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的太湖湖滨带水生态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戈锋 叶春 +1 位作者 冯冠宇 洪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10年第6期623-626,共4页
针对太湖水环境状态严重恶化,湖滨带生态系统功能日益下降的问题,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和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为基础,构建了太湖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湖滨带不同分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得分分别为:北部梅梁湾... 针对太湖水环境状态严重恶化,湖滨带生态系统功能日益下降的问题,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和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为基础,构建了太湖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湖滨带不同分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得分分别为:北部梅梁湾区0.341;西部江苏沿岸区0.184;西南部浙江沿岸区0.741;东太湖区0.975;东部江苏沿岸区0.770.这表明太湖西北部水生态系统富营养化问题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熵值法 太湖湖滨
下载PDF
太湖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指示种筛选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桥 陆茸 +2 位作者 徐东炯 张咏 汤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104,共7页
针对太湖湖滨带,均匀布设49个点位,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4、8月开展浮游植物及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整体较低,优势种从枯水期到丰水期呈"鱼腥藻-鱼腥藻-微囊藻"的演变趋势;西北部湖区(竺山湖、梅梁湾、... 针对太湖湖滨带,均匀布设49个点位,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4、8月开展浮游植物及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整体较低,优势种从枯水期到丰水期呈"鱼腥藻-鱼腥藻-微囊藻"的演变趋势;西北部湖区(竺山湖、梅梁湾、西部沿岸)浮游植物密度明显高于东南部湖区(东部沿岸、东太湖、南部沿岸);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湖体相似,密度比湖体高1个数量级;RDA排序筛选出在显著水平上解释浮游植物分布的最小变量组合为TN、CODMn、SS、p H、SD,且方差分解指出TN是相对最重要的变量;当物种适合度为50%~100%时,与TN具有较好梯度响应关系的是四尾栅藻及弓型藻,并且这2个种与TN、TP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组合变量也有较好的梯度响应关系,具备指示太湖湖滨带富营养化的可能,但定量指示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湖滨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指示种 约束排序
下载PDF
太湖西岸湖滨带水生生物分布特征及水质营养状况 被引量:79
3
作者 郑丙辉 田自强 +1 位作者 张雷 郑凡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214-4223,共10页
对太湖西岸湖滨带入湖河口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单位体积数量以及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水生生物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调查到的5个浮游植物门类中,蓝藻和绿藻门种类占到46.81%和36.17%。单位水体中的物... 对太湖西岸湖滨带入湖河口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单位体积数量以及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水生生物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调查到的5个浮游植物门类中,蓝藻和绿藻门种类占到46.81%和36.17%。单位水体中的物种数量分别占到总藻类的60.97%和34.49%,而硅藻门仅占到总藻类数量的3.07%。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基本在1.3—1.6和0.14—0.22之间波动。在调查到的71种浮游动物中,耐污染的桡足类和枝角类占36.62%。单位水体中的物种数量分别达到7.07×10^4个/L和7.76×10^4个/L;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趋于单一化,敏感种大量减少或消失,物种多样性指数值低下,日’及其均匀度值J仅分别为1.59和0.581左右。同时,部分耐污染和广布种大量繁殖,其单位水体中的物种数量平均占到底栖动物总量的84.76%。对入湖河口区24个点位的水质监测结果也表明,水体中的TN、TP浓度分别为3.50mg/L和0.28mg/L,分别高于国家湖泊水环境质量V类水质(TN≤2.0mg/L,TP≤0.2mg/L)标准。结合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水质分析方法,太湖西岸湖滨带水体水质已近严重富营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西岸湖滨 水生生物 水质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