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公断案中的个性因素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相森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9年第1期257-264,共8页
在包公所断案件中,案件的解决与司法者——包公个人的性格具有密切的关系,而包公之所以赢得"包青天"的称号,也与他耿直、廉正无私、秉公执法的个人性格有关。本文对包公所断案件进行分析,旨在发掘包公的个性在司法活动中所产... 在包公所断案件中,案件的解决与司法者——包公个人的性格具有密切的关系,而包公之所以赢得"包青天"的称号,也与他耿直、廉正无私、秉公执法的个人性格有关。本文对包公所断案件进行分析,旨在发掘包公的个性在司法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以及这种个性因素能够发挥作用的根据。但是本文并不仅限于此,笔者将对包公个性因素能够起作用的原因及这种现象后存在的文化因素作出可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因素 天理人情 儒家传统 赎铜 贤人政治 伸冤理枉 知开封府 徒法不足以自行 古代法律 个人性格
原文传递
宋代司法的运行及其法理:以阿云案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猛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62,219,共15页
宋代阿云案是司法中的重要案件,对于其案情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需要重新梳理。阿云只能做凡人处理,也不能适用自首的法律规定。在宏观层面上看待阿云案,要区分该案中争论双方从不同的文本原意与社会现状两方面解释法律,并追寻以天理... 宋代阿云案是司法中的重要案件,对于其案情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需要重新梳理。阿云只能做凡人处理,也不能适用自首的法律规定。在宏观层面上看待阿云案,要区分该案中争论双方从不同的文本原意与社会现状两方面解释法律,并追寻以天理人情和礼制为主的自然法意向来论证自己解释的合理性;该案件还隐含着律敕的关系和地位、司法保障个案正义还是普遍正义的问题。阿云案是司法案件,最终却成为了政治案件;虽然帝制中国的司法运作理念是专业化的,司法和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是分立的,但到了一定的临界点就会纠合一处,共同成为实现惬意合理人间秩序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云案 按问欲举 自首 天理人情 律敕
原文传递
一次性智慧、诱惑侦查与小鬼儿帮忙——包公断狱与中国古典社会中的司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峰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2006年第1期207-214,共8页
岳麓书社出版过一本《包青天奇案》(以下简称《奇案》),原名《百断奇观重订龙图公案》,系“古典通俗小说文库”中的一种。该书迄今已重印六次,可谓畅销。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的成就并不高,但读来很有趣。
关键词 诱惑侦查 天理人情 龙图 无罪推定 古代法 户婚 纠纷解决 名公书判清明集 侦查权力 古典中国
原文传递
将天理人情统一于国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颜丽媛 《中国领导科学》 2020年第2期68-71,共4页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国法和天理人情的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本文以现实中父母杀死逆子的事件为样本,从传统角度分析民众的求情行为符合天理人情;从现代法治的角度来看则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阐明国法应统筹天理人情...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国法和天理人情的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本文以现实中父母杀死逆子的事件为样本,从传统角度分析民众的求情行为符合天理人情;从现代法治的角度来看则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阐明国法应统筹天理人情,情理应该融入国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人情 法律文化 全面依法治国
原文传递
一个外交官回归的故事
5
作者 张泽民 蒋孝文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14年第10期192-200,共9页
时光流逝,距孙际洲先生起义归来,已经40余年了,而先生对新中国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亲人的钟爱,则让人感到依旧是那样的率直、那样的执着和那样的深沉。1971年,我国外交上有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 时光流逝,距孙际洲先生起义归来,已经40余年了,而先生对新中国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亲人的钟爱,则让人感到依旧是那样的率直、那样的执着和那样的深沉。1971年,我国外交上有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的23国提案。于是,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广场上,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联合国会议大厅,响起来一阵一阵欢迎中国代表团的掌声,那是正义与良知的涛声。孙际洲先生的起义归来,比之要早半年多时间。笔者无意于将两件事情相提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源 会议大厅 我国外交 天理人情 台湾当局 联合国总部 台湾国民党 符浩 乔冠华 令人
原文传递
早上为什么起不来
6
作者 余世存 《祝你幸福》 2017年第2期28-29,共2页
为什么到乡野田园中最容易调整生态钟?因为那远离了城市,远离了人为作息安排。咋就起不来呢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到你脸上。你微微睁开双眼,伸个懒腰,神清气爽……然而,这似乎只是梦想。“睡到自然醒”在都市简直奢侈。为什么我们早... 为什么到乡野田园中最容易调整生态钟?因为那远离了城市,远离了人为作息安排。咋就起不来呢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到你脸上。你微微睁开双眼,伸个懒腰,神清气爽……然而,这似乎只是梦想。“睡到自然醒”在都市简直奢侈。为什么我们早上不能自然醒来?在太阳老高的时候醒来仍难以神清气爽?快到中午了,仍然头脑昏沉?更奇怪的是,到乡野等另一个时空中出差或旅行生活几天,这毛病基本上都能迅速改变,不仅早上正常醒来,醒来时的状态也非常好,有精神,有活力。这是咋回事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轻体健 人类社会 朝九晚五 标准时点 半夜鸡叫 破晓时分 天理人情 张弛有度 修行者 即早
原文传递
讲病
7
作者 耿建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年第4期5-9,共5页
一董先生赶到马老大家时天己傍黑。马老大吵吵嚷嚷地迎出来,从骡背上搀下冻成一团的先生,边用力帮他拍雪边道:"哪想到雪下得这大,兵荒马乱的又不太平,着实劳乏先生了。"接着又吆喝牵骡子的兄弟:"二小,拴好牲口,往东屋炕... 一董先生赶到马老大家时天己傍黑。马老大吵吵嚷嚷地迎出来,从骡背上搀下冻成一团的先生,边用力帮他拍雪边道:"哪想到雪下得这大,兵荒马乱的又不太平,着实劳乏先生了。"接着又吆喝牵骡子的兄弟:"二小,拴好牲口,往东屋炕里再填几把柴禾,让先生好好暖暖身子。"先生拥着大被坐在滚烫的热炕上,一个时辰才缓过气来。马老大招呼老婆上酒上菜,自己陪着客人边吃边聊。几盅烧锅下肚马老大出来解手,经过灶台被老婆叫住。老婆眼角斜了斜里屋:"那老头儿瘦瘦小小鸡仔一样,真有那么大能耐?"男人斥道:"你妇道人家懂个啥?人不可貌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这样 哪一样 三十岁 第三天 柳绿 天理人情 忧思伤脾 一句半 受人之托 人从
原文传递
失落的宋朝司法考试
8
作者 吴钩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7年第9期34-35,共2页
为什么要加试经义呢?因为宋人认为,法官如果只掌握法律知识与断案技术,不具备领悟天理人情的能力,便很容易沦为'法匠'。德国大学者马克斯·韦伯这么评价传统中国的司法官:'他们是非专业性的士大夫出任的官吏,是受过古... 为什么要加试经义呢?因为宋人认为,法官如果只掌握法律知识与断案技术,不具备领悟天理人情的能力,便很容易沦为'法匠'。德国大学者马克斯·韦伯这么评价传统中国的司法官:'他们是非专业性的士大夫出任的官吏,是受过古典人文教育的文人,他们接受俸禄,但没有任何行政与法律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法科 试法官 司法官 天理人情 进士及第 科举考试 大理寺
原文传递
升华童趣
9
作者 王臻中 《太湖》 2007年第3期43-45,共3页
据说,在一定管辖范围内任职的人,想因私出国,比登天还难。我不知道是否真有什么钢性条规,但我的女儿出国将近8年了,却一直未能获准去美国探望,倒是真的,心里老有一个疙瘩。有人说,这都是给出逃贪官害的。想想也真好玩,欲看望多年不见的... 据说,在一定管辖范围内任职的人,想因私出国,比登天还难。我不知道是否真有什么钢性条规,但我的女儿出国将近8年了,却一直未能获准去美国探望,倒是真的,心里老有一个疙瘩。有人说,这都是给出逃贪官害的。想想也真好玩,欲看望多年不见的女儿,乃天理人情、理所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女儿 我不知道 因私出国 天理人情 农家孩子 呱呱落地 苏童 自我解嘲 公众场合 对我说
原文传递
法中求仁
10
作者 马小红 《法制资讯》 2009年第7期36-38,共3页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奔波在生活路上的脚步浩浩荡荡。在这样一个充满快速、现代化的时代,阅读方式也进入了一个"读图"的新时期。文字,记载着历史的轨迹;图片,还原了文字背后的故事。为此,本刊特开设"图说中国法律故事&qu...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奔波在生活路上的脚步浩浩荡荡。在这样一个充满快速、现代化的时代,阅读方式也进入了一个"读图"的新时期。文字,记载着历史的轨迹;图片,还原了文字背后的故事。为此,本刊特开设"图说中国法律故事"栏目,以最通俗的方式,追本溯源,带领您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法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滚滚 下车泣罪 中国历史 古代法制 天理人情 罪囚 笞杖 用刑罚 主流价值观 刑狱
原文传递
出轨的妻子
11
作者 张毅 《检察风云》 2021年第18期50-51,共2页
俗语“奸情自古出人命”,偷情者或者出轨者都是对夫妻关系的不忠贞。2020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人民法院兼顾国法天理人情,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努力实现... 俗语“奸情自古出人命”,偷情者或者出轨者都是对夫妻关系的不忠贞。2020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人民法院兼顾国法天理人情,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坚决防止“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人民法院 惩恶扬善 天理人情 夫妻关系 出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明辨是非
原文传递
论中国传统法中的确定性——以拉德布鲁赫语境下的宋代司法分析为例
12
作者 魏文超 华志强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12年第2期65-84,共20页
一、"卡迪司法"之争"卡迪司法"(Khadi justice)是近几年备受中国法学界热炒的词语。"卡迪"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伊斯兰教国家法官,亦译作"哈的"、"卡孜"等。"卡迪司法"一... 一、"卡迪司法"之争"卡迪司法"(Khadi justice)是近几年备受中国法学界热炒的词语。"卡迪"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伊斯兰教国家法官,亦译作"哈的"、"卡孜"等。"卡迪司法"一语则由德国法学家R.施密特(R.Schmidt)首创,并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德布鲁赫 中国传统法 中国古代法 名公书判清明集 《宋刑统》 天理人情 户婚 折狱龟鉴 证人证言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修辞判决中的文化与制度
13
作者 刘兵 曾星月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修辞特征是由特定的文化与制度所决定的。判决修辞是以"天人合一"观念在天理、人情和国法之间寻求平衡、获得合理与可接受的判决结果的方法,司法过程中的修辞方法既是说理技巧,也是实践智慧。法官对修辞方... 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修辞特征是由特定的文化与制度所决定的。判决修辞是以"天人合一"观念在天理、人情和国法之间寻求平衡、获得合理与可接受的判决结果的方法,司法过程中的修辞方法既是说理技巧,也是实践智慧。法官对修辞方法的运用实现了司法的调解与教化职能,使司法充满着某种人文主义色彩,对现代司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司法 判决修辞 天理人情 调解 教化
下载PDF
从实例分析中小议中国古代司法判决存在“自由裁量”的理由
14
作者 陈希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13期19-21,共3页
中国古代社会的官员在对案件进行裁断时首要坚持的原则是"依法裁断",判决应该是依照法律规定而做出的,但是也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判决时不完全依据法律,"自由裁量"情况的存在。因此承审官裁量判决的结果将是二者相... 中国古代社会的官员在对案件进行裁断时首要坚持的原则是"依法裁断",判决应该是依照法律规定而做出的,但是也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判决时不完全依据法律,"自由裁量"情况的存在。因此承审官裁量判决的结果将是二者相统一的"情法两尽"。在下文我将具体分析为什么判决的做出会有"自由裁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裁断” “自由裁量” 天理人情国法”
下载PDF
纵囚归狱的故事
15
作者 庞朝骥 《法制资讯》 2009年第8期75-75,共1页
唐太宗要求官员在听讼断狱时不能只拘泥于法律的条文"守文断罪",而是要深入理解法律中体现的天理人情,广行恕道。唐史上记,有一年他按制度监察天下刑狱有无冤滥(即录囚)时。
关键词 天理人情 上记 刑狱 录囚 唐史 守文 朝堂 善性 可悯 放归
原文传递
法,到底是什么
16
作者 李少葵 《浙江人大》 2016年第10期53-53,共1页
法律是什么?对这个简单的问题,全人类探索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安提戈涅的答案就是'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里有过这样一段话:'所谓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 法律是什么?对这个简单的问题,全人类探索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安提戈涅的答案就是'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里有过这样一段话:'所谓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在自然法学和民主政治的氛围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案 自然法 实在法 天理人情 人类 法的理论 法律追究 恶法非法 安提戈涅 自然法学派 古典自然法学派
原文传递
图说中国法律史故事
17
《法制资讯》 2010年第12期1-1,共1页
【钟离意断案重伦理】中国古代社会在司法审判中非常重视天理人情,很多案件的判决是依据审判者对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家庭伦理的理解作出的,钟离意断争田案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关键词 中国法律史 天理人情 审判者 兄友弟恭 汉时期 古代社会 家庭伦理 司法审判 父慈子孝 司狱
原文传递
追求·奉献·索取——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18
作者 伊临山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8-48,共1页
人生在世,便有追求.这合乎于天理人情.《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篇小说,向读者展现的是父与子两代人不同的追求. 小说中"父亲"这个形象从未正面出现过,作者呈现给读者的,只是他的一只歌,一张字条,还有"灰头发、灰衬衫和灰羊... 人生在世,便有追求.这合乎于天理人情.《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篇小说,向读者展现的是父与子两代人不同的追求. 小说中"父亲"这个形象从未正面出现过,作者呈现给读者的,只是他的一只歌,一张字条,还有"灰头发、灰衬衫和灰羊毛背心"的背影.然而这短短的几句描写,却浓浓地散出了"父亲"一生热烈而深沉的追求.青年时代,他抛弃财富离别恋人,投身祖国的解放事业,牺牲个人的利益去追求祖国的富强,全体中国人的兴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花 霜叶红 两代人 解放事业 天理人情 心理描写 打扑克 人物形象塑造 使人 七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