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7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章太炎与鲁迅的后期交往 被引量:2
1
作者 章念驰 《上海鲁迅研究》 2010年第1期129-144,共16页
曩日,我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工作,曾撰《论章太炎与鲁迅的早年交往》(发表于1992年的《中华文史论丛》),长达四万多字,详论了他俩的早期交往(1908年—1916年),从政治思想与学术文化两方面论述了太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早年影响,本拟进一步... 曩日,我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工作,曾撰《论章太炎与鲁迅的早年交往》(发表于1992年的《中华文史论丛》),长达四万多字,详论了他俩的早期交往(1908年—1916年),从政治思想与学术文化两方面论述了太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早年影响,本拟进一步撰文论述他俩后期交往,但因工作变动,转事两岸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先生 文化 变动 论丛 详论 工作 太炎
原文传递
章太炎经学儒学研究述评
2
作者 王小红 《儒藏论坛》 2009年第2期1-43,共43页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著名学者。其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平生笔名、别署很多,如菿汉阁主、刘子骏之绍述者等,又常被称为余杭先生、菿汉大师。章太炎少时从外祖父朱有虔学读经...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著名学者。其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平生笔名、别署很多,如菿汉阁主、刘子骏之绍述者等,又常被称为余杭先生、菿汉大师。章太炎少时从外祖父朱有虔学读经,稍知经训,并略晓王夫之、顾炎武的学术大旨。及长,人杭州诂经精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师 读经 精舍 经训 阁主 经学 外祖父 太炎
原文传递
风云故乡难忘——章太炎故居
3
作者 王永翔 《杭州文博》 2012年第1期80-81,182-183,共4页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太炎先生诞辰142周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章太炎故居在2011年1月12日经过维修和陈列布展重新对外开放。章太炎先生作为'辛亥革命三杰'之一,以其'所向披靡,令人神往'的千秋巨笔助推了辛亥革...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太炎先生诞辰142周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章太炎故居在2011年1月12日经过维修和陈列布展重新对外开放。章太炎先生作为'辛亥革命三杰'之一,以其'所向披靡,令人神往'的千秋巨笔助推了辛亥革命的成功。故居的重新开放无疑为人们更好的了解太炎先生及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 巨笔 先生 文物保护 诞辰 全国 故居 太炎
下载PDF
中国学术之升降及今后之趋向(天人损益说)
4
作者 金松岑 王謇 童嶺 《新国学》 2010年第1期1-13,共13页
金松岑(1873-1947),清末民初之文学巨擘也。《太炎文录续编》称金松岑'风仪感概,文在季汉三国间'。考章太炎先生论文之凡例,以东汉魏晋文为宗,从未轻以之许时人也(说见《国故论衡》'论式'篇)。由是观之,金松岑文章不可... 金松岑(1873-1947),清末民初之文学巨擘也。《太炎文录续编》称金松岑'风仪感概,文在季汉三国间'。考章太炎先生论文之凡例,以东汉魏晋文为宗,从未轻以之许时人也(说见《国故论衡》'论式'篇)。由是观之,金松岑文章不可不谓之'守已有度,伐人有序'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季汉 国故 风仪 巨擘 趋向 太炎
原文传递
《广论语骈枝》初探——兼及章太炎晚年经学思想
5
作者 詹勇 《儒藏论坛》 2007年第1期542-556,共15页
历经政治上的挫折和失望之后,章太炎先生晚年回归儒学,重开讲席,倡导用儒家道德补西方物质文明之不足。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侵略上海。
关键词 骈枝 政治 物质文明 先生 上海 日军 讲席 太炎
原文传递
一部凝聚太炎师徒两代人心血的巨作——记《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6
作者 章念驰 《上海鲁迅研究》 2010年第2期85-94,共10页
2009年的1月12日是先祖父章太炎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北京的学者以出版《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下称《笔记》)形式,进行了缅怀与纪念。《笔记》是先祖父1908年流亡日本期间,聚众说解许氏《说文》,集弟子钱玄同(夏)、朱希祖(逖先)... 2009年的1月12日是先祖父章太炎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北京的学者以出版《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下称《笔记》)形式,进行了缅怀与纪念。《笔记》是先祖父1908年流亡日本期间,聚众说解许氏《说文》,集弟子钱玄同(夏)、朱希祖(逖先)、周树人(鲁迅)三人听课笔记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徒 太炎 诞辰 祖父 北京 巨作 笔记 心血
原文传递
浅析章太炎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7
作者 沈坚 《上海鲁迅研究》 2011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章太炎(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余杭人。作为革命家,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历经磨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但仍矢志不渝。作为一代儒宗,他学识渊博,文通古今,生平著述400余... 章太炎(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余杭人。作为革命家,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历经磨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但仍矢志不渝。作为一代儒宗,他学识渊博,文通古今,生平著述400余万字。两者相权,他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作的贡献远胜于他在学术领域的造诣。所以,鲁迅先生称之为'有学问的革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浅析 牢狱 造诣 学问 磨难 所作 太炎 领域
原文传递
章太炎学术年谱
8
作者 王小红 《儒藏论坛》 2009年第1期78-98,共21页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著名学者。其初名学乘,字枚叔(又作'梅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平生笔名、别署很多,主要有绛叔。
关键词 浙江 学术 平生 笔名 名学 学者 年谱 太炎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 被引量:85
9
作者 罗志田 《开放时代》 1999年第4期5-26,共22页
本文将中国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在近代向知识分子的转化、知识分子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边缘化、以及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这一连续、相关而又充满变化的动态进程,纳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理路和西潮冲击下整个近代中国的巨变这一纵横... 本文将中国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在近代向知识分子的转化、知识分子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边缘化、以及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这一连续、相关而又充满变化的动态进程,纳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理路和西潮冲击下整个近代中国的巨变这一纵横框架中进行考察分析;在研究取向方面注重思想演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从当时人的心态变化入手来反观社会的变动,以尝试提出一个走向框架性诠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边缘知识 近代中国 胡适 梁启超 读书人 边缘化 太炎 社会权 专题研究
原文传递
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 被引量:59
10
作者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3-105,共3页
“倒放电影”这一研究方式的优点在于结局已知,研究者容易发现一些当时当事人未能注意的事物之重要性;但其副作用则是有意无意中会以后起的观念和价值尺度去评说和判断昔人,结果常常得出超越于时代的判断。既存的民国史研究就有这样... “倒放电影”这一研究方式的优点在于结局已知,研究者容易发现一些当时当事人未能注意的事物之重要性;但其副作用则是有意无意中会以后起的观念和价值尺度去评说和判断昔人,结果常常得出超越于时代的判断。既存的民国史研究就有这样的倾向,导致不够“进步”的人与事常受忽视,乏人研究。其实不进步的一面形象模糊,会直接影响到进步力量的清晰和魅力。若能更多地关注过去研究中“失语”面相并予以“发言权”,民国史的图像会更具“全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史研究 国民党 “进步” 《剑桥中华民国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史学研究 北洋时期 电影 太炎 “失语”
下载PDF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被引量:52
11
作者 郑师渠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8-101,共14页
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者不乏其人;但对于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迄今却未见有专文论述。据笔者所知,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是最早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的外国人,他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说: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或‘文化... 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者不乏其人;但对于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迄今却未见有专文论述。据笔者所知,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是最早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的外国人,他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说: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或‘文化素养’的世代相传的自豪感已经激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民族主义’,这在将来很可能会胜过那发生在欧洲的单纯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这是极具见地的。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深层的民族主义,它影响着近代的政治与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民族主义 近代民族主义 中国文化 近代中国 民族精神 中西文化 太炎 政治民族主义 梁启超 梁漱溟
原文传递
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5-96,共22页
关键词 文学革命 韵文 国语运动 太炎 晚清 统一 决定 新政 政权建设 投票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以“排满”宣传为实例 被引量:26
13
作者 章开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3-99,共7页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以“排满”宣传为实例章开沅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经强调指出:“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余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可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以“排满”宣传为实例章开沅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经强调指出:“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余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可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1〕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社会动员 民族主义 孙中山 革命党人 太炎 辛亥革命前 排满 《民报》 大汉族主义
下载PDF
50年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章开沅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22-244,共23页
关键词 辛亥革命史研究 辛亥革命研究 孙中山研究 国际学术讨论会 资产阶级 太炎 章开沅 辛亥革命时期 中南地区 历史研究
原文传递
“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论章太炎“齐物”哲学的形成及其意趣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志强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9-123,共15页
竹内好在他的名著《鲁迅》里提出一种理解鲁迅的方法——实质上也是一种诠释思想人物的基本方法——亦即不是后设性地通过鲁迅有形的思想表达来追溯地解释他的思想形成,而是能够深入于鲁迅将形未形的思想展开过程,去探究那种促使鲁迅... 竹内好在他的名著《鲁迅》里提出一种理解鲁迅的方法——实质上也是一种诠释思想人物的基本方法——亦即不是后设性地通过鲁迅有形的思想表达来追溯地解释他的思想形成,而是能够深入于鲁迅将形未形的思想展开过程,去探究那种促使鲁迅成为鲁迅的思想原理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炎 齐物 《鲁迅》 意趣 哲学 思想表达 竹内好
原文传递
鲁迅人学思想论纲(一)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新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13,40,共10页
作为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奠基者和现代文化的立法者,鲁迅对中国现代化历史最伟大的贡献是他的人学思想。因此,不准确地把握鲁迅的人学思想体系,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鲁迅。然而,关于鲁迅的人学... 作为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奠基者和现代文化的立法者,鲁迅对中国现代化历史最伟大的贡献是他的人学思想。因此,不准确地把握鲁迅的人学思想体系,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鲁迅。然而,关于鲁迅的人学思想,多年来却一直缺少深入研究,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思想 鲁迅思想 梁启超 现代性 五四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 太炎 复兴运动 人的自由权利 思想启蒙
下载PDF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 被引量:16
17
作者 何晓明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0-66,共27页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何晓明18世纪以后,原生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扩张,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激起了普遍热烈的文化反响。保守主义便是在这一过程中,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相伴生的文化思潮与派别。自...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何晓明18世纪以后,原生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扩张,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激起了普遍热烈的文化反响。保守主义便是在这一过程中,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相伴生的文化思潮与派别。自由主义全面肯定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中国文化 太炎 当代新儒家 近代中国思想 张之洞 唐君毅 牟宗三 “中体西用” 资本主义现代化
原文传递
“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 被引量:21
18
作者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8,共23页
“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罗志田从中国学术史发展演化之内在理路看,民国初年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即经学从学术中心落向边缘而史学从边缘移往中心(详另文)。陈寅恪论民初史学转盛之原因说:“近二十年来,国人内感民族文化之衰颓,... “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罗志田从中国学术史发展演化之内在理路看,民国初年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即经学从学术中心落向边缘而史学从边缘移往中心(详另文)。陈寅恪论民初史学转盛之原因说:“近二十年来,国人内感民族文化之衰颓,外受世界思潮之激荡,其论史之作,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王国维 太炎 考据史学 中国史学 今文经学 胡适 清代汉学 乾嘉 学术史
原文传递
中国近世民族主义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20
19
作者 冯天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文化源头──中华元典(《诗》、《书》、《礼》、《易》、《春秋》等)所阐扬的“华夷之辨”,并在追溯元典“华夷观”的基础上,进而考察其在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定氛围内发生的转化,从而证明在近世中国... 本文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文化源头──中华元典(《诗》、《书》、《礼》、《易》、《春秋》等)所阐扬的“华夷之辨”,并在追溯元典“华夷观”的基础上,进而考察其在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定氛围内发生的转化,从而证明在近世中国发生重要作用的民族主义。“实吾先民所遗留”,同时,近代民族主义又并非先民“华夷观”原封不动的传承.而是左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里的创造性再铸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民族主义” 近代民族主义 历史渊源 “华夷之辨” 华夷观 清王朝 太炎 孙中山 民族观念 游牧文化
下载PDF
汉文“民族”一词的出现及其初期使用情况 被引量:19
20
作者 韩锦春 李毅夫 《民族研究》 1984年第2期36-43,共8页
在讨论民族概念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汉文“民族”一词的涵义是什么?何时出现于中国?应用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已经讨论了很长时期,至今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汉文“民族”一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和使... 在讨论民族概念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汉文“民族”一词的涵义是什么?何时出现于中国?应用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已经讨论了很长时期,至今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汉文“民族”一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和使用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为了求得指教和提供一点参考,我们把汉文“民族”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分为“开始使用”和“开始普遍使用”两个时期分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使用情况 民族概念 民族主义 孙中山 涵义 帝国主义 梁启超 《东籍月旦》 太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