
下载PDF
太白红杉3种不同材料总DNA的提取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孝安 肖娅萍 胡雅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41-644,共4页
高质量DNA的获得是进行各项遗传操作的基础,提取DNA的方法、材料因不同的植物而异.我们用改良的CTAB法,对太白红杉的3种不同材料的基因组总DNA进行了提取,均成功获得了适于RAPD分析的总DNA.结果表明,提取太白红杉DNA并对其进行研究,幼... 高质量DNA的获得是进行各项遗传操作的基础,提取DNA的方法、材料因不同的植物而异.我们用改良的CTAB法,对太白红杉的3种不同材料的基因组总DNA进行了提取,均成功获得了适于RAPD分析的总DNA.结果表明,提取太白红杉DNA并对其进行研究,幼苗是较佳材料,愈伤组织也是较好的可试材料,而针叶则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总DNA提取 RAPD分析 基因组
下载PDF
秦岭太白红杉林分布及太白山高山林线特征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许林军 彭鸿 +2 位作者 陈存根 唐红亮 杨亚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68-972,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秦岭太白山设置了12个太白红杉林分,用样方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进行了调查,用正交分析法和"DataProcessingSystem"数据处理软件对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的5个生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生态因子中,海拔...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秦岭太白山设置了12个太白红杉林分,用样方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进行了调查,用正交分析法和"DataProcessingSystem"数据处理软件对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的5个生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生态因子中,海拔梯度的变化是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的主导因子,5个生态因子在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中的作用地位是:海拔>坡度>土壤厚度>坡向>风向。并对描述太白红杉林的5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对高山林线进行了定量描述,胸高直径是描述太白红杉林的主要成分,海拔3400m是太白山太白红杉郁闭林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正交分析 生态因子 主成分 高山林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