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1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对外新闻宣传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晓岚 戴建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63,共7页
通过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打哑巴仗”是要吃亏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抗战时期党尽一切力量创办对外宣传阵地,并充分利用外国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进行对外宣传报道,还派遣部分同志到南洋进行新闻宣传工作。皖南事变后,周恩... 通过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打哑巴仗”是要吃亏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抗战时期党尽一切力量创办对外宣传阵地,并充分利用外国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进行对外宣传报道,还派遣部分同志到南洋进行新闻宣传工作。皖南事变后,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为保存进步文化力量,把在重庆、桂林等地的大批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疏散到香港,建立了新的文化阵地。1944年,随着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中共对外新闻宣传又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通过长期努力的对外新闻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并使之有力地配合了党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外交活动,为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 对外新闻宣传工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新闻宣传机构 太平洋战争
下载PDF
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 被引量:14
2
作者 毛惠玲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1-14,共14页
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日]金子道雄毛惠玲译林代昭校今年6月9日,日本国会众议院,在不到半数人赞成的情况下,通过了"战后50年决议"。其中谈到对殖民地统治等侵略行径表示"深刻的反省",但是,反省的主体不明确,并且没有表示... 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日]金子道雄毛惠玲译林代昭校今年6月9日,日本国会众议院,在不到半数人赞成的情况下,通过了"战后50年决议"。其中谈到对殖民地统治等侵略行径表示"深刻的反省",但是,反省的主体不明确,并且没有表示向亚洲各国人民谢罪。相反,这只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赔偿 日本政府 赔偿问题 亚洲各国 国家赔偿责任 天皇的战争责任 人民币 太平洋战争 赔偿请求权 国家补偿
原文传递
《新华日报》与大后方团结抗战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新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1-73,共3页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日报.作为党报,它具有鲜明的党性特征,以其独特的实践将抗战时期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党在国统区的工作方针充分地体现出来.其实践的方式至少有两点十分突出.其一就是《新华日报》的社论...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日报.作为党报,它具有鲜明的党性特征,以其独特的实践将抗战时期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党在国统区的工作方针充分地体现出来.其实践的方式至少有两点十分突出.其一就是《新华日报》的社论.战时重庆《中央日报》以国民党“最高言论机关”自居,亦以其“社论精辟”自誉.颇有影响的《大公报》也受益于其所谓不偏不符的“社评”.《新华日报》的社论在战时大后方的众多报刊中则独树一帜.1941年以前,《新华日报》每天都有社论而成为报纸的一大特色,以后虽实行“烘托式宣传”②,而有所改变,但鲜明的党性特征仍继续发扬.从1938年创刊至1945年抗战胜利,《新华日报》共发表社论、代论、短论3000余篇,较好地传达了中共及其所代表的进步势力的主张与呼声.其二就是《新华日报》十分引人注目的“代论”.“代论”的突出地位不仅在于它的作者引人注目,既有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王若飞、邓颖超、吴玉章、林伯渠和博古等党的领导同志,也有潘梓年、吴克坚、许涤新、张晓梅等《新华日报》社和南方局的负责人员;更在于这些“代论”的内容和发表的时机,它及时、准确地表达了中共对时局特别是一些重大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政策主张.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民族主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团结抗战 时代主题 周恩来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中国抗日战争 太平洋战争 抗战时期
下载PDF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战略演变 被引量:7
4
作者 徐蓝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30-144,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军方制定了以亚太地区为主要战略取向,以打败日本为目标的“橙色”战争计划。这一战略方针坚持了23年,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才正式被以“先欧后亚”大战略为基础的“彩虹5号”战争计划所代替。本文拟揭示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军方制定了以亚太地区为主要战略取向,以打败日本为目标的“橙色”战争计划。这一战略方针坚持了23年,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才正式被以“先欧后亚”大战略为基础的“彩虹5号”战争计划所代替。本文拟揭示这一战略演变的全过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美国的军事战略发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英军事合作提供必要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委员会 美国战争计划 菲律宾 西太平洋 太平洋战争 战争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本 卫戍部队 海军作战部长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国军兵员的补充与素质的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乃力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2年第3期44-56,共13页
前言近年来对于抗战军事史的研究,已从个别战役扩展到对抗战时期军事发展全面化的研究。这种趋势在本质方面受到了两种情况的影响。第一种情况是历史观的变化,这是由于政治情势转变所造成。从世界局势来看,十余年来首先是中美关系的解冻。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军队 军事史 政治情势 士兵 太平洋战争 西北地区 壮丁 国民政府 军事改革
原文传递
英国重占香港与中英受降之争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存宽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2年第2期154-172,共19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进攻香港。港英当局抵抗不力,仅半月余即弃甲曳兵而走,港督杨慕琦(Mark Aitchison Young)于1941年圣诞日竖起白旗,亲自从港岛渡海到九龙尖沙嘴半岛酒店向日军统帅酒井隆中将签字投降。太平洋战争中英国在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进攻香港。港英当局抵抗不力,仅半月余即弃甲曳兵而走,港督杨慕琦(Mark Aitchison Young)于1941年圣诞日竖起白旗,亲自从港岛渡海到九龙尖沙嘴半岛酒店向日军统帅酒井隆中将签字投降。太平洋战争中英国在香港的记录是不光彩的,英国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香港的作战中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然而事隔三年又八个月,英国居然得以在日本投降后重新占领香港,在那里恢复殖民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新界 蒋介石 国民政府 英国海军 英国政府 日本投降 最高统帅 中英交涉 太平洋战争 日本法西斯
原文传递
汪伪奴化教育政策述论 被引量:9
7
作者 曹必宏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汪伪国民政府建立后,为配合日军对沦陷区的侵略和统治,消灭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民族意识,大肆推行奴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奴化教育的宗旨、方针和政策,并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需要而变化。汪伪奴化教育政策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点,分为前... 汪伪国民政府建立后,为配合日军对沦陷区的侵略和统治,消灭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民族意识,大肆推行奴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奴化教育的宗旨、方针和政策,并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需要而变化。汪伪奴化教育政策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汪伪奴化教育政策紧紧围绕“和平反共建国”的卖国方针制定并组织实施;在后一阶段,为配合日本所谓“大东亚战争”,汪伪将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了战时轨道,其教育政策也是围绕着“完成战争之使命”而制定。汪伪的奴化教育政策遭到了沦陷区广大爱国师生的反抗,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述论 奴化教育 太平洋战争 国民政府 民族意识 中国人民 侵略战争 组织实施 社会生活 沦陷区 制定 方针 日本 平反 纳入 终结
下载PDF
歪曲历史将误导未来──日本的历史观冲突及其深层原因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江永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7,共17页
歪曲历史将误导未来──日本的历史观冲突及其深层原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刘江永战后半个世纪过去了。要问日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印象,也许不少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日本还未能正确认识侵略历史。”本文拟就日本近年来美化侵略... 歪曲历史将误导未来──日本的历史观冲突及其深层原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刘江永战后半个世纪过去了。要问日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印象,也许不少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日本还未能正确认识侵略历史。”本文拟就日本近年来美化侵略历史的动向及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做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军国主义 历史观 皇国史观 侵略战争 歪曲历史 国会议员 自民党 参拜靖国神社 太平洋战争 美化侵略
原文传递
日军强逼中国妇女为“慰安妇”资料摘编 被引量:9
9
作者 何吉 管宁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3年第4期37-51,共15页
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侵略军随军设置“慰安所”,除从日本国内召募“从军慰安妇”外,曾在征服地强征大批妇女为“慰安妇”,供满足日军官兵的性欲之用,以支持其侵略战争。其中,有从朝鲜强征的“女子挺身队”,更有大量从中国大... 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侵略军随军设置“慰安所”,除从日本国内召募“从军慰安妇”外,曾在征服地强征大批妇女为“慰安妇”,供满足日军官兵的性欲之用,以支持其侵略战争。其中,有从朝鲜强征的“女子挺身队”,更有大量从中国大陆和台湾(日占)强征的“慰安妇”。日军强征中国妇女作“慰安妇”,不仅遍及大陆沦陷区,而且强掳“慰安妇”至东南亚日军铁蹄所至之处。日军强逼中国妇女为“慰安妇”,进行惨无人性的蹂躏虐杀,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的一种严重罪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侵华日军这一方面罪行的系统史料甚少披露。这里,我们从近些年来出版的书刊中摘录到一些这方面的零散资料,辑为一组,提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慰安妇 慰安所 中国妇女 日本人 中国大陆 中国人民 太平洋战争 日本国 日本军队 日本侵略军
原文传递
论我国物流托盘标准的选择——基于选用国际标准数量角度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太平 《中国标准化》 2006年第4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物流产业 托盘 20世纪30年代 货物装卸 准数 国际 标准 太平洋战争 商品流通 美国军队
下载PDF
租借物资与美国对华政策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金星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3年第1期165-172,共8页
本世纪30年代,法西斯在世界各地燃起战火,美国面临德日在两大洋的同时挑战。为了自身安全与战略需要,美国以租借物资援华,与中国结成战时盟友,意在使中国成为拖住日本的“泥沼”。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盘上,中国只是个卒子,华盛顿当局按... 本世纪30年代,法西斯在世界各地燃起战火,美国面临德日在两大洋的同时挑战。为了自身安全与战略需要,美国以租借物资援华,与中国结成战时盟友,意在使中国成为拖住日本的“泥沼”。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盘上,中国只是个卒子,华盛顿当局按照自身需要安排战时中国的角色,规划战后中国的作用,美中关系完全是一种战略利益关系。租借物资作为实现美国对华政策的手段,一方面帮助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另一方面则使美国深深卷入中国的内部事务,助蒋加快内战进程,对中国社会的进步繁荣起了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租借物 蒋介石集团 中国政府 美国全球战略 中国战场 中国人民 太平洋战争 罗斯福 华盛顿
下载PDF
论我国物流托盘标准的选择——基于商品出口市场角度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太平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5年第9期8-11,共4页
关键词 物流产业 托盘 出口市场 商品 20世纪30年代 标准 货物装卸 美国军队 太平洋战争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汽油问题及其解决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志华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抗战爆发后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油荒 ,影响了抗战的维持。为此国民政府一方面加强汽油进口力度 ,在国内生产炼制 ,鼓励代用品的发明与使用以开源 ,另一方面限制消费 ,实行管制以节流 ;在不同时期 ,政策的侧重点又不同。分析国民政府抗战... 抗战爆发后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油荒 ,影响了抗战的维持。为此国民政府一方面加强汽油进口力度 ,在国内生产炼制 ,鼓励代用品的发明与使用以开源 ,另一方面限制消费 ,实行管制以节流 ;在不同时期 ,政策的侧重点又不同。分析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汽油政策及其变化 ,可以看出国民政府面对不断变化形势的应变能力。并对现阶段我国解决汽油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荒 太平洋战争 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 管制 生产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睿恒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97,190-191,共18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全面负责对华宣传。为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和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通过一系列对华宣传项目,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这种中国形象主要有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全面负责对华宣传。为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和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通过一系列对华宣传项目,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这种中国形象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中国是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第二,中国是肩负国际责任的世界大国;第三,中国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路。美国试图通过对战时中国国家形象的展现,鼓舞中国民众的战斗士气,同时向中国民众灌输大国意识和国际共同体理念。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战争信息署构建的中国形象经过特殊剪裁,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现实,它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战争信息署 对华宣传 美国对华政策 中国形象
原文传递
论太平洋战前美国远东战略及其演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斯德 李巨廉 《历史研究》 1982年第6期161-174,共14页
太平洋战争是日本和美国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霸权斗争的产物。从芦沟桥的隆隆炮声到珍珠港的熊熊火海,美日之间的斗争,纵横捭阖,云谲波诡,变幻莫测。科学地分析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在远东的战略,无疑对认识这一时期复杂多变的远东国际形势... 太平洋战争是日本和美国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霸权斗争的产物。从芦沟桥的隆隆炮声到珍珠港的熊熊火海,美日之间的斗争,纵横捭阖,云谲波诡,变幻莫测。科学地分析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在远东的战略,无疑对认识这一时期复杂多变的远东国际形势和探求太平洋战争的起因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太平洋战争前,美国推行的远东战略包含什么内容?史学界认识并不一致。长期来国内外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同二战前英国在欧洲推行名为慕尼黑政策的绥靖战略一样,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在亚洲推行名为远东慕尼黑的绥靖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罗斯福政府 远东战略 日本政府 美国对日政策 太平洋地区 远东慕尼黑阴谋 绥靖 中国人民 亚太地区
原文传递
“先欧后亚”战略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美国远东政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永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先欧后亚”战略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美国远东政策韩永利“先欧后亚”战略产生的直接原因是1940年春德国闪击西北欧所导致的欧亚局势的巨大变化。由于美国战略制订者仅从美国自身利益和安全以及追求目标着眼,至使该战略在其原则... “先欧后亚”战略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美国远东政策韩永利“先欧后亚”战略产生的直接原因是1940年春德国闪击西北欧所导致的欧亚局势的巨大变化。由于美国战略制订者仅从美国自身利益和安全以及追求目标着眼,至使该战略在其原则与具体计划之间存在不小差异,重点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欧后亚”战略 太平洋战争 战争爆发 战略计划 美国远东政策 日本南进 战略原则 中国战场 军事战略 反法西斯战争
下载PDF
日本右翼势力的“自卫战争史观”辨正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立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3-130,共8页
尽管日本右翼势力围绕卢沟桥事变和太平洋战争抛出的"自卫战争史观"———卢沟桥事变"中共责任说"、"国民党责任说"、"共产国际和苏联责任说",以及太平洋战争"ABCD包围圈逼迫说"、&q... 尽管日本右翼势力围绕卢沟桥事变和太平洋战争抛出的"自卫战争史观"———卢沟桥事变"中共责任说"、"国民党责任说"、"共产国际和苏联责任说",以及太平洋战争"ABCD包围圈逼迫说"、"美国阴谋说"、"日美矛盾激化说"等等,均无确凿文字材料可资证明。尽管历史对日本发动的对外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还是"被逼无奈"的"自卫战争"也早已做出了公正的结论,但我们仍须对其不时否认侵略历史的种种谬论据实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右翼势力 卢沟桥事变 太平洋战争 “自卫战争史观”
下载PDF
82年前我党组织的“香港大营救”
18
作者 冀川 《工会信息》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日寇占领中国香港是开展大营救的起因。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英国对日宣战,日军开始进攻作为英国占领地的中国香港。12月25日,日军攻陷中国香港。当时,有大批文化界人士和... 日寇占领中国香港是开展大营救的起因。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英国对日宣战,日军开始进攻作为英国占领地的中国香港。12月25日,日军攻陷中国香港。当时,有大批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困在中国香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民主人士 日本海军 中国香港 文化界人士 太平洋战争 日军 营救 党组织
原文传递
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前国民党抗战问题再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江于夫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00-105,共6页
目前史学界仍较普遍地认为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以1939年1月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国民党由抗战初期比较积极的联共抗日转向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笔者认为,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党确实由比较积极的联共转向了积极反共,但在... 目前史学界仍较普遍地认为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以1939年1月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国民党由抗战初期比较积极的联共抗日转向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笔者认为,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党确实由比较积极的联共转向了积极反共,但在抗战问题上国民党却没有转向消极抗日。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正面战场 太平洋战争 抗战时期 国民党军队 消极抗日 武汉失守 敌后战场 积极反共 国民党政府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侨生救济与中英关系
20
作者 陈非儿 《近代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7,M0006,共15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部分港大学生(侨生)内撤中国大后方。英国由救济这批港大学生开始,试图扩大救济中国境内所有英属地侨生,却遭到国民政府反对。英国从帝国视野出发,希望维持其对大英帝国臣民的管辖权;中国则坚持侨生为中国国民,理应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部分港大学生(侨生)内撤中国大后方。英国由救济这批港大学生开始,试图扩大救济中国境内所有英属地侨生,却遭到国民政府反对。英国从帝国视野出发,希望维持其对大英帝国臣民的管辖权;中国则坚持侨生为中国国民,理应由中国政府予以救济。中英围绕侨生救济权的争夺主要发生在1943年。这一过程既折射中英新约签署前后治外法权问题在实践层面的新变化,也体现国民政府欲借侨民救济彰显中国主权和大国地位。由此侨民问题将抗战与反帝反殖联系在一起。侨生争取中英两国救济的能动性,展现他们作为侨民、难民和学生的跨域经历,勾连二战中港大与大后方一段共同历史,也启发我们从侨民维度重新思考百年来中英不平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关系 太平洋战争 华侨 侨生 中国香港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