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烷偶联剂改性硅藻土及其对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补强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杜高翔 左然芳 +2 位作者 梅乐夫 廖经慧 郭伟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12-417,共6页
用不同的硅烷偶联剂对硅藻土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前后的硅藻土替代白炭黑添加到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中,研究了改性工艺、机理及其对橡胶补强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偶联剂硅烷KH570或Si69的最佳用量均为1.2%,改性后硅藻土颗粒... 用不同的硅烷偶联剂对硅藻土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前后的硅藻土替代白炭黑添加到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中,研究了改性工艺、机理及其对橡胶补强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偶联剂硅烷KH570或Si69的最佳用量均为1.2%,改性后硅藻土颗粒表面呈现一定的疏水性。未改性硅藻土替代白炭黑后填充在天然胶橡/丁苯橡胶中后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4.9MPa,撕裂强度32.5kN/m,300%定伸应力5.0MPa。两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硅藻土后均能提高材料的撕裂强度、抗拉强度和300%定伸应力,但是不利于提高材料的扯断伸长率。填充1.2%偶联剂硅烷KH570改性硅藻土制得的橡胶样片撕裂强度提高了7.4%,300%定伸应力提高了62%,抗拉强度提高了18.1%,但扯断伸长率降低了17.4%。填充1.2%偶联剂硅烷Si69改性硅藻土制得的橡胶样片撕裂强度提高了21.8%,300%定伸应力提高了68%,抗拉强度提高了9.2%,同样扯断伸长率降低了24.5%。机理分析表明,硅烷偶联剂与硅藻土颗粒表面的吸附方式为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硅烷偶联剂 表面改性 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并用 补强效果
原文传递
硬脂酸改性硅藻土及其对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增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廖经慧 杜高翔 +1 位作者 薛强 丁浩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1-645,共5页
采用硬脂酸对硅藻土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硅藻土替代白炭黑添加到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混合物中,研究了经硬脂酸改性的硅藻土对橡胶增强性能的影响。通过活化指数和在有机溶液中的沉降时间等测试,结合Fourier红外光谱分析对硬脂酸改性... 采用硬脂酸对硅藻土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硅藻土替代白炭黑添加到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混合物中,研究了经硬脂酸改性的硅藻土对橡胶增强性能的影响。通过活化指数和在有机溶液中的沉降时间等测试,结合Fourier红外光谱分析对硬脂酸改性硅藻土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硬脂酸的最佳用量为2.0%(质量分数),改性后硅藻土的活化指数为83.0%,在煤油中的沉降时间为5min,硅藻土颗粒表面呈现一定的疏水性;添加由2.0%硬脂酸改性的硅藻土后,所得橡胶制品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4.1%,撕裂强度提高了17.8%,300%定伸应力提高了40.0%,但扯断伸长率降低了14.1%;硬脂酸与硅藻土颗粒的吸附方式为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硬脂酸 表面改性 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并用 增强
原文传递
电子束辐射预硫化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并用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鲍矛 矫阳 +3 位作者 康兴川 陆永俊 李淑凤 曾心苗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共4页
以天然橡胶/丁苯橡胶(Natural rubber/styrene butadiene rubber,NR/SBR)并用体系为基材,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其进行辐射预硫化,研究了不同吸收剂量下,材料交联度、硫化速度及格林强度的变化趋势,并评价了电子束辐射预硫化对材料最终... 以天然橡胶/丁苯橡胶(Natural rubber/styrene butadiene rubber,NR/SBR)并用体系为基材,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其进行辐射预硫化,研究了不同吸收剂量下,材料交联度、硫化速度及格林强度的变化趋势,并评价了电子束辐射预硫化对材料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R/SBR并用体系的交联度和格林强度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热硫化速度基本不受吸收剂量的影响,可实现NR/SBR并用体系的辐射预硫化;辐射预硫化与未辐射预硫化的NR/SBR相比,完全硫化后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并用体系 电子束 辐射预硫化 吸收剂量 格林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